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经典整理

中医学经典整理

ID:63519276

大小:29.07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10-16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1页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2页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3页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4页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5页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6页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7页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8页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9页
中医学经典整理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经典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天人合一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4.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二、养生保健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3.志闱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2、,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三、防病治未病-21-/181.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汉•张机《金匮要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素问・上古天真论》)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四、医德医风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干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7.医

4、,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五、医术学习-21-/181.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2.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4.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5.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明•龚信《古今医鉴・瞥医箴》)6.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

5、学传心录•病因赋》)7.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8.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9.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10.《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11.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舒诏《伤寒集注》自序)12.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6、。(《礼记》)13.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21-/181.不为良相,必为良医。(邵登瀛《四时病机》绍^序)2.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六、阴阳五行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市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4.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6.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7.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9.孤阴不长,独阳不成。(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10.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11.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2.阴中有阴,阳中有阴。(《素问•金匮真言论》)-21-/181.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8、。(《素问•宝命全形论》)七、藏象学说1.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2.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3.脾胃为水谷之海。(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4.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5.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族理,浊阴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