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吆喝教案.doc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吆喝教案.doc

ID:62597104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5-1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吆喝教案.doc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吆喝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吆喝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吆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3.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4.认识、感受、热爱吆喝的声乐艺术,感受北京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2.体味语言,感受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3.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内在情感。【教学难点】充分理解文本,感受北京特色的民风民俗,理解作者的内在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导入新

2、课:(伴随着老北京图片的展示):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昔日的沧桑一去不复返,而怀旧的滋味总是给人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萧乾的脚步,回到老北京的胡同里,聆听这座古老城池的心跳,品味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幻灯片展示课题。)什么是“吆喝”呢?对,吆喝就是大声呼喊,小商贩的吆喝其实就是给商品做的叫卖广告。在我们眼中平淡无奇的叫卖声竟然被作家萧乾捕捉到并记录成文,可见这真是一位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有心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家萧乾。介绍作者:(师展示图片介绍

3、。)萧乾——原名萧炳乾,北京人,1910年1月27日生,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代表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尤利西斯》。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听范读,掌握字词读音、意思。提问:(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2)文中有很多承接性的句子,你能找到吗?(3)通过这些承接性句子,看看作者是如何安排本文的写作思路的?2.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共5自然段。可分

4、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段),总写老北京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引入“吆喝”。第二部分(2—3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第三部分(4—5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3.体会思想感情。作者对北京的吆喝怀有怎样的感情?作者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无忧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为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板书:喜爱、怀念、惋惜。)三、研读与赏析:1.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1

5、)让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吆喝,用“我喜欢的吆喝是……因为……”的句式说话(结合课堂实际,从语言、声调变化、合辙押韵等角度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并辅以朗读指导,再现北京吆喝。)(2)播放吆喝声录音,指名猜测其内容。(《梳头油雪花膏》《磨剪子戗菜刀》《冰糖葫芦》)总结声乐艺术特点。“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真让我们惊叹。在作者眼里,这些吆喝人俨然就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吆喝不只是简单的叫卖声,此时在你听来,这吆喝是什么?”(声乐的艺术)“虽然他们的表演不像舞台上的艺术家一样高雅,可是却展现了老北京浓浓的民俗

6、风情。品读吆喝,就是品读老北京的民俗风情,正是这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北京有了区别于别的城市的气质与面貌。”2、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和思想感情(1)品味语言,归纳作品语言特色:a.通过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归纳出吆喝语言丰富,极富表现力,善用比喻,合辙押韵,优美动听等特点。b.通过比较,归纳语言特点: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甲)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到卖烤白薯的声音,就买一块。一路上既可以取暖

7、,到学校还可以拿来吃。(乙)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2)通过语言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a.对老北京吆喝文化的怀念和关注;b.对吆喝人民乐观生活态度的欣赏和赞扬;四、主旨归纳作者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写出的是北京古老文化的辉煌,那里面就渗透着自己对它的依恋之情。作者直言:我想用它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在作者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

8、活蕴涵的浓郁的情趣。五、延伸拓展,学习体验1.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熟悉的吆喝声,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请放开喉咙吆喝一下。2.尝试自己创作吆喝词。尽量押韵,尽量口语化,贴近生活。六、作业布置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吆喝还有没有作用?请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