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等专业生化理论教学大纲.doc

临床医学等专业生化理论教学大纲.doc

ID:61463413

大小:10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2-02

临床医学等专业生化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临床医学等专业生化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临床医学等专业生化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临床医学等专业生化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4页
临床医学等专业生化理论教学大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等专业生化理论教学大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Ⅱ正文第一章绪论、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教学目的在学习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生物化学发展史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生物化学与医药卫生相关学科的关系。在掌握蛋白质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教学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及其重要的理化性质。2.熟悉氨基酸的分类及其两性解离的性质;α-螺旋的特点、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3.了解生物化学的定义、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4.了解生物化学与医药卫生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5.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三、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的定义,生物

2、化学的发展简史。2.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3.蛋白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4.蛋白质的元素组成。5.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两性解离和等电点及其它理化性质。6.蛋白质分子结构(1)肽键、肽键平面。谷胱甘肽及活性多肽。(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α-螺旋及特点、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超二级结构——模序,结构域,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7.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别构效应。8.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蛋白质的

3、两性电离性质和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作用。(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及常用的沉淀剂。(3)蛋白质常见的呈色反应。9.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测定(自学)。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教学目的在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组成的基础上,学习DNA的碱基组成规律,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其要点,DNA的三级结构;RNA的分类、含量,RNA的结构,各种RNA的功能。进一步学习核酸的理化性质。二、教学要求1.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其功能;三种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熟悉核酸的变性、复性;核酸的理化性质

4、。3.了解DNA、tRNA的三级结构;核酸酶的概念(自学)。三、教学内容1.核酸的分子组成。重要的单核苷酸和多核苷酸。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DNA的碱基组成规律,DNA的一级结构概念、二级结构及其要点,DNA的高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研究背景,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DNA的功能。(2)RNA的分类,mRNA结构、功能,tRNA、rR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变性、复性概念。增色效应、减色效应、解链温度、退火的概念。核酶。核酸酶。核酸杂交、核酸探针技术的概念以及应用。第三章酶一、教学目的在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及酶促反应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酶结构与功能的关

5、系以及酶促反应动力学。二、教学要求1.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及酶促反应的特点;酶的结构与功能;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内容。2.熟悉不可逆抑制作用,酶原激活的意义。3.了解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金属离子的作用,酶促反应的机制,可逆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点及激活剂的影响,酶的命名、分类,酶与医学的关系。三、教学内容1.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分子组成:酶蛋白、辅助因子;辅酶与辅基的概念;辅助因子中的B族维生素、金属离子的作用。酶的分子结构: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2.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的机制。3.酶促反应动力学(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米氏常数、米氏方程,Vma

6、x和Km的测定方法(自学),酶浓度、温度、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2)可逆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作用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竞争性抑制作用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点。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点(自学)。(3)不可逆抑制作用,激活剂的影响。4.酶的调节酶原的概念及酶原激活的机理,酶原激活的意义,同工酶的概念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变构酶与变构效应。5.酶的命名与分类,酶活性的测定及酶活性单位,酶与疾病的关系及酶在医学上的应用。(自学)第四章糖代谢和糖蛋白、蛋白聚糖一、教学目的在掌握糖的分解代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以及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二、教学要求1.

7、掌握糖在体内氧化的三种主要途径及其生理意义;糖异生作用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血糖的来源、去路。2.熟悉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血糖浓度的调节。3.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的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基本过程,调节及生理意义;糖异生的原料和调节;乳酸循环;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三、教学内容1.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2.糖的无氧酵解糖酵解的定义,主要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糖酵解的关键酶,糖酵解的调节。3.糖的有氧氧化糖有氧氧化的定义,主要反应过程及生理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