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地裂缝特征和成因研究

永年地裂缝特征和成因研究

ID:8252105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13

永年地裂缝特征和成因研究_第1页
永年地裂缝特征和成因研究_第2页
永年地裂缝特征和成因研究_第3页
永年地裂缝特征和成因研究_第4页
永年地裂缝特征和成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年地裂缝特征和成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永年地裂缝特征和成因研究  摘要:永年地裂缝对永年县城市建筑、道路、农田等造成破坏,更好的提早做出防治地裂缝的措施,本文将对永年地裂缝的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提出对策防治地裂缝,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关键词:地裂缝;新构造运动;区域构造应力;地表水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近年来,地裂缝做为新的地质灾害灾种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永年地裂缝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永年县北部和东部,和南侧的邯郸地裂缝发育区相邻。为防止地裂缝对永年县城市建筑、道路、农田等造成破坏,更好的提早做出防治地裂缝的措施,本文将对永年地裂缝的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一、永年地裂缝的特征1.规模特征

2、永年地裂缝平面形态呈直线、折线、锯齿状或波状,有分支或组合成X型、Y型、网状,多由1~3组土层构造节理开启成缝延及地表发展而成。其长度较短,一般为50~500m。地裂缝剖面上宽下窄多呈楔形。由于雨水顺缝冲刷扩大,宽多为10~50cm,串珠状陷穴处,最宽达1m(陷穴直径),裂面粗糙无擦痕。52.空间分布规律(1)方向性强全区40余条地裂缝不受地形地物限制按序延伸,可分为5组,其中3组尤为明显。(见图1-1)(2)网络状分布永年地裂缝区各个点常有2~3组地裂缝相互交叉或趋势性交叉(见图1-2),或者出现1~2条分支,其中SN向和EW向、NW35°和NE30°可组成两对共轭地裂缝,略显网络性。(

3、3)开启性好该区地裂缝皆张开,经雨水冲刷改造过后宽可达5~50cm,个别宽100cm。这些地裂缝有良好的连通性,沿线串珠状陷穴之下有连通的盲沟,雨后可从地裂缝一端冒水,表面其连通性好。(4)多与土层潜蚀地貌伴生区内地裂缝多出现在低洼地和隆起土梁相间的地区。最发育的NE0°~10°和NE85°~NW85°两组地裂缝,沿线多发育串珠状陷穴,尤其是地裂缝两端大都转化为串珠状陷穴或微裂隙群。二、永年地裂缝形成条件与成因分析1.新构造运动影响5永年及邻区地裂缝发育区位于第四系覆盖的太行山山前平原上。一系列NNE向的新华夏系与拗陷、地堑、地垒相间,自西而东为武安地堑、鼓山-紫山隆起、河沙镇断陷、肥乡隆

4、起。隆起与拗陷间皆为张扭性断裂接触,这些断裂近期仍在活动,有的断裂切断了第四系。构造运动趋势是西部太行山区和山前丘陵在不断上升,东部平原不断下降。永年断裂沿线有康庄、韩营雁行地裂缝分布。2.区域构造应力逐渐增强历史时期邯郸断裂上发生过1830年6月12日的磁县7.5级地震。现代在永年地裂缝发育区及其周边地区中小地震活动频繁,说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在加强,为已在当地隐伏的区域微破裂即土层构造节理的开启提供了动力源。3.土层构造节理发育据现场观测和统计,永年及邻区5组土层构造节理的走向、发育程度、特征和力学性质基本对应,表面所见地裂缝向下多过渡转化为土层构造节理,说明土层构造节理就是当地地裂缝的

5、构造基础。4.地表水活动5经实地调查,永年及其邻区地裂缝的出现,有90%集中于雨季特别是每逢暴雨、洪水时,地裂缝出现更为频繁。究其原因是,虽然该区北邻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区域应力场逐渐加强,促使该区土层深处黄土构造节理开启成缝,但因黄土类土疏松多孔,深部开启缝向上分散渐被吸收消失,而未能传至地表。黄土类土粉砂颗粒易被水冲走,熔盐类物质也易被水侵润、溶解。当地表水渗入地下后,水带走上述物质,并顺开启的黄土构造节理缝流失,使节理开裂缝扩宽向上延及地表形成地裂缝。三、结束语综合上述,永年地裂缝主要是隐伏于地下的土层构造节理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局部在永年锻炼和邯郸断裂活动产生的二次应力场作用下开

6、启成缝,在地表水下渗、侵润、冲刷这一决定性诱发因素附加作用下,传到地表显现成缝,并发生位移,这就是永年区域微破裂开启型地裂缝的成因。参考文献:[1]王景明,等著地裂缝及其灾害的理论与应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2]丁国瑜中国内陆活动断裂基本特征的探讨.中国活动断裂,地震出版社,1982[3]赵文强,刘金峰,王景明.石家庄、邢台地区地裂缝形成条件分析.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5,18卷2期作者简介:[1]马宁(1982.9-)男,汉族,吉林省白城市人,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专业。5[2]王铁(1983-)男,回族,辽宁省沈阳市人,2009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系统科学

7、与工程专业。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