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精)PPT课件.ppt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精)PPT课件.ppt

ID:62262170

大小:1.28 MB

页数:63页

时间:2021-04-24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精)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精)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精)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精)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精)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精)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诊断学第零章中医诊断学绪论(精)中医诊断学下篇绪论上篇中篇闻诊舌诊望诊问诊脉诊按诊八纲辨证病性辨证其他脏腑辨证病历书写与要求诊断思路与方法诊断的概念:诊断就是通过多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合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行判断。中医诊断学学科性质: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诊察了解治疗诊分析判断望、闻、问、切、检测辨证辨病断绪论(二)诊病:病名疟疾、痢疾、肺痈、痫病、消渴滑胎、痛经,麻疹

2、、夏季热红丝疔、乳疬、脓疱疮、牛皮癣内痔、股骨骨折、白喉、聚星障病是对该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和抽象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判断疾病病种,作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辨病(三)辨证证中医学的一个特有的概念,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病因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致病因素、机体反应的综合包括证名、证型、证候如下痰热壅肺证瘀阻脑络证脾肾阳虚证卫分证常见、典型规范的证证名证候证型据候辨证证表现的症状、体征将疾病当前阶段本质概括成的诊断名称运用中医理论综合分析四诊收集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等)判断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辨别证候,确定证名辨证:藏象学说,

3、气血津液神理论经络学说、体质学说以及发病、病机的理论等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病历、诊籍病情治疗诊断病史+++(四)病案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司法的重要资料理论基础:人是有机整体;相互作用;因果联系;局部与整体病理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一)司外揣内从外知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黑箱类似外推测内部人症状体征病理本质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二)见微知著面部分候教材P39面部脏腑分属图独取寸口教材P104表5-2寸口与脏腑相应耳诊耳廓脏腑反应点P52图2-7舌诊教材P72图3-3舌面脏腑部位分属图目诊教材P50图2-5眼

4、的五轮分属微小局部明显、整体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生物全息”(三)以常达变《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望面色健康面色——失神面色察 舌 正常舌象——红舌黄苔变常中医诊断的原则:(一)整体审察1.认识论上注意整体观念、相互联系局部病变→影响全身;精神刺激→气机及形体变化脏腑病变→气血阴阳失常、精神活动改变任何疾病→都有整体性变化2.病情资料收集全面:起因,病史,痛苦不适,各种病理改变精神、饮食、睡眠、二便……习惯体质、家庭、环境、时令、气候3.分析全面

5、,综合判断:真—假本质—现象因—果主要—次要局部—整体身体—环境 人之病—病之人(二)诊法合参四诊参合,难分先后:问—闻,望——问、闻,按——望、问诊察排出物——望色、形,闻气,问感觉。腹诊——望色泽、形状;叩诊听声音;按诊知冷热、软硬;问喜恶。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检查发现病情视觉—望听觉—闻嗅觉—闻言语—问触觉—切不能代替(三)病证结合现阶段主要矛盾证病全过程本质先辨病再辨证——先辨证再辨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能只辨证而忽视辨病时代姓名论著贡献公元五世纪为四诊奠定基础春秋战国黄帝内经为诊断方法、辨证学的建立奠基础。春秋战国难经重视脉诊,提出寸口诊法西汉淳于意创“诊籍”,为后

6、世病案奠基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论治先河东汉华佗中藏经论证、论脉、论防治十分精要西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专著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论舌第一部专著杜清碧伤寒金镜录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诊病辨证重视病机李杲脾胃论辨脉重视四诊合参张从正儒门事亲主张从外知内朱丹溪格致余论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明清叶天士温热论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吴又可温疫论发展简史临床诊断,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注意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锻炼和修养。“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

7、多”神、象等概念抽象,真正理解需要临床实际观察、体会。病情千变万化,需要临床锻炼积累经验。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涉及阴阳五行、精神气化、等基本理论。要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中医诊断学学习方法(一)掌握理论(二)不断实践(三)辩证思维四方面内容:诊法;辨证;诊病;病案四种诊法:眼—望—神色形态,诊舌耳、鼻——闻——听声音,嗅气味口——问——问病史,问病情手——切——脉诊,按诊三个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个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三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