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9酚.docx

课时分层作业9酚.docx

ID:61610949

大小:54.9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3-03

课时分层作业9酚.docx_第1页
课时分层作业9酚.docx_第2页
课时分层作业9酚.docx_第3页
课时分层作业9酚.docx_第4页
课时分层作业9酚.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9酚.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九)酚(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醇和酚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醇和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医院经常用“来苏水”进行消毒,其主要成分属于酚类化合物B.甘油()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经常用于护肤用品,它属于三元醇C.冬天汽车所用的防冻液主要成分为乙醇D.含有—OH(羟基)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醇类C2.取C6H5—、—C6H4—、—CH2—、—OH4种原子团(前两者为含苯环的基团)各一个,可以组成属于酚类的物质的有()【导学号:40892116】A.1种B.2种C.3种D.4种C[酚类物质必须有—OH与苯环直接相连,可能的组

2、成:C6H5—CH2—C6H4—OH,移动—OH的位置,可得三种同分异构体:3.异丙酚是一种镇静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异丙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异丙酚的分子式为C12H16OB.异丙酚与苯酚互为同系物第1页C.异丙酚易溶于水D.异丙酚中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根据题中的结构简式可知,异丙酚的分子式为C12H18O,A项错误;异丙酚中含有异丙基、酚羟基和苯环,难溶于水,且所有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C、D两项错误;苯酚的分子式为C6H6O,异丙酚与苯酚在分子组成上相差6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B项正确。]4.能证明苯酚的酸性很弱的实验有(

3、)A.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B.能跟NaOH溶液反应C.遇FeCl3溶液变紫色D.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D[判断苯酚酸性很弱的依据是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A项不能根据溶解度大小判断酸性强弱;B项说明苯酚有酸性,不能说明是弱酸性;C项是苯酚的特征反应,用于检验苯酚的存在,而不能说明是弱酸性;D项H2CO3是弱酸,能将苯酚制出,说明苯酚酸性比H2CO3弱,即为酸性很弱的物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40892117】A.苯和苯酚都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B.苯酚(OH)和苯甲醇(CH2OH)互为同系物C.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

4、液,溶液立即变紫色D.苯酚的苯环上的5个氢原子都容易被取代C[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液溴才能发生取代反应,苯酚却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同系物要求结构必须相似,苯酚和苯甲醇的羟基连接的位置不同,所以两者类别不同;苯酚溶液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这是酚类物质的特征反应;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邻、对位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取代反应,第2页而不是5个氢原子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6.向下列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的是()C.NaI溶液B[和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酚类,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呈紫色;CH2OH中虽然有苯环,但羟基直接与—C

5、H2—相连,属于醇类,不与FeCl3溶液反应;而NaI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颜色发生变化。]7.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滨田博喜和研究员富良德等通过实验发现,桉树叶子的培养细胞能够消除有害化学物质双酚A的毒性。双酚A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40892118】A.1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2molBr2B.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C.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D.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8O2D[A中,1mol该物质每个苯环上可消

6、耗2molBr2,共消耗4molBr2;B中,酚的酸性没有碳酸的强,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C中,中间一个碳原子上连的四个碳原子构成空间四面体,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D中,加成后有两个环,氢原子数为32-4=28。]8.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简式是HO2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HCH===CHA.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反应第3页B.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Br2发生反应C.胡椒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D.胡椒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B[胡椒酚中既含苯环,又含一个碳碳双键,故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胡椒酚属于酚,在水

7、中溶解度较小,但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1mol胡椒酚可与2molBr2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与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最多可与3molBr2发生反应。]9.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具有广泛的杀菌、消炎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导学号:40892119】A.绿原酸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B.绿原酸分子中不一定所有碳原子都能在同一平面上C.绿原酸能发生显色反应、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D.每摩尔绿原酸最多与含4molNaOH的溶液反应A[A.连4个不同基团的C为手性C原子,则环己烷中除2个亚甲基外的4个C均为手性C原子(与—OH或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