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

ID:83237090

大小:415.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周王朝政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君主权力受到原始民主传统制约B.儒家民本思想对当时社会影响大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D.国家治理具有“家国同构”的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怀公朝国人而问焉;周厉王虐,国人谤王”可知,先秦时期,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A项正确;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晚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排除C项;“国人”与君主之间不一定具有血缘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大宪章》第14条规定:“所有进出英国的商人都有安全权,无论在英国留居还是旅行的人,其安全都应该得到保障。”据此可知,《大宪章》()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重视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C.积极鼓励接纳外来移民D.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答案】D

1【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有进出英国商人都有安全权,无论在英国留居还是旅行的人,其安全都应该得到保障。”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财产所有权保护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鼓励接纳外来移民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20世纪以来,在西方议会内阁制国家,议会和内阁掌握在多数党手中,议会政治变成了“议会政党政治”,议会民主成为“首相民主”。这一现象表明,西方议会内阁制国家()A.政党政治遭到破坏B.议会丧失立法权C.内阁权力得到扩张D.责任内阁制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议会和内阁掌握在多数党手中”、“议会民主成为‘首相民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对议会具有重大影响,甚至掌握议会的提案权和部分立法权,权力得到膨胀和扩张,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政党政治遭到破坏,而是反映内阁权力得到扩张,排除A项;议会并没有丧失立法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内阁制的发展,并不是强调内阁制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4.自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到1914年11月国会解散,全国新兴的公开党会多达628个,其中参与政治活动的约有312个。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民国初年政党政治逐渐形成B.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的参政意识C.民国政府组成人员成分复杂D.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到……全国新兴的公开党会多达628个”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B项正确;民国初年并未形成政党政治,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参与政治活动的人员的具体身份,排除C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5.1898年初,康有为鉴于守旧官僚在政权机构中的强大势力,认为立即将欧美议会形式搬入中国还缺乏现实条件,因而提出“设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以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据此可知,制度局()A.兼具议政和立法的职能B.是各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

2C.旨在维护皇权独尊地位D.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取得实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可知,制度局具有议政和立法的职能,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除维新派之外的其他政治派别对制度局的态度,排除B项;康有为的这一主张旨在减少变法的阻力,排除C项;维新变法以失败告终,“取得实效”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宋代地方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严格的回避制度,一要回避亲属;二要回避本辖区下级机构官吏;三要回避同路同级别的官吏;四要回避本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打击世家大族的势力C.促进地方政府吏治清明D.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回避制度“回避亲属”“回避本辖区下级机构官吏”“回避同路同级别的官吏”“回避本籍”的规定有利于防止监察官依仗自己熟悉的地区或人员徇私舞弊,谋取私利,与地方势力相互勾结而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回避制度有利于提升监察的公正性,减少官场腐败现象,促进地方吏治清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回避制度意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是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排除A项;世家大族已经衰落,不再是威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因素,所以宋代“回避制度”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击世家大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与选拔人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职位分类法》要求对文官严格按类按等逐级加薪。这一要求的实践()A.破坏了代议制度的原则B.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C.致使社会阶层得以固化D.不利于文官工作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对文官严格按类按等逐级加薪”可知,此举导致工作成绩突出者不能完全按现实表现与业绩获得报酬,不利于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D项正确;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与完善的产物,排除A项;B项为欧美文官“政治中立”的目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文官”属于统治阶级行列,排除C项。故选D项。8.1905--1911年,关于留学生的洋科举,清政府先后举办了6次,共录取1388人。被录取者除了有老的科举称号外,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如“工科举人”“商科进士”等。清政府此举()A.巩固了科举制度的地位B.保障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3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D.引发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被录取者除了有老的科举称号外,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可知,此举体现了清王朝对留学生的重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有利于调动留学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C项正确;科举制度废除于1905年,无法完全涵盖材料中的时间段,排除A项;爆发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B项;引发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认为,君和臣的关系是“治理”和“被治理”的关系,君需要利用“术”进行官吏治理,官吏则要按照法律进行普通民众治理。据此可知,韩非()A.主张严刑峻法治国理念B.注重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周天子的集权统治D.提出皇权至上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君需要……进行官吏治理”“官吏则要……进行普通民众治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韩非注重维护统治秩序,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法律”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君”的具体身份,排除C项;秦朝形成皇帝制,其特点是皇权至上,韩非生活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0.20世纪90年代,美国黑人橄榄球明星辛普森被指控杀妻,虽有铁证,但辛普森高薪聘请的优秀律师团队就警方未遵循正当程序、非法搜查等造成破绽,并牵扯种族矛盾,说服陪审团最后判决无罪。这反映出美国A.存在国家权力滥用现象B.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程序C.法律保护弱势群体利益D.陪审团执掌国家最高司法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虽有铁证,但……高薪聘请的优秀律师团队说服陪审团最后判决无罪”可知,美国警方虽然掌握证据但未遵循程序,体现了国家权力的滥用,A项正确;缺乏严格的程序,说法与材料中“被指控”“聘请的优秀律师团队”“说服陪审团”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弱势群体的说法与材料中“橄榄球明星”不符,排除C项;美国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排除D项。故选A项。11.我国1982年宪法制定后,曾经历过几次修订(表2)。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4A.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到了真正实现B.宪法修订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C.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曲折中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可知,这些内容顺应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到了真正实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充满曲折,排除C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于2010年,排除D项。故选B项。12.西汉王朝对于降服的匈奴部众,除了将其上层封侯安置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外,其余的大部分则安置于属国,“因其故俗”而治。西汉王朝的做法()A.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B.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西汉王朝对于降服的匈奴部众.....‘因其故俗’而治”可知,西汉王朝的措施,利于增强降服的匈奴部众对西汉王朝的政治认同,D项正确;“封建化”的说法与材料中“因其故俗而治”不符,排除A项;“解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的“河南”“山东”等地不属于边疆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13.1928年8月,英、法、美、德等国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决定废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和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这一规定()A.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D.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答案】B【解析】【详解】

5根据材料“《非战公约》,决定废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和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可知,这些内容体现了“互不侵犯”的原则,有利于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B项正确;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非战公约》最终被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撕毁,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既没有维系世界和平稳定,又未体现各国的共同意愿,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14.1942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划定定边县的四、五区和城关镇的两个村为回民自治乡。9月,将曲子县的三岔镇划为回民自治区。据此可以推知()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B.抗战时期已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少数民族拥护D.中国共产党注重维护苏区民族团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回民自治乡”“回民自治区”可知,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即已实践民族区域自治,这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A项正确。颁布于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晚于抗日战争结束的时间“1945年”,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少数民族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态度,排除C项;“陕甘宁边区政府”属于抗日民主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A项。15.签订于1950年初的《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宣布苏联将从1950年开始,在5年之内按照1%的利息,以设备、机器和各种类型的材料、商品的形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中国在10年之内以原材料、农副产品以及美元还清本息。这主要体现了()A.苏联控制中国的企图B.中苏两国意识形态基本一致C.“一边倒”外交的成效D.中国经济发展依赖国际资本【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签订于1950年初的《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宣布苏联将从1950年开始,在5年之内按照1%的利息,以设备、机器和各种类型的材料、商品的形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中国在10年之内以原材料、农副产品以及美元还清本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是完全平等的双边条约与协定,是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产物,顺应了当时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苏联控制中国的企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中苏两国意识形态的比较,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力更生,排除D项。故选C项。16.北宋时期,川蜀四路专用铁钱,不用铜钱;陕西、河东两路铜钱和铁钱兼用,而河南、河北、江南各路专用铜钱,不用铁钱。这一现象客观上()

6A.践行了“因俗而治”的政策B.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C.阻碍了区域间经济的交流D.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川蜀四路专用铁钱,不用铜钱……而河南、河北、江南各路专用铜钱,不用铁钱”,可知北宋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货币种类各异的现象可知,此举不利于区域间经济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变化,排除AB项;“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发生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自2018年10月起,个税免征额由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自2019年1月起,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或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也将作为专项附加项目予以扣除。这一变化有助于()A.消除贫富差距B.改善民众生活水平C.克服经济危机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个税免征额由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子女教育......将作为专项附加项目予以扣除”可知,个人所得税的降低有助于减轻个人负担,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压力,改善民众生活水平,B项正确;消除贫富差距,过于夸大,排除A项;克服经济危机,过于夸大影响,排除C项;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8.中古时期,西欧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同时设总管、管家监督依附农和奴仆的劳役,以及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这说明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A.具有自然经济特征B.带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兼有政治和经济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设总管、管家监督依附农和奴仆的劳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D项正确;具有自然经济特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带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松弛”的说法与材料中“监督依附农和奴仆的劳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19.从考古发掘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例如,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反映出()A.原始社会末期的人类生活日益奢靡B.中国是原始畜牧业最早发源地C.畜牧业在原始社会经济占主导地位D.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取得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饲养猪、牛、狗和羊的现象是原始人类逐渐过上定居生活,农耕经济取得发展的产物,D项正确;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原始畜牧业以及不同部门间经济发展的概况比较,排除B、C两项。故选D项。20.清代农学家张宗法(1675--1760年)的《三农记》记述玉米在各地的异名时说:“南人呼为苞果,楚人呼为苞麦,河洛人呼为玉粱、戎菽是也。”这一现象反映了()A.玉米在中国的推广种植B.中国比美洲更加适宜种植玉米C.南北饮食习惯趋于一致D.中国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南人呼为苞果,楚人呼为苞麦,河洛人呼为玉粱、戎菽是也。”,不同地区的民众对玉米的称呼,可知当时玉米在中国的种植区域十分广泛,A项正确;无数据的对比,无法得出何地更加适宜种植玉米,排除B项;“趋于一致”,表述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仍有差异,排除C项;中国的饮食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1.2020年,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70千克,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千克增长了126%。这当中,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这表明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A.推动当代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B.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C.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D.致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可知,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广大民众粮食不能自给的现状,C项正确;材料与科技强国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排除B项;材料与人们饮食习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2.“水心镜”是唐代扬州官府于每年端午节在扬子江江心所铸铜镜,制作严格讲究,带有神异色彩,

8作为贡品进奉皇帝。这可用于说明()A.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B.中国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C.统治者崇尚奢靡生活方式D.“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扬州官府于每年端午节在扬子江江心所铸铜镜,制作严格讲究”等信息可知,官营手工业生产技艺水平高,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中国手工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排除B项;统治者崇尚奢靡生活方式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神异色彩并非指“天人感应”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23.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卢德分子”破坏工厂机器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资本原始积累进程的血腥B.机器生产隐含严重安全隐患C.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D.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卢德分子’破坏工厂机器的场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卢德分子”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工人阶级,表明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不断激化,D项正确;资本原始积累进程的血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机器生产隐含严重安全隐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表现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24.2022年4月,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辽宁省丹东市组织30家企业“登云”参展,

9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进行了“屏对屏”商洽。据此可知()A.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B.网络技术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C.中国正式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市场D.电子商务成为各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企业‘登云’参展”“进行了‘屏对屏’商洽”等信息体现了网络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的影响,B项正确;当前,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排除A项;C项应为1978年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早于材料“2022年”,排除C项;D项中“各国”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尼禄是罗马帝国第一位迫害基督教的皇帝,在其统治时期(公元54——68年),基督教已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但与犹太教的矛盾贯穿其发展的始终。图拉真时期(公元98——117年)为维护帝国稳定,强调信仰基督教为死罪,不放弃信仰的人会被判处死罪。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公元306--337年),罗马国教分崩离析,帝国军队中有大量基督徒,本人并不排斥基督教信仰,在他的宫廷中有很多基督徒官员。后来,他还正式成为一名基督徒,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这导致基督教在数年间为整个帝国提供了统一的意识形态。——摘编自张帅《罗马帝国皇帝对早期基督教态度变化及其原因综述》材料二《圣经》作为基督教的主要思想,是权力和信仰的源泉,它影响着西方国家的人权与民主、民族观、双重政治观和双重权力制度。许多杰出文学家根据《圣经》创作出了他们的杰作。例如,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根据《创世纪》创作了著名的史诗《失乐园》。在西方,当人们出生时,必须去教堂接受洗礼,因为在洗礼之后,他们就成了神的儿子;在死了之后,他们的罪是可以被神赦免的,并得以上天堂。他们每个周末都去教堂听布道。——摘编自孙平《试析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者对基督教态度极其转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皇帝对基督教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答案】(1)变化:从禁止信仰基督教到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原因:基督教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传统国教走向崩溃;基督教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统治阶级的喜好和支持。(2)

10影响:成为罗马帝国维护统治的工具;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西方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源泉;是西方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尼禄是罗马帝国第一位迫害基督教的皇帝”、“图拉真时期(公元98——117年)为维护帝国稳定,强调信仰基督教为死罪”、“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可知罗马帝国皇帝对基督教的态度为:从禁止信仰基督教到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罗马国教分崩离析”可得出,传统国教走向崩溃;根据材料“帝国军队中有大量基督徒……很多基督徒官员”可得出,基督教的社会影响力扩大,统治阶级喜好和支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维护统治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一中“这导致基督教在数年间为整个帝国提供了统一的意识形态”可得出,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维护统治的工具;根据材料“影响着西方国家的人权与民主、民族观、双重政治观和双重权力制度”可得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根据材料“许多杰出文学家根据《圣经》创作出了他们的杰作”可得出,为西方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源泉;根据材料“在西方,当人们出生时,必须去教堂接受洗礼……他们每个周末都去教堂听布道。”可得出,基督教是西方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朝至汉代,统治者都曾大兴“常平仓”。隋朝后,官方“社仓”带有强制性。隋文帝下诏各州百姓及军人“输粟储仓”,如当地出现饥饿贫困者,以社仓赈济百姓。宋代设“常平仓”“惠民仓”“广惠仓”等,有济贫、恤孤之用。明朝规定,各州县必须立东、南、西、北四仓,每年储米粮,储备满两年的量,仓由“笃农”专人掌管,民户出谷多者,可免征税两年或补授官衔。清朝时也有社仓、施粥厂等做法。汉文帝时期“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南朝时期“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咸加振恤”,宋朝曾“诏募民修农田水利”,清代地方常举办义学、施医局、埋葬厂等,进行社会救济。——据郭亚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行为探究》材料二二战后,欧洲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在创造巨大财富基础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国民即使遭遇年老、疾病和失业等困境时,仍能过上温饱无忧、不失尊严的生活。这种重视社会平衡发展的欧洲模式被称为“福利国家”模式。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发达国家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增长乏力给其福利制度带来很大压力和考验。该时期,失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摘编自唐虹《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与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

11(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由政府主导;立法保障;措施多样;以“民本”“德政”为基础。(2)困境:降低人们的工作热情;失业率居高不下;造成政府财政的巨额赤字。(3)原则:普遍性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由材料“周朝至汉代,统治者都曾大兴常平仓”说明历史悠久;由材料“隋朝后,官方‘社仓’带有强制性”“明朝规定,各州县必须立东、南、西、北四仓,每年储米粮,储备满两年的量,仓由‘笃农’专人掌管,民户出谷多者,可免征税两年或补授官衔。”说明由政府主导;立法保障;由材料“汉文帝时期‘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南朝时期‘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咸加振恤’,宋朝曾‘诏募民修农田水利’,清代地方常举办义学、施医局、埋葬厂等,进行社会救济。”说明措施多样;统治者都关注民生。【小问2详解】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实行完善的保障体系,政府的财政支出增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完善的保障体系培养了一部分人的惰性,即使不工作也能保障基本生活,所以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热情;失业率居高不下。【小问3详解】原则:从中西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中吸取经验教训,过于完善的保障制度会加重政府的财政的负担,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遵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社会保障应多渠道建立,应实行责任分担的原则;社会保障应遵循普遍性,力求社会公平,否则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激化社会矛盾。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主要由富有经验、心灵手巧的工匠掌握。他们一般没有文化,缺少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主要来自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这种技术知识无法准确表达。很多工匠为世守家业,保持较长竞争优势,往往将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授。自隋唐以来,行会一直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于手工业的发展中,为保持自身垄断地位和竞争力,往往强制本行业匠师入会,禁止其外传本行业技术。——摘编自王金进《浅析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材料二“工匠”是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群体。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他们以道德为中心,逐渐形成“工匠精神”。当时,师傅带徒弟不单单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传授,师傅的技艺追求与敬业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徒弟,并将之传承与发展下去。《诗经·卫风》中有言,工匠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古代工匠在主观修养上期望达到宁静、无欲,通向“道”的境界。

12——摘编自方霞《中国工匠精神的正读及现代价值意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手工技术传承呈现封闭性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答案】(1)原因:工匠重视实践经验,忽视理论总结;技术传承对象仅限于家庭内部成员;手工业行会严格限制本行业技艺外传。评价:有利于保护技术创新;不利于技术的传播,易导致失传。(2)特点:注重实践;坚持创新;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主要由富有经验、心灵手巧的工匠掌握。他们一般没有文化,缺少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主要来自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摸索和经验积累。”可知,工匠重视实践经验,忽视理论总结;根据材料“很多工匠为世守家业,保持较长竞争优势,往往将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授。”可知,技术传承对象仅限于家庭内部成员;根据材料“行会一直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于手工业的发展中,为保持自身垄断地位和竞争力,往往强制本行业匠师入会,禁止其外传本行业技术。”可知,手工业行会严格限制本行业技艺外传。评价:根据材料“很多工匠为世守家业,保持较长竞争优势......保持自身垄断地位和竞争力,往往强制本行业匠师入会,禁止其外传本行业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手工技术传承呈现封闭性,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技术创新,但另一方面不利于技术的传播,易导致失传。(2)特点:根据材料“师傅带徒弟不单单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传授,师傅的技艺追求与敬业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徒弟,并将之传承与发展下去。”可知,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注重实践,坚持创新,对待产品质量精益求精;根据材料“以道德为中心,逐渐形成‘工匠精神’......古代工匠在主观修养上期望达到宁静、无欲,通向‘道’的境界。”可知,重视自身道德修养。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金融领域的危机,即在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严重的动荡或混乱,一般包括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近两百年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仅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就有几十次之多。这些金融危机虽然在各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但在某些方面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似性,且无一不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据孙朋《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的影响》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不可估量损失

13论述:近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变革和金融体系调整均造成巨大冲击。例如,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迎来了暴跌,不仅使美国蒙受严重经济损失,而且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仅导致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造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崩溃。由此可见,近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际金融秩序,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协调,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小论文题,提取材料主旨,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论述即可。根据材料“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金融领域的危机,即在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严重的动荡或混乱,一般包括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可以得出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论述时,可结合经济危机的表现、危害,选择典型案例(比如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及影响)进行阐述,最后小结,回扣主题,升华认识。

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