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究

快速城镇化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究

ID:6083106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快速城镇化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究_第1页
快速城镇化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究_第2页
快速城镇化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究_第3页
快速城镇化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究_第4页
快速城镇化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快速城镇化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快速城镇化地区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究  摘要:以虞城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为例,从其产业发展及城镇空间结构特征为出发点,研究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县域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重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纵深推进,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商丘市虞城县县域村镇体系的规划分析,探求如何通过城乡空间的重构,解决快速城镇化地区在这种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从而实现人口、产业、土地、资源与环

2、境等要素在城乡空间之间的优化配置。一、虞城县产业发展及城乡空间发展现状分析(一)虞城县产业发展特征1.“一二三”型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向“二、三、一”型。虞城县的产业结构相对商丘市以及河南省的整体产业结构发展而言相对滞后,2007年以前,三产结构始终保持为“一、二、三”型,一产主导地位明显。2007年,第一产业首次低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自此,虞城县的三产结构开始有较大的变化,逐渐从“一、二、三”型转变为“二、三、一”型(如表1);但与河南省三产比例13.0:57.3:29.7(2011年)7相比,虞城县

3、的“二、三、一”型结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表11998—2010年虞城县三次产业结构2.工业发展不平衡,难以成为城镇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虞城县工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工业化前期阶段特征。工业企业数量总体偏少,乡镇工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对城镇发展的拉动作用太弱,这是虞城县城镇得不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二)虞城县现状城乡空间结构问题分析虞城县城镇发展处于初级集聚阶段,城乡空间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城镇数量少,城镇化水平低虞城县建制镇数量是乡镇总数的38.5%。2012年虞城县城镇化水

4、平升至38.6%,但与当年全国城镇化52.57%、河南省城镇化42.4%、商丘市城镇化42.2%的水平相比,虞城城镇化比例依然较低。2).城镇职能结构不明确县城规模小,职能不突出。县域小城镇呈现独立性,职能单一,相互之间横向经济联系少,没有明显的职能分工。城镇间协作关系较弱,关系松散。3)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滞后7从城镇建设现状来看,城镇用地的拓展处在一种较自发和粗放的状态中,沿公路进行无序的蔓延,集镇区建设土地浪费严重,土地利用强度低。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对虞城县城乡空间结构重构的要求(一)区域发展

5、要求商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形成城市空间发展七大组团,分别为:核心组团、西北组团、北部组团、临港组团、东北组团、虞城组团和古城组团。虞城组团是在商虞发展轴线两侧与虞城城关镇基础之上形成的,原有城乡空间结构已经很难解决其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面对区域发展的整体要求,虞城县城乡空间重构势在必行。(二)产业集聚的要求[刘晨宇.平舆县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规划探索[J].工业建筑,2011.07]科学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当前区域发展背景下适应产业转移、拉动内需,实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健

6、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虞城农产品丰富,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随着商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虞城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必将处于第一“梯队”的前沿。传统的分散式空间布局在原有城乡空间结构中已经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绊脚石”,适应产业集聚要求的城镇空间重构迫在眉睫。(三)生态、环境的要求7快速城镇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一个矛盾就是产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发展工业是虞城面临的紧迫任务,而现行的资源初加工工业又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三、虞城县城镇空间结构重构的模式(一)虞城县城

7、镇空间结构重构的模式---集聚集聚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效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极化新的区位。新的极化过程会促进新城的出现,从而形成新的区域空间结构节点,使区域的城镇空间结构的规模和等级结构发生改变。第二,改变“流”的动向。新区的极化会形成新的区域生产力梯度格局,生产力要素的流向将发生新的变化,流量也将随着新的分化和重组而出现新的状况。第三,改变通道格局。由于新的集聚现象直接改变原有流的动向,通道必然要作出相应变动。第四,加剧空间不均衡。在集聚作用下,区域内部会产生新的中心与边缘分化的过程,产生

8、经济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现象,区域内部因此而出现空间差异和不平衡。第五,片区功能重构。随着生产要素的流人,不同空间结构单元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等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不同空间结构单元的功能会同时发生变化。(二)虞城县空间结构重构的发展格局---“一心、三轴、三区”7从虞城县的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和城镇发展现状着手,从三个层面规划城镇的空间布局,分别是:中心城镇、县域发展轴线、城镇经济区划。空间布局结构概括为:“一心、三轴、三区”,即一心带动,二轴联构,三区推进。“一心”为一个中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