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思考.doc

关于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思考.doc

ID:61654893

大小:3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06

关于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思考.doc_第1页
关于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思考.doc_第2页
关于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思考.doc_第3页
关于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思考.doc_第4页
关于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中小学课例研究的思考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正处在一个战略转型期,努力实现由教中心向学中心,由师中心向生中心的转变,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回归课堂,从改课做起。那么,课如何改,必须要加强课例研究。一、课例研究的界定课例研究就是一线教师在教研人员的引领下,选择日常教学实践中的课进行设计、观察、反思和改进,并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从以上的表述来看,课例研究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课例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行动研究,有几个关键词:主体是教师,集体的活动,重在行动。第二个特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例研究的目的。课例研究首先要找准目标定位

2、:因此,我们将课例研究定位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其次是发展的方式问题:教师的发展不同于其它的发展,不能外部主导和强制,不能被发展,而是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的观察来发现问题,通过行动来反思和改进最终实现专业发展。最后还有一个发展的途径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求发展。第三个特点:课例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行动与思考过程。三月十八日小学的课例研究活动和今天初中的课例研究活动,我们都是按照这样一个路径来进行的:①教研人员和教师一起筛选确定问题;②选课;③骨干教师独立设计;④上课;⑤听、评、议课;⑥反思和改进;⑦再上

3、课;⑧二度修改和实践。所以说,课例研究是一个教师集体系统的、持续的行动和思考的过程。第四个特点:课例研究是以课为例的行动研究,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强调:①课必须是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常态课;②要解决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不是提高某一节课的质量;③讲课教师是提供解剖的“麻雀”,讲课的过程中,成绩是大家的,问题也是大家的。二、课例研究提出的背景1、深化“357”高效课堂建设的需要。谷城县中小学“357”高效课堂建设,目前的发展态势不错,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眼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校长说高效课堂冷了,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道怎么上了,学生说劲头没有原来足了。这些都是改革进

4、入深水区的正常反映,怎样剖解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回归课堂,必须从“改课”做起,那么,课怎么改,就必须加强课例研究。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357”高效课堂建设逐步推进,对教师的观念,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我们有少数学校对教师专业培养和理念教育不够重视,造成了教师理念、能力与改革不能同步,如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对教师进行专业和理念理论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新形势下,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而课例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3、解决校本教研浅表化运作的需

5、要。一个学校校本教研搞好了,能够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文化,成为广大教师一种共同学习,工作的方式。但目前,校本教研存在着浅表化运作的问题,没有研究的问题,没有研究的内容,没有具体的活动,没有研究的意识等。大部分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就是备课、评课,而集体备课又变了味,成了随意聊天和简单复制教案的代名词,而评课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走过场,就课论课,互相恭维,对改进教学毫无帮助。课例研究,不仅可以让校本教研有事可做,而且还能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4、教研工作转型的需要。“357”高效课堂建设,对教研人员提出了“三个必须”的工作要求,一是必须深

6、入课堂,有的放矢地提供现场指导;二是必须深入教师,成为教师的同伴、合作者,共同研究,共同进步。三是必须准确捕捉共性问题,引领研究方向。课例研究就是落实“三个必须”的好平台。三、课例研究的实施为了让全县中小学课例研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抓好三级活动,突出四个关键词,完成五项规定动作。1、抓好三级课例研究活动。第一级:学校组织的课例研究活动,学校组织的课例研究活动,原则上每周开展一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学校的课例研究活动要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节省组织成本,实现课例研究的常态化。学校要有硬性要求,保证活动落实,每次活动要重点解决一个

7、问题,有的放矢开展研究。第二级:乡镇中心学校组织的课例研究。乡镇中心学校开展的课例研究活动,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乡镇教研员亲自主持,中心学校负责人要亲自参加。这一类的课例研究属于全镇导向性活动,尽量扩大参与面,学科交叉进行,主要目的就是研究解决区域教学问题。第三级:区域课例研究。区域性课例研究原则上一个季度开展一次,活动由县教研员主持,中小学骨干教师,乡镇教研人员参加观摩。区域课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就是示范和引领,为学校开展课例研究提供范本。不管哪一级的课例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做到“三性”:观念的前瞻性,领导课改新潮流;视觉的独到性

8、,敏锐洞察全县“357”高效课堂建设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方法的可借鉴性,可操作、可推广,能开花,能结果。2、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