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1.docx

音乐教学设计1.docx

ID:61556086

大小:14.9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27

音乐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音乐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音乐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音乐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音乐教学设计 《红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2、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从优美的曲调和歌词呈现的情景中感受合唱歌曲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3、二声部的合唱协调均衡,富有美感。  教材分析: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

2、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教具准备:钢琴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     发声练习《樱花》  学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三、表演《红蜻蜓》.  1.教师播放乐曲旋律。  提问:这首乐曲和《樱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

3、唱。   提问:歌曲让你产生什么感受?  表达了什么内容?  师: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3/4拍曲调非常优美抒情,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3.再听一遍。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歌曲有几个声部?  4.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分别学习曲调。  教师重点辅导低声

4、部唱稳、唱准。  (3)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使两个声部都唱得很流畅熟练,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3)演唱第二段歌词。  (4)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声部间的相互配合及协调。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四、拓展  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

5、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部分提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歌曲《红蜻蜓》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  -”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

6、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虽然学生能演唱好这首合唱歌曲,但是学生的合唱技能还需不断提高。合唱技能的学习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节奏不稳、音准和声感不好、声音不美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也不可能很好地体验和领会到乐曲丰富的美感的。  合唱中声音不美,并且经常“跑调、乱节奏”,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合唱技能训练的结果。

7、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咬字吐字均要协调统一的声音艺术,合唱技能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今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合唱技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