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莫扎特_a大调钢琴奏鸣曲_的音乐分析

对莫扎特_a大调钢琴奏鸣曲_的音乐分析

ID:8151384

大小:26.3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07

对莫扎特_a大调钢琴奏鸣曲_的音乐分析_第1页
对莫扎特_a大调钢琴奏鸣曲_的音乐分析_第2页
对莫扎特_a大调钢琴奏鸣曲_的音乐分析_第3页
对莫扎特_a大调钢琴奏鸣曲_的音乐分析_第4页
对莫扎特_a大调钢琴奏鸣曲_的音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莫扎特_a大调钢琴奏鸣曲_的音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莫扎特_A大调钢琴奏鸣曲_的音乐分析052052一所优秀的大学必然有一流的学生艺术团。组成中国传统音乐社团,可以定期进行民族乐器合奏的排练,并在校内外开展系列演出,丰富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可以定期举行音乐欣赏交流,分享经典音乐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交流环境;更可以让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同学开办一些声乐或器乐的学习班,让有兴趣的同学们加入到学习的行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们主动传播传统音乐,相信能带动更多的大学生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四)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传媒途径学校的传媒包括校报、校

2、刊、电视台、广播站、网络等等。在这个信息时代,传媒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在校报、校刊上排出适当的版面介绍传统音乐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欣赏;在校电视台、广播站的栏目中,播放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或是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的中国音乐作品;在网络的BBS版块开设传统音乐兴趣专区,让喜欢中国传统音乐的同学从他们年轻人的角度介绍、传播受到大学生喜爱的作品。如此一来,中国传统音乐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融进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中国传统音乐成为当今时代多元化音乐元素的一分子,让传统音乐也有追随她的粉丝和拥

3、趸,而不是被淡忘和忽略。以本国或本民族的文化为母语来发展教育,已经引起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并成为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为了理工科大学生更全面的提升文化素质,更加热爱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理工科大学校园势在必行。(唐珞: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中心。)对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分析摘 要: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中,像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音乐天才也许就仅此一例。人们对他

4、的赞誉之声时至今日仍不绝于耳。这位罕见的音乐大师似乎生来就懂得如何吸收音乐艺术的一切精华,并善于综合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于一身,从而形成了他那独特的音乐气质与成就,为人类的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他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分析,从而对他的创作风格进行一般性总结。关键词:莫扎特 钢琴奏鸣曲 音乐分析《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是莫扎特在法国巴黎期间写的几首有代表性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创作于1778年。与传统的奏鸣曲不同的是,这首奏鸣曲只包括三个乐章,这三个乐章不仅在内容上是没有丝毫的联

5、系,而且没有一个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其中,第三乐章还是属于东方异国情调的乐章。下面,我就分别谈谈这三个乐章各自的音乐特点。第一乐章第一乐章,优美的行板。这是一支无比温柔的旋律,以极其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个乐章完全采用变奏的手法来创作,由主题和六次变奏组成。主题采用四部和声的织体写成,二段式,A大调。A段为8小节方整性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二句为第一句的变化重复。B段虽然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但其结构规模有了稍微的扩展——是一个10小节的非方整性乐段。前四小节由A段的乐思材料引申而来,后6小节为A段材

6、料的变化再现。这个主题既具有歌唱性和抒情性,又具有西班牙民间西西里亚舞曲明快、流畅、亲切的特征。变奏一以对置的方式直接引进旋律的“加花”式变奏,在原来的自然音体系的旋律中出现各种半音的助音和留音,节奏加密,同时使乐句之间的织体有所不同,展现并加强了结构内部的对比性。链式节奏和环绕音型的运用,也使整个变奏一的音乐更加精细,器乐化特点更为突出。变奏二稍稍提高了主题原来旋律的轮廓的清晰度,有返回主题最初性格的意味,但是,倚音和颤音的运用,又使得变奏二较之主题旋律显得更为精致。同时,伴奏织体采用了十六分音符

7、的三连音,节奏密度加大,曲调更为明快、轻巧、流畅,使音乐体现出节奏律动递进增长的动力性发展特点。罗琳变奏三的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其转入同主音小调——a小调。同时采用了双层同步节奏,旋律呈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律动并出现八度重叠,使音乐情绪较为激动。由于调式的更换,旋律节奏音型的变化以及各种和声外音的华彩性处理,使原主题轮廓的清晰度大为降低。这样,该变奏产生了较为鲜明的对比性,音乐的发展似乎转入另外一个阶段。变奏四回归A大调,显示出较为明确的主题的旋律进行。由于采用了纯音型化的织体,因此,其音型化模式的因素更强

8、,是变奏三的升华和拓展。随着伴奏织体流动性的降低,以及其厚度的增加,整个变奏四显得比较平稳,似乎再现了原始主题的某些品质。变奏五是整个变奏曲中最具歌唱性和抒情性的段落,无论是旋律,还是伴奏织体的处理方面,都与变奏二有着某些相似之处。首先是旋律采用了装饰音加以装饰,与变奏二同属花腔咏叹性变奏;其次,是伴奏音型的模式来自变奏二,因此它也具有再现的意味。但它在放慢速度的同时,再次提高节奏密度,使音乐既柔和、丰满,又不乏较为激动情绪的抒发。变奏六是全曲的终曲,换用快板,节拍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