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俞华)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俞华)

ID:7260853

大小:36.0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2-09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俞华)_第1页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俞华)_第2页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俞华)_第3页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俞华)_第4页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俞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俞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回顾与思考(俞华)  摘要:无为大堤属长江干流1级堤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1949年以来,国家对无为大堤的加固建设从未间断,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国家对无为大堤加固更是投入巨资,使无为大堤的防洪标准显著提高。阐述了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成果,主要加固工程项目及施工方式,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并探讨无为大堤今后规划治理的目标和思路。 关键词:堤防加固;回顾;思考;无为大堤 中图分类号:TV871.2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无为大堤位于长江左岸安徽省巢湖市境内,属长江干流1级堤防

2、,它上起无为县果合心、下至和县方庄,全长124.2km,保护面积4520km2。保护着巢湖流域9个市县区,28.47万hm2耕地,600多万人口及华东电网、淮南铁路、合巢芜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无为大堤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明正德年间即有百姓围圩垦殖,于清乾隆三十年形成雏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无为大堤防洪能力很低,稍遇大汛,即溃堤成灾。1954年大堤安定街溃口,保护区的9个县、市全部受淹,淹没农田28.47万hm2,受灾人口500多万人,粮食减产63.2万t,人民财产损失极其惨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

3、3年以来,安徽省根据原水电部、水利部有关文件,对无为大堤进行了一系列加固处理。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无为大堤仍出现险情数十处,为了确保保护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加大了对无为大堤加固工程投资力度。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共分为堤身加固、填塘固基、抛石护岸、涵闸加固、堤身护坡、防汛道路、渗流处理、锥探灌浆、挖压拆迁、管理设施等建设项目。从1983年1月至XX年底,无为大堤除险加固共完成土方3650万m3,石方114万m3,混凝土6万m3。经过多年来的加固工程建设,无为大堤防洪标准显著提高,抗洪能力大大增强,现已基本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的标准。 2主要加固工程建设项目

4、2.1堤身加固   建国初期,无为大堤堤身矮小单薄,顶宽不足5m。建国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堤防设计标准逐步提高,其发展变化经历了6个阶段:   1949~1953年筑堤培修的标准为:堤顶高程高出1931年最高洪水位1.00m,顶宽5.00m,内坡坡度自堤顶至堤腰2.70m处为1∶2,以下为1∶5,外坡坡度为1∶3。   1954~1967年,无为大堤整修工程参照前苏联2级堤防的标准设计。整修标准为:顶宽8m,堤顶高程超1954年实测最高洪水位1.80m,内坡坡度为1∶4~1∶5,外坡1∶3~1∶4。   1968年,培修标准增加内坡平台,平台顶距堤

5、顶3.50m,平台宽7.00m,平台以上的坡度为1∶3,平台以下为1∶5。   1969年汛前,安徽省革委会提出无为大堤的设计标准为:堤顶高程超1954年实测最高洪水位2.00~2.40m,进一步明确在内坡加筑7m宽平台,作为公路路基以满足防洪和备战需要。   1971年11月至1972年1月,国家水电部召开的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座谈会上提出防御1954年型洪水,作为安徽省长江干流堤防防洪规划的设计洪水位。1982年水利电力部及安徽省水利厅批准设计堤防标准为:按1972年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提出的XX水位22.5m相应水位,超高2.50m设计,堤顶宽8m,外坡1∶3,内坡

6、上部1∶3,下部1∶5,平台面宽维持6m。   2002年水利部批准堤防标准为:设计洪水位以《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确定的长江干流主要控制站的设计洪水位为依据,按照下游控制站的设计水位大通17.10m、XX13.4m、马鞍山12.0m,内插出无为大堤各施工段的设计水位成果。根据水利部批复,安徽省水利厅结合无为大堤现状,批准的堤身设计标准为: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超高2.5m,平原区堤段堤顶宽10m,堤外坡为1:3,内坡在堤顶以下3.5m处设宽6m的戗台,戗台上下坡比为1∶3和1∶5;丘陵区堤段堤顶宽8m,堤身内外坡比为1∶3。   无为大堤现在的堤顶高程较解放初

7、增加2.99m,堤身断面较解放初增1倍多。共完成土方5020万m3,完成国家投资13000万元,其中1983年后完成土方1287万m3,完成投资11100万元。 2.2填塘固基   无为大堤修筑在冲积平原区临长江台面上,系第四纪全新世的河流冲积层,基础较差。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地表粘土覆盖层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堤段沙层裸露。历史上江堤溃口形成了紧靠堤脚的“八大龙塘”和“五四龙塘”。这些龙塘面积大,塘口深,一般水深达10~15m,最深达26m。9个龙塘水面面积总计81.39万m2。另外历次的堤身培修使沿堤两侧留下很多的取土塘,大小沟塘连绵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