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

ID:7868441

大小:63.58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3-01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必修一二知识点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b)◆分封制①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③内容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④主要诸侯国: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东)。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

2、宋地。⑤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宗法制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②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③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先比较是嫡出还是庶出,后比较是长子还是次子。)④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c)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3、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ab)◆统一的过程:①统一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归纳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叫未出咽气”)②开拓疆土: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公元前220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归纳:北击匈

4、奴修长城、南征岭南凿灵渠、管辖西南五尺道:)◆统一的影响: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ab)◆郡县制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②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

5、”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三大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排除血缘纽带关系。③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皇帝制度的建立①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②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③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

6、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aa)◆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置: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职责: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扩展:东汉时期:州由监察区域变为行政区域)(2)唐朝三省六部制(ab)◆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门下省设政事堂会议。◆中

7、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审议诏书;尚书省执行诏书。◆作用: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加强皇权。(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ab)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4)元朝的行省制度(ab)◆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

8、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