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

ID:68990569

大小:6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1-11-17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1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2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3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4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5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6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7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8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9页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_第10页
资源描述: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类、药效和临床应用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分类1.1第一代喹诺酮类1.1.1第一代喹诺酮类的抗菌特点: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奈啶酸、吡咯酸等,因其抗菌谱窄,仅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局部菌株具有抗菌作用,且作用弱,对敏感菌株的MIC90也多在4mgL-1以上;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均无抗菌作用。1.1.2第一代喹诺酮类的常见品种及临床应用:第一代喹诺酮类常见品种有奈啶酸、噁喹酸及吡咯酸等,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目前此类药物已被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的其他抗菌药物所替代。1.2第二代喹诺酮类-.word.zl.-.1

2、.2.1第二代喹诺酮类的抗菌特点:第二代喹诺酮类较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包括了局部绿脓杆菌,可到达有效尿药浓度,临床应用不良反响明显较第一代喹诺酮类少见。1.2.2第二代喹诺酮类的常见品种及临床应用:第二代喹诺酮类有新噁酸、噻喹酸、噁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等。临床上主要用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及肠道感染的治疗。1.2.3典型药物实例:吡哌酸〔吡卜酸,PipemidicAcid,Dolcol,Pipram,PPA〕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的抗菌作用比对奈啶酸、头孢氨苄及羧苄西

3、林强;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DNA的复制和转录。吡哌酸一般采用口服给药,口服后局部吸收,成人单次口服0.5g和1.0g后,血药峰浓度为3.8mgL-1和5.4mgL-1,半衰期为3.1h;本品吸收后可分布于肾、肝等组织,胆汁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本品主要经肾排泄,给药后24h58%~68%的药物从尿液中排出,局部自粪便排出。吡哌酸在临床主要用于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治疗,本品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青霉素等抗生素联用有协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作用增强。1.3第三代喹诺酮类第三代喹诺酮类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开发上市的药物,为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4--

4、.word.zl.-.氟喹诺酮类构造类似物。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中均有氟原子,因此称为氟喹诺酮类。在化学构造上,根本母环的3位有一个羧基,6位通常由氟取代,多数7位有一个哌嗪环。1.3.1第三代喹诺酮类的抗菌特点: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较第一,第二代药物有很大拓宽,抗菌作用显著增强,对肺炎克雷伯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MIC90为0.03~2mgL-1。流感杆菌也对此类药物高度敏感,MIC90多低于0.06mgL-1。对不动杆菌属和绿脓杆菌等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对肠杆菌科细菌为差,但仍

5、优于吡哌酸,MIC90多在0.5mg~8mgL-1     之间。氟喹诺酮类对革兰阳性球菌亦有抗菌作用,但其抗菌活性明显较对肠杆菌科细菌为差。在几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仍以左旋氧氟沙星抗菌活性相对较强,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相似或稍弱,其他几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弱于上述3个品种。本类药物对某些厌氧菌、支原体也有效,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口服吸收完全,不良反映轻微。1.3.2第三代喹诺酮类常见药物:诺氟沙星、培氟沙星〔Pefloxacin,甲氟哌酸〕、依诺沙星〔Enoxacin,氟啶酸〕、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洛美沙星〔

6、Lome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多氟哌酸〕、司帕沙星〔Sparfloxacin,世保扶〕、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那氟沙星〔Nadifloxacin〕、妥舒沙星〔Tosufloxacin,多氟啶酸〕、芦氟沙星〔Rufloxacin〕、氨氟沙星〔Amifloxacin〕等。-.word.zl.-.1.3.3第三代喹诺酮类体过程的特点:由于该类药物构造中含氟原子,使其对细胞、组织的穿透力增强。因此大多数品种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相对较高,血半衰期多在3~7h;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大多为14%~30%;体分布广泛,组织体液药

7、物浓度常等于或高于血药浓度,在该处可到达有效治疗水平。1.3.4第三代喹诺酮类药动学:比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8种氟喹诺酮类的体过程,在单剂量口服相仿剂量〔400mg,左旋氧氟沙星为200mg,环丙沙星500mg〕时,血药峰浓度以氟罗沙星为最高,诺氟沙星最低;去除半衰期氟罗沙星最长,相对最短者为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除诺氟沙星吸收最差、环丙沙星吸收不完全外,其余药物吸收均到达给药量的80%~100%。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