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

ID:72140378

大小:1.64 MB

页数:81页

时间:2023-12-14

上传者:199****5913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1页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2页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3页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4页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5页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6页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7页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8页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9页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_第10页
资源描述:

《XXXX年05月17日质量模拟试题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2010年05月17日质量(初级)分级精解[1]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总计30分]1、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满意的()描述。A.定量化B.定性化C.感受性D.理性化2、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B.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C.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的特性D.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3、供方是指()。A.产品提供者B.产品接受者C.产品制造者D.产品使用者4、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共同点是()。A.认证对象相同B.都要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C.获准认证的条件相同D.证明方式相同5、()不属于环境条件试验。A.湿热试验 B.霉菌试验C.超负荷试验D.低气压试验6、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A.计量监督B.测量C.体系评价D.产品审核7、某系统由A、B两个部分组成,两部分工作相互独立,且两部分均失效才能导致系统失效,若A部分的失效概率为0.2,B部分的失效概率为0.1,则系统失效概率为()。A.0.72B.0.02C.0.08D.0.188、设X一N(1,22),则P(0<x≤2)=()。A.φ(0.5)B.1-φ(0.5)C.2φ(0.5)-1D.2[1-φ(0.5)]9、在其他要求相同的情况下,抽样类型不同的抽样方案质量保证能力()。A.一次抽样最强B.多次抽样最强C.基本一致D.二次抽样最强 10、按不合格类确定AQL,应()。A.A类不合格的AQL大于B类不合格的AQLB.A类不合格的AQL小于B类不合格的AQLC.A类不合格的AQL远小于过程平均D.B类不合格的AQL大于C类不合格的AQL11、小组认为加温时间是影响合金纯度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收集了n组数据,为了了解加温时间与合金纯度之间的关系,最适宜绘制()加以考察。A.直方图B.散布图C.排列图D.运行图12、我国国家标准GB3935.1-1996《标准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中对“标准”所下的定义为:()。A.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B.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C.对某一行业实行统一管理,对活动或同结果规定共同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D.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13、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不包括()。A.技术标准B.管理标准C.产品标准D.工作标准14、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不包括()。 A.认证申请与受理;现场审核的实施;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B.审核的启动;文件评审;现场审核的准备C.纠正措施的验证;颁发认证证书;监督审核与复评D.原始资料数据的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审核的策划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申请与受理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内容有()。A.审核委托方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申请书上应明确受审核方的名称和地址、业务范围以及审核目的等B.认证机构应对申请书进行评审,以确认是否受理C.认证机构派调查组进驻审核委托方进行初步调查,确定认证合同的相关事宜D.认证机构受理申请后应与审核委托方签订认证合同16、检验的预防作用不体现在()。A.狭义的预防作用B.广义的预防作用C.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D.通过过程(工序)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17、我国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属于国家()的管理范围。A.非强制检定B.强制检定C.周期检定D.非周期检定18、修正值对系统误差进行的补偿是()。A.没有的B.有限的C.确定不变的D.无限的 19、“国际协议承认”的途径,主要是指经()制公约框架下的国际计量委员会和国际计量局的认可,他们负责研究、建立、组织和监督国际标准的工作。A.毫米B.厘米C.分米D.米20、关于正态分布函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σ越大,分布越集中;σ越小,分布越分散B.质量特性X在μ附近取值的机会不一定最大C.σ越大,分布越分散;σ越小,分布越集中D.μ不是正态分布的中心21、关于相关系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r=1时,称两个变量间完全线性相关B.当r>0时,当x值增加时,y有增大的趋势C.当r=0时,称两个变量线性不相关,即散布图上的点是毫无规律的D.当r<0时,当x值增加时,y有减小的趋势22、有序样本中,x(1)是样本中的最()观测值,x(n)是样本中的最()观测值。A.小,大B.大,小C.中间,边沿D.无法确定23、一批零件批量为N=10000件,已知其中包含的不合格品数为D=20件,则批中不合格品率为()。A.0.002 B.0.2C.2‰D.以上都对24、在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2828.1中,样本量字码表和正常、加严和放宽的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样表的是()。A.正文B.主表C.辅助图表D.以上均不是25、GB/T2828.1规定,检验批可能不是以下的()。A.投产批B.销售批C.时间批D.运输批26、SPC是以()作为基准的。A.控制图B.统计控制状态C.全稳生产线D.产品质量标准27、PDCA循环的内容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属于C阶段的任务的是()。A.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B.按策划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去执行C.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成果D.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认真地总结 28、“实施教育培训”是()步骤的活动内容。A.拟定对策并实施B.确认效果C.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D.总结29、分层法是根据数据产生的()将数据划分成若干组的方法。A.时间B.位置C.特征D.原因30、开展“5S”活动,是加强现场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5S”就是指()。A.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B.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卫生C.处理、整顿、清扫、清洁、卫生D.处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二、多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总计40分]31、以下内容属于《产品质量法》对企业质量管理要求的有()。A.企业应当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B.实施质量成本管理C.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D.开展方针目标管理32、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A.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B.规定相关资源并制定质量目标C.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D.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料 33、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共同点有()。A.都是自愿的B.证书都不能用于产品C.标志都可以用于产品D.证明方式都包括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两种34、()体现了质量检验的“预防”功能。A.实现检验合格率B.首件检验防止成批不合格品发生C.过程能力检测、统计、分析D.质量改进建议35、查验原始质量凭证的检验形式主要适用情况是()。A.物资采购批量很大B.与供货方经济关系密切,互有所求C.供货方信誉好,产品质量稳定D.检测的设备昂贵36、测量和试验要确认()是正常的。A.试样(件)的状态B.检验人员的心理状态C.技术文件的受控状态D.仪器、设备的状态37、任意一个误差,均可用()表示。A.测量结果-真值B.(测量结果-总体均值)+(总体均值-真值)C.测量结果+修正值D.测量结果-标本均值 38、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以下要求()。A.遵循经济合理、就近就地的原则B.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C.执行计量检定规程D.严格遵守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不得跨区和跨部门进行39、影响OC曲线的主要因素有()。A.批量NB.样本量nC.批质量水平pD.接收数Ac40、一般来说OC曲线可用来()。A.分析方案的判别能力B.选择抽样方案C.推断某一批的接收概率D.比较方案的好坏41、下述控制图中采用一张控制图的有()。A.计点值控制图B.计件值控制图C.计量值控制图D.分析用控制图42、绘制直方图时,对数据的数量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包括()。A.最多不能多于200个数据B.通常不能少于50个数据C.最少不能少于30个数据 D.没有任何限制43、质量改进过程中,对策的类型有()。A.隔断因果关系B.灵活对策C.应急对策D.永久对策44、在质量改进过程中,“掌握现状”时要调查的要点为()。A.时间B.影响质量的原因C.操作者D.地点45、在质量改进的“分析问题原因”阶段的活动内容为()。A.设立假说B.计算质量问题的损失金额C.选定任务负责人D.验证假说46、质量概念中的“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对其说法正确的有()。A.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B.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C.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D.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 47、为了控制采购过程的质量,采购的控制措施可以有()。A.确定采购文件B.通过评定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C.规定对进货质量的验证方法D.做好相关质量记录的保管并定期进行业绩分析48、抓住顾客的心声的方式主要有()。A.针对顾客的大规模满意度调查,一般抽样数目为200或更多B.在某种类型的事件后进行事务调查C.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问题的抱怨中得出D.积极地联系顾客49、标准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其特殊性表现在()。A.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B.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C.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D.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50、强制性标准可分为()两种形式。A.全文强制B.时间强制C.地点强制D.条文强制51、理解审核的要点有()。A.审核是收集、分析和评价审核证据的过程B.审核是确定审核证据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和过程C.审核可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审核;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D.审核还包括结合审核、联合审核等其他类型的审核 52、理解文件的要点有()。A.文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信息,二是信息的承载媒体B.“信息”指“有意义的数据”C.文件存在的形式是媒体D.文件的承载媒体可以是多样化的53、审核依据对象不同可分为()。A.体系审核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C.过程审核D.产品审核54、现场审核实施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A.举行首次会议B.审核中的沟通、信息的收集和证实C.形成审核发现D.准备审核结论、举行末次会议5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进货检验亦称进货验收,是产品的生产者对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等物资进行入库前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检查,证实其是否符合采购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活动B.进货检验是采购产品的一种验证手段,进货检验主要的对象是原材料及其他对产品形成和最终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采购物品和物资C.最终检验是对产品形成过程最终作业(工艺)完成的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提供证据D.根据产品结构和性能的不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内容、方法也不相同56、溯源体系包括()。A.不同等级测量标准的选择 B.等级间的连接及其平行分支C.有关测量标准特性的重要信息D.溯源链中常用的装置和方法57、《计量法》共6章35条,基本内容包括()。A.计量立法宗旨B.计量器具管理与计量监督C.计量授权与计量认证D.计量纠纷的处理与计量法律责任58、我国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包括()与国际标准的规定相一致。A.量及单位的名称B.符号及其使用C.书写规则D.非法定计量单位59、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A.预审B.检查C.加标记D.出具检定证书60、下列选项中是随机现象的是()。A.一顾客在超市中购买的商品数B.一颗麦穗上长着的麦粒数C.一台电视机从开始使用到发生第一次故障的时间D.新产品在未来市场的占有率 61、决定A发生的频率的有()A.事件A发生的次数B.重复实验的次数C.knD.n62、正态分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形是对称的钟形曲线B.含有两个参数μ与σ,常记为N(μ,σ2)C.固定标准差σ,对不同均值,对应的正态曲线的形态完全相同,仅位置不同D.固定均值μ,不同的标准差,对应的正态曲线的位置相同,但形状不同63、用来描述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量为()。A.样本中位数B.样本极差C.样本方差D.样本标准差64、据GB/T2828.1的规定,抽样标准的使用程序如下()。A.抽样方案检索要素的确定和抽检方案的检索B.样本的抽取,测量与记录C.批接收性的判断和转移规则的使用D.交检批的处理65、在使用GB/T2828.1时,要检索出适用的抽样方案,必须首先确定以下要素()。A.接收质量限AQL的确定B.检验严格程度的规定C.抽样方案类型选取D.检验批的组成 66、在抽样检验中,使用的随机抽样主要有()。A.简单随机抽样B.计数调整抽样C.分层抽样D.等距抽样67、进行放宽检验时,如果出现()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必须转回正常检验。A.有一批检验不接收B.生产不稳定C.生产有延迟D.负责部门认为有必要恢复正常检验68、X-Rs控制图适用的场合有()。A.对每一个产品都进检验,采用自动化检查和测量的场合B.取样费时,昂贵的场合C.化工等气体与液体流程式过程,样品均匀的场合D.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69、要使公司的质量改进活动制度化,应做到()。A.明确质量改进小组组长和成员的职责B.公司年度计划要包括质量改进目标,使质量改进成为员工岗位职责的一部分C.实施上层管理者审核制度,即ISO9000质量体系中要求的管理评审,使质量改进进度和效果成为审核内容之一D.修改技术评定和工资、奖励制度,使其与质量改进成绩挂钩70、企业跨部门人员参与的改进项目通常包含对现有过程进行重大的变革,具体包括()。A.确定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框架B.对现有的过程进行分析并认清变革的机会 C.策划改进过程与实施改进D.对过程的改进进行验证和确认及对已完成的改进作出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三、综合分析题[共20题,每题1分,总计20分]某一组织拟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内部管理。71、组织首先了解到,可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依据的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标准。A.ISO9000B.ISO9001C.ISO9004D.ISO19011某一组织拟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内部管理。72、组织在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的同时,还了解到一些其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自愿的B.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强制的C.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对象是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D.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某一组织拟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内部管理。73、认证机构向组织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某厂根据合同订货向顾客提交一批完工的产品,但货到顾客处不久就收到拒收的回复,并附有质量未满足合同要求的检测报告。工厂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查找原因,质量检验部门从质量检验角度查阅了程序文件和各过程检验记录,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74、进货检验的原始质量凭证不够齐全、完整,进货检验的程序还不够健全,为了把住进货质量关,他们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改进货检验的程序。请指出进货检验必须具备()步骤:A.进货检验要和供货方协商同意后进行B.进货检验要查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证明C.进货检验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D.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而紧急放行的产品必须做标识某厂根据合同订货向顾客提交一批完工的产品,但货到顾客处不久就收到拒收的回复,并附有质量未满足合同要求的检测报告。工厂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查找原因,质量检验部门从质量检验角度查阅了程序文件和各过程检验记录,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75、过程检验中他们发现对某些过程完成的产品,未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他们分析了产品形成过程的特点,选择增加感官检验项目,认为感官检验方法有许多优点,请指出感官检验方法的优点是():A.只要视力好、听力好的人都能胜任检验B.一般不需要购置检验的仪器设备及试剂等C.产品完成后“自检”和“专检”可以同时进行节省时间D.简便易行、判断迅速、成本低廉某厂根据合同订货向顾客提交一批完工的产品,但货到顾客处不久就收到拒收的回复,并附有质量未满足合同要求的检测报告。工厂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查找原因,质量检验部门从质量检验角度查阅了程序文件和各过程检验记录,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76、最终检验后他们发现这批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和包装质量有一定关系,因此他们对最终产品完成后的包装程序作出了以下新规定,请指出以下规定中()是不正确的。A.检查包装物品是否能保证产品安全运达用户处B.检查包装物品的防护处理(防潮、防锈)是否能符合规定要求C.检查包装物品(箱、袋)必须是检验亲自采购的以确保符合要求D.检查包装物品必须严密、牢固、无破损为研究某种商品年需求量Y(千克)和该商品价格x(元)之间的关系,以家庭为单位,经随机抽样调查获得一组数据,计算得到:=30,=20,Lxy=-6, Lyy=7.577、回归方程的常数项a为()。A.5.00B.4.25C.-0.25D.-2.00为研究某种商品年需求量Y(千克)和该商品价格x(元)之间的关系,以家庭为单位,经随机抽样调查获得一组数据,计算得到:=30,=20,Lxy=-6,Lyy=7.578、x与y的相关系数r为()。.A.0.10B.0.77C.-0.10D.-0.77为研究某种商品年需求量Y(千克)和该商品价格x(元)之间的关系,以家庭为单位,经随机抽样调查获得一组数据,计算得到:=30,=20,Lxy=-6,Lyy=7.579、若x取x0=2,则y的预测值为()。A.3.75B.2.75C.2.50D.5.75对某产品批进行验收,规定N=600,AQL=250%,检查水平为Ⅲ,可求得: 80、一次正常抽样方案为()。A.(125,44)B.(13,44)C.(125,30)D.(8,30)对某产品批进行验收,规定N=600,AQL=250%,检查水平为Ⅲ,可求得:81、连续检验10批产品,样本中出现的d分别为2l,34,50,43,40,44,30,51,44,45,则10批的判定结果为10批中有()批不接收。A.5B.3C.8D.9对某产品批进行验收,规定N=600,AQL=250%,检查水平为Ⅲ,可求得:82、如果用这10批的结果推断过程平均,则过程平均为()。A.不合格率309.2%B.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309.2C.不合格品百分数309.2D.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30.9某产品有5个质量特性,根据其重要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不合格,若对批量N=2000件进行全数检验,发展5个产品有不合格项,结果如下:产品编号A类不合格数B类不合格数C类不合格数31027011121101901220003则:83、其中C类不合格品数为()。A.1B.2C.3D.4 某产品有5个质量特性,根据其重要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不合格,若对批量N=2000件进行全数检验,发展5个产品有不合格项,结果如下:产品编号A类不合格数B类不合格数C类不合格数31027011121101901220003则:84、每百单位产品C类不合格数为()。A.0.2B.0.3C.0.4D.0.8某产品有5个质量特性,根据其重要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不合格,若对批量N=2000件进行全数检验,发展5个产品有不合格项,结果如下:产品编号A类不合格数B类不合格数C类不合格数31027011121101901220003则:85、B类不合格品率为()。A.1‰B.1.5‰C.2‰D.3‰利用样本数据绘制-R控制图,经计算=65.5,=2.0,查表得A2=0.577,D4=2.115,D3为负值。则:86、均值图的控制限为()。A. B.C.D.利用样本数据绘制-R控制图,经计算=65.5,=2.0,查表得A2=0.577,D4=2.115,D3为负值。则:87、若从现场取5组数据,均值分别为:65.23,65.75,67.03,64.85,64.92,则()。A.判稳B.点出界,判异C.点子排列不随机,判异D.无法判断利用样本数据绘制-R控制图,经计算=65.5,=2.0,查表得A2=0.577,D4=2.115,D3为负值。则:88、若给出的公差界限为TL=62.50,TU=68.50,根据样本数据得到=0.8,则无偏移的过程能力指数为()。A.0.75B.1.25C.1.67D.2.0某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开展Qc小组活动已经有5 年,为了保证成立的小组都能获得良好的业绩,公司质量管理部作为该项活动的管理部门,对希望注册的小组都要进行初选。对那些主要由工人组成、没有技术人员参加的小组,以及选题太小、预期经济效益不高的小组就筛选掉了,从而保证了该企业的小组成果在公司外获奖的比例高达40%。公司领导大力支持该项活动,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在企业外获奖的小组都能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并能参加公司高层领导为他们召开的庆功宴会。为此,一些工人目前正打算学一些高深的统计技术,争取选择一些长期困扰企业的难题,从而能够通过公司质量管理部的立题审查。89、该公司的领导()。A.非常重视QC小组活动B.不太重视QC小组活动C.过于重视技术人员在质量改进中的作用D.在激励手段方面重视不够某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开展Qc小组活动已经有5年,为了保证成立的小组都能获得良好的业绩,公司质量管理部作为该项活动的管理部门,对希望注册的小组都要进行初选。对那些主要由工人组成、没有技术人员参加的小组,以及选题太小、预期经济效益不高的小组就筛选掉了,从而保证了该企业的小组成果在公司外获奖的比例高达40%。公司领导大力支持该项活动,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在企业外获奖的小组都能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并能参加公司高层领导为他们召开的庆功宴会。为此,一些工人目前正打算学一些高深的统计技术,争取选择一些长期困扰企业的难题,从而能够通过公司质量管理部的立题审查。90、该公司QC小组活动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A.过于注重物质奖励B.忽视了QC小组活动群众性的特点C.对小组的选题方向产生了误导D.推进部门确定有误 答案:第1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11:顾客满意度测评;顾客满意度是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定量化描述。1.顾客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顾客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结构,可采用层次分析结构。首先确定顾客满意度测量的总目标--顾客满意,然后分解为若干个测量和评价的目标,并继续分解每个子目标直至具体测量目标。2.确定顾客满意度指标该指标是测量与评价的核心部分。如果对某组织的产品顾客满意度测评和评价,以“顾客满意”为总的目标,可分解为:①与产品有关的指标:特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美学性;②与服务有关的指标:保修期或担保期、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处理顾客抱怨、问题解决;③与购买有关的指标:礼貌、沟通、获得的难易和方便程度、公司名誉、公司竞争实力;④与价格有关的指标:价格的合理性、物有所值、费率,折扣;⑤与供货有关的指标:供货方式、供货迅速准时、搬运。第2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追求卓越质量已成为广大企业家和质量工作者的共识。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等的组合。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理解质量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关于“固有特性”: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可以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的特性(如机械性能);感官的特性(如气味、噪音、色彩等);行为的特性(如礼貌);时间的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人体工效的特性(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和功能的特性(如飞机的最高速度)。①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技术特性。②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③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例如:供货时间及运输方式对硬件产品而言,属于赋予特性;但对运输服务而言,就属于固有特性。 (2)关于“要求”:①“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②“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③“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④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从质量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理解质量具有以下特性:①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物美价廉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②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③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④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质量的概念也随着不断深化、发展。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和“广义质量”。第3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1: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1.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如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①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②在一定的条件下,供方和顾客可以相互转化;③“承包方”或“总承包方”也是供方,如某项工程的承包方或总承包方这类供方,这往往是处在一种合同环境下。2.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①相关方相对于某一特定的组织,指的是与该组织有利益或利害关系的一组群体,该群体中任一组织或个人的利益均与该组织的业绩有关;②相关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如组织内的销售部门的相关方包括组织内的各部门及其各级员工,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如银行、社会、合作伙伴。3.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称为“程序文件”。①程序指的是一种方法、途径;②方法、途径未必是程序,程序是一种规定的方法、途径,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其中所规定的一种方法或途径就是程序;③程序不是文件,但程序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4.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①文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信息,二是信息的承载媒体;②“信息”指“有意义的数据”。因此,数据及其承载媒体未必是文件;③文件存在的形式是媒体(或以媒体的形式存在)。因此,文件可以看作是一种媒体,一种能提供信息的媒体。5.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①质量手册的内容是质量管理体系;②组织编制质量手册的目的是通过文件的形式来规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③满足GB/T19001-2000标准要求的质量手册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6 .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①质量计划的对象是某具体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质量手册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范围;②产品质量计划可以涉及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也可以只涉及其中一部分,质量手册必须包括产品实现的全过程;③质量计划应与质量手册保持一致。需要时,质量计划可引用质量手册的内容,也可引用那些通用的程序文件;④质量计划是一种文件,但编制质量计划是一项活动,可以是质量策划中的一项活动。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7.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①记录的作用是阐明结果、提供证据;②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这类文件(记录)之所以“特殊”,表现在一是目的特殊,针对性强,二是控制要求的特殊,一般不需要控制文件(记录)的版本;③记录可用以提供证据,但证据未必是记录或文件。8.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①“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②“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③质量管理体系也可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④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用以指挥和控制组织质量方针、目标的建立与实施,目的是实现质量目标,结构和内容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第4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21: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最主要的区别是认证的对象不同,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对象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见下表。第5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5:按检验阶段分类的内容; 质量检验按产品形成过程的相应阶段可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1.进货检验亦称进货验收,是产品的生产者对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等物资进行入库前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检查,证实其是否符合采购规定质量要求的活动。进货检验是采购产品的一种验证手段,进货检验主要的对象是原材料及其他对产品形成和最终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采购物品和物资。其目的在于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流入作业过程(工序),影响产品质量。2.过程检验是指对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一或多个过程(工序)所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通过观察、试验、测量等方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3.最终检验①是对产品形成过程最终作业(工艺)完成的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提供证据。②最终检验应在所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都已完成,其检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以后才能进行。③根据产品结构和性能的不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内容、方法也不相同。④最终检验和试验。⑤最终检验由质量检验部门的专职检验人员负责。⑥包装检验是最终检验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第6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1:计量基本概念;1.计量的定义:从广义上说,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为了经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对测量的需要,应从法制、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开展计量管理工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计量的对象主要是物理量。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量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工程量、化学量、生理量,甚至心理量。2.计量的内容:可概括为六个方面:①计量单位与单位制;②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③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④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⑤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⑥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3.计量的分类:,计量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根据其作用与地位,计量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其中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它通常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准确定义和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第7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事件及其概率;1.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随机现象有两个特点:①随机现象的结果至少有两个;② 至于哪一个出现,事先并不知道。2.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1)随机事件的特征为:①任一事件A是相应样本空间Ω中的一个子集;②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A中某一样本点发生;③事件A的表示可用集合,也可用语言,但所用语言要使大家明白无误;④任一样本空间力都有一个最大子集,这个最大子集就是Ω,它对应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仍用Ω表示;⑤任一样本空间Ω都有一个最小子集,这个最小子集就是空集,它对应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在一个随机现象中常会遇到许多事件,它们之间有包含、互不相容和相等的关系。(2)在一个随机现象中常会遇到许多事件,它们之间有:①包含: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中任一个样本点必在B中,则称A被包含在B中,或B包含A,记为AB,或BA;②互不相容: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与B没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事件A与B互不相容;③相等: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与B含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事件A与B相等,记为A=B。3.事件的运算主要有下列三种:①对立事件:在一个随机现象中,Ω是样本空间,A为事件,则由Ω中而不在A中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的对立事件,记为;②事件的并;③事件的交。4.概率的统计定义的要点:①与事件A有关的随机现象是允许大量重复试验的;②若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n次,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频率能反映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③频率fn(A)将会随着重复试验次数不断增加而趋于稳定,这个频率的稳定值就是事件A的概率。在实际中人们无法把一个试验无限次地重复下去,只能用重复试验次数n较大时的频率去近似概率。概率愈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愈大;概率愈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愈小。5.由概率的统计定义可以得到概率的以下性质:①性质1:必然事件Ω的概率为1,即P(Ω)=1。②性质2:不可能事件φ的概率为0,即P(φ)=0。③性质3:任一个事件A的概率必界于0与1之间,即0≤P(A)≤1。④性质4:若事件A与B互不相容,则A与B的并的概率等于各事件概率之和。⑤性质5:事件A的对立事件的概率为;⑥性质6: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即其中一个事件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则A与B的交事件的概率为:P(AB)=P(A)P(B)。第8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4: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正态分布是在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也最常使用的分布,它能描述很多质量特性X的统计规律性。它的图形是对称的钟形曲线,常称为正态曲线。正态分布含有两个参数μ与σ,常记为N(μ,σ2)。其中μ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它是正态分布的中心,质量特性X在μ附近取值的机会最大。σ2是正态分布的方差,σ>0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σ愈大,分布愈分散;σ愈小,分布愈集中。固定标准差σ,对不同的均值,如μ1<μ2,对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仅位置不同。固定均值μ,不同的标准差,如δ1<δ2,对应的正态曲线的位置相同,但形状(高低与胖瘦)不同。2.标准正态分布μ=0且δ=l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1)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它可用来计算形如“U≤u”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U≤u),记为φ(u)。(2)P(U>a)=l一φ(a);(3)φ(-a)=l-φ(a);(4)P(a≤U≤b)=φ(b)-φ(a);(5)P(|U|≤a)=2φ(a)-1。3.标准正态分布N(0,1)的分位数一般说来,对介于0与1之间的任意实数a,标准正态分布N(0,1)的口分位数是这样一个数,它的左侧面积恰好为α,它的右侧面积恰好为1-α。用概率的语言,U(或它的分布)的a分位数uα。是满足下面等式的实数:P(U≤uα)=α分位数uα亦可用标准正态分布表从里向外查得,尾数可用内插法得到。4.有关正态分布的计算(1)设X~N(μ,δ2),则~N(0,1)(2)设X~N(μ,δ2),则对任意实数a,b有:①;②;③。第9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9:抽样方案检索的确定;在使用GB/T2828.1时,要检索出适用的抽样方案,必须首先确定如下要素:①接收质量限AQL的确定;②检验水平(IL)的选择;③检验严格程度的规定:三种检验分别是:正常检验、加严检验和放宽检验。正常方案是指过程平均优于AQL时使用的抽样方案,此时的抽样方案使过程平均优于AQL的产品批以高概率接收,加严检验是比正常检验更严厉的一种抽样方案,当连续批的检验结果已表明过程平均可能劣于AQL 值时,应进行加严检验,以更好地保护使用方的利益。放宽检验的样本量比相应的正常检验方案小,因此其鉴别能力小于正常检验,当系列批的检验结果表明过程平均远好于接收质量限时,可使用放宽检验,以节省样本量;④抽样方案类型的选取:GB/T2828.1中规定了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检方案类型,对于同一个AQL值和同一个样本量字码,采用任何一种抽检方案类型,其OC曲线基本上是一致的。选择抽样方案类型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产品的检验和抽样的费用,一次抽样方案的平均样本量是固定的,而二次(和五次)的平均样本量低,和一次抽样方案相比节省样本量,但二次(和五次)抽样方案所需的时间、检验知识和复杂性都要比一次抽样高。另外,从心理效果上讲,二次(和五次)抽样比一次抽样好,因此往往使用方愿意采用二次或多次抽样方案;⑤检验批的组成:GB/T2828.1规定,检验批可以是投产批、销售批、运输批,但每个批应该是同型号、同等级、同种类的产品,且由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第10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4:AQL的确定方法;接收质量限AQL是对生产方过程平均的要求,在确定AQL时应以产品为核心,应考虑所检产品特性的重要程度(及其不合格率对顾客带来的损失和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并应根据产品的不合格分类分别规定不同的AQL值。一般A类不合格(品)的AQL值应远远小于B类不合格(品)的AQL值,B类不合格(品)的AQL值小于C类不合格(品)的AQL值。对于同一不合格类的多个项目也可以规定一个AQL值,在规定时注意,项目越多,AQL值应大一些在确定AQL时也要考虑产品用途,如对于同一种电子元器件,一般用于军用设备比用于民用设备所选的AQL值应小些;产品的复杂程度、发现缺陷的难易程度均影响着AQL的取值,产品复杂程度大或缺陷只能在整机运行时才发现时,AQL值应小些。在确定AQL值时,也必须考虑产品对下道工序的影响和产品的价格,产品对下道工序影响越大,AQL取值越小;产品越贵重,不合格造成的损失越大,AQL应越小。AQL的确定应同时考虑检验的经济性,如产品检验费用、检验时间和足否是破坏性检验,因在GB/T2828.1中,AQL值越小,在批量、检验水平、检验严格程度和抽样类型不变时,样本量越大,检验越不经济。因此,AQL的确定应考虑与其他检索要素相一致。在制定AQL值时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要兼顾生产企业和同行业生产的实际特点,要考虑同行业是否能满足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过高的要求,产品批大量不接收,会影响使用方如期接收产品,并造成双方的经济损失。在确定AQL值时应兼顾企业其他的与质量有关的要求和指标,如企业的质量目标(出厂合格品率99%)、用户或企业对过程能力的要求(如规定过程能力指数cp或Cpk不能小于1.33)和用户提出的该零件在用户生产线上的废品率不超过1%等均是对产品质量提出的要求,在确定AQL值时应与这些指标统一起来,不能相互矛盾。第11题 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7:散布图、控制图;1.散布图:主要通过点阵的排布,发现其中的排布规律或特征,从而为把握质量问题的现状,设定改进目标,确定因果关系,验证改进的效果等若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常常要分析研究两个相应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需要进一步定量地把握相关关系,可以利用回归分析实现该目的。2.控制图:控制图最早是由美国贝尔试验室的工程师W.A.休哈特于1924年提出来的,其目的是发现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异常波动,这种波动有别于由偶然因素引起的偶然波动。控制图是由一条中心线、两条控制限(位于中心线的上下方)和描在图上代表特性值的点组成。如果这些点在控制限以内,而且也没有异常的链,就认为过程受控,过程无异常波动。如果有点落在控制限以外,或点呈现异常的链,就可以判定为过程不受控,过程存在异常波动。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质量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质量波动包括异常波动和正常波动。在质量改进中,控制图常用来发现过程的异常波动,起“报警”作用。第12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14:标准与标准化;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产品(包括服务)质量的形成,必须用一系列标准来控制和指导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1.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3935.1-1996《标准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中对“标准”所下的定义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根据定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标准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文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②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③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④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⑤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2.标准化我国国家标准GB3935.1-1996《标准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中对“标准化”的定义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从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每一个循环完成后,标准化的水平和效益就提高一步。3.标准化的作用主要作用如下:①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②提高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③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交流的技术纽带。 第13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17:企业标准化;1.企业标准化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2.企业标准化的特征①企业标准化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②企业标准化贯穿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③企业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3.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项:①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②贯彻实施有关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上级标准;③正确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企业标准。在制定修订企业标准时,注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④积极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任务;⑤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使之正常、有效运行;⑥对各种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4.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原材料及半成品标准、能源和公用设施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设备技术标准、零部件和器件标准、包装和储运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等。5.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是: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和销售;②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书;③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④企业应当接受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第14题试题答案:D考点:☆☆☆考点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包括:(1)认证申请与受理:①审核委托方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申请书上应明确受审核方的名称和地址、业务范围以及审核目的等;②认证机构应对申请书进行评审,以确认是否受理;③认证机构受理申请后应与审核委托方签订认证合同。认证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受审核方的名称和地址、业务范围和审核目的等有关事项。(2)审核的启动;(3)文件评审;(4)现场审核的准备;(5)现场审核的实施; (6)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7)纠正措施的验证;(8)颁发认证证书:证书上应明确:①获证组织的名称和地址;②获证组织的业务范围;③认证证书的生效期和有效期。(9)监督审核与复评: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一般来说,认证机构将对获证组织实施三次监督审核,以确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并有效实施,从而确认获证组织是否继续保持其认证资格。两次监督审核的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第15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包括:(1)认证申请与受理:①审核委托方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申请书上应明确受审核方的名称和地址、业务范围以及审核目的等;②认证机构应对申请书进行评审,以确认是否受理;③认证机构受理申请后应与审核委托方签订认证合同。认证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受审核方的名称和地址、业务范围和审核目的等有关事项。(2)审核的启动;(3)文件评审;(4)现场审核的准备;(5)现场审核的实施;(6)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7)纠正措施的验证;(8)颁发认证证书:证书上应明确:①获证组织的名称和地址;②获证组织的业务范围;③认证证书的生效期和有效期。(9)监督审核与复评: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一般来说,认证机构将对获证组织实施三次监督审核,以确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并有效实施,从而确认获证组织是否继续保持其认证资格。两次监督审核的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第16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3: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1.鉴别功能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2.“把关”功能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品并予以“隔离”,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组成部分及中间产品不转序、不放行,不合格的成品不交付(销售、使用),严把质量关,实现“把关”功能。3.预防功能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 ,还同时起到预防的作用。检验的预防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②通过过程(工序)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③广义的预防作用。4.报告功能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验收的质量情况和合格率;②过程检验、或经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的废品损失金额;③按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或作业单位划分统计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及相应废品损失金额;④产品报废原因的分析;⑤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意见;⑥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第17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1:校准和检定;校准和检定是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1.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其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校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①确定示值误差,有时(根据需要)也可确定其是否处于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②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并调整测量仪器或对其示值加以修正;③给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或给参考物质的特性赋值;④实现溯源性。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2.测量仪器的检定,则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具有法制性。根据检定的必要程度和我国对其依法管理的形式,可将检定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我国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此外,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强制检定的特点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管,指定的法定或授权技术机构具体执行,固定检定关系,定点送检;检定周期由执行强检的技术机构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非强制检定其特点是使用单位依法自主管理,自由送检,自求溯源,自行确定检定周期。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均属于法制检定,是我国对测量仪器依法管理的两种形式,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不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的,要负法律责任。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近就地进行。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3.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①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检定则具有法制性,属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②校准主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则是对其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③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通常应作统一规定,有时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则是检定规程;④校准通常不判断测量仪器合格与否,必要时也可确定其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检定则必须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⑤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则是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在强化检定法制性的同时,对大量的非强制检定的测量仪器,为达到统一量值的目的,应以校准为主。第18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5:测量结果修正;1.系统误差是测量误差中量值(包括大小和符号)确定的部分,其效应可以通过修正来消除。而随机误差则应视作随机变量,大小和符号不确定,其效应不能通过修正来消除。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称为修正值。2.测量值减去其参考值,称为偏差。参考值可以指设定值、应用值或标称值。3.在实践中,人们常常采用加修正值的直观方法。用高等级的测量标准来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获得准确的修正值。系统误差可以用适当的修正值来估计并予以补偿,但这种补偿是不完全的,也即修正值本身就含有不确定度。第19题试题答案:D考点:☆☆☆☆☆考点10:测量标准及其管理;测量标准,在我国也称计量标准,是指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国际协议承认”的途径,主要是指经米制公约框架下的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和国际计量局(BIPM)的认可,它们负责研究、建立、组织和监督国际[测量]标准的工作。国际标准在我国常称为国际计量基准,它在国际范围内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是世界各国测量单位统一定值的最初依据,也是量值溯源的终点。经国家决定承认的,在一个国家内作为对有关量的其他测量标准定值的依据的测量标准,称为国家[测量]标准。在我国常称其为国家计量基准。“国家决定承认”,确定了它的法制地位。《计量法》第5条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国家基准是一个国家科学计量水平的体现。 参考标准是在给定地区或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一种测量标准,在该处所做的测量均从它导出。在我国,参考标准与某地区的社会公用测量标准,或某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最高测量标准相当。社会公用测量标准,是指经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批准,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在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和具有公证作用的测量标准。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的测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作为统一本单位量值的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工作标准是指用于日常校准或核查实物量具、测量仪器或参考物质的一种测量标准。传递标准是指在测量标准相互比较中用作媒介的一种测量标准。为了使测量标准在正常技术状态下工作,《计量法》规定,建立测量标准时须经依法考核合格后,才有资格进行量值传递。这种考核是指对测量标准设备、操作人员、环境条件和规章制度四个方面的综合考核,应按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进行。考核合格后由本单位批准使用,并向主管部门备案。测量标准考核证书期满前6个月,应申请复查。第20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4: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正态分布是在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也最常使用的分布,它能描述很多质量特性X的统计规律性。它的图形是对称的钟形曲线,常称为正态曲线。正态分布含有两个参数μ与σ,常记为N(μ,σ2)。其中μ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它是正态分布的中心,质量特性X在μ附近取值的机会最大。σ2是正态分布的方差,σ>0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σ愈大,分布愈分散;σ愈小,分布愈集中。固定标准差σ,对不同的均值,如μ1<μ2,对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仅位置不同。固定均值μ,不同的标准差,如δ1<δ2,对应的正态曲线的位置相同,但形状(高低与胖瘦)不同。2.标准正态分布μ=0且δ=l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1)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它可用来计算形如“U≤u”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U≤u),记为φ(u)。(2)P(U>a)=l一φ(a);(3)φ(-a)=l-φ(a);(4)P(a≤U≤b)=φ(b)-φ(a);(5)P(|U|≤a)=2φ(a)-1。3.标准正态分布N(0,1)的分位数一般说来,对介于0与1之间的任意实数a,标准正态分布N(0,1)的口分位数是这样一个数,它的左侧面积恰好为α,它的右侧面积恰好为1-α。用概率的语言,U(或它的分布)的a分位数uα。是满足下面等式的实数:P(U≤uα)=α分位数uα亦可用标准正态分布表从里向外查得,尾数可用内插法得到。4.有关正态分布的计算 (1)设X~N(μ,δ2),则~N(0,1)(2)设X~N(μ,δ2),则对任意实数a,b有:①;②;③。第21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9:相关系数;n个点基本在一条直线附近,但又不完全在一条直线上,那么我们希望用一个统计量来表示它们的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这个量称为相关系数,记为r,它定义为:r=当r=±1时,n各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称两个变量间完全线性相关。当r=0时,称两个变量线性不相关。当r〉0时,称两个变量正相关,这时当x值增加时,y值有增加趋势。当r〈0时,称两个变量负相关,这时当x值增加时,y值有减少趋势。因此,可以根据当r的绝对值得大小去判断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的程度,r的绝对值越大,线性相关就越强。注意:x,y相互对立,它们一定不相关;但不相关的两个变量不一定相互独立。第22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5:总体、个体、样本及统计量的概念;1.总体与个体在一个统计问题中,称研究对象的全体为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个成员称为个体。统计学主要的任务就是:①研究总体是什么分布?②这个总体(分布)的均值、方差(或标准差)各是多少?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样本中的个体有时也称为样品,样本中所包含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量,常用n表示。满足随机性和独立性两个条件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简称随机样本,或样本。若是按随机性和独立性要求进行抽样,则机会大的地方(概率密度值大)被抽到样本的个体就多;而机会少的地方(概率密度值小),被抽到样本的个体就少。分布愈分散,样本也就分散;分布愈集中,样本也相对集中。3.统计量我们把不含未知参数的样本函数称为统计量。 (1)有序样本:设x1,x2,…,xn是从总体X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样本量为n,将它们的观测值从小到大排列为:x(1)≤x(2)≤…≤x(n),这便是有序样本。其中x(1)是样本中的最小观测值,x(n)是样本中的最大观测值。(2)描述样本的中心位置的统计量。(3)描述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量:①样本极差:R=x(n)-x(1);②样本方差:;③样本标准差:。第23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2:单位产品、(检验)批、批质量的定义;1.单位产品是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产品单位。除一般通常的理解外,它在抽样标准中定义为可单独描述和考察的事物。2.检验批是提交进行检验的一批产品,也是作为检验对象而汇集起来的一批产品。通常检验批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和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等),且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3.批质量指单个提交检验批产品的质量,通常用p表示。在计数抽样检验衡量批质量的方法有:①批中不合格单位产品所占比重,即批不合格品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②不合格品百分数,表示每百个单位产品包含的不合格品数。③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第24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8: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的使用程序;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2828.1由三部分组成:正文、主表和辅助图表。正文中主要给出了本标准所用到的一些名词术语和实施检验的规则;主表部分包括样本量字码表和正常、加严和放宽的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样表。根据GB/T2828.1规定,抽样标准的使用程序如下:①质量标准和不合格分类的确定:明确规定区分质量特性合格标准或判别不合格的标准。根据产品特点和实际需要将产品分为A、B、C类不合格或不合格品;②抽样方案检索要素的确定;③抽检方案的检索:抽样方案的检索首先根据批量Ⅳ和检验水平从样本字码表中检索出相应的样本量字码,再根据样本量字码和接收质量限AQL,利用附录的抽检表检索抽样方案;④样本的抽取;⑤样本的测量与记录;⑥批接收性的判断:对于一次抽样方案,根据样本检验的结果,若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接收数,则判该批产品接收。如果样本中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拒收数,则判该批产品不接收;⑦转移规则的使用;⑧交检批的处理。第25题试题答案:C考点: ☆☆☆☆☆考点9:抽样方案检索的确定;在使用GB/T2828.1时,要检索出适用的抽样方案,必须首先确定如下要素:①接收质量限AQL的确定;②检验水平(IL)的选择;③检验严格程度的规定:三种检验分别是:正常检验、加严检验和放宽检验。正常方案是指过程平均优于AQL时使用的抽样方案,此时的抽样方案使过程平均优于AQL的产品批以高概率接收,加严检验是比正常检验更严厉的一种抽样方案,当连续批的检验结果已表明过程平均可能劣于AQL值时,应进行加严检验,以更好地保护使用方的利益。放宽检验的样本量比相应的正常检验方案小,因此其鉴别能力小于正常检验,当系列批的检验结果表明过程平均远好于接收质量限时,可使用放宽检验,以节省样本量;④抽样方案类型的选取:GB/T2828.1中规定了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检方案类型,对于同一个AQL值和同一个样本量字码,采用任何一种抽检方案类型,其OC曲线基本上是一致的。选择抽样方案类型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产品的检验和抽样的费用,一次抽样方案的平均样本量是固定的,而二次(和五次)的平均样本量低,和一次抽样方案相比节省样本量,但二次(和五次)抽样方案所需的时间、检验知识和复杂性都要比一次抽样高。另外,从心理效果上讲,二次(和五次)抽样比一次抽样好,因此往往使用方愿意采用二次或多次抽样方案;⑤检验批的组成:GB/T2828.1规定,检验批可以是投产批、销售批、运输批,但每个批应该是同型号、同等级、同种类的产品,且由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第26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3:控制图的基本原理;1.控制图的基本原理①第一种解释:用数学语言来说,这就是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若发生即判断异常;②控制图原理的第二种解释:常规控制图的实质是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两类因素。偶因是过程固有的,始终存在,对质量的影响微小,但难以除去,例如机床开动时的轻微振动等。异因则非过程固有,有时存在,有时不存在,对质量影响大,但不难除去,例如刀具过度磨损以至于使质量特性超过工艺要求等。偶因引起质量的偶然波动,异因引起质量的异常波动。偶然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对质量的影响一般不大。异常波动对质量的影响大,且采取措施不难消除,故在过程中异常波动及造成异常波动的异因是我们注意的对象,一旦发生,就应该尽快找出,采取措施加以消除。2.控制图的重要性①控制图是贯彻预防原则的SPC的重要工具;控制图可用以直接控制与诊断过程,是质量管理七个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②1984年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调查了200家日本各行各业的中小型工厂,结果发现平均每家工厂采用137张控制图。这个数字对于推行SPC有一定的参考意义。③有些大型企业应用控制图的张数是很多的,例如美国柯达彩色胶卷公司(EastmanKodak)有5000职工,一共应用了35000张控制图。我们不单纯追求控制图张数的多少,但可以说,工厂中使用控制图的张数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管理现代化的程度。 第27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4:PDCA循环的基本过程;1.概念:PDCA循环是由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4个要素构成的一种循环的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最早由统计质量控制的奠基人W.A.休哈特提出的。2.PDCA循环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ISO9000标准将它分为四阶段、七步骤,即将处置阶段的两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第一阶段是策划阶段,即P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按照P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去执行。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成果。第四阶段是处置阶段,即A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认真地总结。对于这次循环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3.PDCA循环的特点:①完整的循环;②逐步上升的循环;③大环套小环。第28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6: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1.选择课题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会有很多,经常提到的,不外乎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方面。①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②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是怎样的;③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有什么损失,并具体说明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④选定课题和目标值。如果课题过大,可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逐一改进解决;⑤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若是改进小组就确定组长和组员;⑥如有必要,对改进活动的费用作出预算;⑦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初步制定改进计划。2.掌握现状质量改进课题确定后,就要进一步把握当前问题的现状:①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要调查若干要点;②若要解决质量问题,就要从人、机、料、法、测、环等(简称5MIE)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调查;③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3.分析问题原因①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②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常使用排列图、相关及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手法。因果图是建立假说的有效工具。4.拟定对策并实施①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②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其他质量问题),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应考虑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③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5.确认效果①使用同一种图表(如排列图、调查表等)将采取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指标进行比较。②如果改进的目的是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则要将特性值换算成金额,并与目标值比较。③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要列举出来。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1)活动内容:①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IH,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哪里做)、When(何时做)、How(如何做),并将其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②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贯;③实施教育培训。(2)为防止同样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必须标准化,其主要原因是:①没有标准,问题会再次发生;②没有明确的标准,新来的员工在作业中很容易出现以前同样的问题。7.总结①找出遗留问题;②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后下一步该怎么做;③总结本次质量改选活动过程中,哪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哪些尚未解决。第29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16:分层法;1.分层法是根据数据产生的特征(如何人、何处、何种方法、何种设备等)将数据划分成若干组的方法。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先生曾多次强调“不分层就不能搞质量管理。”2.分层的方法。按操作者或作业方法分层、按机器设备分层、按原料分层、按时间分层和按作业环境状况分层。在制造过程质量因素的分层中,最常见的是按操作者分层。3.分层法的应用步骤。①收集数据;②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分层标志;③分层;④按层归类;⑤画分层直方图或其他统计图表,进一步分析。第30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18:QC小组活动的宗旨;QC小组活动的宗旨,即QC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广大职工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服务、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关系个人利益,而且关系企业兴衰和社会经济质量。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将QC小组活动与5S、TPM等活动结合在一起是较为普遍的做法。开展“5S”活动,是加强现场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5S”就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自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31题试题答案:AC 考点:☆☆☆☆☆考点20:《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1.《产品质量法》适用的产品范围是以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工、手工制作等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产品。即指用于销售的经过加工制作的工业产品、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包括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和设备。2.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为了加强政府对产品质量的宏观管理,掌握重要产品的质量状况,我国于1985年建立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是指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生产、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实施的一种具有监督性质的检查制度。它既是一项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同时又是一项有效的法制手段。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地方不得另行重复抽查;上级监督抽查的产品,下级不得另行重复抽查。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上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由受理复检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作出复检结论。3.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方式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基本形式是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损失。4.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追偿依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销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销售者依法向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承担了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后,属于产品生产者或者供货者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供货者追偿。5.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方面:保证产品内在质量,保证产品标识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产品包装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方面: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保持产品原有质量,保证销售产品的标识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严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6.《产品质量法》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典型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作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包括:①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②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③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的厂名、厂址必须真实,禁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④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7.《产品质量法》对企业及产品质量主要采取了五方面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①推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②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③实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④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⑤实行奖励制度。8.质量奖励制度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以市场评价、质量评价、效益评价和发展评价为主要评价内容。企业自愿申请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评价过程不收费。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的标准色由红、蓝、灰三种颜色构成。第32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4:质量管理相关的定义;1.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2.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3.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4.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根据质量要求)、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质量控制不是检验。例如,为了控制采购过程的质量,采取的控制措施可以有:确定采购文件(规定采购的产品及其质量要求),通过评定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规定对进货质量的验证方法,做好相关质量记录的保管并定期进行业绩分析。5.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6.质量保证要求即顾客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往往需要证实,以使顾客具有足够的信任。证实的方法可包括:供方的合格声明;提供形成文件的基本证据(如质量手册,第三方的型式检验报告);提供由其他顾客认定的证据;顾客亲自审核;由第三方进行审核;提供经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据(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或名录)。7.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第33题试题答案:BD考点:☆☆☆考点21: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最主要的区别是认证的对象不同,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对象是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见下表。第34题 试题答案:BC考点:☆☆☆☆☆考点3: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1.鉴别功能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2.“把关”功能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品并予以“隔离”,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组成部分及中间产品不转序、不放行,不合格的成品不交付(销售、使用),严把质量关,实现“把关”功能。3.预防功能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还同时起到预防的作用。检验的预防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②通过过程(工序)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③广义的预防作用。4.报告功能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验收的质量情况和合格率;②过程检验、或经检验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的废品损失金额;③按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或作业单位划分统计的合格率、返修率、报废率及相应废品损失金额;④产品报废原因的分析;⑤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意见;⑥提高产品质量的建议。第35题试题答案:ACD考点:☆☆☆☆☆考点4:质量检验的步骤与形式;1.质量检验的步骤(1)检验的准备;首先要熟悉检验标准和技术文件规定的质量特性和具体内容,确定测量的项目和量值。确定测量、试验的条件,确定检验实物的数量,对批量产品还需要确定批的抽样方案。将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用技术文件形式作出书面规定,制定规范化的检验规程(细则)、检验指导书,或绘成图表形式的检验流程卡、工序检验卡等。在检验的准备阶段,必要时要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认能否适应检验工作的需要。(2)测量或试验:测量和试验前后,检验人员要确认检验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保证测量和试验数据的正确、有效。(3)记录:质量检验记录是证实产品质量的证据,因此数据要客观、真实,字迹要清晰、整齐,不能随意涂改,需要更改的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质量检验记录不仅要记录检验数据,还要记录检验日期、班次,由检验人员签名,便于质量追溯,明确质量责任。(4)比较和判定。(5)确认和处置。2.质量检验的形式(1 )查验原始质量凭证:对大量外购物资不可能、也不必要对实物质量特性进行全部实物检验。在供货方质量稳定、有充分信誉的条件下,质量检验往往采取与产品验证密切结合的方式,具体是查验原始质量凭证如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等以认定其质量状况。一般要做到能证实供方原始凭证完整齐全;凭证质量特性数据齐全,并符合技术性能和有关标准要求;签字盖章手续合法齐备;实物数量相符。(2)实物检验:由本单位专职检验人员或委托外部检验单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后出具检验记录,作为提供产品合格的证据。(3)派员进厂(驻厂)验收:采购方派人到(常驻)供货方对其产品、产品组成部分(如订购产品,外购产品及外协、委外加工件等)进行现场查验和接收。第36题试题答案:AD考点:☆☆☆☆☆考点4:质量检验的步骤与形式;1.质量检验的步骤(1)检验的准备;首先要熟悉检验标准和技术文件规定的质量特性和具体内容,确定测量的项目和量值。确定测量、试验的条件,确定检验实物的数量,对批量产品还需要确定批的抽样方案。将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用技术文件形式作出书面规定,制定规范化的检验规程(细则)、检验指导书,或绘成图表形式的检验流程卡、工序检验卡等。在检验的准备阶段,必要时要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认能否适应检验工作的需要。(2)测量或试验:测量和试验前后,检验人员要确认检验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保证测量和试验数据的正确、有效。(3)记录:质量检验记录是证实产品质量的证据,因此数据要客观、真实,字迹要清晰、整齐,不能随意涂改,需要更改的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质量检验记录不仅要记录检验数据,还要记录检验日期、班次,由检验人员签名,便于质量追溯,明确质量责任。(4)比较和判定。(5)确认和处置。2.质量检验的形式(1)查验原始质量凭证:对大量外购物资不可能、也不必要对实物质量特性进行全部实物检验。在供货方质量稳定、有充分信誉的条件下,质量检验往往采取与产品验证密切结合的方式,具体是查验原始质量凭证如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等以认定其质量状况。一般要做到能证实供方原始凭证完整齐全;凭证质量特性数据齐全,并符合技术性能和有关标准要求;签字盖章手续合法齐备;实物数量相符。(2)实物检验:由本单位专职检验人员或委托外部检验单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后出具检验记录,作为提供产品合格的证据。(3)派员进厂(驻厂)验收:采购方派人到(常驻)供货方对其产品、产品组成部分(如订购产品,外购产品及外协、委外加工件等)进行现场查验和接收。第37题试题答案:AB考点: ☆☆☆☆☆考点14: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只是被测量值的近似值或估计值。只要进行测量,总会有误差存在。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所得的差,即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测量结果是人们认识的结果,不仅与量的本身有关,而且与测量程序、测量仪器、测量环境以及测量人员等有关。而被测量真值是与被测量的定义一致的某个值,它是量的定义的完整体现,是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完全一致的值,只有通过完善的或完美无缺的测量才能获得。测量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相区别时,测量误差有时又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所以,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所占约定真值的百分比。当被测量值的大小相近时,通常可用绝对误差进行测量水平的相互比较。当被测量值相差较大时,用相对误差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例如:测量一根标称值为10.2mm的甲棒长度时,得到的实际值为10.0mm,其示值误差为0.2mm;而测量一根标称值为100.2mm的乙棒长度时,得到的实际值为100.0mm,其示值误差亦为0.2mm。它们的绝对误差虽然相同,但乙棒长度是甲棒的10倍左右,显然要比较或反映两者不同的测量水平,还须用相对误差的概念。即甲棒测量的相对误差为0.2/10.0=2%,而乙棒测量的相对误差为0.2/100.0=0.2%,所以乙棒的长度测得比甲棒的更准确。测量结果的误差往往是由若干个分量组成的,这些分量按其特性可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两大类,而且无例外地取各分量的代数和。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第38题试题答案:ABC考点:☆☆☆☆☆考点11:校准和检定;校准和检定是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1.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其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校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①确定示值误差,有时(根据需要)也可确定其是否处于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②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并调整测量仪器或对其示值加以修正;③给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或给参考物质的特性赋值;④实现溯源性。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2.测量仪器的检定,则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具有法制性。根据检定的必要程度和我国对其依法管理的形式,可将检定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 我国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此外,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强制检定的特点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管,指定的法定或授权技术机构具体执行,固定检定关系,定点送检;检定周期由执行强检的技术机构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非强制检定其特点是使用单位依法自主管理,自由送检,自求溯源,自行确定检定周期。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均属于法制检定,是我国对测量仪器依法管理的两种形式,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不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的,要负法律责任。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近就地进行。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3.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①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检定则具有法制性,属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②校准主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则是对其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③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通常应作统一规定,有时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则是检定规程;④校准通常不判断测量仪器合格与否,必要时也可确定其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检定则必须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⑤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则是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在强化检定法制性的同时,对大量的非强制检定的测量仪器,为达到统一量值的目的,应以校准为主。第39题试题答案:ABD考点:☆☆☆考点4:检验概率及抽检特征(OC)曲线;根据规定的抽检方案,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交检批判为接收的概率称为接收概率。接收概率Pa是用给定的抽样方案验收某交检批,结果为接收的概率。当抽样方案不变时,对于不同质量水平的批接收的概率不同。如果用横坐标表示自变量p,纵坐标表示相应的接收概率L(P),则p和L(P)构成的一系列点子连成的曲线称为OC曲线。对于一般的N,一个抽样方案OC曲线由N,n,Ac三个参数所决定,具体计算需要用到其他分布。N,n,Ac不同时,OC曲线的形状也不同。不同形状的OC曲线,其对批质量的判断力也不一样,因此,可以用OC曲线比较方案的优劣。第40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4:检验概率及抽检特征(OC)曲线;根据规定的抽检方案,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交检批判为接收的概率称为接收概率。接收概率Pa是用给定的抽样方案验收某交检批,结果为接收的概率。当抽样方案不变时,对于不同质量水平的批接收的概率不同。如果用横坐标表示自变量p,纵坐标表示相应的接收概率L(P),则p和L(P)构成的一系列点子连成的曲线称为OC曲线。对于一般的N,一个抽样方案OC曲线由N,n,Ac 三个参数所决定,具体计算需要用到其他分布。N,n,Ac不同时,OC曲线的形状也不同。不同形状的OC曲线,其对批质量的判断力也不一样,因此,可以用OC曲线比较方案的优劣。第41题试题答案:AB考点:☆☆☆考点6: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区别;1.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①所分析的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②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要求?维尔达把过程能力指数满足要求称作技术控制状态。分析用控制图的调整过程即是质量不断改进的过程。2.当过程达到了我们所确定的状态后,才能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延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由于后者相当于生产中的立法,故由前者转为后者时应有正式交接手续。进入日常管理后,关键是保持所确定的状态。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后,可能又会出现异常,这时应查出异因,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消除,以恢复统计控制状态。第42题试题答案:BC考点:☆☆☆☆☆考点14:直方图;1.直方图的概念直方图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用一系列等宽的矩形来表示数据。2.直方图的作图步骤①收集数据,数据个数一般为50个以上,最少不得少于30个;②求极差R;③确定分组的组数和组距;④确定各组界限;⑤制作频数分布表;⑥画直方图;⑦在直方图的空白区域,记上有关数据的资料,如收集数据的时间、数据个数n、平均值、标准差s等等。3.直方图的常见类型:①标准型:数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间值相同或接近,平均值附近的数据的频数最多,频数在中间值向两边缓慢下降,以平均值左右对称;②锯齿形:作频数分布表时,如分组过多,会出现此种形状;③偏峰形:数据的平均值位于中间值的左侧(或右侧),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数据分布的频数增加后突然减少,形状不对称;④陡壁形:平均值远左离(或右离)直方图的中间值,频数自左至右减少(或增加),直方图不对称;⑤平顶形: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某种要素缓慢劣化时,常出现这种形状;⑥双峰形: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两侧各有一个“峰”;⑦孤岛形:在标准型的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小岛”。4.直方图与公差限的比较(1)当直方图符合公差要求时:①现在的状况不需要调整,因为直方图充分满足公差要求;②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但不充分。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减少波动。(2)当直方图不满足公差要求时:①必须采取措施,使平均值接近规范的中间值;②要求采取措施,以减少变异(波动);③要同时采取①和②的措施,既要使平均值接近规格的中间值,又要减少波动。 第43题试题答案:ACD考点:☆☆☆☆☆考点6: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1.选择课题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会有很多,经常提到的,不外乎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方面。①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②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是怎样的;③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有什么损失,并具体说明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④选定课题和目标值。如果课题过大,可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逐一改进解决;⑤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若是改进小组就确定组长和组员;⑥如有必要,对改进活动的费用作出预算;⑦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初步制定改进计划。2.掌握现状质量改进课题确定后,就要进一步把握当前问题的现状:①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要调查若干要点;②若要解决质量问题,就要从人、机、料、法、测、环等(简称5MIE)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调查;③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3.分析问题原因①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②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常使用排列图、相关及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手法。因果图是建立假说的有效工具。4.拟定对策并实施①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②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其他质量问题),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应考虑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③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5.确认效果①使用同一种图表(如排列图、调查表等)将采取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指标进行比较。②如果改进的目的是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则要将特性值换算成金额,并与目标值比较。③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要列举出来。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1)活动内容:①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IH,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哪里做)、When(何时做)、How(如何做),并将其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②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贯;③实施教育培训。(2)为防止同样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必须标准化,其主要原因是:①没有标准,问题会再次发生;②没有明确的标准,新来的员工在作业中很容易出现以前同样的问题。7.总结①找出遗留问题;②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后下一步该怎么做;③总结本次质量改选活动过程中,哪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哪些尚未解决。第44题试题答案:ACD考点:☆☆☆☆考点5:掌握现状的注意事项;1.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在问题内部。把握问题现状的有效工具是调查表。2 .不管什么问题,都要调查时间、地点、种类、特征这四个方面,但这并不是说,以上四点调查清楚了,问题现状就清楚了,还要调查其他方面。另外,在5MIE中,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与人有关,同时,人的行为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最活跃的因素,所以,要充分考虑该因素的影响。3.一般来说,解决问题应尽量依照数据进行,其他信息只能供参考。但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就应充分发挥其他信息的作用。第45题试题答案:AD考点:☆☆☆☆☆考点6: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1.选择课题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会有很多,经常提到的,不外乎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方面。①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②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是怎样的;③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用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有什么损失,并具体说明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④选定课题和目标值。如果课题过大,可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逐一改进解决;⑤正式选定任务负责人。若是改进小组就确定组长和组员;⑥如有必要,对改进活动的费用作出预算;⑦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初步制定改进计划。2.掌握现状质量改进课题确定后,就要进一步把握当前问题的现状:①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要调查若干要点;②若要解决质量问题,就要从人、机、料、法、测、环等(简称5MIE)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调查;③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3.分析问题原因①设立假说:选择可能的原因;②验证假说: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常使用排列图、相关及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手法。因果图是建立假说的有效工具。4.拟定对策并实施①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②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其他质量问题),如果产生了副作用,应考虑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③先准备好若干对策方案,调查各自利弊,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5.确认效果①使用同一种图表(如排列图、调查表等)将采取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成本、交货期等指标进行比较。②如果改进的目的是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则要将特性值换算成金额,并与目标值比较。③如果有其他效果,不管大小都要列举出来。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1)活动内容:①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IH,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哪里做)、When(何时做)、How(如何做),并将其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②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贯;③实施教育培训。(2)为防止同样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纠正措施必须标准化,其主要原因是:①没有标准,问题会再次发生;②没有明确的标准,新来的员工在作业中很容易出现以前同样的问题。7.总结①找出遗留问题;②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后下一步该怎么做;③总结本次质量改选活动过程中,哪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哪些尚未解决。第46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 ☆☆☆☆☆考点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追求卓越质量已成为广大企业家和质量工作者的共识。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等的组合。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理解质量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关于“固有特性”: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可以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的特性(如机械性能);感官的特性(如气味、噪音、色彩等);行为的特性(如礼貌);时间的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人体工效的特性(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和功能的特性(如飞机的最高速度)。①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螺栓的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或接通电话的时间等技术特性。②赋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中本来就有的,而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硬件产品的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如:运输方式)、售后服务要求(如:保修时间)等特性。③产品的固有特性与赋予特性是相对的,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例如:供货时间及运输方式对硬件产品而言,属于赋予特性;但对运输服务而言,就属于固有特性。(2)关于“要求”:①“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②“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③“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④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的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从质量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理解质量具有以下特性:①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物美价廉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②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③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④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质量的概念也随着不断深化、发展。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和“广义质量”。第47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4:质量管理相关的定义;1.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2.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3.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4.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根据质量要求)、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质量控制不是检验。例如,为了控制采购过程的质量,采取的控制措施可以有:确定采购文件(规定采购的产品及其质量要求),通过评定选择合格的供货单位,规定对进货质量的验证方法,做好相关质量记录的保管并定期进行业绩分析。5.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6.质量保证要求即顾客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往往需要证实,以使顾客具有足够的信任。证实的方法可包括:供方的合格声明;提供形成文件的基本证据(如质量手册,第三方的型式检验报告);提供由其他顾客认定的证据;顾客亲自审核;由第三方进行审核;提供经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据(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或名录)。7.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第48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10: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获得顾客的要求及其信息数据是实现顾客满意的难点之一。1.产品要求过程产品(包括服务)的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于顾客是否满意是非常重要的。2.输出要求和要求陈述(1)输出要求是在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在过程结束时传递给顾客。(2)确定输出质量要求,实际上是要求对顾客的要求(产品和服务)的一个陈述。一个有效的要求陈述将是:①特定的输出或“真实的瞬间”,保证需求陈述与某一特定产品或“真实的瞬间”相联系。②描述单个性能规范或因素,必须清楚地描述顾客需求和期望的是什么,或者顾客评价的依据是什么--速度、成本、损失等。避免把各种因素混淆在一起。③使用可观察和,或可测量的因素来表达,将顾客的产品和服务要求,努力转换成可观察和(或)可测量的指标(特性值)来表达。④建立“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的标准。有些需求可以是“两可”的--既可以是得到满足的也可以是没有得到满足的,而其他需求说明则应当是对顾客指定内容的清晰描述(如不超过2kg)。⑤要详细并简洁。有时候,还需要对要求作一个较详细的陈述表,其要素及要求陈述的步骤如下:①识别产品状况或服务对象;②识别顾客或细分顾客群(即谁对这些产品有要求);③标出“顾客反馈”资料的数据来源,评审可利用的数据;④草拟需求说明(包括一些用于证明已满足顾客需求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客观因素)。⑤ 标出用于得出需求说明结论的有效方法、确认要求;⑥修正要求陈述,确定输出要求。通常回答以下问题,可以判断出要求陈述的好与不好:①要求陈述是否真正反映了顾客认为最重要的因素?②能否检查一下要求陈述是否很好地满足了顾客的要求?③要求陈述表达得是否清楚且易于理解?④过程的输出要求是否已经明确?3.顾客之声(VOC)抓住顾客的心声有六种主要的方式:①针对顾客的大规模满意度调查,一般抽样数目为200或更多;②在某种类型的事件后进行事务调查;③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问题的抱怨中得出;④对失去的顾客的分析;⑤积极地联系顾客,去调查有关顾客怎样使用产品和服务,怎样去感觉产品和服务的好坏的信息;⑥开展顾客关系管理。第49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14:标准与标准化;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产品(包括服务)质量的形成,必须用一系列标准来控制和指导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1.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3935.1-1996《标准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中对“标准”所下的定义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根据定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标准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文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②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③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④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⑤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2.标准化我国国家标准GB3935.1-1996《标准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中对“标准化”的定义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从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每一个循环完成后,标准化的水平和效益就提高一步。3.标准化的作用主要作用如下:①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②提高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③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交流的技术纽带。第50题试题答案:AD考点: ☆☆☆☆考点15:我国标准的分级和标准的性质;1.我国标准的分级所谓标准分级,就是根据标准适用范围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级,①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三部分构成;②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及年号组成。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③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的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顺序号和年号共四部分组成。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抵触,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自行废止;④企业标准:企业的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日内办理备案。一般按企业隶属关系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我国标准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可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也就是说,推荐性标准是非强制执行的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第51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1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术语;1.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①审核是收集、分析和评价审核证据的过程;②审核是确定审核证据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的过程;③审核是系统地、独立地、形成文件的过程;④审核可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⑤审核还包括结合审核、联合审核等其他类型的审核。当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称为“结合审核”。2.审核准则: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①审核准则是用作确定符合性的依据;②审核准则亦称审核依据;③审核准则包括适用的方针、程序、标准、法律法规、管理体系要求、合同要求或行业规范;④针对一次具体的审核,审核准则应形成文件。3.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①审核证据包括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可通过文件的方式(如各种记录)得到,也可通过陈述的方式(如面谈)或现场观察的方式获取;②审核证据是能够证实的信息,不能证实的信息不能作为审核证据;③审核证据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信息;④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如员工的质量意识,也可以是定量的,如电冰箱的冷藏温度。4.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5.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的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审核结果。①审核结论是由审核组得出的审核结果,而不是审核组的某个成员的审核结果;②审核结论仅是审核组的审核结果,未必是最终审核结果;③审核结论与审核目的有关,审核目的不同,审核结论也不同;④ 审核结论以审核发现为基础,是在考虑了(包括系统地分析)所有审核发现的基础上,针对审核目的,所得出的综合性、整体性评价。6.审核委托方: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人员。①审核委托方要求的事项是审核;②审核委托方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人员;③审核委托方可以是要求对自己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受审核方;④审核委托方可以是要求对供方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顾客;⑤审核委托方可以是依据法律法规有权要求对某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独立机构(如医药、食品、核能或其他机构);⑥审核委托方可以是,为使受审核组织的管理体系注册,依据认证合同有权要求对该受审核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独立机构(如管理体系认证机构)。7.能力:经证实的个人素质以及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第52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1: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1.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如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①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②在一定的条件下,供方和顾客可以相互转化;③“承包方”或“总承包方”也是供方,如某项工程的承包方或总承包方这类供方,这往往是处在一种合同环境下。2.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①相关方相对于某一特定的组织,指的是与该组织有利益或利害关系的一组群体,该群体中任一组织或个人的利益均与该组织的业绩有关;②相关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如组织内的销售部门的相关方包括组织内的各部门及其各级员工,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如银行、社会、合作伙伴。3.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称为“程序文件”。①程序指的是一种方法、途径;②方法、途径未必是程序,程序是一种规定的方法、途径,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可能有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其中所规定的一种方法或途径就是程序;③程序不是文件,但程序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4.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①文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信息,二是信息的承载媒体;②“信息”指“有意义的数据”。因此,数据及其承载媒体未必是文件;③文件存在的形式是媒体(或以媒体的形式存在)。因此,文件可以看作是一种媒体,一种能提供信息的媒体。5.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①质量手册的内容是质量管理体系;②组织编制质量手册的目的是通过文件的形式来规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③满足GB/T19001-2000标准要求的质量手册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6.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①质量计划的对象是某具体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质量手册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范围;② 产品质量计划可以涉及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也可以只涉及其中一部分,质量手册必须包括产品实现的全过程;③质量计划应与质量手册保持一致。需要时,质量计划可引用质量手册的内容,也可引用那些通用的程序文件;④质量计划是一种文件,但编制质量计划是一项活动,可以是质量策划中的一项活动。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7.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①记录的作用是阐明结果、提供证据;②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这类文件(记录)之所以“特殊”,表现在一是目的特殊,针对性强,二是控制要求的特殊,一般不需要控制文件(记录)的版本;③记录可用以提供证据,但证据未必是记录或文件。8.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①“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②“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③质量管理体系也可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④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用以指挥和控制组织质量方针、目标的建立与实施,目的是实现质量目标,结构和内容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第53题试题答案:ACD考点:☆☆☆☆考点1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1.审核目的是确定审核应完成什么,包括:①确定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或其一部分与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②评价管理体系确保满足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的能力;③评价管理体系实现特定目标的有效性;④识别管理体系潜在的改进方面。2.审核的分类按审核委托方分类可将审核划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①第一方审核,亦称内部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出于管理评审或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②第二方审核由对组织感兴趣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组织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③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如提供符合GB/T19001标准和GB/T24001标准要求的认证的认证机构。审核还可依其对象不同分为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除上述分类外,审核还可依其对象不同分为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第54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16: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1.审核的启动①指定审核组长;②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审核目的应由审核委托方确定,审核范围和准则应由审核委托方和审核组长确定;③确定审核的可行性;④ 选择审核组:保证审核组整体能力的过程应包括:识别为达到审核目的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审核组成员以使审核组具备所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⑤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2.文件评审的实施。3.现场审核的准备①编制审核计划;②审核组工作分配;③准备工作文件。4.现场审核的实施①举行首次会议:首次会议的目的是确认审核计划、简要介绍审核活动如何实施、确认沟通渠道、向受审方提供询问的机会。②审核中的沟通;③信息的收集和证实;④形成审核发现;⑤准备审核结论;⑥举行术次会议。末次会议应由审核组长主持,并以受审核方能够理解和认同的方式提出审核发现和结论,适当时,双方就受审核方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的时间表达成共识。5.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①审核报告的编制:审核组长应对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内容负责。审核报告应提供完整、准确、简明和清晰的审核记录;②审核报告的批准和分发:审核报告应在商定的时间期限内提交。审核报告应注明日期,并经评审和批准。经批准的审核报告应分发给审核委托方指定的接受者。审核报告属审核委托方所有,审核组成员和审核报告的所有接受者都应尊重并保持报告的保密性。6.审核的完成当审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已完成,并分发了经过批准的审核报告时,审核即告结束。审核的相关文件应根据参与各方的协议,并按照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合同要求予以保存或销毁。除非法律要求,审核组若没有得到审核委托方和(适当时)受审核方的明确批准,不应向任何其他方泄露文件的内容以及审核中获得的其他信息或审核报告。如果需要披露审核文件的内容,应尽快通知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第55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5:按检验阶段分类的内容;质量检验按产品形成过程的相应阶段可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1.进货检验亦称进货验收,是产品的生产者对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等物资进行入库前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检查,证实其是否符合采购规定质量要求的活动。进货检验是采购产品的一种验证手段,进货检验主要的对象是原材料及其他对产品形成和最终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采购物品和物资。其目的在于防止不合格品投入使用,流入作业过程(工序),影响产品质量。2.过程检验是指对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一或多个过程(工序)所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通过观察、试验、测量等方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3.最终检验①是对产品形成过程最终作业(工艺)完成的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提供证据。②最终检验应在所有规定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都已完成,其检验结果满足规定要求以后才能进行。③根据产品结构和性能的不同,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内容、方法也不相同。④最终检验和试验。⑤最终检验由质量检验部门的专职检验人员负责。⑥包装检验是最终检验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第56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9:量值溯源性;1.量值溯源性的概念: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性。量值溯源等级图,也称为量值溯源体系表,它是表明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与给定量的计量基准之间关系的一种代表等级顺序的框图。2.我国的量值溯源体系原理图(见下图)中国量值溯源体系原理图建立溯源体系的目的,是保证量值得到准确、合理、经济的溯源,尽可能减少所进行的测量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环节。该体系包含:①不同等级测量标准的选择;②等级间的连接及其平行分支;③有关测量标准特性的重要信息,如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等;④溯源链中比较用的装置和方法。第57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3:《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简称《计量法》),是调整计量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85年9月6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计量法》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根本法,是实施计量法制监督的最高准则。《计量法》共6章35条,基本内容包括:①计量立法宗旨;②调整范围;③计量单位制;④计量器具管理;⑤计量监督;⑥计量授权;⑦计量认证;⑧计量纠纷的处理;⑨计量法律责任等。《计量法》的调整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凡是建立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进口、使用计量器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开展计量认证,实施仲裁检定和调解计量纠纷,以及进行计量监督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计量规章、规范性文件包括三类:(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全国性的单项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等;(2)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例如:《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部级质检中心验收和计量认证程序》等;(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例如:《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河北省计量管理条例》、《南京市计量管理办法》等。第58题试题答案:ABC考点:☆☆☆考点4:计量单位的概述;所谓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为给定量值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称为计量单位制。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所有国际单位制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我国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包括量及单位的名称、符号及其使用、书写规则,与国际标准的规定一致。第59题试题答案:BCD考点:☆☆☆☆☆考点11:校准和检定;校准和检定是实现量值溯源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1.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 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其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校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①确定示值误差,有时(根据需要)也可确定其是否处于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②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并调整测量仪器或对其示值加以修正;③给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或给参考物质的特性赋值;④实现溯源性。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2.测量仪器的检定,则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具有法制性。根据检定的必要程度和我国对其依法管理的形式,可将检定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我国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此外,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强制检定的特点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管,指定的法定或授权技术机构具体执行,固定检定关系,定点送检;检定周期由执行强检的技术机构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非强制检定其特点是使用单位依法自主管理,自由送检,自求溯源,自行确定检定周期。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均属于法制检定,是我国对测量仪器依法管理的两种形式,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不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的,要负法律责任。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近就地进行。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3.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①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行为;检定则具有法制性,属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②校准主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则是对其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③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通常应作统一规定,有时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则是检定规程;④校准通常不判断测量仪器合格与否,必要时也可确定其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检定则必须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⑤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则是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在强化检定法制性的同时,对大量的非强制检定的测量仪器,为达到统一量值的目的,应以校准为主。第60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1:事件及其概率;1.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随机现象有两个特点:①随机现象的结果至少有两个;②至于哪一个出现,事先并不知道。2 .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1)随机事件的特征为:①任一事件A是相应样本空间Ω中的一个子集;②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A中某一样本点发生;③事件A的表示可用集合,也可用语言,但所用语言要使大家明白无误;④任一样本空间力都有一个最大子集,这个最大子集就是Ω,它对应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仍用Ω表示;⑤任一样本空间Ω都有一个最小子集,这个最小子集就是空集,它对应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在一个随机现象中常会遇到许多事件,它们之间有包含、互不相容和相等的关系。(2)在一个随机现象中常会遇到许多事件,它们之间有:①包含: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中任一个样本点必在B中,则称A被包含在B中,或B包含A,记为AB,或BA;②互不相容: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与B没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事件A与B互不相容;③相等: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与B含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事件A与B相等,记为A=B。3.事件的运算主要有下列三种:①对立事件:在一个随机现象中,Ω是样本空间,A为事件,则由Ω中而不在A中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的对立事件,记为;②事件的并;③事件的交。4.概率的统计定义的要点:①与事件A有关的随机现象是允许大量重复试验的;②若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n次,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频率能反映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③频率fn(A)将会随着重复试验次数不断增加而趋于稳定,这个频率的稳定值就是事件A的概率。在实际中人们无法把一个试验无限次地重复下去,只能用重复试验次数n较大时的频率去近似概率。概率愈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愈大;概率愈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愈小。5.由概率的统计定义可以得到概率的以下性质:①性质1:必然事件Ω的概率为1,即P(Ω)=1。②性质2:不可能事件φ的概率为0,即P(φ)=0。③性质3:任一个事件A的概率必界于0与1之间,即0≤P(A)≤1。④性质4:若事件A与B互不相容,则A与B的并的概率等于各事件概率之和。⑤性质5:事件A的对立事件的概率为;⑥性质6: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即其中一个事件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则A与B的交事件的概率为:P(AB)=P(A)P(B)。第61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1:事件及其概率;1.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随机现象有两个特点:①随机现象的结果至少有两个;②至于哪一个出现,事先并不知道。2 .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1)随机事件的特征为:①任一事件A是相应样本空间Ω中的一个子集;②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A中某一样本点发生;③事件A的表示可用集合,也可用语言,但所用语言要使大家明白无误;④任一样本空间力都有一个最大子集,这个最大子集就是Ω,它对应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仍用Ω表示;⑤任一样本空间Ω都有一个最小子集,这个最小子集就是空集,它对应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在一个随机现象中常会遇到许多事件,它们之间有包含、互不相容和相等的关系。(2)在一个随机现象中常会遇到许多事件,它们之间有:①包含: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中任一个样本点必在B中,则称A被包含在B中,或B包含A,记为AB,或BA;②互不相容: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与B没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事件A与B互不相容;③相等:在一个随机现象中有两个事件A与B,若事件A与B含有相同的样本点,则称事件A与B相等,记为A=B。3.事件的运算主要有下列三种:①对立事件:在一个随机现象中,Ω是样本空间,A为事件,则由Ω中而不在A中的样本点组成的事件称为A的对立事件,记为;②事件的并;③事件的交。4.概率的统计定义的要点:①与事件A有关的随机现象是允许大量重复试验的;②若在n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n次,则事件A发生的频率为:,频率能反映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③频率fn(A)将会随着重复试验次数不断增加而趋于稳定,这个频率的稳定值就是事件A的概率。在实际中人们无法把一个试验无限次地重复下去,只能用重复试验次数n较大时的频率去近似概率。概率愈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愈大;概率愈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愈小。5.由概率的统计定义可以得到概率的以下性质:①性质1:必然事件Ω的概率为1,即P(Ω)=1。②性质2:不可能事件φ的概率为0,即P(φ)=0。③性质3:任一个事件A的概率必界于0与1之间,即0≤P(A)≤1。④性质4:若事件A与B互不相容,则A与B的并的概率等于各事件概率之和。⑤性质5:事件A的对立事件的概率为;⑥性质6: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即其中一个事件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则A与B的交事件的概率为:P(AB)=P(A)P(B)。第62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4: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正态分布是在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也最常使用的分布,它能描述很多质量特性X的统计规律性。它的图形是对称的钟形曲线,常称为正态曲线。正态分布含有两个参数μ与σ,常记为N(μ,σ2)。其中μ 为正态分布的均值,它是正态分布的中心,质量特性X在μ附近取值的机会最大。σ2是正态分布的方差,σ>0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σ愈大,分布愈分散;σ愈小,分布愈集中。固定标准差σ,对不同的均值,如μ1<μ2,对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仅位置不同。固定均值μ,不同的标准差,如δ1<δ2,对应的正态曲线的位置相同,但形状(高低与胖瘦)不同。2.标准正态分布μ=0且δ=l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1)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它可用来计算形如“U≤u”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U≤u),记为φ(u)。(2)P(U>a)=l一φ(a);(3)φ(-a)=l-φ(a);(4)P(a≤U≤b)=φ(b)-φ(a);(5)P(|U|≤a)=2φ(a)-1。3.标准正态分布N(0,1)的分位数一般说来,对介于0与1之间的任意实数a,标准正态分布N(0,1)的口分位数是这样一个数,它的左侧面积恰好为α,它的右侧面积恰好为1-α。用概率的语言,U(或它的分布)的a分位数uα。是满足下面等式的实数:P(U≤uα)=α分位数uα亦可用标准正态分布表从里向外查得,尾数可用内插法得到。4.有关正态分布的计算(1)设X~N(μ,δ2),则~N(0,1)(2)设X~N(μ,δ2),则对任意实数a,b有:①;②;③。第63题试题答案:BCD考点:☆☆☆☆☆考点5:总体、个体、样本及统计量的概念;1.总体与个体在一个统计问题中,称研究对象的全体为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个成员称为个体。统计学主要的任务就是:①研究总体是什么分布?②这个总体(分布)的均值、方差(或标准差)各是多少?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样本中的个体有时也称为样品,样本中所包含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量,常用n表示。满足随机性和独立性两个条件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简称随机样本,或样本。若是按随机性和独立性要求进行抽样,则机会大的地方(概率密度值大)被抽到样本的个体就多;而机会少的地方(概率密度值小) ,被抽到样本的个体就少。分布愈分散,样本也就分散;分布愈集中,样本也相对集中。3.统计量我们把不含未知参数的样本函数称为统计量。(1)有序样本:设x1,x2,…,xn是从总体X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样本量为n,将它们的观测值从小到大排列为:x(1)≤x(2)≤…≤x(n),这便是有序样本。其中x(1)是样本中的最小观测值,x(n)是样本中的最大观测值。(2)描述样本的中心位置的统计量。(3)描述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量:①样本极差:R=x(n)-x(1);②样本方差:;③样本标准差:。第64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8: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的使用程序;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2828.1由三部分组成:正文、主表和辅助图表。正文中主要给出了本标准所用到的一些名词术语和实施检验的规则;主表部分包括样本量字码表和正常、加严和放宽的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样表。根据GB/T2828.1规定,抽样标准的使用程序如下:①质量标准和不合格分类的确定:明确规定区分质量特性合格标准或判别不合格的标准。根据产品特点和实际需要将产品分为A、B、C类不合格或不合格品;②抽样方案检索要素的确定;③抽检方案的检索:抽样方案的检索首先根据批量Ⅳ和检验水平从样本字码表中检索出相应的样本量字码,再根据样本量字码和接收质量限AQL,利用附录的抽检表检索抽样方案;④样本的抽取;⑤样本的测量与记录;⑥批接收性的判断:对于一次抽样方案,根据样本检验的结果,若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接收数,则判该批产品接收。如果样本中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拒收数,则判该批产品不接收;⑦转移规则的使用;⑧交检批的处理。第65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9:抽样方案检索的确定;在使用GB/T2828.1时,要检索出适用的抽样方案,必须首先确定如下要素:①接收质量限AQL的确定;②检验水平(IL)的选择;③检验严格程度的规定:三种检验分别是:正常检验、加严检验和放宽检验。正常方案是指过程平均优于AQL时使用的抽样方案,此时的抽样方案使过程平均优于AQL的产品批以高概率接收,加严检验是比正常检验更严厉的一种抽样方案,当连续批的检验结果已表明过程平均可能劣于AQL值时,应进行加严检验,以更好地保护使用方的利益。放宽检验的样本量比相应的正常检验方案小,因此其鉴别能力小于正常检验,当系列批的检验结果表明过程平均远好于接收质量限时,可使用放宽检验,以节省样本量;④抽样方案类型的选取:GB/T2828.1中规定了一次、二次和五次抽检方案类型,对于同一个AQL值和同一个样本量字码,采用任何一种抽检方案类型,其OC 曲线基本上是一致的。选择抽样方案类型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产品的检验和抽样的费用,一次抽样方案的平均样本量是固定的,而二次(和五次)的平均样本量低,和一次抽样方案相比节省样本量,但二次(和五次)抽样方案所需的时间、检验知识和复杂性都要比一次抽样高。另外,从心理效果上讲,二次(和五次)抽样比一次抽样好,因此往往使用方愿意采用二次或多次抽样方案;⑤检验批的组成:GB/T2828.1规定,检验批可以是投产批、销售批、运输批,但每个批应该是同型号、同等级、同种类的产品,且由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第66题试题答案:ACD考点:☆☆☆☆考点10:样本的抽取;抽样检验中,样本的抽取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其对总体的代表性,否则,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样本的抽取应保证随机性,在抽样检验中,使用的随机抽样主要有:①简单随机抽样:是符合随机原则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形式。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简单随机抽样误差小,但抽样程序繁杂,当产品批量小时可以使用;②分层抽样:当采购产品由不同班次,不同生产日期或不同材质的产品组成一批时,实际验收过程中又无条件分别组批,此时宜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提高样本代表性;③等距抽样:等距抽样对于流水线、自动生产线的抽样是很实用的方法,但由于其抽样特点,抽样的随机性受到影响,为缩小抽样误差,可根据加工特点规定抽样间隔,如质量差异小的时间段扩大抽样间隔,而质量差异大的时间段缩短抽样间隔,以弥补等距抽样的不足,提高样本代表性。此种方法在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抽样时经常采用,或随生产进度抽取样本对批验收时也可采用此方式,但应注意此种方法不宜在过程具有周期性变化时使用。第67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12:暂停检验;加严检验开始,累计5批加严检验不接收时,原则上应停止检验,只有在采取了改进产品质量的措施之后,并经负责部门同意,才能恢复检验。此时,检验应从加严检验开始。在使用GB/T2828.1的转移规则时,应注意由正常检验转为加严检验是强制执行的,而由正常检验转为放宽检验是非强制的。在生产过程质量变坏时,只有通过转为加严检验才能保护使用方的利益。GB/T2828.1的转移规则的示意图见下图: 第68题试题答案:ABC考点:☆☆☆☆☆考点4:常规控制图;1.统计控制状态,也称稳态,即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异的状态。统计控制状态是生产追求的目标,因为在统计控制状态下,有下列几大好处:①对产品的质量有完全的把握;②生产也是最经济的;③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过程的变异最小。2.作用:控制图的作用是及时告警。3.类别见下表:4.用途:①控制图:它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②控制图与图相似,只是用标准差s图代替极差R图而已;③Me-R控制图与图也很相似,只是用中位数Me图代替均值图;④X-RS控制图:多用于下列场合:对每一个产品都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检查和测量的场合;取样费时、昂贵的场合;以及如化工等气体与液体流程式过程,样品均匀的场合;⑤p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品率等计数值质量指标的场合。p 图常用于控制不合格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差错率等;⑥np控制图;⑦c控制图: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的长度,一定的面积或任何一定的单位中所出现的缺陷数目。;⑧u控制图:当上述单位一定,也即样品的大小保持不变时可以应用c控制图,而当样品的大小变化时则应换算为平均每单位的缺陷数后再使用u控制图。。第69题试题答案:BCD考点:☆☆☆☆☆考点8:持续的质量改进;改进过程不是一次性工作,持续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古语云“滴水穿石”,公司要获得成功就要持续进行质量改进,这也是ISO9000:2000所强调的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之一。而持续改进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使质量改进制度化要使公司的质量改进活动制度化,应做到:①公司年度计划要包括质量改进目标,使质量改进成为员工岗位职责的一部分;②实施上层管理者审核制度,即ISO9000质量体系中要求的管理评审,使质量改进进度和效果成为审核内容之一;③修改技术评定和工资、奖励制度,使其与质量改进成绩挂钩。2.上层管理者不宜下放的职责①参与质量委员会的工作。这是上层管理者最基本的参与方式;②批准质量方针和目标;③提供资源;④予以表彰;⑤修改工资及奖励制度。3.检查进度检查的大部分数据来自质量改进团队的报告,通常要求质量改进成果报告明确下列内容:①改进前的废品或其他,如时间、效率的损失总量;②如果项目成功、预计可取得的成果;③实际取得的成果;④资本投入及利润;⑤其他方面的收获(如:学习成果、团队凝聚力、工作满意度等等)。4.表彰通过表彰,使受表彰的员工了解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承认和赞赏,并使他们以此为荣,获得别人的尊重。5.报酬6.培训培训的需求非常广泛,因为质量改进是公司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为所有的人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承担这些新的任务,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第70题试题答案:ABCD考点:☆☆☆考点9:质量改进的基本途径;通常,进行质量改进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企业跨部门人员参与的改进,二是由企业各部门内部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改进。1.企业跨部门人员参与的改进:这种项目通常包含对现有过程进行重大的变革,具体包括:①确定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框架;②对现有的过程进行分析并认清变革的机会;③策划改进过程;④实施改进;⑤对过程的改进进行验证和确认;⑥对已完成的改进作出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2 .由企业各部门内部人员对现有过程进行的持续改进:这种改进活动是长期的,与各部门在企业内部担负的质量职能有关,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不管企业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质量改进活动,具体都要按照质量改进的七个步骤来进行,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不断上升,最终赢得顾客满意程度的不断提高。第71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1:ISO族核心标准简介;1.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表述了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确定了80个相关术语及其定义。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强调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0族标准的基础。标准第一次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2.GB/T19004/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该进指南》标准提供了超出GB/T19001要求的指南,以便组织考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而考虑开发组织业绩的潜能。标准强调实现持续改进,适用于组织的各个过程。标准不拟用于认证、法规和合同目的,也不是GB/T19001标准的实施指南。3.GB/T19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进顾客满意。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该标准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一对相互协调的标准ISO/TC176将2000版ISO9001与ISO9004两个标准设计成为一对协调一致的标准,结构相似、范围不同,既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单独使用。采用相似结构有助于这两个标准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为了更进一步方便使用,在ISO9004的相应条款后面还将ISO9001的内容置于方框之中。但标准强调了ISO9004不是ISO9001的实施指南。ISO9001与ISO9004的主要区别见下表5.GB/T19011/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第72题试题答案:AD考点: ☆☆☆☆☆考点11:ISO族核心标准简介;1.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表述了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确定了80个相关术语及其定义。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强调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0族标准的基础。标准第一次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2.GB/T19004/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该进指南》标准提供了超出GB/T19001要求的指南,以便组织考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而考虑开发组织业绩的潜能。标准强调实现持续改进,适用于组织的各个过程。标准不拟用于认证、法规和合同目的,也不是GB/T19001标准的实施指南。3.GB/T19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进顾客满意。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该标准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一对相互协调的标准ISO/TC176将2000版ISO9001与ISO9004两个标准设计成为一对协调一致的标准,结构相似、范围不同,既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单独使用。采用相似结构有助于这两个标准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为了更进一步方便使用,在ISO9004的相应条款后面还将ISO9001的内容置于方框之中。但标准强调了ISO9004不是ISO9001的实施指南。ISO9001与ISO9004的主要区别见下表5.GB/T19011/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第73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11:ISO族核心标准简介;1.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表述了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确定了80个相关术语及其定义。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强调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0族标准的基础。标准第一次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2.GB/T19004/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该进指南》 标准提供了超出GB/T19001要求的指南,以便组织考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而考虑开发组织业绩的潜能。标准强调实现持续改进,适用于组织的各个过程。标准不拟用于认证、法规和合同目的,也不是GB/T19001标准的实施指南。3.GB/T19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进顾客满意。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该标准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一对相互协调的标准ISO/TC176将2000版ISO9001与ISO9004两个标准设计成为一对协调一致的标准,结构相似、范围不同,既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单独使用。采用相似结构有助于这两个标准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为了更进一步方便使用,在ISO9004的相应条款后面还将ISO9001的内容置于方框之中。但标准强调了ISO9004不是ISO9001的实施指南。ISO9001与ISO9004的主要区别见下表5.GB/T19011/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第74题试题答案:BCD考点:☆☆☆☆考点6: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内容;1.进货检验的具体步骤:①查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凭证。核查物品名称、规格、型号、供货数量、交付日期、产品合格证或其他质量合格证明,核对主要技术、质量指标及确认供货方检验的印章和标记。②有包装和标签的,查看实物状态,核对实物数量,确认是否文实相符。③按检验规程(细则)要求进行实物及样品的外观检查,有无诸如锈蚀、发霉、变色、划痕、碰伤、擦伤、变形、裂纹、气泡、缺损、夹杂、污染等质量问题。④按照检验规程(细则)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照规定判定是否合格。⑤记录检验、试验数据和结果,签认保存。⑥对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并按规定作出处理决定。⑦进货检验一般由采购方质量检验及相当机构负责执行。属受控范围内的采购物资、物品未经进货检验或验证的,不准办理入库手续,不许投放作业过程(工序)。⑧采购物资、物品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验证而需要放行的,应对该产品作出明确标识,做好记录,经规定的授权人员签字,并在检验证实不符合质量要求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情况下,才允许放行,投入作业过程(工序) 。对采购物资、物品的这种特殊处理方式称为“紧急放行”。2.过程检验的内容:过程检验中根据过程的各阶段又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过程(工序)完成检验之分。首件检验可有效地防止出现成批不合格品造成的严重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确认过程(工序)形成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认作业(工艺)过程是否受控,有关作业(工艺)参数、作业环境条件、设备状态、作业方法、作业(操作)人员是否需要调整等。首件检验有时需要重复多次。只有在首件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正式批量生产。3.最终检验具体内容如下:①检查被包装物品(件)的防护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如防潮、防震、防锈、防霉、防碎等);②检查包装材料、容器、箱、袋等是否严密、牢固、无破损,其规格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要求,能保证物品安全运达目的地;③复核包装箱(装)内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重量)符合规定要求,确认质量合格的标志、证明、证件齐全、无误。对安全、卫生有规定的,包装袋(件)要清晰标识产品品名、生产者名称、生产依据的技术标准、批准文件、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及其他规定要求;④核查随带物品品名、使用技术文件和数量与装箱(袋)单的一致性;⑤检查包装的储运标识是否清晰、齐全、完整,到发地点准确无误。第75题试题答案:BD考点:☆☆☆☆考点6: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内容;1.进货检验的具体步骤:①查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凭证。核查物品名称、规格、型号、供货数量、交付日期、产品合格证或其他质量合格证明,核对主要技术、质量指标及确认供货方检验的印章和标记。②有包装和标签的,查看实物状态,核对实物数量,确认是否文实相符。③按检验规程(细则)要求进行实物及样品的外观检查,有无诸如锈蚀、发霉、变色、划痕、碰伤、擦伤、变形、裂纹、气泡、缺损、夹杂、污染等质量问题。④按照检验规程(细则)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照规定判定是否合格。⑤记录检验、试验数据和结果,签认保存。⑥对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并按规定作出处理决定。⑦进货检验一般由采购方质量检验及相当机构负责执行。属受控范围内的采购物资、物品未经进货检验或验证的,不准办理入库手续,不许投放作业过程(工序)。⑧采购物资、物品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验证而需要放行的,应对该产品作出明确标识,做好记录,经规定的授权人员签字,并在检验证实不符合质量要求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情况下,才允许放行,投入作业过程(工序)。对采购物资、物品的这种特殊处理方式称为“紧急放行”。2.过程检验的内容:过程检验中根据过程的各阶段又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过程(工序)完成检验之分。首件检验可有效地防止出现成批不合格品造成的严重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确认过程(工序)形成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认作业(工艺)过程是否受控,有关作业(工艺)参数、作业环境条件、设备状态、作业方法、作业(操作)人员是否需要调整等。首件检验有时需要重复多次。只有在首件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正式批量生产。3.最终检验具体内容如下:①检查被包装物品(件)的防护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如防潮、防震、防锈、防霉、防碎等);② 检查包装材料、容器、箱、袋等是否严密、牢固、无破损,其规格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要求,能保证物品安全运达目的地;③复核包装箱(装)内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重量)符合规定要求,确认质量合格的标志、证明、证件齐全、无误。对安全、卫生有规定的,包装袋(件)要清晰标识产品品名、生产者名称、生产依据的技术标准、批准文件、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及其他规定要求;④核查随带物品品名、使用技术文件和数量与装箱(袋)单的一致性;⑤检查包装的储运标识是否清晰、齐全、完整,到发地点准确无误。第76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6: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内容;1.进货检验的具体步骤:①查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凭证。核查物品名称、规格、型号、供货数量、交付日期、产品合格证或其他质量合格证明,核对主要技术、质量指标及确认供货方检验的印章和标记。②有包装和标签的,查看实物状态,核对实物数量,确认是否文实相符。③按检验规程(细则)要求进行实物及样品的外观检查,有无诸如锈蚀、发霉、变色、划痕、碰伤、擦伤、变形、裂纹、气泡、缺损、夹杂、污染等质量问题。④按照检验规程(细则)规定进行检验、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照规定判定是否合格。⑤记录检验、试验数据和结果,签认保存。⑥对不合格品采取隔离措施,并按规定作出处理决定。⑦进货检验一般由采购方质量检验及相当机构负责执行。属受控范围内的采购物资、物品未经进货检验或验证的,不准办理入库手续,不许投放作业过程(工序)。⑧采购物资、物品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验证而需要放行的,应对该产品作出明确标识,做好记录,经规定的授权人员签字,并在检验证实不符合质量要求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情况下,才允许放行,投入作业过程(工序)。对采购物资、物品的这种特殊处理方式称为“紧急放行”。2.过程检验的内容:过程检验中根据过程的各阶段又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和过程(工序)完成检验之分。首件检验可有效地防止出现成批不合格品造成的严重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确认过程(工序)形成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认作业(工艺)过程是否受控,有关作业(工艺)参数、作业环境条件、设备状态、作业方法、作业(操作)人员是否需要调整等。首件检验有时需要重复多次。只有在首件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正式批量生产。3.最终检验具体内容如下:①检查被包装物品(件)的防护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如防潮、防震、防锈、防霉、防碎等);②检查包装材料、容器、箱、袋等是否严密、牢固、无破损,其规格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要求,能保证物品安全运达目的地;③复核包装箱(装)内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重量)符合规定要求,确认质量合格的标志、证明、证件齐全、无误。对安全、卫生有规定的,包装袋(件)要清晰标识产品品名、生产者名称、生产依据的技术标准、批准文件、生产日期、有效日期及其他规定要求;④核查随带物品品名、使用技术文件和数量与装箱(袋)单的一致性;⑤检查包装的储运标识是否清晰、齐全、完整,到发地点准确无误。 第77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当两个变量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时,常常希望建立两者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这便是两个变量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n个点在一条直线附近波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便是对这条直线的一种估计。下面假定变量x是自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对于给定的x的值,y的值可能不同,但y的均值是x的线性函数,并且y的方差对所有的x是相等的。此外假定n组数据是独立的。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如下:(1)计算变量x与y的数据和;(2)计算各个变量数据的平方和及其乘积和;(3)按公式Lxy=计算Lxy,Lxx;(4)按公式b=Lxy/Lxx,a=y-bx求出b与a;(5)写出回归方程=a+bx。注意由回归方程画出的回归直线一定通过(0,a)与(,)两点。第78题试题答案:D考点:☆☆☆☆考点1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当两个变量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时,常常希望建立两者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这便是两个变量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n个点在一条直线附近波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便是对这条直线的一种估计。下面假定变量x是自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对于给定的x的值,y的值可能不同,但y的均值是x的线性函数,并且y的方差对所有的x是相等的。此外假定n组数据是独立的。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如下:(1)计算变量x与y的数据和;(2)计算各个变量数据的平方和及其乘积和;(3)按公式Lxy=计算Lxy,Lxx;(4)按公式b=Lxy/Lxx,a=y-bx求出b与a;(5)写出回归方程=a+bx。注意由回归方程画出的回归直线一定通过(0,a)与(,)两点。第79题试题答案:B 考点:☆☆☆☆考点1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当两个变量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时,常常希望建立两者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这便是两个变量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n个点在一条直线附近波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便是对这条直线的一种估计。下面假定变量x是自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对于给定的x的值,y的值可能不同,但y的均值是x的线性函数,并且y的方差对所有的x是相等的。此外假定n组数据是独立的。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如下:(1)计算变量x与y的数据和;(2)计算各个变量数据的平方和及其乘积和;(3)按公式Lxy=计算Lxy,Lxx;(4)按公式b=Lxy/Lxx,a=y-bx求出b与a;(5)写出回归方程=a+bx。注意由回归方程画出的回归直线一定通过(0,a)与(,)两点。第80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3:检验水平及其确定方法;检验水平是抽样方案的一个事先选定的特性,主要作用在于明确N和n间的关系,当批量N确定时,只要明确检验水平,就可以检索到样本量字码和样本量n。在GB/T2828.1中,检验水平有两类:一般检验水平和特殊检验水平,一般检验包括Ⅰ、Ⅱ、Ⅲ三个检验水平,无特殊要求时均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Ⅱ。检验水平有一般检验水平和特殊检验水平,一般检验包括Ⅰ、Ⅱ、Ⅲ三个检验水平,无特殊要求时均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Ⅱ;特殊检验(又称小样本检验水平)规定了S-1、S-2、S-3、S-4四个检验水平,一般用于检验费用较高并允许有较高风险的场合。对于不同的检验水平,样本量也不同,GB/T2828.1中,检验水平Ⅰ、Ⅱ、Ⅲ的样本量比例为0.4:1.0:1.6。可见,检验水平I比检验水平Ⅱ判别能力低,而检验水平Ⅲ比检验水平Ⅱ判别能力高。选择检验水平应考虑以下几点:产品的复杂程度与价格,构造简单、价格低廉的产品检验水平应低些,检验费用高的产品应选择低检验水平;破坏性检验选低水平或特殊检验水平;生产的稳定性差或新产品应选高检验水平,批与批之间的质量差异性大必须选高水平,批内质量波动幅度小,可采用低水平第81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13:检验水平及其确定方法;检验水平是抽样方案的一个事先选定的特性,主要作用在于明确N和n 间的关系,当批量N确定时,只要明确检验水平,就可以检索到样本量字码和样本量n。在GB/T2828.1中,检验水平有两类:一般检验水平和特殊检验水平,一般检验包括Ⅰ、Ⅱ、Ⅲ三个检验水平,无特殊要求时均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Ⅱ。检验水平有一般检验水平和特殊检验水平,一般检验包括Ⅰ、Ⅱ、Ⅲ三个检验水平,无特殊要求时均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Ⅱ;特殊检验(又称小样本检验水平)规定了S-1、S-2、S-3、S-4四个检验水平,一般用于检验费用较高并允许有较高风险的场合。对于不同的检验水平,样本量也不同,GB/T2828.1中,检验水平Ⅰ、Ⅱ、Ⅲ的样本量比例为0.4:1.0:1.6。可见,检验水平I比检验水平Ⅱ判别能力低,而检验水平Ⅲ比检验水平Ⅱ判别能力高。选择检验水平应考虑以下几点:产品的复杂程度与价格,构造简单、价格低廉的产品检验水平应低些,检验费用高的产品应选择低检验水平;破坏性检验选低水平或特殊检验水平;生产的稳定性差或新产品应选高检验水平,批与批之间的质量差异性大必须选高水平,批内质量波动幅度小,可采用低水平第82题试题答案:BC考点:☆☆☆☆☆考点13:检验水平及其确定方法;检验水平是抽样方案的一个事先选定的特性,主要作用在于明确N和n间的关系,当批量N确定时,只要明确检验水平,就可以检索到样本量字码和样本量n。在GB/T2828.1中,检验水平有两类:一般检验水平和特殊检验水平,一般检验包括Ⅰ、Ⅱ、Ⅲ三个检验水平,无特殊要求时均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Ⅱ。检验水平有一般检验水平和特殊检验水平,一般检验包括Ⅰ、Ⅱ、Ⅲ三个检验水平,无特殊要求时均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Ⅱ;特殊检验(又称小样本检验水平)规定了S-1、S-2、S-3、S-4四个检验水平,一般用于检验费用较高并允许有较高风险的场合。对于不同的检验水平,样本量也不同,GB/T2828.1中,检验水平Ⅰ、Ⅱ、Ⅲ的样本量比例为0.4:1.0:1.6。可见,检验水平I比检验水平Ⅱ判别能力低,而检验水平Ⅲ比检验水平Ⅱ判别能力高。选择检验水平应考虑以下几点:产品的复杂程度与价格,构造简单、价格低廉的产品检验水平应低些,检验费用高的产品应选择低检验水平;破坏性检验选低水平或特殊检验水平;生产的稳定性差或新产品应选高检验水平,批与批之间的质量差异性大必须选高水平,批内质量波动幅度小,可采用低水平第83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3: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的概念及其分类;1.不合格在抽样检验中,不合格是指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通常根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将它们进行分类。例如:①A类不合格:认为最被关注的一种不合格;②B类不合格:认为关注程度比A类稍低的一种类型的不合格;③C类不合格:关注程度低于A类和B类的一类不合格。2.不合格品 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不合格品。根据不合格的分类,也可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例如:①A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类不合格,同时还可能包含B类和(或)C类不合格的产品;②B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B类不合格,也可能有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不合格的产品;③C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B类不合格的产品。第84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3: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的概念及其分类;1.不合格在抽样检验中,不合格是指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通常根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将它们进行分类。例如:①A类不合格:认为最被关注的一种不合格;②B类不合格:认为关注程度比A类稍低的一种类型的不合格;③C类不合格:关注程度低于A类和B类的一类不合格。2.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不合格品。根据不合格的分类,也可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例如:①A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类不合格,同时还可能包含B类和(或)C类不合格的产品;②B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B类不合格,也可能有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不合格的产品;③C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B类不合格的产品。第85题试题答案:A考点:☆☆☆考点3: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的概念及其分类;1.不合格在抽样检验中,不合格是指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通常根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将它们进行分类。例如:①A类不合格:认为最被关注的一种不合格;②B类不合格:认为关注程度比A类稍低的一种类型的不合格;③C类不合格:关注程度低于A类和B类的一类不合格。2.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不合格品。根据不合格的分类,也可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例如:①A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类不合格,同时还可能包含B类和(或)C类不合格的产品;②B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B类不合格,也可能有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不合格的产品;③C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C类不合格,但没有A类、B类不合格的产品。第86题试题答案:C考点:☆☆☆考点7:判异准则;判异准则有两类:①点出界就判异;②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异。 关于判异准则,常规控制图的标准GB/T4091-2001有8种准则,见下图:1.一个点落在A区以外;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3.连续俄6点递增或递减;4.连续14点中相邻店交替上下;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 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区内。由于在过程正常的条件下,上述8种准则出现的概率都很小,若出现即判断过程异常。第87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7:判异准则;判异准则有两类:①点出界就判异;②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异。关于判异准则,常规控制图的标准GB/T4091-2001有8种准则,见下图:1.一个点落在A区以外;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3.连续俄6点递增或递减; 4.连续14点中相邻店交替上下;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区内。由于在过程正常的条件下,上述8种准则出现的概率都很小,若出现即判断过程异常。第88题试题答案:B考点:☆☆☆考点7:判异准则;判异准则有两类:①点出界就判异;②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判异。关于判异准则,常规控制图的标准GB/T4091-2001有8种准则,见下图: 1.一个点落在A区以外;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3.连续俄6点递增或递减;4.连续14点中相邻店交替上下;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 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区内。由于在过程正常的条件下,上述8种准则出现的概率都很小,若出现即判断过程异常。第89题试题答案:AC考点:☆☆☆☆☆考点20:QC小组活动的程序;1.组成小组①QC小组组长要由小组成员自己选举,也可以轮流担当,不能由上级指定;②小组成员要控制在10名以内,人数太多了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彼此分工协作或选择不同的题目;③给小组命名,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用班组名称命名。2.选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尽量选身边的问题;②选简单的问题;③选组员共同面临的问题;④有交接班情况下,不同班组的选题要协调好;⑤可以遵循企业方针或质量方针选题。3.QC小组内部的例会①每次例会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②开例会的时间可以在工作时间内,也可以在工作完成以后;③例会的频率通常一个月2~3次;④例会最好在现场开,这样便于紧密联系实际;⑤对不能参加的成员,应该由组长将有关信息采用记录或其他形式进行传达;⑥小组要事先决定好谁负责司会,谁负责记录。4.QC小组选题的登记。5.课题完成。6.成果发表①谈实际的过程和感受;②如果已经解决了若干个问题,应该由组员共同讨论,选出具有特色和突出的内容进行发表;③如何发表一定要和全体组员共同商量;④要认真琢磨发表的方式、方法,好不容易做了很多工作,发表时,别人听不明白,或者根本听不见(声音太小),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⑤不要花费太多的费用;⑥发表前可以在组内预先发表一次,对发表时间、声音大小、发表风格、对一些问题的回答进行推敲。第90题试题答案:BC考点:☆☆☆☆☆考点20:QC小组活动的程序;1.组成小组①QC 小组组长要由小组成员自己选举,也可以轮流担当,不能由上级指定;②小组成员要控制在10名以内,人数太多了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彼此分工协作或选择不同的题目;③给小组命名,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用班组名称命名。2.选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尽量选身边的问题;②选简单的问题;③选组员共同面临的问题;④有交接班情况下,不同班组的选题要协调好;⑤可以遵循企业方针或质量方针选题。3.QC小组内部的例会①每次例会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②开例会的时间可以在工作时间内,也可以在工作完成以后;③例会的频率通常一个月2~3次;④例会最好在现场开,这样便于紧密联系实际;⑤对不能参加的成员,应该由组长将有关信息采用记录或其他形式进行传达;⑥小组要事先决定好谁负责司会,谁负责记录。4.QC小组选题的登记。5.课题完成。6.成果发表①谈实际的过程和感受;②如果已经解决了若干个问题,应该由组员共同讨论,选出具有特色和突出的内容进行发表;③如何发表一定要和全体组员共同商量;④要认真琢磨发表的方式、方法,好不容易做了很多工作,发表时,别人听不明白,或者根本听不见(声音太小),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⑤不要花费太多的费用;⑥发表前可以在组内预先发表一次,对发表时间、声音大小、发表风格、对一些问题的回答进行推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