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doc

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doc

ID:62933511

大小:7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07-04

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doc_第1页
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doc_第2页
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doc_第3页
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doc_第4页
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荒原中时间观嬗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论《荒原》中时间观的嬗变[摘要]:时间问题一直是现代主义文学家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现代主义文学代表诗人,T.S.艾略特在对时间问题的探索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荒原》一诗中充分借鉴柏格森对“时间”的哲学阐述,大量展现心理时间“绵延”的特质和人类意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在荒原后半期,诗人为了追求绝对有序的人类秩序,在布拉德雷哲学观的影响下,他开始探寻自己的“秩序观”。本文从现代主义时间观的哲学基础、《荒原》文本中时间性的具体分析以及《荒原》末尾艾略特时间观的转变等方面着手,对《荒原》时间观的嬗变做较为详细之阐述。[关键词]:艾略特《

2、荒原》时间观秩序观-.总结资料----目录引言4一、最初的接受——《荒原》中自我意识与柏格森的“绵延”观41、自我意识与现代主义文学42、柏格森对时间性的哲学阐释53、“心理时间”的现代意义6二、具体实践——心理时间在《荒原》中的具体运用61、对当下状态的回避62、意识流式的“绵延”状态83、包含在过去的未来中的“现在”10三、更高的追求——重建秩序的要求与时间观念的转变111、新的追寻112、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升华11结论13参考文献:15-.总结资料----引言T.S.艾略特的《荒原》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被誉为是现代诗的里程碑。

3、究其久负盛名的原因,除了表达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人民心中普遍的精神荒原意向、与传统诗歌迥然不同的表现手法、意蕴丰富隐晦的用典等等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充分体现了艾略特对“时间性”这一问题的哲思。前人在评论艾略特对时间的思索时多将注意力集中在他最后创作的一篇长诗《四个四重奏》上,对《荒原》中“时间性”的思考较少深入关注。的确,《四个四重奏》是艾略特对于时间思考的集大成之作,但笔者认为,对“时间”的思索贯穿艾略特创作始终,并且,以《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为代表的早期创作,已经体现出对现代性时间观的思考,以《荒原》为代表的成熟期创

4、作,对时间的思考深受现代哲学大师柏格森“绵延”说之影响,尤其是“葬仪”、“棋戏”和“火诫”三节。但在借鉴柏氏哲学观的同时,艾略特开始了自己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他的秩序观“以时间为基点,力求重建秩序,达到绝对平衡。”[1]江玉娇:《探讨T.S.艾略特的‘秩序’理论》,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第38页。这就是为什么在诗歌的后半部分,隐约体现出依靠拯救人类心灵荒原的思想。但这时他的诗歌中多种意像交替出现,说明他对于还举棋不定。即便如此,他的时间观也已经与柏格森产生了分歧,柏格森的时间观基点在于“自我”,而艾略特已经试图寻求哲学观拯救人类,

5、目的在于结束荒原中混乱的局面,从而达到一种和平、美好、安宁、永恒之绝对平衡的境界。《荒原》体现诗人对于时间哲学性思考的转折,这正是《荒原》在艾略特作品中的突破口及其在西方文学史上的重要之处。一、最初的接受——《荒原》中自我意识与柏格森的“绵延”观1、自我意识与现代主义文学要对《荒原》的时间观进行分析,就不能不把它放在现代主义的产生这一文学大背景下。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意识的突显和对心理时间的广泛运用。1931年,艾略特曾对某些评论家称《荒原》表达了“一代人的幻灭”一说做出回应,认为那是一派胡言,[2]X剑:《T.S.艾略特:诗歌和戏剧

6、的解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9页。后又在《巴黎评论》的采访中称自己并不知道写《荒原》的意图是什么,他认为那仅是“-.总结资料----一个人想把他心中的东西表达出来,但他并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直到他把它表达出来为止。”[3]Ibid.由此可以认为,《荒原》表达的只是对诗人创作时忧郁的心情和混乱思绪的再现,所以,《荒原》中自我意识的流露,实是一种对心理时间的强调,与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有密切联系。而现代主义文学之所以强调“自我”,凸显主体意识,作为现代主义哲学基础之一——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显然在其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也对他早期

7、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艾略特在哈佛求学期间,系统阅读了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等人的诗歌及亚瑟·西蒙斯的理论著作《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而象征主义的哲学背景正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1911年,艾略特到巴黎聆听柏格森演讲,对柏格森的哲学思想持赞同态度。他本人也曾承认,在写作《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时,他是一名柏格森主义者[4]本段背景资料参见:X立辉:《艾略特诗歌中时间观念的嬗变》,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第23页。。要具体了解柏格森哲学理论对艾略特创作的影响,还应当对柏格森的哲学观进行全面分析。2、柏格森对时间性的哲学阐释柏氏

8、哲学观的起点在于对时间与生命关系的探讨。现代性的本质是由时间性所决定,这里的“时间性”绝不仅指时间简单的一维流逝,而更多趋向对时间绵延不断的理解。卡林斯库曾在《现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