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8.1《定比、定比分点公式》教案(3)(沪教版上)

高二数学:8.1《定比、定比分点公式》教案(3)(沪教版上)

ID:71015148

大小:1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2-02

高二数学:8.1《定比、定比分点公式》教案(3)(沪教版上)_第1页
高二数学:8.1《定比、定比分点公式》教案(3)(沪教版上)_第2页
高二数学:8.1《定比、定比分点公式》教案(3)(沪教版上)_第3页
高二数学:8.1《定比、定比分点公式》教案(3)(沪教版上)_第4页
高二数学:8.1《定比、定比分点公式》教案(3)(沪教版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8.1《定比、定比分点公式》教案(3)(沪教版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8.1(3)定比、定比分点公式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8.1的第三节课,是学习向量坐标表示及运算、向量的模与平行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知识点.它既是对前两节内容复习与巩固,又是对向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如式子中的由实数推广到定比.同时,经历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领悟定比分点的多元化表示方法.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定比分点公式的形成、深化、拓展与应用.难点是定比的理解、确定及定比分点公式中分点、始点、终点坐标位置的识别.根据本

2、节特点,教师采取启发、提问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则进行自主学习.即课前进行主动预习,课中进行讨论与交流,课后进行探索研究.二、教学目标设计1理解定比的概念,掌握定比分点公式;2通过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向量的运算方法;感悟定比分点的几种表达方式;3通过本节的学习,提升发现能力、推理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定比的概念,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四、教学流程设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情景引入定比分点公式讨论交流深化概念公式推导

3、要点说明运用反馈(例题分析,练习巩固)定比的意义与范围三点共线问题课堂小结三角形重心公式定比分点多元化表示向量形数转化思想作业布置,课后探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观察思考,引入新课问题1:设,,三点共线,可知∥,即存在实数,使=  ,那么实数=.而若 ,则=.[说明](1)本问题由共线三点坐标求实数,它既是对前一节向量平行的复习与巩固,同时又为定比的产生作好铺垫(2)通过本题可以看出使两向量平行的实数的取值可正可负.问题2:设(1,1),(4,4),=1.当时,你能求出点的坐标吗?(引出课题)[说

4、明]问题2是由共线三点中的两点坐标和定比的值求第三点坐标,本题给出的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样便于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猜出结果,尝试成功的快乐.二、学习新课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定比分点公式一般地,设点P(,,点P是直线上任意一点,且满足,求点P的坐标.解:由,可知,因为≠-1,所以,这就是点P的坐标.师生通过上面的结论共同解决(一)中的问题2.[说明]此例题的结论可作为公式掌握,此公式叫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2.小组交流(1)定比分点公式中反

5、映了那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当=1时,点P的坐标是什么?(2)满足式子的点P称为向量的分点.思考:上式中正确反映P,,三点位置关系的是()A、始→分,分→终.B、始→分,终→分.C、终→分,分→始(3)关于定比和分点P叙述正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