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背影》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第七课背影》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ID:61622349

大小:10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4

《第七课背影》教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七课背影》教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七课背影》教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七课背影》教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七课背影》教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课背影》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词语:“赋闲、狼藉、踌躇、差使、颓唐、琐屑、蹒跚”等。 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③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体验生活,并从日常琐事中积累内涵深刻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④品析文章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3、情感目标:体味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孝心。教学重点  深刻地体会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品味文章朴实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一、新课导入。1、简介作家、作品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师朗读)2、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背影》自1925年问世以来,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体会那份感动吧!二、检查预习:1、生字读音:差使(chāi)交卸(xiè)狼藉(jí)簌簌(sù)赋闲(fù)踌躇(chóuchú)迂腐(yū)栅栏(zhà)拭干(shì)颓唐(tuí)

3、不能自已(yǐ)举箸提笔(zhù)琐屑(suǒxiè)情郁于中(yù)亏空(kuī)蹒跚(pánshān)2、生词:差使:工作。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差使”。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待情况。这里指失业。祸不单行:灾难接二连三的到来。满院狼藉:整个院子杂乱不堪,十分凌乱。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亏空:所欠的财物。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赋闲:失业在家。勾留:短时间的停留。妥帖:恰当,十分合适。踌躇:犹豫不决。脚夫:旧社会对搬运工人的称呼。月台:站台。小费:客人额外送给服务人员的钱。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4、-4-拭干:擦干。光景:家庭的生活状况。颓唐:衰颓败落。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心里感到悲伤。怀,心。不能自已: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物。大去之期:意思是与世长辞,一去不返的时间。这里是委婉的说法。晶莹:光亮而透明。奔丧:在外地赶回家里料理亲人的丧事。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背影》电视散文片段,学生边看边听。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感情。(课件展示文中重点词语,要求学生对照检查预习情况。)3、学生放声朗读,勾画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作简评。思考、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背景是

5、怎样的?(2)文章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其中那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文中几次描写“我”的眼泪?体会眼泪与父亲背影之间的联系。  边引导、边朗读,学生回答,教师提示:(1)祖母死了,父亲赋闲——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特定背景。(2)四次背影:第一次是在开头点题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是结尾思念中的背影。  一般是第二次的背影印象最深刻。(3)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正与父亲的背影相互映衬,表现一种相互理解的父子深情。三、揣摩品味,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齐读课文第二、三两段,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6、再全班交流。  1、说说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作用:“祸不单行”、“满院狼藉”、“惨淡”。  2、“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提示:  1、学生要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宽慰儿子。  3、这两段文字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四、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理解文章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重点研读“望父买橘”,理解父子深情;揣摩文中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特色。一、复习导入 1、梳理文章:难忘背影(思念父亲)——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7、惜别背影(父子惜别)——再现背影(别后思念)。 2、上一课我们了解到本文写了四次背影,其中第二次给大家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找找看是什么原因吧!二、研读“望父买橘”  1、请一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朗读课文第六段,其他同学听读课文。  思考、讨论:  (1)这一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4-  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2)试找出文中外貌描写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父亲是一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胖”为下文的动作艰难作铺垫;黑色衣服照应了前文的家庭背景并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  (3)文中哪

8、些动作描写的十分精细,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