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书法教学.doc

楷书书法教学.doc

ID:61998795

大小:1.30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6

楷书书法教学.doc_第1页
楷书书法教学.doc_第2页
楷书书法教学.doc_第3页
楷书书法教学.doc_第4页
楷书书法教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楷书书法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了解楷书结字的基本规律,能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楷书的欣赏、临摹、创作活动,从而对楷书结字有理性的认识。教学重点:掌握归纳出的九条楷书结字基本规律并应用于实践。教学难点:理解这些共性的结字规律,指导我们欣赏范帖、检查个人书写,从而发现个人陋习,细致体会范帖,通过训练获得理想的个人书写技巧,最终实现从有规矩到无规矩的自由。普遍的问题是,大家看似理解基本规律,实际是观察盲目,临摹变成抄写,写后即忘,缺乏总结归纳。教学内容:1.楷书概述:中国书法的书体(篆、隶、草、楷、行)演变,至汉末已基本结束。从三国时期的钟繇楷书看出,楷书已经基本定型,而西晋的王羲之的楷书技

2、巧已经很完备了。从汉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已经以书法流派、书法风格变化为主要特征,产生了一批个性风格鲜明的著名书家。楷书是书法五体中使用广,实用性强的书体,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楷书与其他书体,特别是与行书、草书有密切关系。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由汉代隶书演变而来。楷书的特征:成熟楷书的楷书与隶书有很大区别,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尤其典型的标志是在点画形态上。楷书横画改隶书之波挑为顿笔回收,出现了钩、折等笔画,点、捺、撇等也异于隶书,成熟的楷书的点画,即如“永”字八法中所表现的形态。典型的楷书的结字也变隶书的扁为长,楷书的章法变隶书的字距宽,行距小为字距小,行距宽。

3、结字法是一个字的点画安排与形势布置的方法。冯班《钝吟书要》说:“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结字又叫间架结构。香港人对结字的称呼很形象,用粤语说,叫“装字”,把点画安装好成为有机的一个字,很妙。书法初学者字写不好绝大多数问题是出在结字上,有一定基础的人结字好,用笔没变化、不精到。结字不好,根本原因是没有深刻理解结字的基本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检查个人的书写。结字无非是如何处理好字的变化与和谐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把结字处理得工整美观不太难,结字要有韵味、耐看却难。古人对结字法多有心得,总结了许多好经验,如唐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4、、《书法三味•大结构》及清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等。黄自元的楷书太馆阁了,见解却是非常精辟。以上的资料大家可以找来学习,我们要求初学掌握以下几条基本规律:一、大小:楷书最忌“字如算子”,大小长扁,各尽其势方为妙。印刷字给我们阅读带来方便,也给我们对楷书理解造成些不好影响,如许多青少年理解为字字一样大,字要写满格等。如图1:二、平正:平正是对字重心的平衡把握,楷书要求平稳端正。平,平稳,在视觉上感觉字是平衡的,没有失去重心;正,相对欹侧而言。楷书一般要求书写得端正,少有行草书的欹侧状。结字以“正”为入门,然后由正求险,正、险相生,便得结字奥妙。不要把平正

5、简单理解为横平竖直,在楷书中水平的横是少有的,横一般左低右高形成一定斜度。垂直竖能起到安稳重心的作用,要注意的是许多竖并非垂直状。如“曰”、“七”等字。注意有些字平正的处理方法,如“力”、“多”“戈”、“母”等字。如图2:三、疏密:与印刷体比较,楷书要求疏密变化更突出,如“南”、“地”等字。如图3:四、匀称:指字内的点画疏密得当,和谐美观。匀称不是平均布置点画,相反,要注意点画的疏密聚散,初学问题多出在不能“聚”上。匀称不仅仅指点画之间的空间,还包括各点画本身的匀称。对于初学者而言,匀称可以说是结字中最难解决好的。如图4:五、错落:错落有致要求字不可平头平脚,

6、而是上下左右错落位置,反而生动,从中也可以看出书家创造性的一些表现。如图5:六、收放:“正楷字就是方块字”的概念化理解影响了我们对楷书结字的深入理解,楷书的收放伸缩变化是极丰富的。没练过书法的人结字上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懂收放。收放比较突出的可以看看《灵飞经》,其艺术性如何暂不说,作为初学结字,不失为好范本。收放规律包括:A点画的收放变化;B点画组合的收放变化;C点画对应字的中宫的集中程度。如图6:七、让就:要求字内的点画不是机械的摆放,而是点画之间呼应让就,团结一体。如图7:八、同异:凡同则变,单字内,相同的点画、部分要变化,如“炎”字;相邻两字间,如有雷同的

7、点画、偏旁部首也要变化。如图8、图9:九、连贯:严格讲,连贯理应划归用笔部分,在结字规律中提出,强调了点画安排的有机整体性。字内的所有点画的形状、布置都应该团结一体、血脉相连的。楷书相对行草书来说是静态的,静态中安排点画的连贯,更含蓄。如图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