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

ID:6200112

大小:233.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8-01-06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_第1页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_第2页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_第3页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_第4页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编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第一章游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涵义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什么是“游戏期”现象、儿童游戏的文化适应功能了解玩具的起源及功能了解游戏的发生、儿童游戏及其价值观的演变,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游戏期”的形成难点:儿童游戏价值观的演变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前言一、游戏研究的多维视野1.游戏的社会文化视野(1)游戏的社会文化涵义(2)游戏的起源与演变(3)游戏的社会文化性格(4)“游戏期”的文化成因(5)游戏的文化传承功能2.游戏的儿童发展视野

2、(1)游戏的个体发生和发展(2)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4)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3.游戏的教育学视野(1)幼儿园游戏的性质和特点(2)游戏和课程、教学的关系(3)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4)游戏环境的创设(5)游戏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二、学前教育领域中游戏的“困境”和出路1.游戏困境: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行动上轻视和忽视游戏。2.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1)态度障碍(2)功能障碍(3)结构障碍

3、(4)游戏的教育性研究的匮乏67第一节游戏的起源与演变一、游戏的历史起源(一)游戏的前提1.人类通过工作所获取的生存资料能够满足机体的生存需

4、要2.人类愿意享受闲暇生活3.劳动丰富着游戏活动的内容(二)娱神和自娱被现代人看做是“游戏”的活动在古代是娱神的,以后,这种以“娱神”为目的的活动才逐渐转变为一种以人们“自娱”为目的的娱乐性游戏活动。(三)游戏的发生1.游戏与劳动的关系(1)高等动物本能说(2)劳动说2.游戏与艺术、体育的关系(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四)游戏规则的产生游戏规则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规则,是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由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二、游戏的演变和文化特点(一)游戏的文化特点1.身体技能型游戏的文化特点狩猎—采集型文化体力2.运气型游戏的文化特点相信有某种

5、外部的神秘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的存在并能够影响和控制自己的命运运气3.策略型游戏的文化特点智慧(二)我国古代游戏的文化特点1.力量型、运动技能型的对抗性团体游戏相对较少,个人技能技巧型游戏较多。2.博弈类游戏、智力游戏、文字游戏高度发达和盛行。3.具有独特的筵宴游戏。(三)我国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变化1.古代儿童的游戏2.现代儿童的游戏(1)改革开放前北京地区儿童游戏的特点(2)改革开放后北京地区儿童游戏的特点67第二节“游戏期”现象与意义一、“游戏期”现象与自然适应功能(一)“游戏期”现象的发现德国格鲁斯(一)游戏的自然适应功能1.游戏和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6、2.游戏与动物的社会化二、儿童游戏的文化适应功能(一)游戏与儿童对物质文化的适应1.工具的掌握2.工具的创造与发明3.游戏适应的特点与意义(二)亲子游戏与儿童对社会文化的适应1.基本的社会性交往结构的形成2.信任、依恋、合作倾向的形成3.文化延续的功能(三)伙伴游戏与儿童对社会文化的适应1.伙伴文化的形成2.社会角色塑造与规则传递三、儿童游戏的文化差异(一)竞争与合作的文化差异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2.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二)性别差异的文化特征67第三节玩具的起源和特征一、玩具的起源(一)来源于生产工具的玩具(二)来源于祭祀物品的玩具(三)来源于民

7、间习俗的玩具(四)来源于民间传说的玩具二、现代玩具的基本特性(一)模拟对象的广泛性(二)科学技术特性(三)消费品特性(四)想象和幻想制造者的特性(五)教育者的特性三、玩具的文化传承功能(一)玩具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工具(二)玩具是幼儿学习的“课本”第二章国外游戏理论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教学过程设计:

8、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一)精力过剩说“剩余精力”说1.代表人物席勒斯宾塞2.主要观点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67(1)席勒(2)斯宾塞3.评价(1)消极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2)积极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只有当机体的基

9、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能去游戏B.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