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docx

ID:61342126

大小:72.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26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docx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docx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docx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docx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作业.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料推荐⋯⋯⋯⋯⋯⋯⋯⋯⋯⋯⋯⋯⋯⋯⋯⋯⋯⋯⋯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唐代后期,“远近异法,内外异制,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这表明当时()A.农业发展迅猛B.曲辕犁推广C.井田制恢复D.均田制被破坏答案D2.(2017长·春高一检测)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答案D3.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出现

2、在()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4.(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A.重商政策B.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D.锁国政策答案B5.(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

3、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答案C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最新料推荐⋯⋯⋯⋯⋯⋯⋯⋯⋯⋯⋯⋯⋯⋯⋯⋯⋯⋯⋯答案D7.《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没有遭

4、到破坏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C.承认了土地私有D.井田制遭到破坏答案D8.(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我国历史上,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标志是()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B.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C.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D.明朝政府绘制“鱼鳞图册”答案B9.(2018山·西晋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商君书·境内》云:“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上述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租佃关系的

5、确立和发展D.秦国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10.(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战国时期,贵族固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①君主私有制度②地主私有制度③土地兼并制度④自耕农私有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11.(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雍正帝认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因此,他实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盐铁专营C.鼓励工商D.闭关锁国答案A2⋯⋯⋯⋯⋯⋯⋯⋯⋯⋯⋯⋯⋯⋯⋯⋯

6、⋯⋯⋯⋯⋯⋯⋯最新料推荐⋯⋯⋯⋯⋯⋯⋯⋯⋯⋯⋯⋯⋯⋯⋯⋯⋯⋯⋯12.《·食志》:“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敢犯令,没入田。”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范B.增加税收入C.加商人籍管理D.保小答案D13.(2018河·南平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北宋允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考,有“榜下捉婿”的,每当榜公布士考果,富商大争相挑新科士做女婿。明()A.治者鼓励商展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重抑商政策有所松D.商品空前活答案C14.(2018河·南洛阳高一下学期期中)1647年,清政府定,准

7、寓居澳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下澳易”,果“每通市不”。一象表明()A.海外易管制相松B.朝易关系迅速展C.清廷海外易占据D.海禁政策得到有效行答案A二、非15.中国是世界源地之一,在期的生践中,先民造了煌的文明。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文帝)曰:“,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文帝》材料二舍本逐末,者所非。日富,寒之,故商之事,(缺)而不。——思勰《民要·序》材料三(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三)限制出口物的种和数量。

8、⋯⋯——《中外史知述要》(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本”“末”持何度?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三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析清朝行一政策的根本原因。答案(1)“本”:。“末”:工商。度:重抑商。目的:保小,确保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