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实习报告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

ID:6251487

大小:673.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1-07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1页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2页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3页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4页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5页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6页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7页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8页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9页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_第10页
资源描述:

《食品专业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0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质量分析与检测教学实习1实习报告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实习时间:2012年6月4日-6月15日实习地点:食品学院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等带队教师:报告日期:2012年6月1.食源微生物危害实验室观摩1.1实习过程在参加完实习动员大会之后,我们跟随王老师来到他的实验室,进行食源微生物危害的实验室观摩。实习过程中老师主要给我们展示并操作了这几个主要仪器并对它们的检测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别是实时定量PCR、脉冲场电泳原理、凝胶成像系统、电穿孔仪、酶标仪和核

2、酸蛋白测定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PCR是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做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

3、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脉冲场凝胶电泳与常规电泳的不同之处在于,常规的电泳采用的是单一的均匀电场,DNA分子经凝胶的分子筛作用由负极移向正极。而脉冲场凝胶电泳采用了两个交变电场,即两个电场交替地开启和关闭,使DNA分子的电泳方向交替改变,使得DNA分子在“爬行”过程中,因为电场方向的变化,DNA分子以一种扭曲的状态运动,达到分离的目的。凝胶成像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密封暗箱,摄像头,白光和UV光源,带琥珀型滤片的滤片环,UV保护档板。它还包括了从图象采

4、集到分析打印一体的QuantityOne®1-D分析软件,以及无安装数量限制的QuantityOne®Basic软件。电穿孔仪原理:电穿孔技术是一种有效地将外源分子导入多种细胞的方法。通过一个高强度的电场作用,瞬时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周围介质中的外源分子可被吸收。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向原核和真核细胞内导入核苷酸、DNA、RNA、蛋白质、糖类、染料和病毒颗粒。与其他的物理学、化学和病毒方法比较,电穿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其次,老师针对在平时做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实验室中的常识给我们叮咛了下,大致可以为:(1).在开仪器、药剂

5、瓶、清洗玻璃仪器时,都要详细记录开封人、开封或清洗日期等,必须要认真对待;(2).实验室摆放必须要有规律,讲究整齐性、顺序性、规范性、严谨性;(3).灭菌时,详细记录灭菌的人、灭菌的起始时间、灭菌的总共用时等;(4).注意实验室中有些试剂是不能见光的,及时保存在玻璃门冰箱里也要注意要用报纸或其他器具遮光;(5).做实验时要团体协作,做实验时不要贪求快,一定要稳重、细心、认真、踏实、稳中求快求精;不懂得不要擅自做主,要问学长学长或者老师,虚心请教;1.1实习总结作为实习的第一个项目,安排食源微生物危害实验室观摩,是有一定的意义的。这

6、为我们之后的实验室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教育了我们在做实验时要特别注意的事情。态度决定一切,从一些小事比如说刷试管、记录数据等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用心地以良好的态度去做好一件件小事;在实验中,要积极跟小组的其他的同学协作,尽可能降低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实验的准确率。2.酱油质量指标的NIR光谱建模2.1酱油中总酸的测定2.1.1.食安101班实测值与预测值比较数据分析:图线斜率等于1.002,十分接近1,说明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比较接近,但存在较多偏离趋势线的值点,可能因为实验操作中的系统误差或滴定终点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

7、产生的允许范围内的误差。2.1.2.食安101班实测值与其他3个班实测值比较由图可知,各个班的测量数据差距较大,且部分含有数据缺失现象。可能由于各班试验时间不同,样品和试剂存在一定的差距,且滴定终点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所以产生较大的误差。2.2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含量2.2.1食安101班实测值与预测值回归分析图通过建模分析说明酱油中氨基态氮含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线性关系较强,差值较小。2.2.2食安101班与其他三班实测值回归分析图系列1:与二班数据对比Y=0.4415x+0.2596R^2=0.307

8、1系列2:与三班数据对比Y=0.1983x+0.2903R^2=0.2016系列3:与四班数据对比Y=0.3564x+0.1577R^2=0.6129通过酱油中氨基态氮实测值与其他各班实测值建模比较发现,各班实测值差距较大,造成差距的原因可能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