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ID:8129521

大小:1.16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8-03-06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_第1页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_第2页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_第3页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_第4页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FudanUniversity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EpidemicInfluenza郑英杰PhD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地址: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邮政编码:200032Tel/Fax:021-54237519Email:yjzheng@shmu.edu.cn历史ò流感大流行已有几个世纪,开始认为是流感嗜血杆菌和其它细菌引起的。ò1931年,Shope把猪流感的病原材料接种于健康猪而引起发病,是人类对流感病毒研究的开端。ò1933年,Smith,Andrewes和Laidlaw用雪貂从

2、发生在英国的病人中成功分离出流感病毒,雪貂感染流感后症状酷似病人,至今仍是流感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对流感研究起了推进作用。ò1940s,已经观察到血凝现象。随后发现鸡胚培养方法,使得流感病毒成为最容易研究的病毒之一。ò1940年,Francis和Magill分别从流感病人中分离出一种与以前的流感病毒不同的病毒,因此把以前的流感病毒称为甲(A)型,将新分离的称为乙(B)型。ò1949年,Taylor发现了丙(C)型流感病毒。ò1970s,分为正粘和副粘病毒科。病毒归属病毒dsDNA病毒ssDNA病

3、毒★DNA和RNA逆转录病毒正粘病毒科dsRNA病毒★负链ssRNA病毒负粘病毒科正链ssRNA病毒亚病毒因子杯状病毒科小RNA病毒科冠状病毒科病毒归属负粘病毒科国际疾病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ICTV1998年4月21日单负链RNA病毒目★正粘病毒科病毒归属GroupV:(-)senseRNAVirusesOrderMononegavirales单组分负意RNA病毒目Family(Subfamily)GenusTypeSpecie

4、sHostsParamyxoviridae:RespirovirusSendaivirus仙台病毒负粘病毒科MorbillivirusMeaslesvirus麻疹病毒Paramyxovirinae负粘病毒亚科RubulavirusMumpsvirus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idae:PneumovirusHuman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负粘病毒科人呼吸道合胞病毒PneumovirinaVertebratesMetapneumovirusTurkeyrhinot

5、racheitisvirus肺病毒亚科脊椎动物偏肺病毒火鸡鼻气管病毒OrthomyxoviridaInfluenzaAvirusInfluenzaAvirus甲型流感病毒正粘病毒科InfluenzaBvirusInfluenzaBvirus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CvirusInfluenzaCvirus丙型流感病毒ThogotovirusThogotovirus托高土病毒流行性感冒(Influenza)ò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ò临床特点: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

6、呼吸道症状。ò潜伏期短,传播途径(飞沫)简单,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传播快的特点,常引起暴发、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ò流感分甲、乙、丙三型,引起的流感临床症状相似,但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其中甲型流感威胁性很大,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和不同规模的流行,乙型流感可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地区和群体内的流行,丙型则多引起婴幼儿感染和成人散发病历。ò小儿、老年人、有心肺及其他慢性疾患者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流感时易并发肺炎或其他病症,可能导致死亡。ò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病毒形态一般呈球形,也可见丝状

7、体或其他不规则血凝素形,直径80~120nm,有包膜。可形成长达神经氨酸酶2000nm的细丝。形成长丝的倾向因病毒株不同而异,取决于膜蛋白。外层:脂膜和糖蛋白突起(HA:135Å三联体、NA:60Å四联体)-亚型特异性抗原中间层:类脂质和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内层:RNA和核蛋白以螺旋状和3个多聚酶多肽彼此相连。核蛋白-型特异性抗原;RNA-单链多节段:A和B型8个,C型7个。病原学ò外层由脂膜和两种糖蛋白组成,这两种糖蛋白构成的辐射状突起,即血凝素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神经氨酸酶ò

8、HA由两种多肽构成,为135Å三联体;能使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并造成感染,还可引起多种动物红细胞凝集;òNA为60Å四联体,能除去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唾液酸,促使在细胞内复制完成的病毒颗粒脱离细胞表面。òHA和NA均具有变异特性,只是株特异性抗原。òHA和NA是决定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划分的主要依据。ò中层为病毒囊膜,由一层类脂血凝素质和一层膜蛋白(MP)构成。神经氨酸酶òMP是病毒颗粒的主要蛋白,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特异性,主要用来区别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ò内层为病毒核衣壳,含核蛋白血凝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