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ID:8308427

大小:1000.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02-10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_第4页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 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第一节 概述  20世纪50年代初,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电子技术、流式细胞术、激光技术、单克隆抗体、计算机等高科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应用,血液分析仪的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测量参数不断增多,现代血液分析仪(HA)具有下列特点:  1.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2.通过条形码识别、自动运输装置、自动混匀、自动进样、自动检测、自动报告、自动清洗、自动涂片,形成了模块式自动化血液分析流水线。  3.提供参数越来越多:能提供18~40多个参数,如有核红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数等。  4.精度越来越高:采用定容计量、

2、定时监控、三次平均法计数、延时计数等使精密度大大提高(表1-4-1)。    5.速度越来越快:每小时可分析50~150份样本。  6.强大的质控功能:有自动记录质控结果、可供选择的质控规则、自动绘制质控图、失控报警、患者结果浮动均值和患者结果Delta核查和报警等功能。  7.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提供简明直观的直方图或散点图、提示异常结果报警信号、备有专家诊断系统和远程会诊等功能。第二节 检测原理  本节要点:  (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一)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1.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

3、  将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悬液置入不导电的容器中,将小孔管(也称传感器)插进细胞悬液中。小孔管内充满电解质溶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小孔管的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当接通电源后,位于小孔管两侧电极产生稳定电流,稀释细胞悬液从小孔管外侧通过小孔管壁上宝石小孔(直径

4、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白细胞,分为256个通道,其中,淋巴细胞为单个核细胞、颗粒少、细胞小,位于35~90fl的小细胞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分多叶、颗粒多、胞体大,位于160fl以上的大细胞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位于90~160fl的单个核细胞区,又称为中间型细胞。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亚群细胞的百分率,并同时计算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显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三分类血球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3.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当稀释血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

5、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变化与稀释液中Hb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Hb浓度。不同类型血液分析仪,溶血剂配方不同,所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不同,吸收光谱不同,如含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  (二)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1.光散射法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原理  (1)激光与细胞化学法  1)过氧化物酶检测通道  白细胞经过氧化物酶染色后,胞质内显示细胞化学反应。过氧化物酶活性: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过氧化物酶活

6、性,此为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基础。当激光束照射到细胞时,产生不同强度的散射光,以吸光率(酶反应强度)为X轴,光散射(细胞大小)为Y轴,每个细胞根据这两个信号的不同,定位在散点图上。各类白细胞在散点图上的位置  2)嗜碱性粒细胞/分叶核检测通道  血液与酸性表面活性剂反应,不仅红细胞溶解,而且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所有白细胞膜均被破坏.胞质溢出,仅剩裸核。当激光束照射到细胞时,产生不同强度的散射光,形成二维细胞图,其中,嗜碱性粒细胞呈高狭角散射,定位于细胞图上部,裸核细胞则位于细胞图下部。  嗜碱性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在散点图上位置  (2)容量、电导、光散射(

7、VCS)法  1)利用电阻抗法原理测量细胞体积(V)。  2)利用电导(C)技术测量细胞内部结构。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根据细胞核和细胞质比例、细胞内颗粒大小和密度来识别体积相同、但性质不同的两类细胞群体,如小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3)利用光散射(S)技术测量细胞形态和核结构。原理是利用激光照射进入计数区的每个细胞,根据散射光角度(10°~70°)的不同,提供每个细胞形态、核结构信息来鉴别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原理示意图  V(volume)体积测量采用电阻抗原理;C(conductivity)电导性是根

8、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