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

浅谈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

ID:6660006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1

浅谈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_第1页
浅谈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_第2页
浅谈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_第3页
浅谈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_第4页
浅谈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研究浅谈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摘要】林徽因是“中国一代才女”,在她艺术领域的各方面都可以看到她身上多种才艺的相互影响、交融。受过美术训练的林徽因对色彩的捕捉和表现有着极敏感洞察力,十分重视色彩在诗歌中的运用,善于运用色彩来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本文拟从装饰美、情感美和象征美三个维度来探讨林徽因诗歌的色彩美,力求继续为林徽因诗歌解读拓展新方向。【关键字】林徽因;诗歌;色彩;美学;7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研究谈及林徽因,人们更津津乐道于她与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的感情纠葛,而险些遗忘她在建筑、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

2、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作为新月派的重要成员,林徽因践行着新月派“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诗美追求,她在《究竟怎么回事》中说到“写诗……凭着一种天赋和灵巧,驾驭一串有声音、有图画,有情感的言语,来表现这内心与外物息息相关的联系,及其所发生的悟理或境界。”[1]林徽因.林徽因代表作:一片阳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第25页.在林徽因的诗歌中绘画美的艺术效果要胜于其它两种。诗歌绘画美的基础是色彩,色彩的美学特征通常分为装饰美、情感美和象征美,而林徽因的诗歌就兼具这三美。钱钟书就诗歌色彩的表现力曾说:“诗歌描写一个静止的简单物体,也常有

3、绘画无法比拟的效果。诗歌里渲染的颜色、烘托的光暗可能使画家感到色彩的破产,诗歌里勾勒的轮廓、刻画的形状可能是造型艺术家感到凿刀和画笔力竭技穷。”[2]钱钟书.七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第39页.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可以用具有色彩意义或能暗示色彩意义的词语,引发读者对色彩的审美联想,在头脑中呈现具象美。当你细读林徽因的诗歌时,便会发现她对色彩的捕捉能力极为敏锐,注重色彩的选择、搭配,注重色彩的暗示和象征作用,善于运用色彩来营造意境,表现隐秘的内心境遇和主观情思。一、林徽因与色彩林徽因出身在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十四岁时其父林长民赴日留

4、学,期间她在家中替父亲编家藏字画目录。在访美求学期间,她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户外写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美术系,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这些经历使得她具有深厚的美术修养,培养了她对色彩的捕捉和表现的能力。林徽因极为看重色彩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她认为颜色本身就是一种意象,“7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研究写诗,或可说是要抓紧一种一时闪动的力量,一面跟着一时浮沉……又一方面顺着直觉,认识,变为,在眼前或记忆力观感所触遇的意象——颜色,形体,声音……”[1]林徽因.林徽因代表作:一片阳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第25页.,还提出“感觉是

5、艺术家的触角……在感觉过程中,甚至色彩感比正误感更重要。”[2]林彬.一代才女林徽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第164页.的主张。她还发现色彩能够营造空间感,她说“艺术家从眼中的自然……将自然的形、色、线条综合为为视觉意象,赋予特定的精神内涵,才创造出了以空间幻觉为特征的艺术”[3]林彬.一代才女林徽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第269页.。二、林徽因诗歌色彩的装饰美装饰美是指诗歌利用色彩词语设彩造境,让读者获得具象美。刘湛秋说“诗本身虽然不能造成视觉上的灿烂色彩,但是如果巧妙地运用甚至能达到油画般浑厚的程度。”[4]刘正国.诗

6、歌色彩的美学特征[N].武汉教学学院学报,1998(17):11-17.林徽因不仅师法自然取色,而且还选取暗含色彩的意象入诗,有时还会利用光影来弥补抽象语言符号对色彩表现的不足,她通过色彩词语的运用、组合和渲染,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创造了优美的意境。林徽因经常运用富有色调的词语,描景绘物,勾勒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如《你来了》:“你来了,花开到深深的深红,//绿萍遮住池塘上一层晓梦,//鸟唱着,树梢交织着枝柯,——白云//却是我们,悠忽翻过几重天空”。林徽因直接从自然界中取色,花的红、萍的绿、云的白是平时常见的自然界景物的色彩,但这三组色彩性语

7、词——“深红的花、满池塘的绿萍、透过绿色枝柯间所见的白云”组合在一起,便绘成了一幅境界旷远的画面,层次感极强。而在《山中》一诗里,林徽因更是为山中的各种景致绘色敷彩,紫色山头、红叶、蓝天、白银色的光、黄叶、白墙、青影、红萝、黄月等意象一经点染,便构成了一幅参差错落、色彩斑斓的“山中秋色”图,虽设色丰富但不显繁杂,整首诗境界浑融。林徽因不仅直接选取自然界中的色彩入诗,而且还常以丰富而表意多样的色彩意象入诗,这里说的色彩意象指的是字面无色彩却极具色彩感的意象。如《给秋天》中写道“笑脸向着晴空//你的林叶笑声里染红//你把黄光当金子般散开//稚气,豪奢,

8、你没有悲哀。”提到“晴空”我们会本能的想到蓝天、白云、艳阳,接着我们又会联想到红日高悬碧霄,金子般的光爱抚万物的情景。虽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