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加热理论.doc

电阻加热理论.doc

ID:60837955

大小:18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1

电阻加热理论.doc_第1页
电阻加热理论.doc_第2页
电阻加热理论.doc_第3页
电阻加热理论.doc_第4页
电阻加热理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阻加热理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阻加热理论利用电磁能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是将大功率电磁能输人油藏.通过电阻损耗或介质吸收产生热量,加热油层,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油层的渗流特性,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在高频条件下,电介质加热起着决定作用;在低频条件下,电阻加热起着主导作用。假设油藏关于电加热油井旋转对称,加热电极位于油井处且与油井共轴,油藏中多孔介质孔隙完全由油、水两相液体饱和。因此.单井电阻加热油藏数值模拟中的电流、热流和液流等三维问题可简化成二维子午面(r,z)上的问题,如图1所示。单井电阻加热油藏的数学模型是一个二维油水两相模型,能够在r

2、.z两个方向上模拟油藏中电流、热流和液流的变化情况。1.1电热功率在电阻加热油藏条件下,由于电源频率较低,油藏中电流以传导电流为主,位移电流可以忽略不计。油藏中电流密度可表示为(1)式中,为电场强度:为油藏电导率。根据电流连续性方程(2)和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3)有(4)式中,为油藏中电势。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油藏内所消耗的电能即电功率密度,其表达式(5)设加热电极为圆柱形,电极半径与油井半径相同,并且电极位于油层的垂向中心位置,半径为r的油层内所消耗的电功率为(6)令单井电阻加热油藏的电热效率为,(7)式中,

3、是电极输入的总功率。由式(6)和式(7)有(8)1.2物质平衡方程对于油、水两相饱和的油藏,油、水运动符台达西定律:(9)(10)式中,为流速;k为地层绝对渗透率;kr为相对渗透率;为液体粘度;为液体密度;为液相压力;为重力加速度。下标0表示原油;w表示地层水。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可得液相的连续性方程为(11)(12)式中,表示饱和度,为地层岩石孔隙度。由式(9~12)得(13)(14)1.3能量平衡方程假设电阻加热油藏时所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单位体积油藏中单位时间内传导和对流的热量与电加

4、热产生的热量之和应等于内能的变化,能量守恒方程可表示为(15)式中,T为油藏温度,c为液相等容比热,为岩石的体积热容量,为油层导热系数.设,,,,,,,均为常数,式(15)可变为(16)假设油藏中流体粘度和温度有如下关系:(17)式中,μTU为冷采时粘度;T0为冷采时油藏温度;τ粘度的衰减系数。热采时油藏温度T为(r,z)的函数,由式(9,10,16,17)有(18)1.4油井产量的计算在圆柱坐标系中,根据达西定律可得油藏半径r处油水总流量为(19)式中,h表示油藏的厚度。设油藏没有加热时粘度μ(r)不变,μ0

5、(r)=μ0,μw(r)=μw忽略毛管压力,则有因此得r处的压力为(20)式中,PW为井径rw处的压力设供给半径re处外边界压力为pe,可得冷采时井径处流量为(21)以供给半径re的61%处压力表示体积平均压力Pr,冷采时井径处流量可改写为(22)当油藏电加热后,粘度为温度T的函数,温度T为(r,z)的函数。仅考虑径向作用,由达西定律可得井径处流量公式为(23)设压力pw和pe在电热采时与冷采时相同,且外边界条件相同.则热采流量为(24)因此,电热采时从初始时刻to到终止时刻t时的累积产量为(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