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教案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教案

ID:7043005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0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教案_第1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教案_第2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教案_第3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教案_第4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教案一、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伟大的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父司马池为官清廉正直,官至三司副使、天章阁待制。司马光就出生于其父在光山(今属河南)知县任上,因取名光。司马光六岁(1024年)开始诵读经书,七岁开始听讲《左氏春秋》(即《左传》),用功诵读,深思明辨。他20岁(1038年)中进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

2、军(今陕西西安市),1071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著史。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病死,不满十岁的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政,高氏不满王安石新法,召反对新法的司马光入主国事,被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他执政期间,废弃新法。同时仍事史学,推荐黄庭坚与范祖禹、司马康同校《通鉴》,还编了《稽古录》一书。他因多年用功写书而体质衰弱,“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又因近年为废除新法而带病视事,以至心劳力竭,终于在元祐元年九月初一日去世,终年68岁。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虽然政治上保守,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教条,竭力反对、阻挠王

3、安石变法,但他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为官清廉,恭谦正直,襟怀坦白。他“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自少至老,语未尝妄。”(《宋史·司马光传》)他热心治国,为国事殚精竭虑,深得百姓拥戴。他任相国执政一年半,竭尽全力日夜操劳,耗尽了毕生心血而死。当时“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在灵柩送往夏县时,送葬之“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至于画像祭奠的“天下皆是,家家挂象,饭食必祝”(《宋史·司马光传》)。他生活简朴,不喜华靡,民间流传曾流他“典地葬妻”的故事,他“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

4、释、老”;“恶衣菲食以终其身。”(《宋史·司马光传》)他一生热爱读书,勤奋好学,不喜佛老,留意史学,博通经史,知识渊博,写作认真,字迹工整,著述宏富。在《通鉴》系列著作中,还有《通鉴举要历》80卷、《历年图》7卷、《稽古录》20卷、《本朝百官公卿表》6卷。另外,尚有其他著作20种,200余卷,是他对我国史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诗词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著述的成果,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孝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话》、《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二、司马光的思想1、政治思想:(1)理

5、想的圣王模式司马光企盼出现“圣帝明王”,并依靠圣王的力量把社会带入“有道之世”。他不厌其烦地从各个方面来塑造理想的圣王模式,试图通过这个模式来对君主进行引导和规范。他极力赞扬明君,斥责昏君,对那些无道之君则进行无情的揭露。他将君主品分为“五才”,即五类:创业、守成、陵夷、中兴和乱亡。他说:“创业者,智勇冠一时者也。……守成者,中才能自修者也。……陵夷者,中才不自修者也。……中兴者,才过人而善自强者也。……乱亡者,下愚不可移者也。”(《稽古录》卷16)他在《稽古录》(卷16)中说,要成为英明的君主,首先要具备“三德”,即仁、明、武。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首先就要修

6、炼和完善自己,然后才能顺利地实现政治统治。司马光塑造的圣王形象是具有高尚道德修养、超凡气度和渊博学识与才智的明君,这是他所追求的君主的理想人格。他把政治的复兴以及国家稳定寄托在圣王身上,表现了他的政治历史观是一种英雄史观。(2)以德为先的用人之道他在《传家集·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中认为,要发挥君主的决定作用,还必须把“三德”体现在政治过程之中。他在《资治通鉴》卷68中认为,君主的政治统治艺术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即“致治之道三:曰任官、曰信赏、曰必罚。”用人之道包括四方面:广采众长,辨伪识真,善用其长,用人不疑。他探讨了才与德的关系,据此分人为四类:“才德全渭之

7、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卷1)2、史学思想:以史资治:以史为鉴,以史正心,以史论政,以史定礼(1)以史为鉴司马光超出前人史学家的地方是,从政治家的角度来审视历史,把历史看成政治史,因而他以史为鉴的政治意识更加强烈。他对历史材料的选择、编纂都渗透了这种观念,《资治通鉴》一书正是这种意识的反映。他说:“臣闻史者,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先,是故人主不可以不观史。善者可以为法,不善者可以为戒。自生民以来,帝王之盛者,无如尧舜,书称其德,皆曰稽古,然则治天下者,安可以不师古哉!”(《传家集·乞令校定资治通鉴所写稽古录札子》

8、),司马光把“师古”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