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

ID:7951750

大小:36.9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3-02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_第1页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_第2页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_第3页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_第4页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  典型欺凌者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本文为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优秀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范文据统计,2017年至2017年,光是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多达43起,其中不光有以多欺少的暴力殴打,更有脱光衣服甚至逼吃大便这样的欺凌侮辱,一些极端个案的情形,让人很难相信那些事情会是在校学生所为。集中的专项治理整顿能在短期内迅速形成执法的威慑效应,第一时间激活学校的监管职责,同时也能快速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推动各方力量参与到这一社会畸形现象的治

2、理中来。或许人们需要反思:为什么培育人的机构却屡屡发生践踏人的恶性现象?是我们的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抑或是我们这个社会本身出了问题?这样分析可能有些过于宽泛,但在某种程度上,孩子就是包括家庭和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机制的“产品”,这种“产品”质量的好坏,决非全由基因决定,它更取决于每一个锻造环节是否有严格完善的“质量标准”。以此追问校园欺凌现象的症结,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次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更需要遵循“人”的教育目标和规律,检讨并改进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   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成因有许多,仅举两例供诸位思索。其

3、一,当下的传媒极度发达,内容管理与分级却滞后。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内容,网络游戏与影视剧中的暴力与凶杀情节不胜枚举。这些东西常常未加筛选,就被青少年“吸收”乃至效仿。一些未成年人并不觉得实施暴力是违法犯罪,反而觉得很“酷”,欺辱同学“很爽”,还要拍视频上传网络显摆瑟。此外,对于青少年违法与犯罪,仅是批评教育越来越显露出不足,处置手段的匮乏与尴尬明摆着。在某些案例中,14周岁以下青少年犯下杀人重罪,不承担刑事责任,进而再次杀人,引发了法律究竟是保护未成年人,还是客观上放纵犯罪的强烈争议。现实中,一些不良少年也因此对违法有恃无恐,

4、从“小恶”一步步升级,直至犯下不可挽回的重罪。治理校园欺凌,避免“小恶霸”的形成,有关方面不能头疼医头,需要考虑并着手弥补更多短板。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校园暴力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上表示,无论是来自于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校园暴力,都应当坚决防范、坚决制止,尽最大努力使这种事情发生率降到最低。对于那些极端的欺凌事件,该加以追究刑事责任的,就应当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该学校制度惩戒的,就应该从严执行惩戒。针对校园暴力,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表示,虽然立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国家法律的

5、引导非常重要,如果说孩子们的校园暴力,还有老师打学生,骂一骂说一说就完事了,校园暴力这件事情永远解决不了。从过去经验来看,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当然,在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之后,还是应该进行耐心细致的“缓则治本”工作。这个治本工作,应该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应该是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联动,应该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互补。规训和惩罚只能约束外在行为,给予内心以爱和温暖,激发他们的纯真善良,形成内在良知的约束,才能真正让孩子们远离野蛮、真正成“人”。   当务之急,运用现有法律规定杜绝、震慑校园欺

6、凌行为比出台专门的法律更重要,也更便捷。前不久,国家出台的“七五”普法规划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这一点应该成为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让每个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   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材料范文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校园欺凌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同学,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   不管是暴力还是欺凌,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

7、影响人格发展。如: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其他影响(常常逃学、对老师不恭敬、寻求黑社会报复等)。   一份对15个省市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36%的在校学生被抢劫伤害等暴力犯罪侵害过。而说起“有没有被人欺负的经历”时,则约有70-80%的学生均受过同学的欺负,大多数是受过身体上的侵犯。有的是被别人故意撞倒,有的被同学用铅笔戳过眼睛,有个子小的同学曾经被个子大的同学一把抱起来,然后突然放手摔到地上等等,形式很多。   还有些就是物品的侵犯,铅笔被人拿走,书包被同学藏起来等。被冷落也被看成是受欺

8、负的一种形式。如此的高发率其实与青少年身心特点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中呈现的一些特点,使他们易成为校园暴力的高危人群:   1、易冲动,判断事物不客观,处理问题带情绪,自控能力差,易受情境影响。   2、独立意识建立,期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人;爱出风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