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对话

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对话

ID:67755224

大小:19.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9-20

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对话_第1页
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对话_第2页
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对话_第3页
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对话_第4页
资源描述:

《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对话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理论家哈贝马斯开始,这种强调全方位,彻底批判,否定现代工业社会的各种异化结构的批判理论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哈贝马斯在反思与客服传统社会批判理论的缺陷的基础上,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前提,建立了合理化交往的“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创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范式转型的标志,也是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核心,这一转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现代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交往行为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持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流派,它因隶属于德国法兰克

2、福大学的“社法兰克福学派的各位理论家在探讨各种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时,都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以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为立足点,由此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批判,其宗旨是要超越人的深层异化,扬弃各种普遍的文化力量和其他异化力量对人的压抑和统治,建立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内涵的人道主义的理想社会。一、传统社会批判理论的时代困境第4页共4页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文化批判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的文化困境作了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社会

3、改革方案,对人类超越深度异化的文化生存困境作了重要贡献。但是其社会批判理论本身也面临许多困境,其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过于偏激,比如全面否定大众文化,没有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阿多诺激进的否定辩证法,完全否定一切,这就使它很难走出自己理论的悖论,在否定他者时,也否定了自己。二,他们的一些理论构想缺乏实现的可能性,缺乏可操作性。如,现代乌托邦革命论,大拒绝战略,爱欲解放论等。三,他们这种“解构性逻辑”的批判理论已不适合时代的要求,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福利国家时代,社会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重建,而不是破

4、坏性的批判。所以面对以上困境,寻找新的理论范式成为社会批判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哈贝马斯重新确定了法兰克福学派新的理论范式。二、对传统理论范式的反思与转变第4页共4页确切地说,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那里,基本上没有提出社会批判理论自身的合法性基础的问题。因此,他们一般倾向于直接对技术理性和理性文化进行猛烈的批判,有些情况下,甚至导致对理性本身的不加分析和不加区别的批判。哈贝马斯则直接对传统批判理论的合法性即可靠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对此需要考虑很多问题,例如;反思和批判性知识何以可能?批判理论进行社会批判的依据和基础是什么?反思和批判性知识的验证标准

5、是什么?哈贝马斯明确指出,在批判社会之前要先反思批判理论本身,解决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问题。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他认为以往的批判理论在理性文化之外对理性本身进行笼统的批判和否定是极其错误的。理性文化危机的原因在于技术理性的片面膨胀,而不是理性整体的问题,所以,只有充分发挥理性的内在潜能(交往理性),才能真正找到克服理性危机的途径。三、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范式――交往行为理论第4页共4页从现实背景上看,马克思那个时代,8小时工作日尚未确立下来,劳动占据了劳动者每一天当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工作之余只是劳动者用来恢复体力,以便投入到第二天的劳动中去,就此而言,劳动者

6、完全被纳入物质生产的“系统”,而在哈贝马斯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大幅减少,劳动者的闲暇时间远远超出了劳动时间,劳动者相当多的时间游离于“系统”之外,而“系统”之外的大众休闲和娱乐不同于“系统”之内的生产劳动,似乎为劳动者提供了充分自由和私人交往空间。但是,“系统”内的科学技术理性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使“生活世界”被一种“主客关系”思维所操纵。每个人对待别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看对方对自己有没有价值,把对方当做一个物来对待。从而造成人的全面物化,使人互相成为人工具,从而全面屈从于技术社会的统治。哈贝马斯认为要扬弃科学技术的异化

7、就要建立合理的交往模式,以交往取代劳动在传统社会和传统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这样就意味着社会历史理论范式的重大转变,即“主体――客体”的结构转向“主体――主体”的结构(主体间性结构),正是这种主体间交往的合理化则可以消解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的自律性和异化性质。哈贝马斯行为交往理论并非是对传统社会批判理论的简单修改与完善,而是一种完全的理论范式的转型,其理论转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仍未摆脱意识哲学范式的影响,哈贝马斯则以“普遍语用学”为切入点,建立了主体间相互认同的行为交往理论。通过主体交往资质的获得,形成普遍适用的交往行为的规范基础,从而使人们

8、交往趋于合理化,达到一种可领会性,真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