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

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

ID:69006767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10-24

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_第1页
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_第2页
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_第3页
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_第4页
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_第5页
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_第6页
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_第7页
资源描述:

《静心的好方法,明心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zl.-.-.word.zl.-.-.word.zl.-.-.word.zl.-.靜心訣要〔靜學指微〕  大道無多子,唯在清靜一法門。故靜字訣,乃為修道第一訣,一切法門,均從此一法門下手。身靜則生陽,心靜則生慧,氣靜則生神,神靜則生精;而一以心靜為頭腦。靜則定,定則得。白玉蟾祖有言:「大道以無心為體,忘言為用,柔弱為本,清靜為基。」又云:「薄滋味以養氣,去瞋怒以養性,處卑小以養德,守清靜以養道。」而老子之學,則純以清靜無為為主旨。故清靜法門,實為三教聖人所共守。而世人則無不在競逐勞役的紛紛擾擾中討生活,殊不知:

2、「半日安閑半日佛,片時清靜片時仙」也。要作仙作佛作聖人,甚至是得大智慧,立大功,創大業,樹聖德,均非從此靜字下手不為功!  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惟欲遣欲澄心,首須攝念歸靜,行住坐臥,皆能存心於內而不離腔子裏,返居神室,而無思無慮,無念無欲,寂然不動,方可謂之守靜之功篤也。心能靜定虛寂,內守無為,而不放失其本心良心,則自可徹見先天之靈明真心矣。道家習靜,首在求此真心為用。真心之用,為無用之用,無用之用中藏大用,真精真氣真神之三品大藥,均從此而生者也。  學道人貴

3、能心靜神清,心靜則泰然自得,萬事缺乏以擾之;神清則燭照朗然,萬物缺乏以亂之。靜時察萬事,自然皆有欛柄;清時觀萬物,自然皆有春意。清靜二字,一生受用不盡,非富貴中人所能得也。昔郭康伯遇一仙翁,授以保身衛生之術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此為養生要著。心生則種種意生,心滅則種種意滅。意生則事生理生,而事障理障亦隨之。事生理生則神濁,事障理障則神迷;此皆所以為道之賊也。  心靜則神清,心定則神凝,心虛則神守,心滅則神存。古真謂「心死則神活,心生則神死。」心死者,虛之謂也。心生者,實之謂也。老

4、子貴虛貴無,如云:「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心則尤然,一住事物則擾於事物,一住理法則紛於理法,而不得其虛靜矣。心不虛靜,則神不清明。儒家常言清明在躬,此須自「虛靜其心」中來。虛則靜,靜則清,清則明,明則靈,故苟能一心虛靜,寂寞無為,不生一念,不染一塵,則自能虛靈不昧,而得神化通矣。程明道於「靜後見萬物皆有春意」時,曾為詩曰:「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覲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婬貧

5、作樂,男兒到此是英雄。」蓋人生無論處任何境況中,能靜觀萬事萬物,則不但可無入而不自得,且亦得見「道心」與「天地之心」於無形也。  學道人總以清靜其心為第一要著,打坐即所以求心清靜也。故一上座,即宜將內外心境妄想雜念,一刀斬斷,一齊放下。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內外俱泯,能所變絕;久久自可入道。清時能見性,靜裏好參玄。  玄中子云:「當坐時,欲求能靜,務宜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非莫問,人我兩忘,百惡俱息,八風不動。」另有八字工訣,即凝神寂照,一靈獨覺。初下手,切宜注重心息。水火真經云:「欲從心起,息從心定;心息相依,息調心靜。」再宜注

6、重神氣。胎息經云:「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假设欲長生,神氣相注。」再後工法更多。然總不外煉精化氣〔初關〕,煉氣化神〔中關〕,煉神還虛〔上關〕等三關工夫。至最後一關,則為煉虛合道。  於坐中久靜,則自陰氣潛消,元陽滋長;萬塵不染,一靈獨照。元陽長則命光生,長生久視之道在此。一靈照則性光現,神通變化之道在此。所謂天眼通,他心通-.word.zl.-.,宿命通,漏盡通等等,皆由此一靜中生出。道佛門中上乘人士,均諱言神通,以此亦礙道也。靜則定,靜定則超脫淨盡,而心海性天,亦平靜無波,朗照無遺,故可得入神明之境。故古真謂:「靜能通神,定

7、能入化。」昔伊川入嵩山訪王子真,子真早候於松下。問其何以知之,曰一年前即之。蓋伊川先一年亦動念訪王,而以事未果耳。後又入高山訪董五經,五經便先為之務茶果以候,程問何以能爾,曰:「衹是心靜,靜而後能照。」此等告知神通,以及其他更大神通,道佛門中俯捨皆是,惟常被一般人目為怪異耳,實則潛修之士,有之亦諱莫如深,不肯以炫人。王董二人,亦旨在禮數,非欲故為神異之能也。性功如此,命功中又何獨不然?故習靜,全是功夫,惟其功夫在「強內」耳,與用動功以「強外」者不同。  惟修道習靜,非從以養生為事,尤在其「靜能增慧,靜能開悟,靜能入聖,靜能證道。

8、」得道之士,不但臨生死之際,能談笑脫去,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事,亦類能心中了了,其以致此者,即在由靜而生之定慧力耳。惟此仍無關於大道!大道不在於生死事,不在於神通事,此為切要語。  修行功夫,當初入手,靜心最難。在靜坐中,有時萬念併發,此滅彼起,大有「東風夜放花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