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doc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doc

ID:60810656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0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doc_第1页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doc_第2页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doc_第3页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doc_第4页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重点整理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学第一章绪论1、《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2、《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东汉张仲景,第一本治疗专著;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4、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3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5、中医学科的优势:(1)医学模式的先进性;(2)临床诊疗的优势;(3)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4)中西医的比较。6、(名解or简答)“证”和“症”的不同?“症”,即症状,如发热、头疼;“证”,是通过四诊合参—“望、闻、问、切”,通过辩证以

2、后得出的“证型”,如脾肾两虚。(能反映出疾病的本质,所以“证”比“病”更具体、更贴切。)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段话背下来)凡是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属“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属“阴”。2、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个关系,8个字):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3、五行

3、学说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根据五行间的相互关系,并以这五种物质的特性为基础,对自然界的事物、现象加以抽象、归纳、推演,用以说明物质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不断运动变化,从而促进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说。4、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建议大家根据书上25页文字理解记忆):(1)相生:又叫母子关系,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即相邻的相生(图上,以木开始)(2)相克:也称相胜,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

4、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即隔一个相克(3)相乘:即乘虚侵袭,也就是相克太过,超越了正常的制约关系(4)相侮:与相克在次序上相反,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而出现“反克”的异常现象肝心脾肺肾对应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是正常的生理制约关系,而相乘相侮是异常现象。6、根据五行生克治化理论确定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有“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抑强”“扶弱”。第三章中医学的生理观1、五脏:心肝脾肺肾,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储藏精气。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五行窍志液体心

5、①心主血脉;②心主神明(或神志);火舌喜汗脉肺①肺主气,司呼吸;②肺朝百脉;③肺主宣发,肃降;④肺主通调水道。金鼻忧涕毛发脾①脾主生清,主运化;②脾主统血。土口思涎肉肝①主疏泄;②主藏血。木目怒泪筋肾①肾藏精(广义):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后天水谷精华。②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水耳恐唾骨2、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多为中空管腔脏器,其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和传化水谷。3、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6个要背会)。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官腔或囊状器官,而功能似脏,主藏精,形态似腑,功能似脏,似腑

6、非腑,似脏非脏,为其重要生理特性。9、胃的功能与脾的关系:胃:接收水物,并使之逐步腐化,变为食糜;脾:则是使胃所接收的水物变成需要的物质,吸收水物的精髓。10、气的基本概念:既指物质又指功能。(1)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一种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2)气包括了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11、气的5大功能(填空):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12、气的分类:元气、宗气、卫气。13、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4、血的生成来自三方面:1)人体的血液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化生

7、,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2)精可以生血,精和血可以互相化生;3)津液也是血液的组成部分。15、血的运行4'与哪些脏腑和物质有关系?心、肺、通畅的血管、气的推动、气的固摄津液(水)的代谢主要依靠肺、脾、肾这3个器官第四章中医学的病理观1、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为“六气”,如果六气太过、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这时“六气”便称为“六淫”。2、六淫致病特点:季节性、外感性、地区性、相兼性(填空)3、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泻,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

8、4、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5、六淫、七情致病特点:六淫主要是从外(皮肤或口、鼻)侵入人体,多为表证;而“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