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试题库

流行病学试题库

ID:66568166

大小:65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U-6846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1页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2页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3页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4页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5页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6页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7页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8页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9页
流行病学试题库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试题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流行病学试题一19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C、对疾病防制措施的研究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3、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不包括A、检测B、抽查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E、生态学研究4、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制实验研究5、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E、存活时间长短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7、疾病年龄分布中的出生队列分析方法是A、不需要随访B、观察一时间断面的死亡率C、将同一时期同一年龄的人划为一组D、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E、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的变化8、时点患病率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以不超过多长时间为度A、1天B、1个星期C、1个月D、6个月E、1年9、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A、不同地区发病率水平不一样B、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C、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D、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E、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10、甲乙令人群中几种特殊部位癌肿报告新病例的相对数如下:癌肿部位甲人群(%)乙人群(%)肺10.06.7乳腺30.020.0子宫颈25.016.7其他35.056.6合计100.0100.0据此推论甲人群较乙人群更易患肺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该推论是:A、正确B、不正确,以为未区分发病率或死亡率C、不正确,因为未用率指标测量D、不正确,因为未设对照组E、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率的标化11、患病率指标来自于A、现况调查资料B、门诊病例资料C、住院病例资料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12、某高速公路的统计资料表明,蓝色车子的车祸发病率事件要比其他车子的车祸发生事件为多。由此推论:蓝色车子发生车祸的危险性高于其他车子A、对的B、不对,因为比较的不是基础率C、不对,因为没有对照组D、不对,因为没做显著性检验E、不对,因为以现患率代替了发生率13、1996年共发生200例某病病人,在1996年年初已知有800例病人,年内因该病死亡40例,年中人口数1000万,如果该病的发生和因该病死亡的事件均匀分布在全年中,则1996年期间,该病的患病率(1//10万)是A、10.0B、9.6C、8.8D、8.0E、2.014、当对疾病的情况了解不多的时候,往往总是从A、实验性研究着手B、描述性研究着手C、分析性研究着手D、比较性研究着手E、调查研究着手15、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哪项特征A、描述性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B、描述性研究选择不同性质的人群进行对比C、被调查人群是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的D、描述疾病分布的特点,可提供疾病的病因线索E、描述性研究可以验证病因假设16、不属于普查的优越性是A、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B、能寻找出全部病例C、没有抽样误差D、可以普及医学卫生知识E、资料比较全面细致17、抽样误差最小的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双盲法抽样18、能够实现早起发现和治疗患者的方法是A、普查B、抽样调查C、生态学研究D、纵向研究E、个案调查19、样本量叙述正确的是A、样本量宜大不宜小B、样本量是否足够大C、样本量足量就好D、样本量大小由调查可行性决定E、样本量估计不能采用经验法20、某地区为调查中小学生近视率以及在不同年级、城乡中的分布状况,在全区60所中小学中进行抽样调查。较合理的抽样方法是A、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B、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C、先整群抽样,再分层抽样D、分层抽样,再整群抽样E、以上均不对21、在队列研究中,结局的确切概念是指A、统计检验结果B、暴露属性的分组结果C、观察中出现预期结果事件D、观察期限的终止时间E、研究队列中存在混杂结果22、下列哪项不是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特点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发病密度C、多用于罕见疾病D、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23、对某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时,随处选择的队列应有下列人员组成A、患该病的人B、未患该病的人C、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D、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E、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24、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相同点的是A、均需给予人为的干预措施B、均需设立对照组C、均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D、均可能产生失访偏倚E、花费较大25、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错误的是19 A、均是分析性研究方法B、均属于观察法C、均可以计算发病密度D、队列研究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较病例对照研究强E、队列研究适用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因的研究,而病例对照研究则可用于罕见病病因的研究26、以人年为常用单位计算的率是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27、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应选择A、在患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患该病者中选择有某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C、在无患该病者中选择有某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该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28、下列有关队列研究的叙述中哪条是错误的A、属于分析性研究B、暴露与疾病在时间上必须是前瞻性的C、一般需要计算人年D、随访期间还需要继续收集有关暴露的资料E、观察终点就是观察终止时间[B型题](1~3共用备选答案)A、城乡肺癌患病情况B、艾滋病病人常有吸毒、不健康性行为C、烟草消耗量与肺癌的关系研究D、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E、某单位30岁以上妇女健康体检1、选项中生态学研究的是2、选项中普查的是3、选项中抽样调查的是二、多项选择题1、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B、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治疗C、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临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D、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E、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2、下列哪些疾病长计算病死率A、关节炎B、消化道溃疡C、流行性出血热D、结核病E、心肌梗死3、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A、提供病因线索B、帮助认识疾病特征C、提出治疗方案D、有助于制定防制策略E、可以确定病因4、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是由于A、气象条件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方式C、人们的劳动条件D、风俗习惯E、人们的文化水平5、下列哪项是现况研究的常用疾病率指标A、发病率B、患病率C、感染率D、检出率E、罹患率6、现况研究样本量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A、预期患病率B、疾病患病率C、允许误差D、把握度E、变异度7、以下关于现况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设计时研究对象不需要分组B、可以探讨因果联系C、可计算患病率D、可描述各特征人群疾病分布E、资料分析时研究对象不需要分组8、适合普查的疾病应是A、人群患病率较高的疾病B、对该疾病有有效预防措施的疾病C、疾病自然史不清楚的疾病D、疾病后果严重的疾病E、易于诊断的疾病9、队列研究中有关暴露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B、指皮肤对外的暴露C、指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D、指给予了某种干预措施E、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10、队列研究的目的包括A、描述疾病的分布B、检验病因假设C、早起发现病人,以利早期治疗D、评价预防措施效果E、研究疾病的自然史11、开展历史性队列研究所需要具备的特殊条件包括A、应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内研究对象的暴露资料B、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C、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或死亡率应较高D、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E、应有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结局资料12、队列研究中对照人群的选择一般有哪几种A、内对照B、自身前后对照C、特设对照D、总人口对照E、多重对照13、有关累计发病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适宜于人口不稳定的队列B、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作分母C、以观察期内的发病或死亡人数作分子D、任何情况下其流行病学意义是明确的E、是队列研究中一个有用的效应测量指标14、有关混杂偏倚的控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在设计时,应可能将所有的混杂因素进行配比B、在设计时,即可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选择做某些限制,以保证两组样本的同质性C、标准化法可用于控制混杂D、可用分层分析来分析和控制混杂E、常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控制混杂15、有关标化比的叙述中,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当研究对象的数目较少时使用该指标B、当结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时使用该指标C、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该指标D、标化比实际上就是标化率E、在队列研究中,标化比实际上是一个效应测量指标三、名词解释1、epidemiology2、患病率3、PYLL4、DALY5、epidemic6、描述性研究7、现况研究8、Census9、生态学谬误10、暴露(exposure)11、cohortstudy12、危险因素(riskfactor)13、SMR14、观察终点(end-point)15、AR%19 四、论述题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不同点比较。3、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6、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7、简述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8、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偏倚。9、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特点。10、简述RR与OR的含义及其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五、应用题1、1988年期间共发生200个某病病例,在该年初一直存在该病的800个病例,在该年内该病死亡40例。该地1987年末人口11000人,1988年末人口9000人,如果该病的发生和死亡的事件均匀地分布在全年中,请分别计算1988年该病的发病率,1988年6月30日的患病率,1988年期间患病率,1988年的死亡率。(用千分率表示)2、某项调查显示在该地区因意外伤害发生的儿童中,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儿童数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儿童数的3.5倍。故认为经济条件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之一。问该结论正确吗?为什么?3、在一项关于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中,获得如下资料:吸烟组肺癌的发病率为51.0/10万人年,非吸烟组的肺癌发病率为5.0/10万人年,而一般人群(全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为21.0/10万人年。请据此计算吸烟暴露对肺癌发病的各项效应测量指标,并对其结果做出解释与评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A型题]123456789101112DBCDCEECCCA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BDECACDCCBA25262728CBDD[B型题]123CEA二、多项选择1234ABCDCDEABDABCD5678BCDACDEBEABDE9101112ACEBDEAEACDE131415BCBCDEACE三、名词解释1、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3、PYLL:潜在减寿年数,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4、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5、epidemic: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6、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它既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7、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8、Census: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9、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的最主要的缺点,其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10、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11、cohortstudy: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12、危险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13、SMR:标准化死亡比,即用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人数用总人口率算出的期望发病或死亡数字求标化比。14、观察终点(end-point):就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15、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暴露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19 四、论述题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图-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2、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不同点比较。发病率患病率定义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分子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新旧病例之和分母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被观察人数数值理论上发病率可以大于1小于等于1应用常用于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3、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发病率升高③病例迁入;④健康者迁出;⑤诊断水平提高;⑥报告率提高;⑦未治愈者寿命延长;⑧易感者迁入。影响患病率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发病率下降;③病例迁出;④健康者迁入;⑤治愈率提高;⑥病死率提高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答:⑴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暴露导致疾病年龄分布差异、免疫水平、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⑵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①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②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答:依据有: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6、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答:⑴原因: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②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③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⑵间隔长短取决于:①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④取决于病原体变异的速度。7、简述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答:⑴目的:①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③确定高危人群;④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果;⑵特点:①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②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③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④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提示因果联系。8、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偏倚。答:⑴产生原因:①主观选择研究对象;②任意变换抽样方法;③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④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⑤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⑥调查偏倚;⑦测量误差。⑵偏倚的控制:①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②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③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④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认识;⑤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⑥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9、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特点。答:⑴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⑵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属于观察法、设立对照组、由因及果,符合时间顺序、能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10、简述RR与OR的含义及其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RROR含义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更具有斌饮血意义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意义①E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Ē的多少倍②RR值↑暴露的效应↑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①E与Ē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②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五、应用题1、答:1988年该病的发病率=20‰1988年6月30日的患病率=88‰1988年期间患病率=100‰1988年的死亡率=4‰2、答:该结论不正确;因为没有用率来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好差的儿童发生伤害的频率和强度。3、答:Ie=51.0/10万人年,I0=5.0/10万人年,It=21.0/10万人年⑴RR=Ie/I0=10.2,表明吸烟组肺癌发病的危险是非吸烟组的10.2倍。⑵AR=Ie-I0=46.0/10万人年,表明由于吸烟增加的肺癌的发生率的大小为46.0/10万人年。⑶AR%=(Ie-I0)/I0×100%=90.2%,表明吸烟人群中归因于吸烟的发病占全部病因的90.2%。⑷PAR=It-I0=16.0/10万人年,全人群中由于吸烟而增加的肺癌的发生率的大小为16.0/10万人年。⑸PAR%=(It-I0)/It×100%=76.2%,表明吸烟对全人群肺癌发病非影响,吸烟引起的发病占全人群中全部发病的比例为76.2%。19 流行病学试题二19一、单项选择题1、某研究得出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OR=1.1,95%CI为0.7~1.5,这意味着A、总体O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B、总体OR值在0.7~1.5的机会为95%C、总体O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CI说明有联系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E、O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2、假定夫妻不和睦的男外科大夫有较高的手术事故发生率,如用病例对照研究来检验此假设,核实的对照为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3、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是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R匹配,但R得取值一般不超过A、2B、3C、4D、4E、55、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比,其优点是A、更容易避免系统误差B、更容易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先后关系C、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D、更容易验证病因假设E、容易得到发病率指标6、评价怀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A、临床试验B、历史性队列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横断面研究7、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A、相对经济B、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C、可计算发病率D、选择无病者作为对照E、对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性8、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A、信息偏倚B、选择偏倚C、观察偏倚D、混杂偏倚E、诊断偏倚9、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A、人群中暴露着的比例B、估计的暴露的相对危险度C、要求的显著性水平D、要求的把握度E、要求的研究变量的性质10、假定研究表明,60%的胃癌病人胃黏膜表面可检出幽门螺旋杆菌,而无胃癌的对照组只有10%的可检出幽门螺杆菌,据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病因,请问此结论A、正确B、不正确,因为不是用率来比较C、不正确,因为无对照组D、不正确,因为未进行显著性检验E、不正确,因为不能区分两者的事件关系11、下列哪项不符合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和内涵A、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有某病的人群为研究对象B、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C、分析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和暴露人群等指标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E、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12、根据某医院20年来肺癌住院病人500例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占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肿瘤A、正确,因为这是患者中的吸烟率B、错误,因为没有计算P值C、错误,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D、错误,因为只是病例组吸烟比例,而无对照组吸烟比例E、吸烟者肺癌发生率是不吸烟者的4倍13、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有100例,则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A、80%B、40%C、20%D、100%E、无法计算14、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A、18B、16C、20D、10E、无法计算15、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共63例,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史者。OR为A、10.67B、9.67C、2.24D、1.24E、4.4716、美国Framingham心血管研究中,男性队列中发现高胆固醇水平患冠心病OR=2.4(有显著意义),而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高胆固醇的OR=1.6(无统计学显著意义)。分析发现,原因是患冠心病者诊断后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引起两种方法之间差异的偏倚为A、检出偏倚B、易感性偏倚C、奈曼偏倚D、伯克森偏倚E、排除偏倚17、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OR值95%CI为0.35~0.75,则该因素可能为A、混杂因素B、危险因素C、保护因素D、无关因素E、以上都不是18、假设要评价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A、已感染有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B、乙型肝炎发病率低的人群C、曾患过乙型肝炎的人群D、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保护性抗体的人群E、乙型肝炎高危人群19、选择200名5岁儿童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试验,在2年的观察期间90%的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的疾病。下列哪个观点正确A、该疫苗有效,因为有90%的儿童未患此疾病B、该疫苗无效,因为有10%的儿童患了此疾病C、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D、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E、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对象不够多20、以下哪项研究宜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A、某人群HbsAg筛查B、SARS发病与吃果子狸关系的研究C、AIDS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价D、肺癌5年生存率研究E、流感病毒基因变异规律研究21、评价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的指标是A、患病率B、发病率C、抗体阳转率D、保护率E、死亡率22、以下哪种流行病学研究可以随机分组A、现场试验B、队列研究C、横断面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个案调查23、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是16/10万,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是57/10万,因此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A、72%B、0.28C、72D、3.6E、41(24~26题共用题干)19 为考核口服痢疾弧菌疫苗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将10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500人。以血清抗体的阳转和细菌性痢疾发病率的下降为结局变量指标,随访观察2年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疫苗组的痢疾杆菌抗体阳转者450人,对照组的抗体阳转者50人;疫苗组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人15人,对照组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人60人。24、该研究中,主要结局变量时A、细菌性痢疾发病率B、抗体阳转率C、服苗率D、随访率E、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和抗体阳转率25、该研究中次要结局变量是A、细菌性痢疾发病率B、抗体阳转率C、服苗率D、随访率E、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和抗体阳转率26、该研究中疫苗对细菌性痢疾的保护率是A、89%B、0.3%C、1.2%D、90%E、75%27、为了提高某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可采取A、增加筛检的次数B、增加筛检人数C、选择高危人群D、对筛检阳性者进行更仔细的诊断E、与其他试验方法联合使用28、生长缓慢的肿瘤与生长迅速的肿瘤,对于筛检试验可能会导致A、领先时间偏倚B、病程长短偏倚C、选择性偏倚D、错误分类偏倚E、信息偏倚29、从1990年至2000年,用筛检试验方法对某病进行筛检。在这段时间内该病的患病率增加了一倍,试问这种筛检试验方法的哪一特征因受患病率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改变A、灵敏度增加B、特异度增加C、领先时间增加D、阳性预测值增加E、阴性预测值增加30、一项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99%的妊娠试验,用于检查10,000名育龄期妇女,假设1%的受检者真正怀孕,试问该实验的阳性预测值是多少A、0.1%B、50%C、89%D、47%E、8.9%31、在下列有关似然比的陈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是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杂指标B、该指标全面反映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稳定C、不受患病率的影响D、阴性似然比越小,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E、在选择筛检试验时应选择阳性似然比高的方法二、多项选择题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C、设立对照增大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D、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E、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以判断暴露于疾病之间的关联2、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病因时主要缺点有A、回忆偏倚答B、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对照C、统计处理复杂D、时间顺序有时不清E、一次只能研究有限的几个因素3、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主要包括A、病例分析B、现患调查C、队列研究D、实验研究E、病例对照研究4、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控制混杂偏倚,在资料分析阶段应采用A、限制的方法B、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C、校准检查仪器的方法D、随机化的方法E、分层分析的方法5、在试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设立对照可避免A、不能预知的结局B、向均数回归现象C、霍桑效应D、安慰剂效应E、未知因素的影响6、关于试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样本量估算,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水平要求越高,样本量越大B、把握度要求越高,则所需样本量就越大C、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大D、干预效果越明显,所需样本量越大E、分组变量越少,则所需样本量越大7、关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研究对象,以下哪些说法是对的A、选择未患病的人群B、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C、研究对象应该有代表性D、选择患病人群E、选择容易随访的人群8、下列哪些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A、实验设计中用了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减少了偏倚B、时间顺序合理,先因后果C、实验过程可以实现标准化D、依从性好E、盲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减少偏倚9、在下列有关串联联合试验的陈述中,有哪几个说法是正确的A、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B、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C、串联试验可以提高阳性预测值D、串联试验可以提高阴性预测值E、串联试验是指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10、关于筛检,以下哪些陈述是正确的A、所筛检的疾病有可识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B、对于筛检计划必须要考虑它的成本与效益问题C、对筛检阳性者,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D、筛检是用来发现人群中病情严重的病人E、用于筛检的方法能够被群众所接受11、筛检的主要目的是A、发现某并的可疑患者,并进一步进行确诊和早期治疗B、对某病的患者进行明确诊断C、发现高危人群,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延缓疾病的发生D、在人群中开展疾病的社区防治,提高群众对疾病的认识E、了解疾病的自然史12、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A、受试对象受检时所处的生物学周期B、检验人员做试验时所处的生物学周期C、受试对象的性别D、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E、测量仪器的稳定性13、筛检效果评价主要从哪几方面进行A、真实性B、可靠性C、收益D、生物学效果评价E、卫生经济学效果14、影响筛检效果评价的偏倚有A、选择性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领先时间偏倚E、病程长短偏倚15、在高血压病的筛检方案中,A医师将收缩压、舒张压的水平分别定为140mmHg/90mmHg,而B医师将收缩压、舒张压的水平分别定为130mmHg/85mmHg。这就意味着A、前者的灵敏度比后者高B、前者的特异度比后者高C、前者的假阳性率比后者高D、前者的假阴性率比后者高E、前者的阳性预测值比后者高16、应用筛检试验检查一组无症状的人,发现被诊断为有病的人,从确诊到死亡的平均时间是5年,而那些不是被筛检发现的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为4.5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从上述资料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筛检试验可能延长了生存时间B、可能存在领先时间偏倚C、该试验的灵敏度不高D、该实验的特异度不高19 E、效果不明显17、A试验的灵敏度高于B试验,这就意味着A、A试验的特异度高于B试验的特异度B、A试验的假阳性率高于B试验假阳性率C、A试验的假阳性率低于B试验假阳性率D、A试验的假阴性率低于B试验假阴性率E、A试验的真阳性率低于B试验真阳性率三、名词解释1、病例对照研究10、类实验2、over-matching11、screening3、OR12、金标准4、分层分析13、灵敏度5、AF14、特异度6、实验流行病学15、似然比7、Hawthorneeffect16、约登指数8、双盲17、ROC9、RCT四、论述题1、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3、试述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各自的相对优点。4、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5、试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与其局限性。6、在病因研究中,一般认为实验流行病学比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为什么?7、试述预测值同患病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8、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什么?五、应用题1、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0~69岁唇癌病人和皮肤癌病人的比较结果唇癌皮肤癌吸烟,户外工作516吸烟,户内工作2410不吸烟,户外工作158不吸烟,户内工作35⑴该研究设计属于研究。⑵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进行讨论。⑶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OR。⑷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OR。⑸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OR。⑹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OR。⑺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OR。⑻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2、根据盲法的定义与分类完成下表。盲法设盲对象受试者观察者结局评估或数据分析者不盲×××单盲双盲三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BAECCDCBEDCD131415161718192021222324EEBCCEDCDADA25262728293031BECBDBA二、多项选择题123456BDADCEBEABCDECDE789101112BCEABCEBCBCEACEADE1314151617CDEADEBDEABBD三、名词解释1、病例对照研究:选定一组欲研究疾病的病例和一组没有该疾病的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与该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或特征的有无、频度或剂量水平,以检验其与疾病的关系。2、over-matching: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是保证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可比性。首先,所匹配的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其次,即使是混杂因素也不一定都要匹配,因为一旦某因素做了匹配,不但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能分析,而且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充分分析。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3、OR: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OR,是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含义是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4、分层分析:是把研究人群根据某些特征或因素分为不同层,然后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用以分层的因素是可能的混杂因素,通过分层可以控制该因素的混杂作用。5、AF:归因分值,是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的指标,反映了人群中随机抽取一个病例,可能因研究的暴露引起的概率。6、实验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因在研究中施加了认为的干预因素,又称“干预性研究”。7、Hawthorneeffect:霍桑效应,是指正在进行的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常常是有利的影响)。研究对象知晓研究工作的内容,常常会影响他们的行为。8、双盲:指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9、RCT: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各组的平行对照试验称为随机对照试验。10、类实验:在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所限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11、screening: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12、金标准: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标准诊断。13、灵敏度: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14、特异度: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15、似然比: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该指标全面反映了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稳定,计算只涉及灵敏度与特异度,不受患病率的影响。16、约登指数:即正确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19 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17、ROC: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用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作图得出的曲线,可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四、论述题1、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答: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该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有:①观察法;②设立对照:患病与否分组;③观察方向由“果”→“因”,回顾性研究;④不能验证病因。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①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②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施;③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④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⑤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性:①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②选择偏倚难以避免;③暴露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信息真实性差;④存在回忆偏倚;⑤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3、试述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各自的相对优点。答:相对优点如表以社区为基础以医院为基础①可以较好地确定源人群②容易保证病例和对照来自于同一源人群③对照的暴露史更可能反映病例源人群的暴露情况①研究对象的可及性好②研究对象更易合作③可以平衡兵力和对照的背景特点④比较容易从医疗记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4、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答:①对干预措施有效;②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好;③预期结局事件发生率较高;④容易随访的人群;⑤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⑥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5、试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与其局限性。答: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①随机分组,能够较好地控制偏倚和混杂。②为前瞻性研究,因果论证强度高。③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与多种结局的关系。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①难以保证有好的依从性。②难获得一个随机的无偏样本。③容易失访。④费用常较观察性研究高。⑤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6、在病因研究中,一般认为实验流行病学比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为什么?答:因为: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为随机分组,两组之间的可比性较高。②实验流行病学的暴露因素在研究者的控制下,测量更准确。7、试述预测值同患病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答:在同一患病率的情况下,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当患病率不变,降低灵敏度时,特异度将提高,此时阳性预测值将下降,阴性预测值将升高。当灵敏度与特异度一定,疾病患病率降低时,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8、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什么?答: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①如疾病的预后差,漏掉病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且目前又有可靠地治疗方法,则临界点向左移,以提高灵敏度,以发现更多的可疑病人,但会使假阳性增多;②如疾病预后不严重,且现有诊疗方法不理想,临界点可右移,以降低灵敏度,提高特异度,尽可能将非患者鉴别出来,但会使假阴性增多;③如果假阳性者作进一步诊断费用太贵,为了节约经费,可将临界点向右移;④如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重要,可将临界点定在非病人的分布曲线与病人的分布曲线的交界处。五、应用题1、⑴病例对照研究⑵选择皮肤癌病人为对照组不合适,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⑶工作情况户外户内病例51+1524+3对照6+810+5OR=2.6⑷吸烟情况吸烟不吸烟户外户内户外户内病例5124153对照61085OR=3.5OR=3.1⑸吸烟情况吸烟不吸烟OR病例51+2415+33.4对照6+108+5⑹工作情况户外户内吸烟不吸烟吸烟不吸烟病例5115243对照68105OR=4.5OR=4.0⑺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户外工作吸烟者户内工作不吸烟者OR病例51314.2对照65⑻结果:⑷和⑹标明户外工作和吸烟可以增加唇癌的危险,未分层时,OR有所低估,这是因为吸烟与户外工作有联系。吸烟和户外工作的联合作用似乎比相加作用大些。如果户外工作增加了皮肤癌的危险,皮肤癌作为对照组则会低估户外工作与唇癌的联系强度。2、如下表:盲法设盲对象受试者观察者结局评估或数据分析者不盲×××单盲√××双盲√√×三盲√√√19 流行病学试题三19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保健服务B、婚前检查C、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选D、预防性卫生监督E、经常性卫生监督2、根据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的《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一文,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A、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B、环境因素C、生物因素D、民族的风俗习惯E、现有卫生保健系统缺陷3、下列论述那项是正确的A、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B、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C、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备对机体提供特异性保护的措施D、二级预防不包括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E、三级预防只能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提供康复治疗4、我国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是A、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B、出生缺陷监测系统C、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D、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E、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5、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A、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B、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C、基本治疗D、社区服务E、发展疾病监测网络6、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混杂因素存在一定会产生混杂偏倚B、混杂因素主要指年龄、性别、职业这些人口学特征因素C、混杂偏倚引起的继发关联是典型的混杂偏倚类型,而引起的间接关联则不是混杂偏倚D、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E、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绝对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7、个体水平的变异不可能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A、个体真值随时间改变B、仪器标度或精密度差C、抽样方式误差D、环境因素改变E、测量者记录误差8、以下关于研究真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研究的真实性反映了结果随机误差的大小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结果结论外推具有普遍性C、外部真实性回答了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D、真实性的反面是研究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E、真实性好的研究能反映研究对象及目标人群的真实变异9、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A、偶然关联B、继发关联C、间接因果关联D、直接因果关联E、统计学关联10、某研究者对女性被动吸烟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研究,随机选取现患乳腺癌患者300人(年龄40~65岁),同时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同一年龄段并且职业相同的女性400名进行调查。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样本人群的目的及方法是A、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限制B、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限制C、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匹配D、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匹配E、方便调查,限制纳入标准11、未采用盲法收集资料的临床药物疗效实验研究,最容易产生的偏倚是A、选择偏倚B、无差异错分偏倚C、有差异错分偏倚D、混杂偏倚E、以上都是12、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A、传染期B、临床症状期C、恢复期D、病原携带期E、潜伏期13、某年冬季,某地区居民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发生甲型肝炎流行,此毛蚶称为A、传染源B、储存宿主C、传播因素D、传播机制E、病原携带者14、确定对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A、传染期B、潜伏期C、临床症状期D、恢复期E、病原携带期15、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A、伤寒、霍乱、钩虫病B、血吸虫病、甲肝、钩端螺旋体病C、伤寒、霍乱、出血热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E、甲肝、戊肝、恙虫病16、下列哪项不是传染源A、病原携带者B、传染病患者C、受感染的动物D、隐形感染者E、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17、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A、具有冬春季节升高的现象B、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C、在未经免疫预防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被感染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18、传染病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A、潜伏期B、潜伏期末C、临床症状期D、症状消失期E、恢复期19、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8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的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消除C、错误,因为外界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E、以上均不对(20~23题共用备选答案)A、麻疹、水痘B、结核、钩虫病C、百日咳、流行性乙脑D、伤寒、白喉E、流感、麻疹20、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是21、恢复期仍能排除病原体的传染病是22、传染期较长的疾病是23、在潜伏期即已有较大传染性的疾病是24、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B、包括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D、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E、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25、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A、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B、设计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C、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D、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E、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26、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A、直接病因B、间接病因C、致病机的近因D、必要病因E、充分病因27、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A、假设可能成立B、假设必定成立C、假设尚不能成立D、假设本身难以推论19 E、假设商待更多证据28、病因判定标准中哪些是必需的A、前因后果和终止效应B、前因后果和关联的合理性C、广义关联程度和关联的可重复性D、广义关联强度和关联的合理性E、前因后果和广义关联强度29、下列研究设计类型因果论证强度由强至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随机对照实验,单组时间顺序序列实验,多组时间序列实验,无对照前后比较实验B、随机对照实验,病例对照研究,嵌套队列中的病例对照研究,生态学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嵌套队列中的病例对照研究,新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D、历史队列研究,前瞻队列研究,新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E、实验性研究,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研究30、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癌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同时这些疾病和不良饮食习惯也有关系,这说明以上病因判断标准哪项是不必要的A、关联时间顺序B、关联的强度C、关联可重复性D、关联的特异性E、关联的合理性二、多项选择题1、制定疾病预防策略的必要性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疾病的流行具有迅速变化的特性B、如何寻求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C、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D、适合于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通用的疾病的防制模式E、疾病相同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2、根据《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一文,下面哪些因素属于健康影响的因素A、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B、环境因素C、生物遗传因素D、现有卫生保健系统缺陷E、生物恐怖3、关于真实性与变异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真实性的反面是变异性,因此,真实性高的研究是无变异的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应能反映的是样本来源人群的生物学变异C、外部真实性高的研究应能反映推论任人群的生物学变异D、真实性高的研究系统变异和随机变异应较小E、信度反映的是随机变异的大小,同时也反映研究的真实性的一部分4、以下关于信息偏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无差异错分偏倚因其错误分类与研究分组无关,故不需要控制B、差异错分偏倚因其错误分类与研究分组有关,故需要控制C、差异性信息偏倚通常来源于回忆偏倚和调查者偏倚D、无差异偏倚通常是分类标准误差造成的E、盲法收集信息是控制信息偏倚的有效且实用的方法5、关于混杂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混杂因素是观察结局效应的危险或保护因素B、混杂因素存在时一定干扰研究的真实性C、混杂因素的效应可以通过配比、随机化、限制等方法消除D、混杂因素是判断是否存在混杂偏倚的唯一标准E、混杂因素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控制6、下列哪些是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群迁出C、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D、免疫人群死亡E、计划免疫7、下列哪些属于计划免疫效果的流行病学评价指标A、疫苗效果指数B、疫苗保护率C、疫苗接种率D、抗体阳转率E、抗体平均滴度8、要判定为因果关联,除统计学关联外尚需确定的是A、时间顺序B、关联强度大小C、无三大偏倚D、有特异性E、无随机误差三、名词解释1、健康2、疾病监测3、主动监测4、预防接种5、冷链6、效度7、外部真实性8、Bias9、混杂偏倚10、选择偏倚11、信息偏倚12、入院率偏倚13、现患-新发病例偏倚14、检出征候偏倚15、传染病流行过程16、sourceofinfection17、人畜共患病18、垂直传播19、epidemicfocus20、传染过程21、感染谱22、消毒23、终末消毒24、planedimmunization25、vaccination26、传播概率27、病因28、因果关联四、论述题1、请解释疾病的三级预防的基本概念。2、简述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3、简述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及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4、简述M-H(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方法的步骤。5、简述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6、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信息偏倚?7、如何认识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8、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具有哪些流行特征?9、简述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主要因素。10、判定疫源地消除的条件是什么?11、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针对传染源的有哪些措施?12、试述“三环节”和“两因素”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13、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在防疫工作中的意义?14、简述预防接种有哪几种?15、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16、简述病因判定的标准。(流行病学第四版标准)19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CDBEEDCEBAC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BBDDCDADBEC252627282930BBAECD二、多项选择题123456ABCABCDBCDEAEACACD78ABAC三、名词解释1、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2、疾病监测:又称为流行病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3、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称为主动监测。4、预防接种:又称为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5、冷链: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发出,经冷藏保存并逐渐运输到基层卫生机构,直到进行接种,全部过程都按疫苗保冷并要求妥善冷藏,以保持疫苗的合理效价不受损害。6、效度:是指研究收集的数据、分析结果和所得结论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7、外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外部真实性又称为普遍性。8、Bias:研究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部分称为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9、混杂偏倚: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联系。混杂偏倚是在研究的设计阶段未能对混杂因素加以控制和在资料分析时未能进行正确校正所造成的偏倚。10、选择偏倚: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由此造成的偏倚称为选择偏倚。例如研究对象采用志愿者,方便样本,或者研究对象的无应答或失访等。11、信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是来自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使得获取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由于流行病学的暴露或疾病多为分类测量,所以信息偏倚又可称为错误分类偏倚。12、入院率偏倚:伯克森偏倚,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的不同而导致的偏差。13、现患-新发病例偏倚:奈曼偏倚,病例对照多用现患病例,而这些病例有可能在患病后改变原来的因素的暴露情况。而队列或临床试验多用新病例。14、检出征候偏倚:因素与疾病无关联,但由于其存在而引起该病症状的出现,使之及早就医而导致该人群较高的检出率,得出二者有关的错误结论。15、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16、sourceofinfection:传染源,指体内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17、人畜共患病: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zoonosis),又称人畜共患病。18、垂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又称母婴传播。其传播方式有:①经胎盘传播;②上行性传播;③分娩时引起传播。19、epidemicfocus: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20、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21、感染谱:是指当机体感染了不同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其感染者轻重程度会表现出很大差异。22、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包括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而后者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种类型。23、终末消毒: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24、planedimmunization:计划免疫,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25、vaccination:预防接种,是将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接种到机体,使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6、传播概率:也称传染概率,是指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后而成为感染者的概率。27、病因: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28、因果关联:是指暴露-疾病有时间先后的无偏关联。四、论述题1、请解释疾病的三级预防的基本概念。答:⑴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基本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⑵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方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⑶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2、简述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答: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如下表:控制措施控制原理设计阶段随机化配比限制使混杂因素在两组间分布一致分析阶段标准化分层多变量控制混杂的效应,估计研究变量的真实效应3、简述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及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答:⑴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把握选取环节或已入选对象,是否存在人为增大或减少研究因素与结局的关联程度。⑵控制方法:严密掌握对象选取的各个环节,注意选取对象的代表性,增加应答和减少失访等。4、简述M-H(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方法的步骤。答:分层分析步骤:①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分层。②判定层间RR或OR是否相等或相近。③得到控制混杂后的调整RR或OR。④再将调整RR或OR与分层前的粗RR或粗OR(cRR或cOR)进行比较。5、简述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答:混杂因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③一定不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中间环节。6、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信息偏倚?答:①对偏倚要有丰富的知识,对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选择性偏倚要充分了解。②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③19 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④尽量采用多种对照。7、如何认识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答: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①根据潜伏期长短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②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③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8、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具有哪些流行特征?答: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①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②冬春季节高发;③少年儿童多见;④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现周期性;⑤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高发。9、简述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主要因素。答:影响因素:⑴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⑵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10、判定疫源地消除的条件是什么?答:判定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痊愈)。②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③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未受感染。11、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中,针对传染源的有哪些措施?答:针对传染源:⑴对病人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⑵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登记、管理、随访。⑶对接触者的措施:留检、医学观察、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⑷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彻底消灭、捕杀焚烧或深埋、隔离治疗、预防接种和检疫。12、试述“三环节”和“两因素”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答:“三环节”是构成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只有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相互连接、相互作用传染病才会在人群中发生和蔓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则流行过程即可中断。三个环节能否相互连接,受“两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社会因素更重要。社会因素不仅促使流行过程的发生,而且可以制止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以至消灭。13、试述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的关系及其在防疫工作中的意义?答:人群易感性和群体免疫状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水平高,人群易感性低。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传染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当人群中免疫人口达到一定比例,可终止传染病流行。14、简述预防接种有哪几种?答:预防接种的种类有三种:⑴人工自动免疫:指将疫苗接种到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⑵人工被动免疫: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其制剂有:①免疫血清;②免疫球蛋白。⑶被动自动免疫: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15、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答: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①假设不成立;②先行条件不成立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16、简述病因判定的标准。(流行病学第四版标准)答:⑴关联的时间顺序: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⑵关联的强度: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⑶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⑷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⑸关联的可重复性: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⑹关联的合理性: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⑺终止效应: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⑻关联的“特异性”: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是多余的。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19 流行病学试题四19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对伤害和意外事故的阐述准确的有A、意外事故包括伤害B、伤害包括意外事故C、意外事故可以引起伤害D、意外事故是无意识的伤害E、意外事故与伤害无关2、下列哪项指标是目前评价疾病负担的最佳指标A、伤害调整寿命年B、伤害死亡率C、伤害发生率D、潜在寿命年数E、粗死亡率3、下列不属于伤害的四项干预措施的是A、美国一些州规定使用安全带B、保险公司以低价安装烟雾报警器来防止火灾C、设计汽车时注意急救药品及有关器械贮存器D、保险公司减少配额使人们提高安全意识E、通过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4、为预防伤害,美国一些州规定为儿童设置特殊座,属于A、工程干预B、经济干预C、强制干预D、法律干预E、行政干预5、在评价精神卫生评定量表时主要的指标是A、正确性与重复性B、危险度与灵敏度C、可靠性与类比性D、信度和效度E、灵敏度和特异度6、精神卫生研究的目的应除外A、预防与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降低精神疾病的患病率B、增进人民的身心健康C、减少社会、家庭所带来的精神压力D、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E、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水平7、下列不是行为流行病学研究特点的是A、研究的主要变量时行为B、作为病因的行为具有可逆性C、行为的反复性D、行为受研究对象的控制E、行为主体的可塑性8、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初,最紧迫的任务是A、搞好紧急情况下的公共卫生管理B、对病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C、寻求合作和援助D、稳定群众情绪E、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息后的工作9、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协助群众做好应对准备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期中的A、间期B、前期C、打击期D、处理期E、恢复期10、分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属于暴发调查程序中的A、暴发的核实B、准备和组织C、现场调查D、资料整理E、确认暴发终止11、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偏倚除了样本选择偏倚外,还可能出现A、检测偏倚B、标本采集偏倚C、标本储存偏倚D、混杂偏倚E、信息偏倚12、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标志和效应标志是结合疾病的阶段和研究需要确定的;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大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A、作为暴露标志就不能作为效应标志B、作为效应标志就不能作为暴露标志C、有时作为效应标志,有时也作为暴露标志D、可以同时既是暴露标志又是效应标志E、只宜作为暴露标志13、下列哪种不是致癌的生物因素A、乙型肝炎病毒B、甲型肝炎病毒C、幽门螺杆菌D、埃及血吸虫E、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14、为降低肺癌的死亡专率,下列哪项措施是首先应采取的A、改进肺癌的筛检方法B、加强推行禁烟运动C、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D、控制大气污染E、提倡合理营养15、某女士,58岁。如果要建议其定期接受临床检查,以便筛检可能出现的乳腺癌,那么建议A、每年一次B、每两年一次C、每三年一次D、每半年一次E、以上都不对16、在澳大利亚5~9岁儿童中,约12%的死亡是癌症所致,而60~64岁成人中,约25%的死亡是癌症所致。与5~9岁儿童相比,60~64岁成人癌症的死亡的近似相对危险度是A、0.5B、1.5C、2.0D、4.0E、以上都不是17、冠心病标化死亡率呈上升的国家有A、前苏联和北美国家B、日本和西欧国家C、北美和南欧国家D、北美和西欧国家E、中国和东欧国家18、各型脑卒中的共同危险因素是A、劳累和寒冷刺激B、肥胖和饮酒C、高血压D、低营养、高钠盐E、动脉粥样硬化19、为评价某种一级预防措施控制冠心病发病的效果,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A、前瞻性队列研究B、回顾性队列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实验E、横断面研究20、某地区经济落后,仍面临感染性疾病的较大压力,人群期望寿命相对经济发达地区短,其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重点在于A、一级预防B、进行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C、治疗现患病人D、消除或减少致病危险因素的流行E、以上均不对二、多项选择题1、下面哪项不属于预防策略中的主动干预A、在车辆设计中改善刹车B、安全气囊的使用C、提高道路安全性D、父母把有害的药品锁到对儿童安全的地方E、戴头盔2、下面哪项不属于伤害预防策略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A、开展伤害预防的健康教育B、现场紧急救助C、摩托车头盔的使用D、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E、游泳池周围设立栅栏3、评价评定量表信度主要包括A、内部的一致性B、受试者测量一致性C、重测一致性D、不同测定者测量的一致性E、筛查一致性4、卫生需求评估的信息收集来源主要经哪几个途径实现A、空中观察B、直接来自灾区及营救者的报告C、宣传媒体的报道D、常设监测机构的报道E、实地考察5、分子流行病学可以研究A、传染性疾病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意外伤害D、健康状态E、遗传病6、下列哪些属于分子生物标志A、突变的DNAB、功能变异的蛋白质C、基因异常表达D、头发中某微量元素含量高E、尿液中钙离子浓度升高19 7、标本检测中,设立重复对照可以控制A、标本采集的质量B、不同操作者检测质量C、某操作者的检测质量D、标本储存的质量E、不同实验室的检测质量8、造成世界各地大部分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B、平均寿命延长C、生态环境的污染D、行为方式的变化,如吸烟、酗酒、紧张、焦虑等E、人口老龄化9、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有A、沟塘水B、黄曲霉毒素C、肝损伤D、病毒性肝炎E、遗传因素10、下列哪些癌症最适合筛检A、乳腺癌B、肺癌C、食管癌D、白血病E、宫颈癌11、我国今后10年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包括A、宫颈癌B、肺癌C、乳腺癌D、白血病E、食管癌12、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A、高血压B、饮酒C、吸烟D、糖尿病E、劳累13、经济发展中地区着重预防的心血管疾病有A、风心病B、冠心病C、脑梗死D、肺心病E、高血压三、名词解释1、伤害(injury)2、精神卫生3、突发事件4、疾病暴发5、分子流行病学6、生物标志7、外暴露8、内暴露四、论述题1、简述伤害所造成的主要伤害。2、简述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的危害有哪些?3、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4、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5、如何确认暴发终止?6、图解疾病暴发中暴发调查的步骤。7、简述常见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并举例说明。8、简述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以及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9、简述适合筛检的癌症要求,可进行早期筛检的恶性肿瘤有哪些?10、试述随着经济发展,心血管疾病预防重点发生的变化。19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CADCDCEBBDBC1314151617181920BBAEECDC二、多项选择题123456ABCBCACDABCDEABDEABC789101112BCEBCDEABDAEBCEACD13BCE三、名词解释1、伤害(injury):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统称为伤害。2、精神卫生:是研究各类精神病的防治,探讨保障人群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的一门科学。3、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4、疾病暴发:是指在某拒不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多的相同病例。这些病例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对于传染病暴发来讲,大多数病人出现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内。5、分子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医学相关生物群体特征及其与人类疾病/健康的关系,制定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6、生物标志:指能代表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可识别物质特征。7、外暴露:指体外环境因素暴露,就致病性来说,可以是生物性病原因素暴露或非生物性病原因素暴露。8、内暴露:指能引起生物结构或功能变化的体内因素暴露。四、论述题1、简述伤害所造成的主要伤害。答:伤害的危害有:①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②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原因;③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④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2、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有哪些?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主要有:①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②造成社会多方面影响;③对特殊人群的伤害;④经济的影响;⑤造成心理伤害;⑥造成环境的危害。3、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以下特征:①时间分布各异;②地点分布各异;③影响各个人群;④造成心灵创伤;⑤影响多个方面;⑥存在后期效应;⑦发生难以预测;⑧具有相对性。4、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有:①处置病员: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最初,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②公共卫生管理;③稳定群众情绪;④寻求合作和援助;⑤突发事件平息后的工作;5、如何确认暴发终止?答:确认暴发终止:⑴人与人直接传播的疾病: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新病例发生,就可宣告暴发终止。⑵共同来源的疾病: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再增多,则认为暴发终止。⑶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经过昆虫媒介的潜伏期和人类潜伏期总和后,无病例发生,表明暴发终止。6、图解疾病暴发中暴发调查的步骤。答:疾病暴发中暴发调查的步骤:暴发的核实核实诊断确认暴发准备和组织人员安排物资筹备病例发现病原体检测隔离救治病人现场调查个案调查保护易感人群三间分布调查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环境和物种变化调查资料整理描述疾病过程描述三间分布分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完善控制措施评价干预效果促进病人的康复证实病因假设确认暴发终止工作总结7、简述常见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并举例说明。答: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①幼年高峰型: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率高,以后↓,如肾母细胞瘤。②持续升高型:发病率随年龄↑持续↑,如胃癌、食管癌。③上升后下降型:发病率上升至一定年龄后↓,如肺癌。④双峰型:发病率分别在两个年龄段出现高峰,如乳腺癌。8、简述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以及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答:预防策略总体可分为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①准确鉴定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②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早期干预。③早期警报与监测。④重点保护恶性肿瘤的易感人群。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②合理膳食和体力活动。③环境保护和职业防护。④控制感染。9、简述适合筛检的癌症要求,可进行早期筛检的恶性肿瘤有哪些?答:适合筛检的癌症要求:①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严重;②具有有效手段发现早期病变;③具有有效的手段根治病变于早期阶段,远期预后明显优于中晚期治疗;④符合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可进行早期筛检的恶性肿瘤有: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10、试述随着经济发展,心血管疾病预防重点发生的变化。答:⑴经济落后地区预防的重点是肺心病、风心病和脑出血;⑵经济发展中地区预防的重点是高血压、穿支动脉系统脑梗死。皮层动脉系统脑梗死和冠心病开始上升,而风心病、肺心病和脑出血开始下降;⑶经济发达地区预防的重点是高血压、皮层动脉系统脑梗死和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和脑出血发病率较低。19 19流行病学试题五19一、单项选择题1、在估计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应该采用下列哪项标准A、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且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B、糖耐量试验≥11.1mmol/LC、空腹静脉血糖≥6.1mmol/L且<7.0mmol/LD、糖耐量试验≥7.8mmol/L且<11.1mmol/LE、FPG≥7.0mmol/L2、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是A、医院治疗、社区管理、个人预防B、健康教育、高位筛查、病人管理C、积极锻炼、定期检查、注意休息D、定期检查、平衡膳食、健康教育E、平衡膳食、积极锻炼、心理调适3、对代谢综合征分布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B、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C、北方高于南方D、家族聚集性E、城市高于农村4、下列哪项不是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综合征A、高血糖B、高血压C、腹型肥胖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E、甘油三酯高5、管理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还应该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其考核指标除了A、血压B、糖基化血红蛋白C、甘油三酯D、HDLCE、血红蛋白6、有关病毒性肝炎,下列哪项不是错误的A、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B、乙肝和丙肝传播途径类似C、HBV与HDV易发生联合感染D、HEV经水传播不易实现E、通过主动和被动免疫可降低乙肝的母婴传播概率7、有关甲型肝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潜伏期及发病早期排毒量答B、易发生食物和水型暴发C、采取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D、无慢性化倾向E、在甲肝高流行曲,甲肝发病主要集中于低年龄人群8、有关病毒性肝炎的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乙肝疫苗保护率高B、丙肝疫苗效果较好C、乙肝疫苗的应用有助于降低丁型肝炎的发病率D、人免疫球蛋白可用于甲肝病毒暴露后应急预防E、HBIG可以提供迅速的、特异性的被动免疫预防9、若发生戊型肝炎水型暴发流行,其分布可能有以下特点A、各年龄组罹患率均高B、孕妇罹患率高,病死率高C、无家庭聚集性D、无明显的季节性E、以临床型病例居多(10~11题共用题干)据某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该地近年乙型肝炎发病率持续下降,请分析10、人群分布应有如下特点A、儿童感染率出现逐渐降低趋势B、儿童感染率未出现逐渐降低趋势C、高危人群HbsAg阳性率较高,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D、HbsAg阳性者配偶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E、以上均不是11、该地可能采取了如下重要措施控制乙肝流行A、管好水源B、提高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质量C、采取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D、降低HDV感染率E、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12、以下不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的是A、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B、甲状腺明显增大,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C、甲状腺功能检测异常D、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E、生活与存在致甲状腺肿物质的地区13、肺结核病人的管理重点内容是A、督导病人复查B、督导病人休息C、督导化疗D、指导病人消毒E、隔离病人治疗14、发现早期肺结核的主要方法是A、查痰抗酸杆菌B、胸X线检查C、胸CTD、血沉E、血常规15、考核抗结核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是A、痰菌检查B、胸部X线C、结合中毒症状的消失D、咳嗽减轻,痰量减少E、胸部B超1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A、发热B、咽痛C、淋巴结肿大D、口腔真菌感染E、皮疹17、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A、性传播B、母婴垂直传播C、血液传播D、虫媒传播E、日常生活接触传播18、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特点主要取决于A、表面抗原B、核蛋白抗原C、其基因组由8个节段的单链RNA组成D、膜蛋白抗原E、类脂质19、在进行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的要点是A、抽样要随机化B、应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并注意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C、应在流行季节进行调查D、样本应有代表性E、一般应先做横断面研究20、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的保护性抗体是A、抗NA抗体B、抗MP抗体C、抗HA抗体D、受病毒抗原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及辅助T细胞E、抗NP抗体21、有关流感的人群易感性的叙述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B、由于母体抗体的保护,新生儿的易感性较低C、老年人的易感性较低D、各型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E、不同亚型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22、目前我国流感流行的主要型别是A、甲3和新甲1型并存B、乙型C、丙型D、H5N1型禽流感E、甲2型23、目前防治流感的重点措施是A、接种疫苗B、隔离传染源C、加强疫情监测D、做好随时和终末消毒E、加强国外合作24、在流感流行监测时要特别注意的是A、核实诊断B、使用超额死亡率C、建立疫情监测点D、重视疫源地的处理E、漏报的管理与分析二、多项选择题1、1型糖尿病的分布特征是A、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B、发病有南北差异19 C、有秋冬季节性升高的现象D、发病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E、高发于青春期2、2型糖尿病的分布特征是A、发达国家中经济地位低的人群常见B、有秋冬季节性升高的现象C、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地方患病率低D、体力劳动者的患病率低于脑力劳动者E、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我国发病率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疾病包括A、1型糖尿病B、2型糖尿病C、肺心病D、脑梗死E、恶性肿瘤4、糖耐量受损伴有以下哪些状况更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A、原空腹血糖5.0mmol/LB、BMI25C、腹部肥胖D、精神紧张E、空腹胰岛素水平增加5、下列哪些为肝炎病毒的中和抗体A、抗-HBsB、抗-HAVC、抗-HDVD、抗-HCVE、抗-HEV6、下列哪些与丙型肝炎的流行特点有关A、携带HCV的供血人员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十分重要B、HBV携带率低于HCV携带率C、血液透析病人、多次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为丙肝的高危人群D、病人急性期传染性强,慢性期传染源的意义较小E、人感染HCV后不产生中和抗体,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应用于人群7、反映IDD的预防和控制情况的统计学指标有A、碘盐覆盖率B、合格碘盐食用率C、学龄儿童尿碘水平D、2~3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E、以上均是8、地方性碘缺乏病的表现有哪些A、坏死性心肌炎B、地甲肿C、呆小症D、胎儿早产E、皮肤病变9、有关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预防及控制的相关标准正确的是A、人群缺碘的判定标准中:尿碘中位数<50μg/LB、外环境缺碘的判定标准中:饮水中碘含量<10μg/LC、B超法甲状腺肿大判定标准中: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5.0mlD、我国现行的碘盐浓度标准为35±15mg/kgE、人群缺碘的判定标准中:尿碘中位数<100μg/L,并且其中<50μg/L的样品数>25%10、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结合病流行的主要措施之一,正确的做法是A、病人的痰液要及时消毒B、避免儿童与病人接触C、病人寝餐具单用,勤消毒D、病人要在发热门诊就诊E、隔离病人11、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包括A、接触结核病人B、摄入被结核菌感染食物C、与患结核的牛接触D、输血E、水源传播12、对结核杆菌的认识,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对外界抵抗力较强B、生长缓慢,4~6周繁殖成明显菌落C、阳光下暴晒2小时可被杀灭D、阴湿处可生存5个月以上E、易感宿主广泛13、下列哪类人群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A、同性恋者B、性乱交者C、静脉吸毒者D、无偿献血人员E、以上都是14、流感在时间分布上有哪些特点A、在所有地区均表现为冬春季节性高峰B、甲型流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C、流感的长期变异主要表现在抗原的转变D、流感极易发生暴发E、丙型流感一般3~4年一次小流行15、做流感疫苗效果考核时,下列几点应特别注意A、应从流行季节开始,观察期限一般为1年B、应有严格的病例诊断标准,最好有实验室检查依据C、有同期的平行对照D、采用随机双盲法E、应同时在农村和城市选点16、流感预测所需的资料主要包括A、当前国内外的流行动态B、当前病毒变异的阶段及变异动向C、当地历年的流行资料D、当地人群的免疫水平E、流感疫苗的免疫覆盖率17、以下属于禽流感传播途径的是A、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B、经过消化道感染C、经过损伤的皮肤感染D、经过眼结膜感染E、经过胎盘传播三、名词解释1、metabolicsyndrome,MS2、IDD3、地方病4、地球化学性地方病5、STD6、窗口期7、艾滋病8、抗原漂移9、抗原转换10、超额死亡率四、论述题1、简述地方病的判断依据。2、简述碘缺乏病的判断标准。3、简述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4、如何理解流感监测在流感防制中的重要性?其主要目的和内容有哪些?5、简述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及各项生物学标志的流行病学意义。6、综合描述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7、简述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内容。19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EBDDEDCBBAC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BADDCBCBACE二、多项选择题123456ABCDEACDABDEABCEABEACE789101112ABCBCDBDABCABCABCD1314151617ABCBCDBCDABCDABCDE三、名词解释1、metabolicsyndrome,MS: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DM)或糖调节异常(IGR)〕、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醋(TG)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征候群。2、IDD: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3、地方病:广义上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具有地方性发病特点的疾病,包括一些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狭义上是指其发生与流行同病区中的某种或某些地球化学、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地方病。4、地球化学性地方病:是地壳化学结构、水文地质、火山暴发等原因使地表或地下水中某些元素缺乏或过多引起的疾病。5、STD:性传播疾病,表示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附属淋巴系统病变的疾病,以及全身主要器官的病变。6、窗口期:HIV感染人体后一段时间内,虽然感染者体内有HIV存在并具感染性,但血清中尚不能检测到HIV抗体,因此称为窗口期。窗口期大约持续2周到三个月。7、(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AIDS)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8、抗原漂移:是指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小幅度的变异,属于量变。这种漂移是不定向的,HA和NA的抗原漂移是独立进行的,结果往往引起流感中、小型的流行。9、抗原转换:是指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幅度大,形成的新亚型即新毒株的HA和(或)NA与前次流行株不同,是抗原的质变。10、超额死亡率:指由于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即超过相近的几个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的部分,是反映流感流行的严重程度的指标。四、论述题1、简述地方病的判断依据。答:判断依据:⑴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⑵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⑶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⑷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⑸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2、简述碘缺乏病的判断标准。答:⑴B超法甲状腺肿大判定标准:根据GB16398-1996标准,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4.5ml,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5.0ml,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6.0ml。⑵人群缺碘的判定标准:尿碘中位数<100μg/L,并且其中<50μg/L的样品数>20%。⑶外环境缺碘的判定标准:饮水中碘含量<10μg/L。3、简述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答:⑴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⑵甲状腺明显增大,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⑶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4、如何理解流感监测在流感防制中的重要性?其主要目的和内容有哪些?答:通过流感监测摸清流感的流行现状,流行规律和毒株变异的基本情况,从而为流感的预防及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手段。⑴流感监测目的:①了解、掌握我国流感活动状况及流行动态变化规律;②掌握我国流感每年的流行株及其构成;③分析我国流感代表株与WHO年度推荐的疫苗株的抗原相关性;④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疫情;⑵监测内容:①疫情监测;②病原学监测;5、简述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及各项生物学标志的流行病学意义。答: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包括HbsAg和抗-HBs、HbcAg和抗-HBc及HbeAg和抗Hbe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各项生物学标志的流行病学标志如下:⑴HbsAg: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之一,是HBV感染的基本标志。HBsAg阳性见于:①乙肝的潜伏期、急性期;②慢性乙肝;③病毒携带;④与HBV感染有关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其中HBsAg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⑵抗-HBs:特异性中和抗体、保护性抗体,抗-HBs阳性可见于:①乙型肝炎恢复期,在HBsAg消失后间隔一定时间抗-HBs出现隐性感染的健康人,自身产生了免疫力;②注射乙肝疫苗或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后,产生的主动或被动免疫。⑶HbcAg:是HBV感染的标志,不能从血清中直接检出。⑷抗-HBc:非中和抗体、分IgM和IgG,主要见于慢性感染和既往感染。抗-HBcIgM通常在出现症状时即可检出,一般持续约6个月,提示HBV复制,是急性感染的重要指标,也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重要标志。抗-HBcIgG在抗-HBcIgM下降及消失后出现,可伴随感染者终生存在。⑸HbeAg:与HBsAg平行出现,较HBsAg消失早。是体内HBV复制、传染性强的标志,急性乙型肝炎的辅助诊断,判断预后的指标。若HBeAg转阴,表示HBV复制减少或终止,预后好;若HBeAg持续阳性,则预后不良,易转为慢性⑹抗-Hbe:HBeAg消失后出现,一般存在于无症状HBV携带者及非活动期慢性肝炎患者中,表示HBV在体内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或消失。6、综合描述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答:⑴1型和2型糖尿病均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各有特征。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IA)Ⅱ类基因(DQ和DR位点)有关,与胰岛素受体基因、白介素-Ⅰ型受体基因等也有相关性。而一些单基因突变可能引起家庭显性遗传的2型糖尿病。中国人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性。⑵环境因素:1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牛乳喂养、化学品及药物有关。而2型糖尿病主要与生活方式,如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等有关。⑶其他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有关,而2型糖尿病与糖耐量受损(IGT)胰岛素抵抗、妊娠等有关。7、简述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内容。答:简述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内容:⑴一级预防:减少糖尿病发病率。⑵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治疗对高血糖等生化异常的控制,进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⑶三级预防: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致残、早亡和提高生命质量。19 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