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方法比较探究与优化

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方法比较探究与优化

ID:621458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方法比较探究与优化_第1页
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方法比较探究与优化_第2页
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方法比较探究与优化_第3页
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方法比较探究与优化_第4页
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方法比较探究与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方法比较探究与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方法比较探究与优化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GB/T2910.18—2009和FZ/T01048—1997两个标准中的方法对一系列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进行定量试验,比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混纺产品中羊毛纤维的含量,观察残留物,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尤其是针对存在桑蚕丝溶解残留的深色产品优化了试验方法,得出了一种结果相对更准确、稳定性更好的定量方法,提高了深色羊毛/桑蚕丝产品定量的效率和复现性。关键词:羊毛;桑蚕丝;定量;优化1引言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产品的织造、染色、后整理加工过程以及不同

2、定量方法等因素影响,在不同的检测机构可能会选用不同的标准方法对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进行定量,而检测人员也一直在研究除标准方法以外的新方法,以求定量结果更加准确。目前,检测机构最常用的方法为GB/T2910.18—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8部分:蚕丝与羊毛或其他动物毛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此外,已作废的FZ/T01048—19976《蚕丝/羊绒混纺产品混纺比的测定》亦常在特殊情况下作为辅助的比较方法。虽然,该方法为羊绒与桑蚕丝混纺产品的定量方法,但基于羊绒与羊毛共同的化学溶解性能,可以延伸其使用范围。在实际检测中,

3、经常会遇到深色羊毛/桑蚕丝混纺样品溶解不彻底的情况,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溶解过程可以发现,某些深色桑蚕丝一直处于溶胀状态而未完全溶解(浅色和深色桑蚕丝纤维在显微镜下滴加75%硫酸溶液的溶解前后状态见图1~图4)。本文通过一系列试验,对自行混纺产品和实际产品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以期得到满意的定量结果。2试验及结果2.1试剂75%硫酸溶液、稀硫酸、稀氨水。2.2仪器生物显微镜、高低温振荡器(5℃~99.9℃)、抽滤装置、三角烧瓶、砂芯坩埚、干燥器、烘箱[(105±3)℃]、电子天平(精确到0.

4、0001g)等。2.3纤维混合物定量试验将羊毛、桑蚕丝纤维原料混合成羊毛含量分别为95%、90%、80%、70%、50%的混合物,每种各两组平行样,共10组(A1~A10)。对每组原料混合物分别用两种方法定量,得到剩余纤维含量,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剩余纤维观察状态,同时计算出修正系数,具体见表1和表2。6方法一(GB/T2910.18—2009)将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75%硫酸溶液,盖好瓶塞用力振荡,室温下放置30分钟,再次振荡后室温放置30分钟,最后一次振荡后过滤残留物,用少量75%硫酸溶液洗涤残留物,真

5、空抽吸排液后依次用50mL稀硫酸、50mL水和50mL稀氨水清洗过滤残留物,要保证每次清洗时液体与残留物充分接触至少10min,再用水清洗,保证水和残留物至少接触30min。剩余纤维d值为0.985。方法二(FZ/T01048—1997)将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按每克试样100mL的比例加入(75%±1%)硫酸,用力搅拌使试样浸透,将烧瓶置入恒温水浴锅中,温度保持在40℃~45℃,定时摇动,维持45min,使桑蚕丝充分溶解,过滤残留物,用同温同浓度的硫酸洗涤3次,再用同温度的水洗涤4~5次,用稀氨水中和两次,再用水洗涤至指示剂

6、检查呈中性为止,每次洗涤需用真空抽吸排液。剩余纤维d值为1.05。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这两种定量方法对于羊毛/桑蚕丝纤维本色混合物中的桑蚕丝溶解均比较彻底,剩余纤维中均无残留的桑蚕丝。根据计算所得纤维含量与实际混纺含量的相对偏差率可以看出,其中方法二的平均偏差率高于方法一的平均偏差率,说明两种方法相比,方法一的结果相对更准确些,稳定性上也略胜一筹。62.4实际面料定量试验2.4.1直接定量选择不同颜色的可手工拆分的羊毛/桑蚕丝面料10块(B1~B10),通过手工拆分得到其各自的羊毛含量。同时,每块面料备1g左右的平行样两个

7、,拆分成纱线并剪短成1cm左右的线段。将该不同颜色的10份样品分别按照以上两种方法定量,得到剩余纤维含量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剩余纤维状态,具体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这两种方法对浅色羊毛/桑蚕丝面料定量时,效果较好,但对深色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进行定量时,其剩余纤维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桑蚕丝残留,这说明受到表面染料的干扰,桑蚕丝无法溶解彻底。同时,由相对偏差率亦可以看出,桑蚕丝无残留时,计算含量与手工拆分含量的偏差率较小,而桑蚕丝有残留时,结果则呈现很大的波动性,其中方法一最大偏差率达5.71%,方法二最大偏差率亦达到5.13%

8、。因此,这两种方法在深色产品的定量上存在定量不准、再现性差的问题。2.4.2褪色处理6针对深色产品直接定量中桑蚕丝残留的问题,结合实际测试中的经验,可采用先褪色再溶解定量的方法来改善溶解效果,提高测试准确性。优化的褪色方法为,将深色产品用70g/L保险粉在70℃水浴中褪色15min,其间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