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练习题.doc

宋明理学练习题.doc

ID:61420258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1-28

宋明理学练习题.doc_第1页
宋明理学练习题.doc_第2页
宋明理学练习题.doc_第3页
宋明理学练习题.doc_第4页
宋明理学练习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练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A

2、.外儒内法的特点B.以礼入法的特点C.刑礼结合的特点D.注重人事的特点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道学B佛学C理学D民族主义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说明服饰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不同B、生活方式的不同C、自然环境的不同D、社会风尚的不同6.人名

3、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东汉以后D.两宋时期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性恶论D.唯物思想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

4、是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10.西方中世纪的天主教和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神的力量B.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宗教信仰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1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2.宋儒朱熹有诗云: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诚敬存之B、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D、读圣贤书1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4.下列关于朱熹和董仲舒思想主张的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C.是对孔孟学说的发展和完善D.论述了“天人关系”15.“四书五经”

6、作为儒家经典的合称,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6.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现象有A.三省六部的官员定期上朝议事B.《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内容C.安徽三庆班徽戏剧团进京献艺D.工匠们在作坊中制作珐琅瓷器17.“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李贽18.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B.履行

7、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19.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它们的产生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异,但是在地域上却有相似之处,它们都起源于:A.亚洲B.非洲C.美洲D.欧洲2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著名儒学家朱熹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B.他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C.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D.他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21.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

8、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22.“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