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

ID:8262582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14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_第1页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_第2页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_第3页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说课稿夷陵区太平溪九四初中韩容辉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九四初中的参赛选手韩容辉,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0课的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时期,是新的、大规模的、更多民族的统一的酝酿的必然过程。本课内容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

2、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制定本课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2、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1、换位思考,培养用发展与辨证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性学习,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3、通过缩句游戏,轻松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4、通过对孝文帝进行评价,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情感与态度

3、目标:1、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2、认识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培养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3、在学习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过程中,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尊敬老人的品德。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二、说教法41.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利用图片,诗歌,音乐等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设问激疑,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给学生提供信息材料,引

4、导学生分析问题,捕捉知识点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3.对于本课的两个主要内容:民族融和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从简单形象的材料出发,再加以归纳,实现知识由易到难的过渡。并利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通过设疑达到解惑的目的。4.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历史情境创造、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方式方法。三、说学法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学期学习,大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且积累了一定历史知识。许多学生很有主见,并且愿意表达看法。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1.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对课文进

5、行自学。2.学生利用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需要的信息。3.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探讨辩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4.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寻求知识的欲望。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的舞台,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学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的教学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营造一个“磁性”的课堂氛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

6、的见解和想法。四、说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约5分钟)1.新课导入:大屏幕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课件展示“民族大团结的邮票”,“民族团结柱”的图片,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呢?(生答:没有)他们到哪去了呢?(这样激发学生思考)2.图片揭题,解释“民族融合”的概念。34.对号入座: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

7、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课件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对号入座示意图)(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4.课件展示敕勒族民歌,学生齐读,师点拨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从学生已学的诗歌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约25分钟)1.课件展示本课学习纲要,学生依照《高效课堂》作业上的课前预习,先学自探究,师引导解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学探究帮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件展示《西

8、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一些问题,(通过课文图片和小字和幻灯补充材料,归纳②问的答案。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3、(课件显示民族融合趋势表现图)在学生归纳后,师指出: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通过材料,使学生明白民族融合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在对图片材料进行分析时,注意学习是双方的。)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在学习了民族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