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春举杯》教参[苏教版]续

《向青春举杯》教参[苏教版]续

ID:7368975

大小:3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2-12

《向青春举杯》教参[苏教版]续_第1页
《向青春举杯》教参[苏教版]续_第2页
《向青春举杯》教参[苏教版]续_第3页
《向青春举杯》教参[苏教版]续_第4页
《向青春举杯》教参[苏教版]续_第5页
资源描述:

《《向青春举杯》教参[苏教版]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向青春举杯》教参[苏教版]续1.第一板块:吟诵青春   “吟诵青春”是一组不同时代的诗歌,要组织学生围绕“理解”与“朗诵”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通过活动体验,学生朗诵诗歌能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朗诵实际上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因为“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播音专家张颂教授也指出,朗读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不从内心依据出发去研究语言发

2、动的全过程,就不能揭示朗读的真切奥秘,也就不能说是认识了朗读的真谛”。可见,强调理解与感受是朗读的基本规律所在。  这一部分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在具体教学中,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分析《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都有助于加深理解诗作内容,有助于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同时,也要注意“活动体验”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

3、写作–独家原创13/13★精品文档★的基本要求,不能用理解、感受代替朗读,把这里的学习活动变成诗歌鉴赏。  指导朗诵,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揣摩语音、语调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找到恰当的声音表现形式。《沁园春•长沙》格调昂扬豪迈,要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看”、“怅”、“问”、“忆”领起的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致青年公民》激情洋溢,声音的停连可以借助阶梯诗的格式来处理,读出热情奔放的气势,但不能一味高亢,要整体设计声音高低、节奏快慢的变化,在声音形式的变化中突出点题的关键诗句。《相信未来》沉稳而坚定,前3节收尾的“相信未来

4、”要用逐次递进的声音表现,与第4节前两句情感贯通。第5、6两节,不能在每句诗后都作停顿,以免阻滞情感表达,要抓住“不管……是……还是……”、“我坚信……一定会……”几个关键词,一气呵成,在语气对比中表现坚定的信念,然后用真诚而高昂的语气读出第7节。《六月,我们看海去》节奏明快,不能用拖调徐吟的方式来朗诵,要处理好节奏,和着一群风风火火的青年人奔向大海的脚步声来读,甚至可以尝试用现代摇滚乐“说唱”的节奏形式,来表现诗句中那中天然的韵律感。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13★精品文档★  与此同时,朗诵要十分注意防止漠视个人理解纯

5、技术性指导的倾向,也要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表达。超越学生的理解、感受,只是在声音处理方式上指导,甚至用统一的符号来标画诵读文本,只会导致机械的、模式化的朗读。事实上,中学生朗读中常见的那种一味激昂慷慨的固定腔调,正是忽视深刻理解、漠视情感体验而导致的“声”“情”脱节的恶果。声音表现的纯技巧是不存在的,技巧总是在情感表现中产生并为表现理解服务的。有效的方法,是指导学生追求“声、情”统一,把声音形式统一到自我的理解与感悟上。因而,课堂上既要听学生怎样读,更要让学生交流为何这样读,并把二者的统一性作为评价的标准。“活动体验”第4题“朗诵提示”就是借鉴一些著名艺术家的做

6、法,让学生用个人理解的方式来记录阅读感悟与表达设计,给朗读以提示,这种方法应该有助于促进“声、情”统一。  诵读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组朗诵、朗诵会等都可以采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面向群体朗诵的活动机会。教师应该读,但在“活动体验”中,这不一定是范读,而是一种交流,要给学生讲清你的理解,也要让学生评价你的声音是否表达了你的理解。学生不论是否具有朗诵的优势都必须读,诵读活动不能变为有朗诵特长的师生的表演会。  在朗诵活动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尝试着总结朗诵诗歌的心得,把方法的感悟作为学习的目标之一。应该要求学生尝试分析诗的意象、语言,感受诗的节奏、韵律。应

7、该要求学生背诵《沁园春长沙》。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13★精品文档★        2.第二板块:体悟人生   “体悟人生”提供了两篇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并通过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与交流,加深对学习材料中青春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这一部分教学,要把握“体验”、“对话”的教学要点,切实转变学习方式,达成专题教学目标。  这一板块提供了两个学习方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方案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一种方案供学生选

8、择,但不应该要求全班学生统一选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