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申论总结、三遍四步法

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申论总结、三遍四步法

ID:660272

大小:48.93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08-27

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申论总结、三遍四步法_第1页
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申论总结、三遍四步法_第2页
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申论总结、三遍四步法_第3页
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申论总结、三遍四步法_第4页
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申论总结、三遍四步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申论总结、三遍四步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把握申论根本应对方法——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  系统性思考问题 概括部分,具体说来,概括部分有四种题型:第一种是概括主要内容,第二种是概括主要问题,第三种是概括部分内容,如影响、观点、思路等,第四种是概括主题。分析部分,需要考虑三个环节:首先要搞清楚原因的种类,包括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等;其次要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利益主体分析法、供求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等;最后要掌握原因的一些基本维度,如观念方面的因素、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管理方面的因素、监督方面的因素、制度方面的因素等。对策部分,政府人

2、员解决问题可能采取以下七个手段:一是教育手段,二是行政手段,三是经济手段,四是管理手段,五是法律手段,六是监督手段,七是技术手段。考生在作答时,可以针对给定材料的具体问题,结合这七个手段进行系统思考。公务员考试一般是四种题型:第一种是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般的议论文。第二种是要求写一篇评论文章。第三种是明确要求写一篇对策型文章。第四种是要求写一篇公文,如意见、建议、报告、讲话稿等。三、试题构成要素:紧紧抓住给定资料作用:1、体现要点2、反映问题3、包含原因4、潜含影响5、隐寓趋势6、蕴藏对策四、透彻分析申论问题1、准确把握

3、作答对象2、全面把握作答任务3、准确把握作答条件五、仔细斟酌作答条件1、读材料、读考试要求,审出文题方式-把握材料的可能主题(2~3分钟)2、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限定,(审清字数限制)答案构成要素 申论答案对应不同的问题和作答要求,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基本构成要素可归纳为点、因、策、论四项。 1.点——要点 申论答案中的要点,有三种含义: 一是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二是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三是关键词。 2.因——原因 按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原因分为内因、外因. 按照事物

4、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原理,有偶然原因和必然原因. 按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多种原因中有主因——主要原因和次因——次要原因. 3.策——对策 对策是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方法和措施,作为申论答案的对策,要符合四个要件: 一是可行性;二是效用性(有用性);三是对应性;四是依据性。 4.论——论据或论述 申论要素的运用原则 1.忠于材料,紧扣题意 持论务正,服从主流 围绕问题,务求解决 4.简化层次,要言不烦 5.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6.观照全局,前后照应 导语提出问题、破题分析问题、承接提出对策、结语总结全文一、阅读之前要有

5、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问题的表现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对策是什么。三遍四步法:三遍一般用30~40分钟将材料阅读三遍,完成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总结段落大意、分门别类、概括主要内容这四个步骤。阅读第一遍——精读全部材料,为段落标号。第一步,速读,圈点画线边注眉批(小概括、关键词或字,提示作用),勾画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划出首句、尾句、中心句),把握材料关键,理

6、解关键词意,找出材料关键的信息点。阅读第二遍——略读材料。在初次阅读的基础上,把找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去粗存精,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一)总结自然段:1、关键句概括法;2总结概括法阅读第三遍——略读材料。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材料,理清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段落层次--合并同类;提炼中心思想--透过表面分析本质。最后,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对全部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概括。当然,这个概括也往往就是申论考试第一道题目的直接

7、答案。那么什么是关键呢?有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

8、,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