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

ID:83094852

大小:371.5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3-07-04

上传者:130****3912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1页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2页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3页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4页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5页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6页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7页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8页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9页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_第10页
资源描述:

《DB21∕T 3591-2022 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辽宁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ICS65.020.20CCSB05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3591—2022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agcultivationofoudemansiellaraphanipeswithclinker2022-05-30发布2022-06-30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2DB21/T3591—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葫芦岛农函大玄宇食用菌野驯繁育有限公司、凤城市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辽宁省农产品加工流通促进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超、许思明、马世宇、郭学山、辛绪红、刘国宇、张玉兰、宋艳雨、李宏亮、袁海生、张兴国、秦问敏、祝永钢。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邮编:110001,联系电话:024-23447862。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邮编:110161,联系电话:024-31025879。Ⅰ

3

4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的场地环境、栽培时期、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培养料及配方、栽培袋制作、发菌管理、建畦、排袋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采收后管理和生产管理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2728食用菌术语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黑皮鸡枞oudemansiellaraphanipes又名卵孢长根菇、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水鸡枞、露水鸡枞大毛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奥德蘑属。1

54场地环境4.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无污染源,远离禽畜舍及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地。地势平坦开阔、通风良好、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环境清洁。选择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作为栽培场地。4.2环境条件生产场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要求,生产用水各项指标符合GB5749的要求。5栽培时期一般春栽3月~4月份进行出菇菌袋制作,秋栽7月~8月份进行出菇菌袋制作,设施条件完备可进行全年栽培。6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6.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6.2菌种生产母种、原种、栽培菌种生产符合NY/T528和NY/T1731的要求。菌种质量符合NY/T1742的要求。7培养料及配方7.1主要原料玉米芯、木屑、秸秆、棉籽壳等,质量及贮藏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7.2辅助原料麦麸、玉米面、豆粕、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等,质量及贮藏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7.3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配方见表12

6表1培养料配方配方名称成份配方Ⅰ木屑50%、玉米芯32%、麦麸10%、玉米面5%、过磷酸钙1%、石灰1%、石膏1%配方Ⅱ棉籽壳50%、玉米芯34%、麦麸10%、豆粕3%、石灰2%、石膏1%配方Ⅲ玉米芯72%、豆秸秆10%、麦麸10%、玉米面4%、石灰2%、过磷酸钙1%、石膏1%配方Ⅳ玉米秸秆40%、玉米芯40%、麦麸14%、豆粕3%、石灰2%、石膏1%8栽培袋制作8.1培养料配制8.1.1生料配制按照配方将主要原料倒入拌料场地上混拌,然后加水充分拌匀后堆置,使主料充分吸水。再将主要原料摊开,把辅助原料依次倒在主要原料堆上均匀摊开。上述培养料拌匀后堆置,待水分充分吸收,调节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2%~65%,然后装袋。8.1.2发酵料配制参照8.1.1生料配制方法,然后将培养料建梯形堆发酵。料堆上宽1.0m~1.2m,下宽1.7m~2.0m,高1.0m~1.2m,长度不限。自上而下每隔50cm扎一个直径10cm通气孔到底。料堆顶部上表面以下40cm处温度升至60℃后保持5h~6h,进行第一次翻堆,重复4次~5次,每次翻堆后均打通气孔。发酵时间视季节及环境温度为5d~8d。含水量不足可在第一次翻堆时补水或发酵结束后补水。要求发酵料无酸败、腐臭等异味,手感松软,发酵料含水量62%~65%。结束发酵后散堆降温,然后装袋。8.2装袋选择塑料菌袋规格为17cm~25cm×33cm~50cm×0.02cm~0.04cm,具体如17cm×33cm×0.04cm、23cm×45cm×0.02cm、25cm×50cm×0.02cm。利用装袋机或人工将培养料装入菌袋,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8.3灭菌8.3.1高压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方式,121℃条件下保持2h~3.5h。8.3.2常压灭菌3

7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排冷气后温度达到100℃开始计时,维持温度10h~16h。8.4接种33接种室(帐)要求环境清洁,放入待接种菌袋后按3g/m~4g/m气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杀菌,或采用紫外线、电子消毒器(臭氧)杀菌消毒。用具及菌种瓶表面用0.2%新洁尔灭溶液或3%来苏儿擦洗消毒。40min后接种人员进入室内接种,应穿干净的工作服,双手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选用活性好的适龄菌种,打开袋口将菌种接入,接种量为3%~5%,然后封闭袋口。9发菌管理发菌室要求保温、通风、避光,袋内温度控制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每天对流通风2次~3次,每次30min~40min。菌丝长满菌袋后,开始后熟期管理,温度调至20℃~22℃,继续培养18d~30d,培养料表面菌丝转为褐色即生理成熟。如有污染的菌袋应及时处理。10建畦建畦宽1.0m~1.2m,畦深0.2m~0.3m,长度以自然条件而定。11排袋覆土覆土材料应提前准备好,选用无杂草、无石块、富含腐殖质、透气性良好、疏松肥沃、前茬未种过食用菌的土壤。将脱袋后菌棒排放畦中,菌棒间隙2cm~4cm。用覆土填满菌棒空隙,并覆盖菌棒,覆土厚度3cm~4cm。12出菇管理覆土后一次性浇水浇透,使菌棒吸水充足。菇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弱光培养,每天通风1次~2次,每次通风20min~30min。应勤喷水、喷雾状水,禁止直接向菇蕾喷水。13病虫害防治13.1农业防治4

8选择优质高产且抗病力强的菌种;接种室、培养室及出菇场所应彻底消毒灭菌;原料干净无污染;麦麸、豆粕和玉米面等辅料添加应合理;注意通风换气,控温控湿;低温接种,加大接种量;及时清除污染菌袋和废弃料。13.2物理防治生产前利用日光暴晒、高温闷棚;菇房门窗及通风孔安装40目~60目的窗纱,做到随手闭门;安装灭虫灯、粘虫板等诱杀害虫。13.3化学防治发菌室、出菇棚在空置期进行彻底灭菌杀虫,可用10%百菌清烟剂或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熏蒸防治杂菌,可用5%高氯·甲维盐溶液喷雾防治害虫;建畦时,用500倍除虫菊酯治虫,24h后在畦底和畦梗上撒一层石灰粉,然后排袋。药剂使用符合GB/T8321的要求。14采收14.1采收时期当菌盖尚未开展呈钟型,菌柄未充分伸长时即可采收。14.2采收方法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用小刀沿膨大的柄下部切断,向上轻轻拔起即可,用刀片削去菌柄基部残留泥土。15采收后管理上一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料面残留物。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菌丝体恢复4d~8d后,再喷水管理,调控空气相对湿度到85%~90%,经过7d~10d可产生新的菇蕾,如此处理,一般可采收3潮~4潮菇。16生产管理档案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生产管理档案,记录生产活动、投入品、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相关内容,生产档案记录应保留2年以上。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生产管理档案记录表样式见附录A。5

9附录A(资料性)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生产管理档案记录表图A.1给出了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生产管理档案记录表的样式。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生产管理档案记录表单位名称:负责人:电话:菌种来源:种植区域地点:种植规模(袋):栽培时间:出菇时间:采收时间:2采收标准:产量(kg/m):施肥种类:施肥用量:用药种类:用药剂量:具体农事操作记录日期生产活动内容投入品内容使用量使用设备操作人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制表人:制表日期:图A.1黑皮鸡枞熟料袋式栽培生产管理档案记录表的样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