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ppt课件.ppt

最新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ppt课件.ppt

ID:62146091

大小:401.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概述本篇专论水气病的辨证论治。一、概念:水气病即水肿病,是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内停,泛滥肌肤所致。此外,该病与三焦及膀胱的功能失调也有密切关系。二、分类:张仲景将水气病主要分为风水、正水、皮水、石水、黄汗五种。三、治疗:张仲景提出了发汗、利小便和攻逐水邪三大法则。一、病因病机 (一)风水相激肺气不行[原文]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搏,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2)[

2、提要]本条论述风水形成的机理及风水与黄汗的鉴别。1.风水形成的机理:风水相搏,肺失通调,水溢肌肤。2.风水与黄汗的鉴别:风水恶风,黄汗不恶风;风水小便不利,黄汗小便自利。二、分类与辨证(一)四水与黄汗[原文]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提要]本条论述水气病的分类及脉证,指出风水与皮水的治疗原则。1.分类:风水

3、、皮水、正水、石水、黄汗。2.风水(1)病机:风邪袭表,肺失通调,水液内停,泛溢肌肤。(2)主症:全身浮肿,尤以上半身为甚,骨节疼痛,恶风,脉浮。3.皮水(2)主症:肌肤浮肿,腹胀腹肿,脉浮或沉,但无恶风症状。4.正水(1)病机:肾阳不足,水液内停,停水射肺。(2)主症:少腹肿满,气喘,脉沉而迟。5.石水(1)病机:肾阳虚衰,寒水凝结,停水外溢。(2)主症:少腹肿满石硬,脉沉。6.黄汗(1)病机:水湿郁表,湿郁化热,湿热互结。(2)主症:身热,胸满,四肢、头面浮肿,久则形成痈脓。7.风水与皮水的治疗原则:发汗去水。(二)水气病辨证1.太阳伤寒、

4、风水、皮水、黄汗、肺胀辨证[原文]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痛,身体反重而痠,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燥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4)[提要]本条论述水气病的辨证及治疗原则。1.辨证(1)太阳伤寒证的特点是:发热,恶寒,无汗,骨节疼痛,脉浮紧。(2)风水的特点是:身体浮肿酸重,恶风,脉浮。(3)皮水的特点是:身体浮肿,但不恶风,脉沉或浮。(4

5、)黄汗的特点是:身体浮肿疼痛,汗出色黄如柏汁,胸中窒闷或疼痛,暮燥不得眠。(5)肺胀的特点是:咳喘,甚至浮肿。2.治疗原则:上述病证均可用汗法治疗。3.禁忌:津液损伤者,禁用汗法。2.血分与水分辨证[原文]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20)[提要]本条论述血分与水分的辨证。1.辨证:(1)血分的病机是瘀血内阻,气滞水停,泛溢肌肤;主症为先有经闭,后见水肿。(2)水分的病机是水液停留,泛溢肌肤,阻遏血道;主症为先病水肿,后见经闭。2.预后:水

6、分易治,血分难治。3.气分病[原文]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30)[提要]本条论述气分病的病机、脉证和治则。1.气分病的概念:气分病是指由于气血不足,阳虚寒盛,致使气机凝滞,水湿停留之证。2.主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见31、32条)3.兼症:手足逆冷、腹满、肠鸣、

7、身冷、骨痛、肌肤不仁。4.治则:调其阴阳,温运阳气,化气行水。三、治法(一)利水、发汗法[原文]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18)[提要]本条论述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腰以下部位水肿当利小便;腰以上部位水肿的当发汗。(二)峻下逐水法[原文]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11)[提要]本条论述水气病可下之证。1.病机:水气结实,邪气壅盛。2.主症:腹部水肿,二便不利,眼睑浮肿,面目鲜泽,如有卧蚕状,脉沉伏。3.治则:峻下逐水。四、证治

8、(一)风水1.风水脉证[原文]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