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doc

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doc

ID:61635635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04

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doc_第1页
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doc_第2页
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doc_第3页
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doc_第4页
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 一.守住亮点,就是守住特点。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亮点。有了亮点,还得把亮点守住,做好,做大,做精,形成品牌!守住亮点,就等于守住了传家之宝。守不住亮点,人云亦云,等于一百步走九十九步,前功尽弃。耽误自己的时间,耽误别人的发展。  洋思中学的亮点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人家把这一守守了二十多年,守住了自信,守住了升学率,守住了品牌。建平中学守住了“把培训成为教师的第一福利”。在担任上海建平中学期间,冯恩洪把教师的发展放到了学校管理的头等位置上。建平中学守住了每年每学年安排新生四天三夜的南京考察,深受学生的青睐。暑假里,甚至有学生打咨询电话问:今年秋天你们还搞“四

2、天三夜考察活动”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兴奋地说:我就报考你们学校!这成为建平中学的一大特点。建平中学还守住了教育要增大文化含量。于是请著名的“六讲”。第一讲请余秋雨来讲“文学与人生”;第二讲请身残志坚的()讲“信念与人生”;第三讲请旅美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来讲“艺术与人生”;第四讲请钢琴家孔祥东来讲“钢琴与人生”;第五讲请34岁的“中国神州号”载人宇宙飞船著名工程师来讲“科学与人生”;第六讲请讲一位博导来讲“哲学与人生”。守住就意味着坚持,只要是对的,就一定把牢牢守住,不要轻易丢弃,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排解干扰的准备。二.学习就是准备。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做成了别人认为不

3、可能的事情。他们有正确的享乐观,总把自己的事业当成一种享受,“用心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及时加以拍摄。”魏老师在报告会上总是强调,记得越多,收获越大。而且给自己定计划,说了干,定了算,对了坚持,不对就改。他认为坚持写日记对,就让他的学生写,他自己也坚持写,并把写日记叫道德长跑。他说记每一篇日记就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收获。冯老师强调“匠是在重复,家是在思考。”他这个“家”已经做得很大了,但他每天回家,哪怕再晚,也要每天学习一个小时。他说当时觉得没什么,但坚持二十年后,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告诉老师们:“老师的发展过程不是一个慢慢耗尽自己能量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

4、“教师知识有存量,又得有增量,这样才能照亮别人,发展自己”。他还说“一个人干得多,想得多,想庸俗都难。”冯老师所说的想指的是思索。边学边思索,边研究。最难忘的是冯老师所说的几小时的准备与五年时间的准备。据冯老师自己的介绍,第一次让全国人民知道他是在1985年教育部组织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原本只安排讲15分钟的限定时间却被破例允许没有时间限定。时任会议的组织者会后找到冯校,问:今天会议上的内容准备了多长时间?冯校说:接到通知是在前一天的下午。其实,他说真正的准备可以从五年前开始算起,因为早在1980年开始,他就坚持每天学习,阅读教育著作、理论文章等,是学习让他得以在会议上有了自己的意见、看

5、法、思想。现在的他仍每天坚持阅读1小时,整整20多年下来一直这样。一旦机遇摆在他面前时,他紧紧抓住了并取得了成功。三.改变自我,天高地阔。魏老师说:“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这句话说得真好,改变了自我,就有了研究的热情;改变了自我,就多了一股学习的动力;改变了自我,对家人、对学生、对学校就多了份责任。改变了自我,就有了一份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在与自得。四.合适比标准更重要。冯恩洪老师用《老虎当校长》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是有差异的,样样都会忽略了人的这一特点。而差异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啊!他实际上是在批判应试教育中的补短现象;在他认为,合适比标准更重要。这和魏书生老

6、师的“为别人服务,得想想别人想得到什么样的服务,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服务标准。”相吻合。这句话让我深深的反思自己在教育事业中走过的教育道路。他的那句:我们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是“哪壶先开提哪壶”?给我以深深的震撼。我知道多年来,我们犯的重要错误就是不能发挥学生的优势智慧,不能引导学生充分的扬长避短。我们总想通过补习,补救学生的缺点。而忘记了人无完人,扬长避短。谨记: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发现学生的强势,释放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而实际上我们遗憾地看到,课堂上的提问,老师常常不是给学生提供扬长的机会,而是提供让学生露短的机会。五.一节好课的标准。“一节好课是应该燃起热情的。

7、”冯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新课程标准也要求: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优质课,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呢,一节优质课,不知道排演了多少次,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学生在优质课面前只是摆设,是群众演员,只有和主角——老师配合的份,上课前老师问什么,学生已了然于胸,何来热情?听了魏老师的一节《孟子见梁襄王》后,对于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