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ID:6431726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3

《弹力》教学设计_第1页
《弹力》教学设计_第2页
《弹力》教学设计_第3页
《弹力》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弹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弹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弹力》作为力学中三种力之一,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涉及形变、弹性形变、弹力及其产生的条件等概念比较多,尤其是弹力的产生条件不好理解,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身经历、体会、体验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同时应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好《弹力》可以为今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2、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生“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质疑、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2)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  2.难点  (1)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  (2)确定弹力的方向。 (3)微小形变的判定。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

3、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自备的器材(弹簧、橡皮筋、橡皮泥、铁丝;这些器材),做探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的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施力与撤力时的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探究新知1.弹性形变和弹力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介绍实验的现象。学生:这些器材受力后都发生了形状变化。橡皮筋、弹簧、弓箭、铁丝、橡皮泥等在受力后形状发生了变化,撤去外力后橡皮筋、弹簧、弓箭又恢复原状,铁丝、橡皮泥则不能恢复原状。(1)形变、弹性形变教师: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

4、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1:物体在受力后形状都要发生变化,但是在撤去外力后,有些物体的形状可以恢复,有些物体的形状不能恢复。形变、弹性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如弹簧)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学生2:我用力压桌子,因为桌子是木头的并且很硬,所以桌子形状根本没有发生变化。教师:同学2发现桌子受力形状没有发生变化,真的没发生变化吗?学生3:不对,根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的道理,我认为桌子形状一定会发生变化,可能是因为桌子的形状变化很小,我们看不到而已。教师

5、播放Flash课件演示“微小形变”并让学生观察“微小形变”。并播放幻灯图片简单介绍了该装置可以观察到“微小形变”的原理。学生1:老师,刚才做实验时,弹簧被我拉坏了。教师:做这个实验不应该把弹簧拉坏。但也能反映出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要讨论这个问题。(2)弹性限度教师:在怎样的条件下物体才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呢?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结论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应该叫弹性限度。(3)弹力教师演示:①用一弹簧拉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②用一弹簧推着

6、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让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说明小车能够运动起来的原因。学生2: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小车产生力的作用,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像这种力就叫做弹力。(4)弹力产生的条件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实例,考虑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实例一: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产生的弹力。实例二:把弓拉得越满,箭射出去的就越远,弓没有拉开时,对箭就没有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且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教师播放Flash课件

7、加深学生对形变、弹性形变、弹力等概念的理解2.几种弹力教师:(演示实验)A.书本(装水气球)与桌面(纤维板)间相互挤压,并让学生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加括号的内容)。  B.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用水气球替代灯泡,用橡皮筋代替电线)与电线的相互拉伸。   内容弹力方向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向下)(书本)(向上)(向下)(向下)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向上)(桌面) (向下)(向上)(向上)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向下)(电灯)(向上)(向下)(向下)电线对电灯的拉

8、力(向上)(电线)(向下)(向上)(向上) (小组讨论)利用表格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概括出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以及这三种力的产生原因和方向。  【结论】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书与桌面、电线与电灯的形变情况,用直观性降低学习的台阶。3.胡克定律[实验]:学生活动: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定量探究弹力与形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