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

ID:6093760

大小:240.1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2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_第1页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_第2页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_第3页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_第4页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2编号工作领域(请选择1项)R科研□企业□农村□科普□卫生医疗□国防科技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表□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选姓名蔡运龙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推荐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1—填表说明1.此表在中国科协网站(http://www.cast.org.cn)“表彰奖励”栏目下载后填写,A4规格打印完成。2.封面的工作领域根据候选人以主要精力和时间从事的工作勾选1项。3.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选,在封面相应位置进行勾选。4.推荐表中所涉及日期统一用阿拉伯数字,如2010年1月1日。5.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填写全

2、称,职务等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详细填写。6.照片为小2寸正面免冠彩色标准照,可粘贴在推荐表上,也可将照片电子版插入本表,一并彩色打印。7.从事科技工作经历从中专或大学毕业后填起,含科普工作经历。8.主要事迹1000字左右,请勿另附页。内容应客观真实地反映候选人精神风貌、工作业绩、社会影响、所获重要奖励等情况。9.简要事迹不超过200字,是主要事迹的简要概括,用于公示和宣传。10.工作单位意见由候选人所在单位填写,推荐单位意见由负责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单位填写。需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2—姓名蔡运龙性别男出生年月1948年3月籍贯湖北党派中共民族汉族

3、学历博士研究生学位博士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学专业自然地理学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教授是否院士否工作单位及职务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所在地区北京通讯地址北京市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100871及邮编联系电话010-62754483手机13511011164传真010-62751187电子邮箱caiyl@urban.pku.edu.cn是否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会员是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在何单位从事何工作1982,3—1984,6北京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从1984,9—1986,3北京大学地理系助教事1986,3—1988,6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4、博士研究生科技1988,6—1990,5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后工1990,6—1993,9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副教授作1991,5—1991,8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经1992,10—1993,8加拿大Gulph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历1993,10—现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院),先后为教授、博导、A1岗位教授、二级教授—3—主要事迹(1000字左右)被推荐人为人正直,敬业献身,为学严谨,思想活跃,工作务实,艰苦卓绝,淡泊名利,提携后人。从事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与自然资源科学、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科研、教学

5、。已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论著和教材20余部,译著7部;开设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地理学进展、博士生高级讲座、综合自然地理学等课程;指导硕士23名、博士33名、博士后9名。科研的主要特点是自然-社会的综合研究,主要学术成果包括:1)区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建立了可持续性指标体系,进行了全国的总体评价和区域评价;进行区域自然-生态结构、技术-经济结构、社会-政策结构的对应分析和结构优化,提出区域制度创新和政策响应的新观点以及区域资源调

6、控和技术创新的途径;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和阶段性战略。2)喀斯特地区摆脱“贫困陷阱”研究:阐明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环境脆弱—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之“贫困陷阱”机理,提出摆脱此陷阱的“社会工程途径”。3)耕地保护底线与政策研究:揭示了中国作为“采取世界上最为严格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政策的国家却是世界上农地最容易被征用的国家”的症结,提出了治本之策;提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其在全国及区域的时空动态,建立了耕地保护的底线。为既保证食物安全,又满足城市化、工业化和生态安全用地需求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了新的思

7、路和衡量尺度”。4)地域结构理论:在不同空间尺度自然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域单位的尺度划分、土地分类和自然区划的基础上,率先建立了基于空间尺度综合的地域结构理论。5)自然资源学原理:建立了以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互动、自然资源分类及评价、自然资源生态、自然资源经济、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为五大支柱的自然资源学理论框架,并应用于中国自然资源管理和自然保护对策。6)人-地关系研究范式:引入科学范式的概念,在论题上从科学技术、社会体制、观念形态诸层次,在空间尺度上从全球实证、地域系统实证,在时间尺度上从不同发展阶段,在方法上从格局与过程、营力与适应、结构与功能诸途

8、径,构建了人地关系研究的科学研究框架,把这一古老而现实意义日益重要的论题从哲学思辨转变为科学研究。7)地理学理论方法研究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