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觉与知觉课件ppt课件.ppt

最新感觉与知觉课件ppt课件.ppt

ID:62133007

大小:1.86 MB

页数:85页

时间:2021-04-18

最新感觉与知觉课件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感觉与知觉课件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感觉与知觉课件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感觉与知觉课件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感觉与知觉课件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感觉与知觉课件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觉与知觉课件本章主要内容感觉与知觉的涵义与关系感觉与知觉的种类几种主要的感觉感觉与知觉的规律基本概念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后象联觉感觉对比一、感觉与知觉的涵义1、感觉的涵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一、感觉与知觉的涵义2、知觉的涵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联系感觉知觉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单一分析器活动结果多分析器协同活动结果对当前刺激的直接反映经验可有可无经验是必备条件最简单的心理

2、现象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感觉和知觉的关系自下而上(Bottom-upprocessing)自上而下(Top-downprocessing)没有细节,就没有知觉(有的是幻觉)没有整体,细节就没有意义4、感觉和知觉的功能感知是各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只有通过感知,才有可能逐步认识不依赖于他而存在的客观世界感知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剥夺感觉,正常心理活动就会受到破坏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感觉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感觉的种类

3、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社会知觉以物或事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对于有关人或社会团体特性的知觉错觉错觉对物的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视觉错觉对人的错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版效应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条长短错觉面积大小错觉明暗错觉形重错觉方位错觉(声源位移、倒飞错觉)第二节几种主要的感觉一、视觉一、视觉1、适宜刺激——可见光380-780nm一、视觉2、生理机制——盲点、中央窝、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眼球后极的中心部分,视网膜上有一细胞特别密集区域,黄色,称黄斑,黄斑中央有一小凹坑,叫中央窝。黄斑距鼻侧约4mm处,有一圆盘状物为视神经乳

4、头,由于它没有感光细胞,也没有感光能力,称为盲点。锥体细胞与棒体细胞视网膜上有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棒体细胞只能在暗处才能起作用,能够感知物体的明暗,而锥体细胞在光亮的条件下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当不同波长的光对锥体细胞进行刺激时,它便能在大脑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一、视觉3、视觉现象颜色视觉——习惯上把颜色感觉称为颜色视觉颜色视觉形成的四大要素:光源、颜色物体、眼睛、大脑颜色视觉人眼可以区分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但仔细的检查可以发现,人眼可以分辨可见光谱(380~780nm)内的约150种不同的颜色

5、,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因此,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色弱与色盲色弱——人的色觉轻度异常,只有当波长有较大变化且光波有较强的强度时,才能出区别色调的变化来色盲——严重的色觉异常,人对颜色的辨别能很差。一般分为局部色盲和全色盲两类。色觉缺陷和色盲男性:6%色弱,2%色盲女性:0.4%,0.03%色盲不自知:经验补偿9/15/202123PSYCHOLOGY3、视觉现象——马赫带现象明暗交界处使人感到明处更明,暗处更暗。3、视觉现象——视觉后像在刺激停

6、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仍暂留一段时间,称感觉后象。正后象:性质与原感觉的性质相同负后象:性质与原感觉的性质相反3、视觉现象——浦肯野现象1824年捷克物理学家发现。人眼对不同波长(颜色)的光感受性不同,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50nm的光(黄绿色)感受性最高。而在暗视觉条件下,人眼对505nm波长的光(蓝绿色)感受性最高。3、视觉现象——明适应、暗适应明视觉:在明亮条件下产生的视觉。暗视觉:在较暗的环境下,由视杆(棒状)细胞的作用形成的视觉,暗视觉只能分辨出物体的形状和明暗。闪光融合二、听觉二、听觉1、适宜刺

7、激——16—20000赫兹可听声谱二、听觉2、生理机制——基底膜、科蒂氏器官二、听觉3、听觉现象——音高、音响和音色;声音的混合与掩蔽;听觉疲劳与听力丧失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阈限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限(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8、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感受性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受能力反比关系韦伯定律ΔI/I=KΔI=差别阈限I=原来的刺激量K=常数(韦伯常数、韦伯分数)二、感觉规律(一)感受性的变化1、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在噪声听觉影响下,黄昏视觉的感受性降低到受刺激前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