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之我见.doc

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之我见.doc

ID:61654733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6

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之我见谢海英一、通过问题实施探究性教学问题是探究的渊源,是探究的出发点,是连接师生的纽带,更是激发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问题有了,学生探究的方向就有了,只有让学生发现了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提问,在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便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值得倡导的。然而,有一部分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过于直接地提问学生,从而不能够使探究教学顺利地进行。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的教师

2、来讲,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引发点与兴奋点,设置一些具有突破性或者是针对性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回答问题。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首先提问学生“: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学生会互相思考和议论,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的一些回答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但是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需要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各种回答,然后,教师接着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是如何解释的呢?”这样,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更好地

3、实施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教学。二、通过简练的叙述,实施个性化的探究性教学根据小学科学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叙述探究的结果,进行沟通和交流,且要参与评议,质疑别人的探究结果也属于科学探究的一项内容。一个详细的探究结果与全面的叙述,不可以模糊,不可以啰嗦,不可以重复。比如,教师在讲解《斜坡的启示》的时候,需要指导学生做科学探究的实验———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远近取决于什么因素?学生通过做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1)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远近和小车的位置有关系。如果小车的位置越

4、高,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就越远;如果小车的位置越低,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就越近。(2)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远近和坡度有关系。如果坡度越高,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就越远;如果坡度越低,从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冲出去的距离就越近。学生叙述探究结果的过程,也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实验现象的过程。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施探究性教学小学科学教师不可以把上课、下课当成教学的起点与终点,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教学常常不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使学生带着问

5、题进入教学课堂,随后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学课堂。因此,教师需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教学课堂外进行探究,以使学生的探究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大自然等课外。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不少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比如,“养蚕”、记录“一周的气温”、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等。教师一定要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并且要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的结果。四、通过评价实施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的鼓励与表扬能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特别是教师的一些正面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探究

6、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各个方面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当然,评价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只要学生在探究中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或者是取得了一些进步,教师就一定要鼓励与表扬学生,哪怕仅仅是一句话。对于学生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探究成果的、积极探究问题的、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和别人一起协作的、能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只要是在一个方面值得肯定的,教师就一定要鼓励和表扬学生。教师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就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探究活动的重点在于探究的整个过程、应用知识技能、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

7、各种感受。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探究时的自我改进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了解自己、欣赏别人、学会反思、学会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授之于渔的效果。在探究活动当中,教师应当用一种欣赏的、全新的态度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完全地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失败与挫折转化成探究学习的强大动力。总之,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过程,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更大的空间,呈现高质量的、多向的、有效的科学探

8、究活动,最终更好地实施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