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学习要求

分析化学学习要求

ID:6752746

大小:27.15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1-24

分析化学学习要求_第1页
分析化学学习要求_第2页
分析化学学习要求_第3页
分析化学学习要求_第4页
分析化学学习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学习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化学学习要求《分析化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药学、中药学、制药类本科各专业一、前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其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分析的内容及部分电化学分析法。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讲授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使用的仪器。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

2、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总学时为108,其中化学分析总学时为48,讲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仪器分析总学时为60,讲课36学时,实验24学时。学分6。教材选用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出版。实验教材选用华东师范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本课程是药学、中药学、制药类本科各专业的必修课。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化学分析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化

3、学方法的分类(定性、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无机与有机分析;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例行分析与仲裁分析)分析化学的变革与进展(分析化学的变革;分析化学的活跃领域;化学计量学;联用技术;分析化学专家系统与智能化分析仪器)。分析化学文献(参考书;分析化学理论书籍;手册;杂志)。[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在药学有关各专业中的作用第二章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3学时)[基本内容]与误差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准确度与

4、精密度)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数据统计处理基本知识。[基本要求]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熟悉逸出值的舍弃、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了解分析数据处理中显著性检验、相关与回归等常用数据的数理统计方法。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2学时)[基本内容]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浓度和表示方法,滴定分析计算公式。[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分析的特点及滴定分析

5、对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第四章酸碱滴定法(4学时)[基本内容]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质子论和酸碱概念(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酸碱强度)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的浓度和酸度、酸碱的分布系数、酸度对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酸碱溶液的pH计算(质子条件、一元酸碱溶液的pH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pH计算、多元弱酸弱碱的pH计算、两性物质溶液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计算)。酸碱指示剂:指示剂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影

6、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混合指示剂。滴定曲线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强酸强碱的滴定、强碱(酸)滴定弱酸(碱)及可行性判断、多元酸(碱)的滴定及可行性判断。滴定终点误差:标准溶液与基准物;应用与示例。[基本要求]在理解酸碱质子理论和各种类型滴定曲线的基础上,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会处理简单酸碱平衡和各种溶液滴定pH计算,酸碱滴定条件的判断,滴定误差。熟悉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方法。第五章非水滴定法(2学时)[基本内容]非水滴定的基本原理:溶剂的性质(离解性、酸碱性、极性、均化效应

7、与区分效应),溶剂的分类与选择,酸的滴定及应用示例,碱的滴定及应用示例。[基本要求]掌握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溶剂的三个性质,溶剂的两个效应,非水滴定溶剂的选择;以冰醋酸为溶剂、高氯酸为标准溶液滴定弱碱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甲醇钠为标准溶液滴定弱酸的原理和方法。第六章配位滴定法(4学时)[基本内容]络合滴定法对反应的基本要求。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络合平衡原理及计算(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各级络合物浓度的计算,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的意义及计算,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及计算,络合滴定曲线的计算及影响滴定突跃

8、的因素,化学计算点pM’的计算及指示剂颜色转变点pMt的计算,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常用金属指示剂。滴定条件的选择(单一离子测定时滴定条件选择,混合离子分步测定时滴定条件选择),标准溶液,应用与示例。[基本要求]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重要的滴定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计算以及条件电位的概念和影响条件电位因素的有关计算;碘量法有关原理,溶液配制,指示剂选择,应用等;各种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定量计算。了解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应用等。第七章氧化还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