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导学案.doc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导学案.doc

ID:61660808

大小:3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7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导学案.doc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导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有的人教师寄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须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课前独学【使用说明】&【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将课文读通顺、流利,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结构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4、有条件的同学可搜集鲁迅写的文章或别人写鲁迅的文章读读或观看一些与鲁迅有关的视频资料

2、。【走进作者】臧克家同志,笔名少全、何嘉,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他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资料链接】1949年,

3、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的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的“枣树”“老鼠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诗。一、课前独学【预习自测】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1、我能给带点的字注音。摔跨()不朽()臧克家()2、我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不朽:抬举:俯:23、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了本文的作者是(),本

4、文是为纪念()而写。4、读文后,我了解了文章的结构。()节为第一部分,讲了;()节为第二部分,讲了;()节为第三部分,讲了。【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是二、合作探究【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我知道课文讲了几种人,分别是怎样的人。2、文中列举的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是怎样的?3、文中列举的两种人的结局是怎样的?学习建议: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以上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我知道课文讲了几种人,分别是怎样的人。我读了课文,知道

5、课文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讲了几种人,第一种“有的人”指人,这种人虽然活着,但是;第二种“有的人”指人,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但。2、文中列举的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是怎样的?读了课文,我知道第一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是,我是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我对这些词句的理解是。第二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是,我是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我对这些词句的理解是。3、第文中列举的两种人的结局是怎样的?第一种人的结局是,因为人民对他们充满了,第二种人的结局是,因为人民对他们充满了。4、读完课文,我发现全文采用的手法,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精神,这样写

6、的好处是。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