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x

ID:63049460

大小:15.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8-05

部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x_第1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x_第2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x_第3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x_第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白及相关背景介绍。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天姥、谢公屐”等生字词。3、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4、再次朗读诗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5、初步感受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二、【学习重点】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习难点】初步感受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学习过程】三、自主学习:(一)了解感知91、了解李白李白(701--762),字,号,代伟

2、大的主义诗人,有“”之称,现存诗歌900余首,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长于乐府与绝句,其诗风格豪放而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2、解题:“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歌行体”诗的一种形式。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

3、《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态度和意向是真。3、作品背景: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9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

4、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4、资料补充: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9破传统。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

5、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5、字音检测:天姥().谢公屐().訇然()瀛洲().暝().石扉()剡.溪()渌.水(澹澹..()殷.岩泉(魂悸.()鸾.(霓.()嗟.()(二)深入学习1、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全诗,圈点难字生词,并思考:以梦为线索,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段)第三部分(第3段)2、通读这首诗,完成下列内容填空。(1)、诗人入梦追寻天姥山的原因是:(2)、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

6、是:“我欲因之梦吴越”。(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9霞”。(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3、分析第一段,思考:(1)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注:结合李白的诗歌特点)(3)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么体现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重点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学习过程:分层鉴赏:(合作探究)(一)分析并诵读第1段思考: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9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

7、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鼓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夸张衬托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二)分析并诵读第2段。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内容事件思垣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