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1 科学技术1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1 科学技术1

ID:7772537

大小:51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25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1 科学技术1_第1页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1 科学技术1_第2页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1 科学技术1_第3页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1 科学技术1_第4页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1 科学技术1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6.1 科学技术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一节科学技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的标志、条件、特点和影响。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讲述,使学生明确认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以自己

2、的聪明才智,为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3.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讲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时,要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如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同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实物投影及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研读引言,同时在屏幕上打出以下问题:引言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核心内容

3、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才使现代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出现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由此可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性。[讲授新课]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布置学生读书,并提示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和原因。然后用幻灯打出(1)时间: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2)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3)原因:既是由于电子科学理论

4、出现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联系方式QQ:1365602590邮箱:zxjkw@163.com第7页共7页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综合概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840年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前后,完成于1950年。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注意“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提法。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建筑在雄厚的自然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5、,即与科学革命紧密结合的,因此又被称为“科学技术革命”。通过比较概括三次工业革命中具有代表性的发明成果:(1)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代表性的发明成果

6、有:①电力的广泛运用:1866年西门子(德)制成发电机。格拉姆(比)发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电力成为新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制成煤气、汽油机,九十年代制成柴油机。1885年卡尔·本茨(德)制成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也得到迅速发展。③电讯事业的发展:19世纪4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3)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7、,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注意新科学技术革命中所包含的技术群:这次科技革命中所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在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中所出现的蒸汽机、发电机等,都是靠单一的技术发展起来的。在这次新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技术不是单一的,也不只是两三项,而是一个新技术群。它包括能源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注意抓住物质和技术基础、社会需要等关键词去掌握,结合教材小字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

8、迫切需要的结果”。阅读教材小字时注意如下内容: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转换关系式、“曼哈顿计划”、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苏联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等。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布置学生读书,并提示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和原因。然后用幻灯打出(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