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

ID:83544855

大小:107.93 KB

页数:61页

时间:2023-08-16

上传者:130****1231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1页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2页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3页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4页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5页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6页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7页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8页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9页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_第10页
资源描述: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课题立项申报表、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全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空间立项申报表课题设计论证:背景1、1:1数字化学习,同步世界21世纪是信息以指数级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创新能力是生存的重要资本,学习的形式和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加丰富,计算机和网络的介入在未来十年,便于携带的个人无线网络技术将无所不在地进入学习者的生活中,“1∶1数字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它预示着学习革命的新浪潮即将到来,使得教育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目前,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数字化学习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为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时代发展的呼唤,课堂现状的要求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智慧地占领好这块主阵地,最佳发挥好它育人的功能,这是世界各国一直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未来社会培养什么人的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人们对课堂效能的提高,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耗时最少、投入最小而获得效益最大的高效课堂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由于我们的课堂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常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通过调查发现,常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现象,课堂效益不高,教师最关心学生的求知,教师重教不重学,学生是被教会的,他们的实践、创新、审美等素质被忽视,学情被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材施教被忽视,学生未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未科学建立;在教学中大都采用粉笔+黑板+教材+教师简单的说教方式教学。此种教学方式,面对在这个影像时代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失去了些学习兴趣,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总量也飞速增加,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式之一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可学校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软件资源都只能满足信息技术课学习需求,大多只有公开课,教师才准备PPT等媒体,即使有PPT,学生也只能是观众,每个个体无法动手操作,在常规教学中与学科课程整合十分困难。有了1:1数字化,就有了丰富的、有趣的学习信息资源,这正适合这个时代孩子学习、认知特点,对以往教与学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不再是单一,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我们想尝试利用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整合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在课堂中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提高课堂效益的策略,即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真正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一味注重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学校教育根本任务培养的不良现状,从而提高课堂效能,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3、与“因特尔”结缘,催生教育实践1:1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使用无线网络技术将若干数字化移动终端互联而成的一个网络环境。在这一研究热潮中,美国英特尔公司特别设计了一款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Classmate

1PC,并向全球多个国家的部分学校免费提供,合作开展研究。2008年3月,我校与“因特尔”结缘,有幸成为了1:1数字化学习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三个实验站点学校。我们开始了前期的探索,但是,在第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由于诸如软件应用、教学资源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处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未能将“1:1数字化学习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因此,我们一直期望再借助“因特”硬件和技术的支持、吸纳“因特”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理念,深入研究,找到相关策略,构建全新的高效课堂。4、落实《纲要》要求,深化课改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探索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二)本课题研究现状近年来,Intel公司在全球开展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支持性研究,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运用于学科教学中,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交流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最终目标。国外:1∶1数字学习”是一个全球性数字化学习研究联盟,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其成功的实践比比皆是,比如,法国某些省的电子书包项目,德国的“笔记本大学”项目,伦敦城市大学提出的混合移动学习解决方案,日本德岛大学基于PDA的u—Campus项目,秘鲁政府出钱为每一位学生购置一台笔记本电脑,实施1:1数字化学习。可见,1:1数字化学习研究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学校和政府的重视。国内:目前确实已经有了一些“1∶1数字学习”较为成功的实践。如课堂上通用的反馈设备就是重要的一个,在台湾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和课堂实践,发展为很完善的反馈互动系统,这种技术传到国内,在“十五”期间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实验,取得了一线教师的认同。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学科用的图形计算器支持数学的探究式学习;语文学科用的电子词典,支持大量生词的解释,对于语文阅读学习很有好处。自2007年11月起,英特尔公司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共同合作,开展《1: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实施模式研究》。这是带有全球化的实验,目前,1:1数字化研究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与学科整合的模式研究,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一些学校已在探索;特别是上海市的洛川学校、控江二村小学分校以及延安初级中学三所实验学校,使用ClassmatePC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   如:控江二村小学分校作为上海市开展1:1数字化学习环境唯一的一所实验小学,自2008年1月8日上海市总课题开题至今,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目标、计划,在语文作文教学、英语个性化学习以及家校互动中,渗透课题意识,开展研究活动;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手段,探究在1:1数字化环境中有效开展小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该校在语文作文研究上,着力于素材的积累、鼓励网络博文、加强博文点评。该校从课题实施起,对35篇课文进行预习,共预习发帖907篇,其中完成了18篇课后小练笔,在练习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观察周边事物、人的习惯。在英语学习研究上,着力于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的研究。1:1数字化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它得到多种资源的共享。而英语个性化教学,则是给学生创设了根据其学习能力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借助1:1数字化教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如虎添翼。经过一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实验,学生的语感更强,更乐意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了,学会了主动学习。  

2又如广东省为深入实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2008年引入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进入中小学课堂。学生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他们的思维、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在课堂上,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增加,学习兴趣更浓,整体精神状态比过去好很多;在课下,数字化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有效精读、泛读的资料。例如,数学教师将习题通过网络发到学生的“小电脑”里,据该教师讲,一个班40多个学生大概能有d多少种解题方法,老师从中选出典型性解法,借助无线共享功能放大到屏幕上给全班同学分享,这就使得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是过去的老师满堂灌的教法。在语文、英文课上,老师提前准备好充分的阅读资料,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有余力的孩子们能够学到更多,学得更好。不论是控江二村小学分校,上海其它实验学校,还是广东省的实验,虽然在开展《1: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实施模式研究》的探索,1:1数字化学习也进入了课堂,但也大多是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2008年3月,英特尔公司捐赠给我校学生电脑50台,我们将2007级(6)作为实验班。上一个课题实验中,在实验班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的硬件条件支撑下,通过教师、家长建构网络学习专区提供阅读资源,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校课题组两次应邀在“英特尔”中国年会上做专题发言。研究课题《1:1数字化学习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被评选为优秀子课题,并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最终成果。前期研究工作为本课题“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可行性参照。当前高效课堂的研究是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如山东杜郎口等一大批学校创造的成功的经验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李炳亭所著高效课堂22条的理念模式及操作,查有良教授对高效教学的20条思考等。另外,国内外一大批教育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李克东的《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李芃的《应用中的网络创新技术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分级标准》;徐端颐的《数字化学习究竟要解决学习的什么问题等研究》也为本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我们发现,众多研究大多是把“1:1数字化”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来研究,在非正式学习方面研究的较多,如课外阅读、查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等。从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使之不断地趋于完美。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却不是这样——它重既有知识的灌输而轻获得知识的方法,重政教人格的培养而轻个体人格的养成,重考试分数而轻知识运用,重单向度接受而轻创造、思考,重继承而轻建树、革新……),结合课程内容,纳入常规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相对较少。1:1数字学习是目前教育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也是最富有争议的话题之一,移动设备的使用,例如上网,可能会干扰学生的常规学习活动;过多地使用技术,学生可能容易忽略教科书、报刊与杂志等学习媒体的作用;学生可能过多地依赖于技术(如图形计算器)而减少思考的认知任务。目前的1:1数字设备主要用来帮助教师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而在我们目前的教学课件中,能够直接与这个技术与设备配套的不多。因此,教师要用这个技术,就必须改造或自行设计、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这无疑会给教师增添许多负担,影响到“1∶1数字化学习”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与推广,大面积的人手一机也还不现实,但不能因噎废食,我们相信,通过“因特尔”已有的先进的数字化计算设备和最新软件研发,如“互联课堂”的解决方案的出台,将较好的解决我们前期实验中设备和教学软件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并通过英特尔“1:1数字化学习”的移动电子教室模式与鸿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校园平台系统的无缝对接,使个性化教育、个性化学习得以落实;随着设备研制的成本不断下降,如现在印度研制的学生笔记本售价只有36美元,折合人民也就只有180多元,“1∶1数字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未来的课堂会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3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其实质就是将传统的纸质文档内容转变为数字文档的过程。1:1数字化不仅是教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学的工具。数字化学习就是每个学生拥有一个数字化的设备或数字化互动学习工具。学习者凭借其工具,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主动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英特网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点:(1)每个学生手中都有多媒体计算机,便于自学、讨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利用校园网络,可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学生间的协作学习。(3)运用英特网呈现知识的超文本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帮助学生获得对知识内容高水平理解,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机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4、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所谓“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是指在实施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效运用1:1数字化工具,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个性化主动学习的过程,须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来维持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使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低耗时、高效率、好效果、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根据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小学高效课堂过程中所依形势的变化制定或选择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最终实现目标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我们提出的“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旨在利用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1:1数字化学习,把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解决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弊端,形成操作性极强,促进学生发展的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41、开展“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更重要的是应用1:1数字化来整合课程,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在信息技术软件支持下,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开发图、文、声、动画并茂的教学资源,将学生带进情景交融的学习天地,告别“黑板+粉笔”的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从老师到学生单向流动,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网络多媒体教学机等信息化设备,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设置情境,呈现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所以,本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性、探索性。2、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解决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弊端,建立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的兴趣、能力、人格得到实质性培养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是学校教育在班级授课背景下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关照度的崭新探索,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该研究为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一个充满多学科细节和实践意义的新视角,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前沿性,为主体教育、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可行性参照,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随着学习软件等资源的不断开发积累,随着软、硬件设备的成本的不断下降,该成果的应用具有推广价值。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教育教学也同任何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既要讲求效益,又有经济,即要在极可能地节约时间、精力和经费支出的同时取得在可能范围的最大效果。最优化概念反映了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力、物力及时间因素的约束下,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工作效果达到最好。教育是培养人,出精神产品的事业,教育劳动是人类社会劳动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要受这一共同规律所制约。这一原理将支撑高效课堂的形成。何克抗教授认为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大投入没有大产出、高投资没有高效益”的不正常现象。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力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运用信息技术设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消除数字鸿沟,实现均衡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而实现课堂的跨越式转型。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刺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通过丰富、生动和多样化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信息交流的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学生应用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积极与学习伙伴开展交流、协作,从而达到意义建构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运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因材施教的理论。课题的目标课题研究总目标旨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现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重建课堂教学,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由制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转变.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目标(1)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构建高效课堂(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2)研究1:1数字化工具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及其过程控制方面提供技术的支撑与环境,解决1:1数字化工具与课程整合学习设计问题。通过研究和实验,对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构建高效课堂优势、特点与规律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及解决策略,形成相关论文。(3)通过“1∶1数字学习”设备与环境的设计开发、“1∶1数字学习”模式的研究、“1∶1数字学习”资源的开发等相关策略研究,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5课题研究的内容此课题研究的核心是构建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高效课堂,探索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教与学的模式。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1:1数字化网络平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怎样支持和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如何借助“1∶1数字学习”设备将虚拟世界的学习与真实世界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起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起来,怎样进行“1∶1数字学习”的设计与评价,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开展“1∶1数字学习”,如何进行“1∶1数字学习”的资源开发等等。1、语、数、外、科学学科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包括资源、软件的应用;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等)构建起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语、数、外、科学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学习流程,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项目,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运用1:1数字化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环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以学定教、问题导学、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内驱力。构建起“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媒体资源(电子导学案,电子试卷、测试题等)实施“问题导学”“尝试自学”“先学后教”,“先练后教”,学生学习任务多在课内完成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2、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语、数、外、科学学科课堂评价导向标准及调控机制研究;探索达成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管理的有效调控的机制,特别是在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上构建激励机制,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策略研究。3、与英特公司合作,研发与1:1数字化工具配套的,与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的,与语、数、外、科学学科教材内容同步的,能融入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资源、学习软件研究。研究的周期及对象1、研究对象: 2007级6班 2008级1班 2009级3班2、周期3年。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研究:采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家长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在这一课题中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习情况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2、行动研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结合,两者都参与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计划的制订、实践、检测、反思和修正等。在行动研究中,做到阶段性的评价反思和连续性评价反思相结合,允许随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对计划中的研究目标和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3、课例研究、案例分析:每一环节、过程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重个案分析和积累。经验总结:在课题实际研究工作中,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经验,并将实验中获得的经验以经验论文的形式反映出来。文献研究:在课题实验研究中,经常带领参加研究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定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成员的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确保实验顺利有效的开展。教学反思:收集教师写的教学后记和教学随笔分析。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为确保实验目标的有效达成,学校将采取以下几条保障措施:加大领导力度,成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实验工作;发挥专家组作用,聘请成都教育学院及市区教科所室有关专家,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指导和辅导作用;提高研究教师的素质;增加实验投入;学校将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6组织保障:本课题是学校的综合课题,由学校校长主持,课题组主要成员均为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设备保障:为课题顺利实施提供完备的硬件设施政策和经费保证。学校将不断加大信息技术硬件设备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购买资料、聘请专家讲学和学术指导、培训实验教师等各类活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组将制定科学严密的课题管理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分析会,不定期召开有关专题交流会,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课题研究工作。课题领导小组《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课题组的老师们:今天,我受课题组委托,做《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的认识与初步研究计划等相关内容作一简要的报告。恳请到会的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推动课题的研究,促进我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是四川省“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我们为什么要选这个题:一是自“因特尔”首次在国内提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概念并付诸实践的初始,我校就有幸与“因特尔”结缘,成为了1:1数字化学习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三个实验站点学校,前期已有很好基础,这个课题的研究与世界接轨,与未来同行,特别是与英特公司合作,有强大的理念和技术支持,会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及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二是与金牛区课题“区域推进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同步,有区域大背景的支持,对我们的研究工作会有很大的帮组。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课题研究的是教师天天打交道的课堂,教师发展的土壤在课堂,与学生学习联系十分紧密的是课堂,与教师息息相关的教学工作是课堂,课堂是学习校的核心部位,也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部位,课堂是教育的细胞,又是教育的整个宇宙,优质的高效课堂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聚焦课堂研究,意义深远,况且我们的课堂还都存在效益不高、高耗低效的问题,目前,1:1数字化学习进入课堂的研究在全国也为数不多,四川就更少,前期我们请多位专家论证这个课题,就课题名我们就拿出七八个,请专家指导:  如:一、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高效课堂实证研究,我们认为这个课题有研究价值。并把它做为我校:“十二五”的统领课题。 根据开题报告的常规,要讲的一些问题很多。但是,我不完全按照常规讲,因为下发的课题的研究手册里都已基本涵盖。   一、课题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1、1:1数字化学习,同步世界希望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数字化学习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为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2、时代发展的呼唤,课堂现状的要求

7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智慧的占领好这块主阵地,最佳的发挥好它育人的功能,这是世界各国一直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未来社会培养什么的人的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人们对课堂效能的提高,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耗时最少,投入最小,而获得的效益最大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面对我们的课堂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常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通过调查发现,常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现象,课堂效益不高,教师最关心学生的求知,教师重教不重学,学生是被教会的,他们的实践、创新、审美等素质被忽视、学情被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材施教被忽视,学生未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未科学建立;在教学中大都采用粉笔+黑板+教材+教师简单的说教方式教学,此种教学方式,面对在这个影像时代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失去了些学习兴趣。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总量也飞速增加,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式之一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可学校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软件资源都只能满足信息技术课学习需求,公开课教师才准备PPT等媒体,即使有PPT,学生也只能是观众,每个个体无法动手操作,在常规教学中与学科课程整合几乎是无此能力实现,为此,我们一直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了1:1数字化学习就有了丰富的,有趣的学习信息资源,这正适合这个时代孩子学习、认知特点,对以往教与学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不再是单一,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我们想尝试利用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去整合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在课堂中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提高课堂效益的策略,即行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真正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一味的注重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的不良现状,从而提高课堂效能,提高教学质量。课堂的问题归纳起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重教不重学{单一的线性问题};学生被动接受问题{主体落实问题};常规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效益不高的问题};忽视学情的问题{个性化学习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适应或未合理使用问题或1:1如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实际是教学资源和软件缺乏的问题},所以提出了此课题。3.与“因特尔”结缘,催生教育实践 2008年3月,我校与“因特尔”结缘,有幸成为了1:1数字化学习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三个实验站点学校。我们开始了前期的探索,但是,在第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由于诸如软件应用、教学资源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处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未能将“1:1数字化与学科教材教学有效整合”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此我们一直期望再借助“因特”硬件和技术的支持、吸纳“因特”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理念,深入研究,找到相关策略,构建全新的高效课堂,因而,萌发了深入研究的思考。4、落实《纲要》要求,深化课改的需要(二)、本课题研究现状通过阅读有关教育杂志和书籍,上网查阅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近年来,Intel公司在全球开展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支持性研究,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运用于学科教学中,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交流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国外:

81∶1数字学习”是一个全球性数字化学习研究联盟,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其成功的实践比比皆是,比如法国某些省的电子书包项目,德国的“笔记本大学”项目,伦敦城市大学提出的混合移动学习解决方案,日本德岛大学基于PDA的u—Campus项目等,如秘鲁由政府出钱为每一位学生购置一台笔记本电脑实施1:1数字化学习。可见,1:1数字化学习研究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学校和政府的重视。自2007年11月起,英特尔公司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共同合作,开展《1: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实施模式研究》这是带有全球化的实验,目前,1:1数字化研究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与学科整合的模式研究,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一些学校已在探索;特别是上海市的洛川学校、控江二村小学分校以及延安初级中学三所实验学校,使用ClassmatePC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又如广东省为深入实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2008年引入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进入中小学课堂。项目发展很快,学生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他们的思维、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在课堂上,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增加,学习兴趣更浓,整体精神状态比过去好很多不难看出控江二村小学分校包括上海其它的实验学校还是广东省的实验虽然在开展《1: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实施模式研究》开始探索,1:1数字化学习也进入了课堂,但也大多是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前期英特尔公司捐赠了学习本100台,我们将2007级(6)作为实验班,开始了,在实验班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的硬件条件支撑下,通过教师、家长建构网络学习专区提供阅读资源,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校课题组两次应邀在“英特尔”中国年会上专题发言,因此,前期研究工作为本课题“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可行性参照。当前,高效课堂的研究是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中学,如杜郎口等一大批学校创造了成功的经验,并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又如李炳亭所著高效课堂22条的理念模式及操作,查有良教授对高效教学的20条思考等做了大量的论述,另外国内外一大批教育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从众多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是把“1;1数字化”做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来研究,在非正式学习方面研究的较多。如课外阅读、查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等。从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结合课程内容并把它纳入常规课堂的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研究相对较少。1:1数字学习是目前教育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也是最富有争议的话题之一,移动设备的使用,例如上网,可能会干扰学生的常规的学习活动;过多地使用技术,学生可能容易忽略教科书、报刊与杂志等学习媒体的作用;学生可能过多地依赖于技术(如图形计算器)而减少思考的认知任务,目前的手持设备相配套的应用软件。目前的手持设备,主要用来帮助教师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而在我们目前的教学课件中,能够直接与这个技术与设备配套的不多因此,教师要用这个技术,就必须改造或自行设计和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这无疑会由于给教师增添许多负担,而影响到“1∶1数字学习”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与推广,大面积的人首一机也还不现实,但不能因噎废食。。。我们相信通过“因特尔”已有的先进的数字化计算设备和最新软件研发如“互联课堂”的解决方案的出台都将较好的解决我们前期实验中设备和教学软件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并通过英特尔‘1:1数字化学习’的移动电子教室模式与鸿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校园平台系统的无缝对接,使个性化教育、个性化学习得已落实;并随着设备研制的成本不断下降,如现在印度研制的学生笔记本售价只有36美元,折合人民也就只有180多元,“1∶1数字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未来的课堂会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91;1数字化学习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或一对一与数字化对高效课堂的作用我们一直在梳理,它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1:1数字化是学习工具,1:1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那么1;1数字化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和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以说1;1数字化是高效课堂教和学的课堂结构,它将改变传统课堂的教育本质,数字化的运用更好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个性化学习,独立与合作学习等;1;1数字化促进课堂效能的提高,合理运用使课堂教学、学习效益可达最优化,最大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几个关键词的解释:1、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2、数字化学习就是每个学生拥有一个数字化的设备或数字化互动学习工具学习者凭借其工具,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进行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3、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点:(1)每个学生手中都有多媒体计算机,便于自学,讨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利用校园网络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学生间的协作学习。(3)运用英特网呈现知识的超文本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帮学生获得对知识内容的高水平理解,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机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升。4、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5、所谓“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是指在实施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效地运用1:1数字化工具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的过程,须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来维持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使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根据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小学高效课堂过程中所依形势的变化制定或选择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最终实现目标的研究。(四)、课题研究的价值1、开展“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应用1:1数字化来整合课程,应用信息技术学习,在信息技术软件,支持下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开发图、文、声、动画并茂的教学资源展现在教室里,将学生带进情景交融的学习天地告别“黑板+粉笔”的传统课堂。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从老师到学生单向流动,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网络多媒体教学机等信息化设备,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设置情境、呈现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所以本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性、探索性。

102、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解决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弊端,建立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的兴趣、能力、人格得到实质性培养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是学校教育在班级授课背景下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关照度的崭新探索,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该研究为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一个充满多学科细节和实践意义的新视角。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前沿性,为主体教育、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可行性参照,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随着软件,学习资源的不断开发积累,随着软、硬件设备的成本的不断下降,该成果的应用具有推广价值。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一)课题的目标1、具体目标:(1)、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构建高效课堂(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2)、研究1:1数字化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及其过程控制方面提供技术的支撑与环境,解决1:1数字化与课程整合学习设计问题。通过研究,对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构建高效课堂优势、特点与规律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及解决策略,形成相关论文。(3)、通过“1∶1数字学习”设备与环境的设计开发、“1∶1数字学习”资源的开发等相关策略研究,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的内容此课题研究的核心是构建1;1数字化环境中的高效课堂,探索在1;1数字化环境中的教与学的模式。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1;1数字化网络平台,究竟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它怎样支持和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如何借助“1∶1数字学习”设备将虚拟世界的学习与真实世界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起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起来,怎样进行“1∶1数字学习”的设计与评价,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开展“1∶1数字学习”,如何进行“1∶1数字学习”的资源开发等等,1、语、数、外、科学学科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包括资源、软件的应用;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等)2、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语、数、外、科学学科课堂评价导向标准及调控机制研究:探索达成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管理的有效调控的机制,特别是在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上构建激励机制,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策略研究。3、与英特公司合作开发与1:1数字化工具配套的、与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的、与语、数、外、科学学科教材内容同步的,能融入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资源、学习软件研究。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本主张及措施基本主张:(1)课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面对鲜活的生命应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身体发育、心理认知的规律以及不同孩子生活特性、兴趣爱好等特点施以影响和培养,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2)根据学情而教、根据个体差异而教,根据教学内容而教,运用1:1数字化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构建起“

11以学定教、问题导学、先学后教(边读边思,先思后练,先练后讲,自学在先,互学在后、师讲疑时)、以学为主”(探索,表达、交流、表达评估、展示)的教学流程策略。(3)根据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先教后学”,不需要“先学后教”的内容则教在前,学在后。(4)培养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总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快乐、幸福的学习。在策略研究上从下方面.创设趣味化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创设趣味化的学习情景,比如开展游戏、竞赛等活动特别是学科本质内容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供辅助和支持,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④.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研究进程及步骤第一步: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3月30日——2011年9月 第二步: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3月30日 第三步:结题阶段:2014年3月30——2013年9月30结题时检测量工具采用美国澳斯汀得克萨斯大学Weinstein等人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LearningandStudyStrategiesInventory,简称LASSI)。LASSI采用多维度多级评分方法,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态度、动机、时间管理、焦虑、专心、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考试策略,要求每个分量表分别计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在使用此量表时对部分题项作调整。五、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1、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报告2、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课堂管理制度,论文集。3、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资源适用软件及PPT教材、教学设计教案集、案例与反思、录像课例、实用课件、数据分析等资料)。  4、专题学习网站。中期研究报告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我们选择了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为突破口,开始进行《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为》,并于2011年12月被正式批准为省、市、校、区四级共管课题。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预定任务,即准备立项,形成课题方案,对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价值的确定,进行有关论证,前期初步研究等,现已进入了全面第二阶段,为了使本课题研究能进一步的深入开展,现就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初期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如下小结:一、课题的概况(一)实验目标与设计1、课题研究总目标

12旨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现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重建课堂多模块教学技术模型与结构,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减负增效,增效体质的高效课堂。2、具体目标:(1)、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构建高效课堂(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彻底改变传统的讲解式教学结构与模式,让新型的课堂真正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2)、研究1:1数字化工具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及其过程控制方面提供技术的支撑与环境,解决1:1数字化工具与课程整合学习设计问题。通过研究和实验,对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构建高效课堂优势、特点与规律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及解决策略,形成相关论文。(3)、通过“1∶1数字学习”设备与环境的设计开发、“1∶1数字学习”模式的研究、“1∶1数字学习”资源的开发等相关策略研究,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3、假设期望通过“1:1数学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利用1:1数字化资源,改变现有的单一的粉笔,黑板,教材,纸笔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模式和结构,学生通过脑、眼、口、手和肢体的协调活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促进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提升课堂效能,提高教学质量。(二)、问题的提出:21世纪是信息以指数级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创新能力是生存的重要资本,学习的形式和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加丰富,计算机和网络的介入“在未来十年,便于携带的个人无线网络技术将能无所不在地进入学习者的生活中”,“1∶1数字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它预示着学习革命的新浪潮即将到来。使得教育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数字化学习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为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2、时代发展的呼唤,课堂现状的要求

13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智慧的占领好这块主阵地,最佳的发挥好它育人的功能,这是世界各国一直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未来社会培养什么的人的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人们对课堂效能的提高,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耗时最少,投入最小,而获得的效益最大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目前,新的课标理念虽已被大多数一线教师认同,但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流于形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公开、示范课、研究课和赛课活动中体现较好,但在常规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未能实质性的落实,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许多误区,如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表面化、合作学习无效化、探究学习随意化、脱离教材任意发挥、烦琐分析等无效教学现象没得到根本性解决。

14通过调查发现,常规课堂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常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现象,课堂效益不高,教师最关心学生的求知,重教不重学,学生是被教会的,他们的实践、创新、审美,合作等素质被忽视、学情被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材施教被忽视,学生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未科学建立;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被动学习,其活动形式是大脑的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大部分同学虽然刻苦学习,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这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部分的孩子开始厌学;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未科学建立;在教学中大都采用粉笔+黑板+教材+教师简单的说教方式教学,此种教学方式,面对在这个影像时代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失去了些学习兴趣。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总量也飞速增加,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式之一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可学校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软件资源都只能满足信息技术课学习需求,公开课教师才准备PPT等媒体,即使有PPT,学生也只能是观众,每个个体无法动手操作,在常规教学中与学科课程整合几乎是无此能力实现,为此,我们一直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了1:1数字化学习就有了丰富的,有趣的学习信息资源,这正适合这个时代孩子学习、认知特点,对以往教与学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不再是单一,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我们想尝试利用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去整合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在课堂中基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提高课堂效益的策略,即行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真正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一味的注重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的不良现状,从而提高课堂效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提出了此课题。3.与“因特尔”结缘,催生教育实践1:1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使用无线网络技术将若干数字化移动终端互联而成的一个网络环境。在这一研究热潮中,美国英特尔公司特别设计了一款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ClassmatePC,并向全球多个国家的部分学校免费提供,合作开展研究,2008年3月,我校与“因特尔”结缘,有幸成为了1:1数字化学习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三个实验站点学校。我们开始了前期的探索,但是,在第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由于诸如软件应用、教学资源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处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未能将“1:1数字化与学科教材教学有效整合”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此我们一直期望再借助“因特”硬件和技术的支持、吸纳“因特”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理念,深入研究,找到相关策略,构建全新的高效课堂,因而,萌发了深入研究的思考。4、落实《纲要》要求,深化课改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探索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三)、本课题研究的思路1、此课题研究的核心是构建1;1数字化环境中的高效课堂,探索在1;1数字化环境中的教与学的模式。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1;1数字化网络平台,究竟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它怎样支持和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如何借助“1∶1数字学习”设备将虚拟世界的学习与真实世界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起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起来,怎样进行“1∶1数字学习”的设计与评价,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开展“1∶1数字学习”,如何进行“1∶1数字学习”的资源开发等。(1)构建小学“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的目标。(2)确定不同年级“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内容。(3)探索小学“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的技术路线。

15(4)收集、形成“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典型案例集(包括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录像课例、实用课件)。2、本课题研究:3、方法的选择:本课题的实验我们采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课例研究、经验总结、文献研究等。二、强过程落实,重研究实效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努力。我们做了如下工作;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9月1、完成了课题申报。我们从实际出发,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内容包括当前我国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及预期效益。预计突破的难题,从参研人员的水平研究分工及学术会议、研究手段,经费预算等方面周密计划,进而完成立项申报。这一阶段在赖敏校长教育科研要动真枪的引领下,各位课题研究人员把研究工作到了实处,2011上上半年在教科室、课题研究组组长刘文蜀老师带领下,主研老师开始选题,进行文献研究,研读相关的书籍,升华理论知识,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研讨实验设计,制定实施方案,组织研究教师认真研究课题的内涵,一次一次的查阅资料,一次一次的学习,一次一次的开会论证,就课题名我就拿出了10多个,请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张乃文,陈军、顾颉老师、四川省电教馆理论室袁红主任指导论证选题,学校课题组就选题论证会就多达8次才开始着手撰写研究方案,在撰写方案的过程中又一次一次的修改,方案修改也6次易稿,就这样反反复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科研工作。六月初完成了立项表册和方案。方案完成后进入答辩阶段,课题组组长又带领主研究教师熟悉方案内容,理清课题的相关概念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较为顺利的参家了答辩,同时也得到了成都市教科学院杨琳主任等专家的指导。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落实研究工作。

163、教科室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在教师中、在学生和家长中宣传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精心挑选班级和学生,确定了实验班和对照班。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取实验组合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三年级三班、四年级一班、五年级六班为实验组,同年级其他班为对照组,根据我校课题研究的要求,针对提出的问题,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召开了实验教师会议,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操作技术,分学段解决提出的问题。把落实“1:1笔记本的适用与数字化网络的链接,数字环学习环境与课程整合的资源建设,1:1数字化环境中的课堂教学设计,多模块教学流程的模型构建(因学生认知不同,年级差异,教学内容的千差万别,学科本质的区别等)贯穿整个实验之中。并极力放在常规课堂中去应用。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0月针对研究问题,本阶段我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研究和可操作的工作计划。根据2011年7月1日答辩,专家提出的要求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2月教育科研培训会精神,学校课题组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活动的过程,用行动来说话,让研究的过程看的见,摸得着,让这个过程带领一大批教师专业成长。此段时间再次论证研究方案的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反复推敲,反复思考、反复研究,厘清了方案问题感,明确为什么要研究。理出了明晰的问题:[即课堂的问题:教师为中心的问题,重教不重学{单一的线性问题};学生被动接受问题{主体落实问题};常规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效益不高的问题};忽视学情的问题{个性化学习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如何与学科课程整合和未合理使用的等问题]让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明确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能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以及明确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现有课堂效能不高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单向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缺乏的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让课题组成员解决核心问题的核心主张和措施是什么?解决问题路劲是什么?和投放那些教改的措施。梳理出了思维导图:第二步:课题开题会,进一论证课研究目标,内容,研究技术措施投放等相关问题。案例链接:{开题体现场}《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举行现场开题会通过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这是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所在,也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72011年12月5日,《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经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批准立项。12月9日,我校课题组在西区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举行现场开题会。金牛区教育副局长邹罡局长,四川省电教馆理论室袁红主任、成都市技术装备所电教科倪红科长、成都市教育学会张乃文会长、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教育行业发展部温海防经理,香港E-CLASS课题中国区徐晋经理,金牛区教育局电教科蔡文科长,普教科张先谨科长,区教培中心阳红主任,科研室喻昌学喻主任,小学部苏晗主任,信息部程弟松副主任,数学教研员曾辉老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天府早报》教育主编赖波主任,以及兄弟学校的校长、科研骨干以及关心石笋教育的朋友们参加了现场会。首先,赖敏校长致欢迎辞。赖校长谈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1:1数字化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开创了一个更为广阔、多元、开放、互动的“自主空间”,学校将借此课题促进学校课程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接着,四川省电教馆理论室主任袁红老师宣读了课题立项批复。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解放学生,解放教师。结合学校“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立足于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常规学科教学研究,探索此环境中高效课堂的构建,并开始了初步的教学尝试。课题组刘燕老师和5年级6班孩子带来了数学课——《找次品》。接着,课题组长做了《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开题报告。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我们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其最终目的仍然是高效教学,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发展学生,提升教师。所以,在进行《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开展《非网络环境下高效课堂策略研究》,使得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我们投身课程改革的热情和执着,有脚踏实地的躬耕不辍,还有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就一定能还自主学习于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向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迈出更为坚实的一步。第三步:根据课题的实施方案,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研究1:1数字化环境中的相关策略

182012春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如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构建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高效课堂,探索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教与学的模式是课题研究的核心。课题组成员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题计划,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本期研究的重点侧重于运用1:1数字化网络平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支持和增强学生的学科学习,同时借助“1∶1数字学习”设备将虚拟世界的学习与真实世界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起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同时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各施其职,使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例会,成员分享课堂观察及感悟。每月实验课,写出案例分析和反思,听课老师写听课感想。老师们一份份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案例评析、课堂教案、教学反思、听课感想、学期总结等等,成为了老师成长的印记,它凝聚着研究教师的智慧和汗水,同时盛载着老师们学习与进步的喜悦。案例链接:1、2012计划要点:课题组本期要进一步厘清为什么要研究,我们需要解决的什么问题,,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有哪些问题?解决核心问题的核心主张和措施是什么?解决问题路径是什么?2、抓学习先行,重素质提升为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开学初认真制定了科研工作计划,明确要求本期教师要学习的内容和书目,还专门为教师购买了《新课标》(2011版)等资料,并落实学习任务,明确学习要求;解决理论为实践的支持问题;特别是1:1数字化环境中的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的理念与教育思想指导研究思路的进一步完善和课例设计参研教师学习学科《新课程标准》,肖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学习后交学习笔记,学习体会,要上交课标学习体会,论文等。要求大家学习以下内容:《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朱幕菊)。《教育新理念》(袁振国)。《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2012春通过学习,课题主研教师人人撰写循环教学笔记近80篇。论文14余篇;5月在参加区级论文评选活动中:教师博文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新课标论文一等7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人。3、课题组还构建QQ研究群,发布信息,上传学习资料。4、2012年1:1课题要除了学习,主要是就课例研究活动,课题从开学的第三周开始我们就要轮流在英特尔教室上课,科学,英语,数学,语文四个学科,一轮流进行,每次上课课题组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调课参加听课。龙主任是分管这个课题行政领导,负责技术支持,计算机老师做好研究教师,实验班学生的相关技术培训工作,教科室协助上课教师设计课例及课件等资源把关;学校规定教师能自制1;1课件的,学校评审后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资鼓励教师开发资源,学校保存后可供下一位实验教师或班级使用,有三五年后,学校可供使用的课件资源就多了。

195、每月具体安排:二月:1、制定本期课题组研究工作计划。时间:2月9号2、召开课题组例会,落实主研人员上研究课的时间、内容;落实人员具体分工。时间:2月20日3、建立课题学习交流的QQ群,在群共享中上传相关课题的学习资料,开展网络学习交流,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三月:1、课题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并进行教学活动实施。2、科学课例研究:余薇薇《花、果实、种子》,课后分享教学反思,听课成员分享课堂观察及感悟,时间:3月14日3、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4、数学课例研究:刘燕《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课后分享教学反思,听课成员分享课堂观察及感悟。时间3月21日四月:1、主研人员学习相关课题资料经验交流分享2、数学课例研究:张诺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后分享教学反思,听课成员分享课堂观察及感悟。时间4月11日3、课题方案修改研讨会;时间:4月19日4、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五月:1、主研人员学习相关课题资料经验交流分享2、英语课例研究:张丽娟《Module4》,课后分享教学反思,听课成员分享课堂观察及感悟。时间:5月9日3、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六月:1、主研人员学习相关课题资料经验交流分享2、语文课例研究:刘文蜀《奇异的激光》,课后分享教学反思,听课成员分享课堂观察及感悟时间:6月6日3、收集整理阶段性研究的相关资料,做好阶段性小结工作。4、本期课题组工作小结,布置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

20案例链接:1:1数字化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简讯3月30日,在石笋街小学东区科学实验室开展了《1:1数字化环境中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题》实践的一次课例研究活动,教培中心小学部苏晗主任亲临现场指导,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及“青艾小屋”课题组全体老师全程参与。本次活动首先由课题组科学教师余薇薇呈现了一节四年级课例《花、果实和种子》,本课运用E-class平台,将学生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上传共享,借助平台,让全班同学形象直观地分享成果,并将抽象的“传粉——开花——结果”的过程用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观看中生动形象地明白了科学道理。观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多角度评析了这堂课例,对于1:1数字环境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软件、硬件及各方面的问题,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苏晗主任针对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这一问题,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是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学习趋于高选择性的必然途径。它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当中,更体现在学生课堂的学习、互动、交流以及课后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等各个方面。1:1数字化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我们明晰了本校1:1数字化课题在实践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为下一次课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给了有益的参照,促进了课题组对课题实践活动更深入和细致的思考。思考:1、科学课数字化教学今后怎样发展?2、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在哪走向:1、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2、基于教室的学习走向终生学习3、高度统一转变为超高选择菜单4、信息的消费者转变为信息的收集、处理(生产者)策略:1、提高生学习兴趣2、生自主菜单选择

213、网络环境4、生互动研讨,课内外都可进行5、及时评价反馈6、便于展开师生、生生的指导弱点:技术:软硬件、资源师意识上跟不上,边做边发展案例链接:1、我校1:1数字化课题辅助资源E-class培训启动6月7日,E-class专家团队对我校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我校英特尔实验班教师、备课组长等参加了培训。2、为进一步直观感受E-class带给教育教学的成效,6月9日——10日,学校教科室李主任、课题主研马兰老师、蔡珂老师和龙贤志主任奔赴重庆参加重庆市中小学“数字教育教学软件会场,与英特尔教育行业发展温经理和E-class开发商徐总合影作为亚洲用户量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网上教学及校园综合管理平台,E-class具备高弹性及高延伸性,可根据学校的个性需求,灵活结合多种增值系统及服务,实现学校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战略。通过暑期的周密筹备,这项实验工作将在下学期启动。3、为1:1数字化课题的顺利开展,拓展备课和学生个体学习机的有效控制与互动学习;学校再次请到了Eclass网络教学平台培训部的欧阳先生,他专程从深圳飞抵成都,对我校1:1数字化学习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平台使用培训。通过培训,1:1数字化学习课题组的老师进一步地熟悉了Eclass网络教学平台的备课、上课等操作流程,为下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走进教室,只见每个学生的桌面上摆放着一台漂亮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当课堂进入练习部分时,学生熟练地打开小电脑,找到相关的练习材料,一边神情专注地点击着有趣的画面,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原来,学生在复习巩固单词、句子的认读。再看上课的张丽娟老师,此时正通过教师监控软件,轻松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况。通过监控,老师发现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比其他学生缓慢时,马上走到该生身边个别辅导。这就是“石笋街小学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与高效课堂的整合”课题小组将1:1数字化学习引入到日常教学中的一次有效尝试。学生在1:1数字化环境中,借助人手一台小电脑的资源优势,将普通的教室顷刻间变成一间功能齐全的语音教室,学生不但复习巩固了学习内容,而且训练了听力,究正了发音,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了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我们如何有效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和思路。案例链接张丽娟老师课后反思:课题:Module4Unit2Myfavoriteseasonisspring.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一次尝试课:学生第一次使用电脑辅助学习,老师第一次操做电脑进行教学。使用电脑辅助英语课的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他们能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自由的听读,优等生能迅速听完一遍后再听一遍,巩固知识,并且在读音方面反复模仿,而后进生在遇到不会读的单词或句子时,可以反复听读,有利于跟读的突破。而这是集体在老师的一根教鞭的指挥下达不到的。利用电脑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力会得到很大帮助,完成练习时也可以及时得到纠正。问题:使用电脑辅助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必须有相应的电脑操作水平,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电脑操作水平,长时间看电脑对学生的视力有影响,耳机听多了对听力也会有影响。案例链接:刘文蜀老师听课反思:3月15日是石笋街小学2007级6班春笋乐园的家长开放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全体家长和前来听课的老师看到了一节全新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别具一格的英语课。走进教室,只见每个学生的桌面上摆放着一台漂亮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当课堂进入练习部分时,学生熟练地打开小电脑,找到相关的练习材料,一边神情专注地点击着有趣的画面,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原来,学生在复习巩固单词、句子的认读。再看上课的张丽娟老师,此时正通过教师监控软件,轻松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况。通过监控,老师发现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比其他学生缓慢时,马上走到该生身边个别辅导。这就是“石笋街小学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与高效课堂的整合”课题小组将1:1数字化学习引入到日常教学中的一次有效尝试。学生在1:1数字化环境中,借助人手一台小电脑的资源优势,将普通的教室顷刻间变成一间功能齐全的语音教室,学生不但复习巩固了学习内容,而且训练了听力,究正了发音,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了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我们如何有效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和思路。

23不过,我也看到部分学生专注于色彩鲜艳、内容有趣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了欣赏或游戏中,而忽视了学习本身,以致在后来的学习反馈中有学生出现了问题,这正是数字化学习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也许随着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不断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这种状况会得到扭转。三:课题部份阶段成果(一)、认识成果1、深耕课堂,聚焦高效实现教与学的升级变革,关注课堂效能,追求高效课堂,十分必要,特别是在1:1数字化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能持续保持学习情绪,与非1:1环境教学节约时间,学生探索学习材料方便,教学容量教大,在网络环境反馈与共享学生学习成果十分方便,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1:1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1;1与教材整合的资源丰富,学生个体可操作,互动可实现以及整体融合资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与保障。特别是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二):技术操作成果1、制定了石笋街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意见。2、制定了1;1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课堂评价表。3、完善了1;1数字化功能室等硬件设备。4构建了1:1数字化环境网络平台(EKLS平台)无限网络局域网以及课例课件等。5;初步构建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教学流程模型,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应用,数学学科稍有优势。如:积极引导学生在1:1数字化环境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努力实现从教师教的课堂向学生学的课堂转变,构建具有石笋"和美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在研究中积极探索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语、数、外、科学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学习流程,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项目,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运用1:1数字化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例设计中努力实现“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媒体资源实施“问题导学”“尝试自学”“先学后教”,“先练后教”的策略。

24四、课题阶段效果1、教师成长方面:①主研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明显增强,如主研:刘燕老师,张诺玲老师,张丽娟老师课件设计能力明显提高,EKLS平台应用较为熟练,从过去的不敢上不愿上1;1课到积极主动争取上1:1课。她们上出了兴趣。②主研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升,过去说起课题大家都十分畏难,不知道科研的方法等,现在知道怎么选题,立项,撰写科研计划,如何开题等。特别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高了。③主研教师不再纸上谈兵,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1:1数字化环境践行与课例应用。2、学生方面:实验班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也得到了发展,应用电脑自学,同伴共学,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有较大提高。通过谈话调查,100%的同学都愿意上1:1数字化课,她们认为老师制课件好玩,学习内容易懂,操作电脑学习兴趣高,探索性强,内容丰富,音频,视频,图像等零距离接触而且自行操作。不像非1:1课尽管也用白板等,但还是老师造作,只能是观众,听众。实验班学生也在2012年3月27日四川省电教馆组织的“四川省纵横信息数字化在线创新学习比赛”活动中,刘欣颖和杨靖昆双双荣获一等奖,蔡珂和柳无非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在2012年5月8日的全国比赛中,刘欣颖和杨靖昆再次荣获一等奖。五、困惑1、课题资源的缺乏急待加大开发的力度,需投入人力,物力支持课题研究的开展。2、学生机的升级换代等技术支持也急待解决。3.因年级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等多元的影响在构建课堂多模块流程的设计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情,与高效的课堂的评价等方面还需上级专家指导。4.1:1课能保证在常规课堂天天使用,还有一段距离。六:2012-2013年度重点研究工作机预期成果:(一)、2012-2013年度重点研究工作

251、深研1:1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载体系统建构:重点①在网络环境高速通道的建设,和学生机硬件升级换代,请英特公司专家指导。②小组系统、流程系统、互动(沟通)系统的建构。2、1:1数字化课题组要运用1;1数字化工具研究语、数、外、科学学科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的学校管理,课堂管理,考核评价等相关制度策略研究(包括资源、软件的应用;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等)3、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设计“以学定教、问题导学、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的多模块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型研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内驱力。构建起“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媒体资源(电子导学案,电子试卷、测试题等)实施“问题导学”“尝试自学”“先学后教”,“先练后教”,学生学习任务多在课内完成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⑥、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语、数、外、科学学科课堂评价导向标准及调控机制研究;探索达成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高效课堂管理的有效调控的机制,特别是在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上构建激励机制,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策略研究。⑦、与英特公司合作,研发与1:1数字化工具配套的,与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的,与语、数、外、科学学科教材内容同步的,能融入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资源、学习软件研究。(二)预期成果1、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高效课堂管理制度及相关评价已基本建立。2、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多模块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型适用,科学。3、1:1数字化工具配套的,与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的,与语、数、外、科学学科教材内容同步的教学资源、学习软件更加丰富。4、1:1数字化硬件环境得到较好改善。1、形成主研教师教学反思,课例,论文集初稿。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报告                                          

26本课题系四川省、成都市“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四川省电教馆、成都市教育科学院2011年度)。经过课题组三年的实施研究,探索出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高效课堂的支撑系统和应用模块,学科教学模式,实施与技术要求,课堂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等策略,较好的改革了教与学的方式,构建起了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学习、教与学轻松、自然和谐、轻负、增效、提质的高效课堂,促进了我校发展,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与同行的认可。一、课题的提出1.时代发展的要求 未来课堂的呼唤21世纪是信息以指数级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创新能力是生存的重要资本,学习的形式和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更加丰富,计算机和网络以及便于携带的个人无线网络技术将无所不在地进入学习者的生活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它预示着学习革命的新浪潮即将到来,使得教育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目前,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给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为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把网络教育跟实际教育连在一起,使得学生创造性新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行为习惯的形成不局限在课堂里,通过数字化设备,学生们能够把网络社区、论坛、学习软件、思路笔记、创新的想法、动画等带在身边,把这些知识和教学内容连在一起。大数据(bigdata)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资讯。这更是基础教育应积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任务的需要、大数据时代给我校教育变革带来了机遇,可见,“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推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赋予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教育兴盛于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大数据的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在学校班级授课只有应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工具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才能实现这类人才的培养。

2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我们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符合课堂发展趋势:“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基于教室的学习走向终生学习;高度统一转变为超高选择菜单;信息的消费者转变为信息的收集、处理(生产者),而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应用“一对一”数字化来融合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使“一对一”数字化工具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发挥最大功能与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所以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更有探索性和创新性,“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高效课堂是培养未来人才所呼唤的课堂。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思考中剖析原因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智慧的占领好这块主阵地,最佳的发挥好它育人的功能,这是世界各国一直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未来社会培养什么人的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人们对课堂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耗时最少,投入最小,而获得的效益最大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近年,学校行政通过每年近1000节次的推门听课和课堂观察研究课以及在和一线教师的访谈和交流中发现: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现象,课堂效益不高;从教学质量监测的有关数据分析看,课标要求的学生实践、创新、审美,合作等素质被忽视、适合自主学习,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方式未能科学建立,教师最关心学生的求知,重教不重学,学生是被教会的,教学打的是时间仗,用时间堆砌,用的是汗水精神,部分班级学生作业多,学生学得苦,学得累,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大部分学生虽然刻苦学习,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学习,甚至部分孩子开始厌学。目前,新的课标理念虽已被我校大多数一线教师认同,但在实际应用中大多还流于形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公开课中体现较好,但在常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未能实质性的落实,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许多误区,如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表面化、合作学习无效化、探究学习随意化等无效教学现象没得到根本性解决。

28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我校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被动学习,其活动形式是大脑的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在这种方式下学习,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差、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缺少群体的合作和生生互动,学生学习内驱力缺乏。二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未能科学建立,常规课堂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常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大都采用粉笔+黑板+教材+教师枯燥空洞的说教方式教学,此种教学方式,忽视学情,忽视孩子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忽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面对在影像时代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失去了些学习兴趣。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总量也飞速增加,我们教师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需求,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式之一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虽我们是“九示范校,但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大都是固定在机房,且软件资源都只能满足信息技术课学习的需求,很难实现与其它课程融合,虽也有信息技术媒体资源在学科课程中应用,那只能在公开课教师才使用,资源相对缺乏,最先进的技术资源只有PPT课件,即使用PPT课件,也是教师演示,学生只能是观众,无法个性化学习。若要信息技术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与学科课程融合教学,每个个体又能使用信息技术设备,互动学习,几乎是无此能力实现,为此,我们一直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所以提出了此课题。3、与“因特尔”结缘,催生教育实践2008年3月,我校有幸成了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三个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学校,开始了前期的探索,但是,在第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由于诸如无线网络环境不稳定、软件应用、教学资源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处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生非正式学习培养策略研究,未能将“一对一”数字化与学科教材教学内容有效融合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此,我们一直期望再借助“因特尔”硬件和技术的支持、吸纳“因特尔”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理念,深入研究,找到相关策略,构建全新的高效课堂,因而,萌发了深入研究的思考。有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就有了丰富的,有趣的学习信息资源,这正适合这个时代孩子学习、认知特点,对以往教与学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不再是单一,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我们想尝试利用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去融合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在课堂中基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提高课堂效益的策略,即行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真正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一味的注重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忽视素质教育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的不良现状,从而提高课堂效能,提高教学质量。

29“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突出价值在于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观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而且通过信息技术让他们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和提高能力,旨在把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一师一生也将成为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是根据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及资源的相关因素,科学合理配置,在构建中通过调查、分析、假设、论证、实践等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操作性极强且是实质性的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策略。成都大学教授周晓山评价该课题价值说:“该课题研究,是解决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弊端,建立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的兴趣、能力、人格得到实质性培养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是学校教育在班级授课背景下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关照度的崭新探索,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该研究为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一个充满多学科细节和实践意义的新视角,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前沿性,为主体教育、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可行性参照,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二、课题关键词界定“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就是每个学生拥有一个数字化的设备或数字化互动学习工具,学习者凭借其工具,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1)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学习终端、平板电脑、电子交互白板、数字化教室、稳定的无线网络、校园局域网络、英特网等。(2)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学生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3)平台: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4)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5)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本课题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主要指硬件设施:多媒体计算机、学习终端、平板电脑、电子交互白板、投影机、数字化教室、稳定的无线网络、校园局域网络、英特网、E-class教学平台。软件资源:

30①教师自制资源,与教材融合的PPT课件、flash动画、相关照片、录像、视频、导学案、电子试卷、电子教材等。②学生收索、下载资源:授课教师提前或课中布置与学习课程内容相关的网上资源。高效课堂: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课堂。也是一种管理,更是全新的一种思想、一种行动、具有复杂、全新、整体、系统、深刻等特点。是针对课堂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不科学而导致课堂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其核心目标--学生自主与个性化的主动学习,让学生会学、会创造。本课题的高效课堂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使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工具融合课程内容和丰富的“一对一”学习资源,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创造环境,科学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辩、协作沟通,实践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效率,使教育教学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从而实现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策略:汉语词典指计策,谋略,我们这里的“策略”就是为了使用“一对一”数字化工具,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个性化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效率,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1、建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改变现有的“粉笔+黑板+教材+纸笔“的单一的传授式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和教学结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与主动发展的高效课堂。2、探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丰富完善的教学资源。3、构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课堂教与学的策略。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课例设计、管理机制等。4、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科知识素养,促进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开发其智力,挖掘其潜能,培养其高阶思维以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减负、增效、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311、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构建起满足小学各科“一对一”教与学需要的(1)硬件设施:数字化教室、校园局域网络、英特网、实验班每生一台小笔记本电脑、稳定的无线网络、电子白板、投影仪包括其它配套设施等。(2)软件系统: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平台、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生生、师生能互动学习的通讯软件工具等。(3)教与学的软件资源:①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学生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如与教材融合的PPT课件、flash动画、相关照片、录像、电子导学案、电子试卷、电子教材等。②学生收索、下载与学课程内容相关的网上资源。2、研究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下,增强教室功能,使“单一的桌凳,粉笔加黑板变成了每个学生人手一个笔记本电脑,教师在无线网络,电子白板,投影仪,软件系统平台等数字环境中投放共享学习内容,在互联交换及时处理中组织学习,让“教室”变成“有趣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研习室”,“讲堂”变成“有丰富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学堂”。改变现有的“粉笔+黑板+教材+纸笔“的单一的传授式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和教学结构。3、研究“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丰富、完善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与物化资源)建设,在人力资源上要组建整合信息技术人员和1:1数字化学科授课教师的培训;物化资源研发,满足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互动,声、像、色、动画俱全,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突出学科本质和能力培养、思维训练的课件、视频研发。4、研究构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课堂教与学策略。(1)根据学科特点着力探索学科资源建设。(2)探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科课例设计的方法与要求,形成适用的课例。(3)探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模式的建模思想、建模设计方法与要求,形成适用的多模块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在不同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4)探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科课堂评价量表、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与运用以及管理制度,有效运行机制的建构。

325、研究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如何开发其智力,挖掘其潜能,培养其高阶思维以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与主动发展的高效课堂的技术流程、如学习小组建构、预学、呈现(课中自学、交流、互动)、反思、评价、家校合作;“一对一”数字化网络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它怎样支持和增强学生科学的学习;如何借助“一对一数字学习”设备将虚拟世界的学习与真实世界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起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起来;行成相关的论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视频课件等成果。6、研究分年级学生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训练要求和教师对信息技术媒体的使用技能、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资源、授课能力提高的相关策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四、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研究:采用对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家长座谈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状况。2、行动研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情境中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结合,两者都参与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计划的制订、实践、检测、反思和修正等。在行动研究中,做到阶段性的评价反思和连续性评价反思相结合,允许随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对计划中的研究目标和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3、案例分析:对每一环节、典型研究课例进行分析研究4、经验总结: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5、文献研究:买相关书籍购和上网学习相关理论,请相关专家讲座等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定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成员的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确保实验顺利有效的开展。6、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随笔分析。五、课题研究过程与措施第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30日——2011年9月,学习有关理论、制定方案,论证方案、申请立项、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筹集研究经费等。主要措施:1、2011上半年课题主研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朱幕菊)、《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李芃:《应用中的网络创新技术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分级标准》、课题组还构建QQ研究群、发布信息、上传学习资料等

332、课题主研进行了文献研究,通过阅读有关教育方面杂志和书籍网查阅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走访一些学校,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1:1数字化研究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与学科整合的模式研究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地一些学校也已在探索,但均没有“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策研究,课题主研通过学习写出了研究综述,制定出了实施方案,并请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袁红副主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陈军、顾颉、杨琳等专家指导论证课题,仅课题名就列出10多个遴选,开选题论证会8次,研究方案6次易稿,就这样反反复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研究工作。课题于2011年9月立项。3、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教科室、专家团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如:2011年6月7日请港大学的莫老师来我校对课题组教师开展class平台使用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共培训2次,参培22人次。其它培训6次,学习课题计划的撰写,明确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技术,课例设计,教学模式建构,研究方法的应用,如何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课程深度融合并落实在常规课堂中去实践研究等内容,参培72人次,丰富了课题主研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以2010级三年级三班、2009级四年级一班、2007级六班为实验组,同年级其他班为对照组。还在教师中、在学生和家长中宣传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4、筹集研究经费10余万元,完善网络设施、研究平台及相关资源建设,如添置服务器、学生使用终端设备小笔记本计算机100台,购买无线AP,构建E-class平台研究等。探索与语、数、外、科学学科教材内容同步的,能融入常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资源、学习软件研究。第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3月全面研究,召开课题开题会,进一步论证研究目标,内容,再次组织主研教师学习培训,疏理问题并针对问题研究,理出了思维导图,制定“一对一”数字环境下的高效课堂管理制度,评价、观察表等,开展课例实践,收集阶段成果等。主要措施:1、召开课题开题会:2011年12月9日,课题组在西区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开题会。2、课题组老师立足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与课程教学内容融合的常规教学课例研究,探索此环境中高效课堂的构建,开始了初步的教学尝试。课题组刘燕老师执教数学课——《找次品》。每个学生一台笔记本电脑,100%的学生参与活动,在小本上的托盘里找出次品,学习兴趣浓厚,轻松发现规律和总结出找次品的方法。课题组长刘文蜀老师做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34最后,四川省电教馆理论室主任袁红副主任等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论证。专家认为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解放学生,解放教师。专家对课题做了点评:成都市教育学会张会长肯定了课题“三好”(好课题,好报告,好开端),评价呈现的课堂是学生真实学习的学习活动,有深度和广度,这便是向高效课堂的迈进,当然更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2、疏理问题并针对问题研究,理出了思维导图课题组从我校课堂教学的问题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可操作的研究计划。根据2011年7月1日答辩,专家提出的要求学校课题组反复对照课题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进行推敲、思考、学习与实践进一步厘清了方案问题感,明确了应主要针对下问题进行研究:1、教师为中心的问题,重教不重学{单一的线性问题}。2、学生被动接受问题{主体落实问题};常规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效益不高的问题}。3、忽视学情的问题{个性化学习问题}。4、信息技术手段如何与学科课程融合,让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明确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措施是什么?解决问题路径是什么?理出了思维导图: 2.抓学习先行,重素质提升第二阶段课题组重点学习了、《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人民教育》、《实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倪文锦)、《建模理论》—查有梁、《高效课堂22条》—李炳亭、《数字化学习究竟要解决学习的什么问题等研究》—徐端颐:、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人本主义理论》等指导研究、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学习后要求主研教师撰写学习笔记、学习体会、论文。

353、课题组运用“一对一”数字化工具研究语、数、外、科学学科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有效调控机制,考核评价、课堂观察量表等相关制度,特别是在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上构建学生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策略,形成长效机制,促进研究工作的落实,并在研究中不断完善(包括资源、软件的应用管理;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课例研究评价标准量表的制定等研究工作)。课题组每月确定研究主题,课例内容,确立中心发言人,开展形式与主要解决的问题等工作,做到周密计划安排,让主研教师目标清楚,方向明确,有的放失,使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开展。4、探索“一对一”课堂模式设计的技术路线及开展课例实践研究●个体与集体设计相结合---强化头脑风暴,彰显集体智慧。课题主研针对课程内容讨论、研究设计办法,做到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研究教材编排意图,学习学科知识(PCK),准确把握教学方向。(着力三维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清晰准确、学习过程的设计合理、科学)一月一次常规课例会诊会,集体解决突出问题。探索达成“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一对一”模式的设计要体现能力、思维的培养,把每个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思维、思想方法、规律与变化,根据学科特点,学科本质,学科课标要求设计出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课例。●“一对一”模式的设计要做到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学会质疑与探究,学会反思与总结归纳。课例设计还包括三维目标、电子学案内容、电子、纸质作业设计、流程设计等。●研究小组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科学、英语、数学、语文课例研究落实在常态教学中。指导小组不定时检查,纳入教学绩效考核,前期三个月注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主研的常态课,每周在教学中用三天时间使用“一对一”数字化工具学习,辅以研究课,示范展示课,参赛课等形式促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高效课堂的构建。科学、英语、数学、语文四个学科轮流上课议课。●研究过程注重数据分析、资料建立、课例实践后的问卷调查等工作。{案例}2007级六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问卷调查现代化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在完成单元《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的体积》这三个“一对一”课堂教学实践后,实验班教师对五年级六班47名学生进行了有关“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首先调查了学生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常态化的态度,全班99.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每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方式上数学课,仅有0.4%的学生表示担心每天使用会影响视力。

36在对前几节课运用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孩子们都很接受这种“一对一”数字化常态课堂教学模式”,100%的学生还很喜欢这种“自主学习在线资源包,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方式。不过用心的孩子们也发现了目前这种课堂教学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68%的学生建议教师仅提供3~4个学习资源,有72.3%的学生认为四人小组汇报发言采用“个性化发言”的方式更能节约课堂讨论时间。通过问卷调查,还欣喜的发现通过“一对一”数字化自主探索式学习,帮助很多孩子找到了发言的自信,不仅在四人小组交流时组内能做到人人主动发言,而且全班有63.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代表小组汇报发言,他们觉得这不仅是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而且还很光荣。在每节课的磨练中,孩子们自己总结了一些很有用的解决发言语塞、表达不通顺问题的方法,全班有57.4%的孩子明白了抓住四人小组的交流讨论时间充分准备、多多练习能很好的避免发言紧张,如果实在遇到表达障碍,可以从容大方的请求同学或老师帮助。有关“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练习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班85.1%的学生希望采用“数学游戏练习”的方式,这非常符合儿童学习心理。而非常体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特点的“当堂在线检测”的练习方式仅有17%的学生选择,这也为教师选择更能调动练习积极性的方式提供了参考。5、深研“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支撑系统和应用模块,落实“一对一”数字化设备、软件、教学资源开发跟进工作。{案例}:科学组余微微为作好四年级课例《花、果实和种子》设计,她先自主学习《科学课标》,研究教材,设计“一对一”环境,再提交指导小组集体讨论,在曾维奇等教师的指导下,把握了学科本质及重难点,再在信息部的指导下如何设计运用1:1环境工具、软件及资源、平台的使用,这样完成了课例设计。然后培训学生应用“一对一”学习工具将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上传E-class平台共享,学生借助平台,上课时学生应用“一对一”学习工具分类整理资料和图片,学生个体网上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研讨,全体同学通过教师设计的课件,在生动形象、直观、动态演示过程中,把抽象的“传粉——开花——结果”的过程了解得一清二楚,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观察与操作中分享成果,明白了科学道理。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最后记住结论的枯燥学习方式。观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多角度评析了这堂课例,对于“一对一”数字环境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软件、硬件及及资源开发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对建构高效课堂的结构及理论支持系统及相关模块,技术要求开展了讨论。“一对一”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它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当中,更体现在学生课堂的学习、互动、交流以及课后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等各个方面。

37②小组模块、流程模块、互动交流、呈现等模块的建构。第三结题阶段:2014年3月30——2014年12月30,深入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组织验收、整理反映成果的资料、影像作品、编写成果集、专家鉴定。具体措施:本年度结合上年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主研教师的学习的力度,为研究奠定理论支持。二是外出学习培训。如派教师到上海、石家庄、重庆学习培训。  三是定期讨论研究,群策群力,针对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四是主要以常规课为载体进行课例研究,课前的课例设计研究,课后的反思总结。五是评价量表、课堂管理制度、“一对一”环境下的高效课策略方案等改革技术层面的措施再次投放。六是注重收集、形成“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小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典型案例集(包括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录像课例、微课,课件等)。六、课题研究成果(一)认识成果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1)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认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运用这一设备所提供的平台与“一对一”个性化学习资源,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与方法,它以是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式的个性化学习;它的特点是:学习方式多元,学习方法灵活,互动性强,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直观、生动,学习评价有效、反馈及时等。

38我们通过近1000余节非“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和“一对一”数字化课堂课例观察以及问卷调查,主研教师课例的实践研究,反复分析、比较、反思与总结:我们认为非“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效益普遍不高,学生学习、教师授课效率低的归因的确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生的专业素养不够,对教材的解读,课标理解能力及践行水平不高所致。因而,导致观念滞后,教学理念更新慢,教学行为,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愿望极不适应,部分孩子对传统主要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比较抵触,即使教师专业素养极高,有好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语言幽默,良好教资,适用的教具与学具的呈现,都不能持续调动学生极高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和对学科的热爱。能持续调动学生极高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和对学科的热爱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是持续,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6年到终身的学习与发展,这个要求是极高的,普通教师或者说大部分的教师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线性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对于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孩子已极不适应其个性需求,任何传统的课堂都不可能有快捷而丰富的适应个性学习的资源呈现。因而一对一的数字化教学,打破了这一僵局,这样的新的媒介电脑以后,会改变他对原来学习的反感,反而会激发出学习兴趣,弥补其教师专业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尽管“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同样很高,由于“一对一”工具的先进与优越,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愿望,实现自主学习的课堂,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师组织引领的课堂,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升级变革。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能持续保持学习情绪,与非“一对一”环境教学相比节约时间,学生探索学习材料方便,教学容量教大,在网络环境反馈学习效果的检测及时与共享学习成果十分方便,利于学生成长,“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对一”数字学习可以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数字化学习资源结合课程内容并把它纳入常规课堂的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如:在“一对一”数字教学环境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项目,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学习流程,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对一”数字教学可以建构起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高效”课堂(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高效益、效果好的课堂)。如:教师根据课标、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要求设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在一堂课中“学”,“教”时间合理配置,形成班级高效的学习实体----个体与小组学习团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讲解,边学边教,当堂达标,边教边学,当堂点拨,学生学习任务多在课内完成,作业、检测当堂实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元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育元素的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使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受益于教育。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教师在课堂中成为识别者、开发者,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激励者、合作者、欣赏者。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形成和谐互动的“高效”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质量高,课堂教学“效益”好,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得到落实;“教师的教育智慧进一步提升,专业得到发展,职业幸福感增强。

39总之,数字化学习手段的应用无论是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合作交流探究能力都会优于非“一对一”数字环境学习。{案例}:融合课程深度实践“一对一”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索让人震撼与兴奋,全新的课堂,让人欣喜不已,与其说“听课”,莫如说“看课”,与其说“看老师授课”,莫如说“看学生学习”。近日,主研教师王乐峥上了“一对一”数字化研究课《烙饼问题》,来校指导的专家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副主任袁红说:“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课,理念先进,符合课改要求,设计精心、精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互动提升到位,重点突出。应用“一对一”学习环境轻轻松松地突破了难点,得出了规律——“饼的张数×烙一张饼的时间=烙饼所需最少的时间”。这样的课堂,联系生活实际,把握了学科本质,体现了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理应用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此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学生网上收集整理学习内容,高度融合课程,较好的体现了移动、互联、互动、多元、及时反馈与评价的特点,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究方法。分析:此节“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的高效课堂课例研究,较好的践行了新课改的思想与理念,课例设计应用“一对一”数字化高度与课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多元互动、反馈与评价方面都是一次较好的尝试。是实现课改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基础教育对未来社会人才素质培养的一次有益尝试。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的经验①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我校为建构适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采用分步建设的办法逐步投入经费添置设施:成立了相应工作小组,由校内校外技术人员及专家组成,以满足“一对一”数字化设备、软件、教学资源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的需要。建构重点:在网络环境高速通道的建设,校园局域网络、英特网、学生机硬件升级换代,此阶段升级数字化教室包括硬件PC:双投影机融合,教师台式电脑,苹果无线推送器,灯光控制器,智能窗帘控制器,交互式液晶电视,专用无线AP;软件安卓、苹果系统,E-class平台等。

40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等。数字化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把目前纸制课本变成电子版本,它其实是需要把整个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流程都要改变,在它的数字化教学中要加入多媒体、视频,微课和学生互动性理念,整个评测流程方法都要改变。数字化教学内容分两块,一块是教材内容,一块是教辅内容。因此,“一对一”与教材融合的,学生个体可操作,互动可实现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我们主要是由专家、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和市场购买以及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A、教师自制资源:与教材融合的PPT课件、flash动画、微课视频、声音、录像、视频、相关照片、导学案、电子试卷、电子教材等教学资源的研发。B、学生收索、下载资源:授课教师提前或课中布置与学习课程内容相关的网上资源。如:总结出录制学习视频的关键技术:录什么内容,录多长时间是关键技术一.A: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考,讲方法,讲数学思想.B:录制以讲为主,辅以文字,图画,动画,等媒体资源,讲解联系生活身边实际,情景创设适宜等.C:做到语言风趣,幽默,声情并茂,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D.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让思维拓展延伸.问题留白让学生思考,不要急于讲解和给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科本质.E:时间在10分钟左右,做到动静结合,学后有思考,有问题,有检测.用什么来录.怎么录这是关键技术二视频如何的使用才能发挥好价值和作用,以及和学校上课如何融合这是关键技术三③数字化学习方式建构: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我们主要建构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互动交流中学习知识、磨炼思维、培养能力。

41 “一对一”高效课堂老师已经不是一言堂,更像是一个协助学生去学习的配合的角色,所以它在课堂环境中不只管理自己的电脑和每个学生终端有互动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技能有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师的技能,教师要真正了解怎么样从学生的体验,以学生为中心角度去教学,教师专业化技能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对一”环境软硬件的使用与维护,及时处理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一对一课例的设计水平与熟练制作媒体课件、视屏、微课以及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习前沿性技术与创新的能力是实现“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的高效课堂的保障。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劣是实现一对一高效课堂的基础与关键,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实现“一对一”高效课堂的保障。2、“一对一”课堂能真正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1:1数字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策略研究观察分析量表(三)分析:通过上述观察表,从观察统计中分析得出:“一对一”课堂真正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而不游离出去,在班级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是“一对一”课堂的最大应用价值,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创造力。“一对一”课堂较好的阐释与践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每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都为100%,且是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一对一”的丰富资源,音、像,画以及知识动态生成的演绎过程让学生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还让学生知其了所以然,特别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收集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空间观念的培养,想象力的丰富,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等,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非“一对一”课堂是无法比拟的,“一对一”课堂是素质教育的真实具体呈现。{案例}:主研教师王乐峥的“一对一”数字化研究课《烙饼问题》,能看到学生人手一台学习笔记本电脑,人人真正积极参与学习,动脑,动口,动手,没有一个学生游离出去,从上课到下课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的课堂才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的一切手段,双向互动,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一对一”都能实现,学习方式灵活、多样,100%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学习参与积极、兴趣持续,学习主动性强,效果好。烙饼问题的教学设计符合金牛成就“学堂”的走向,把握课堂生成,用演绎推动生成,课堂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设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个活动都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过程,课堂学习效率高,同时成就了师生生命,是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

42分析:“一对一”课堂教学的理念先进,班级中学生学习权利的平等与资源运用的均衡,全员参与学习的状态与态度,学生在实验探索中寻找规律,发现方法,没有观众,这种课堂有利于学科教学本质的落实以及教学效果呈现,有利于学生思辨、协作、沟通、创新、解决问题、敢于尝试等能力产生影响,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与提升,是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素质教育。3.“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有利于课堂评价系统的建构“一对一”课堂的评价应是全面的、即时的和激励性的。既评价知识,技能,思维,更要评价学习者与执教者。所有的流程(课前,课中,课后)都要评价。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对学生,教师学生的评价,不仅直接评价到学生、教师个人,还要评价学习小组与教师研究团队,评价时要指向内驱力的形成,有利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导向性评价要持续坚持。评价内容,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既有知识获得评价,也有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形成评价。形式评价形式设计主要是教学过程性评价设计,形式也是多样的,一般的形式包括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纸笔练习和测验等。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与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中,应用评价量表和应用平台软件评价对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过程与效果开展评价是一种常见的形式,也有应用传统的在教学过程通过观察针对性的口头评价和其它的评价形式相结合。运用新的评价理念,促使课堂教学任务更有效地完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能力的不断发展。“一对一”数字化课堂克服了传统的“草根”评价方式,能较好解决评价理念问题。如原始的奖花,奖星等物质功利化的刺激性评价,可防止学生畸形发展。非“一对一”数字化课堂的

43“草根”评价的大多学习价值取向不清楚,一味的去追求物质刺激,这种评价方法无法行成大多数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喜欢和热爱,甚至有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这个学科。学生成长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学习内驱力来源课堂,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科本质,来源于学习方式,内驱力建立在学生的极大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堂,由它的学习形式与内容决定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内区力的形成,它直接指向学生学习的内涵,而不是形式,它重在意识和精神层面。建构“一对一”的网略环境评价与反馈,具有及时性,可存性,可查性,特别是学习后的评价多是老师或同伴或家长对学科本身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肯定与引领,更具有促进内驱力的形成。“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评价方式,可是教师为主,同伴及家长为辅,可建构小学生六年的评价成长系统和课中及时反馈评价等。{案例}王乐峥老师的三角形面积的说课稿片段刚才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的第四课《三角形的面积》。我利用eclass平台进行新知学习后的课堂练习,能真正实现现场评价。通过平台现场出题、现场打分、现场统计的功能,既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又增加了课堂练习评价的实效性,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高效。这样的及时评价功能,还为我接下来的讲评环节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分析:王老师的说课片段实说明:利用eclass平台进行新知学习后的课堂练习,平台现场出题、现场打分、现场统计的功能,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增加了课堂练习评价的实效性,能真正实现现场评价,帮助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形成。保存六年学习的课堂评价材料,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有利于现代化评价系统的建构。4、“一对一”高效课堂对教师有以下观念与理念的要求:(1)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一对一”数字化工具,结合课程内容并把它纳入常规课堂的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创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与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辩、协作沟通,实践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效率,提高课堂效益、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课题组利用课堂观察量表(一)观察300余节“一对一”和非“一对一”课例,根据课堂学生学习时间和教师讲授时间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一对一的课堂教与学的结构流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身体发育、心理认知的规律以及不同孩子生活特性、兴趣爱好等特点施以影响和培养,能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能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与构建,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引领、合作者,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

44(3)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以学定教、问题导学、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形成学习内驱力。构建起“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媒体资源(电子导学案,电子试卷测试题等)实施“问题导学”“尝试自学”“先学后教”,“先练后教”,学生学习任务多在课内完成的课堂教学策略。如不需要“先学后教”的内容则教在前,学在后,如数学上的一些约定俗成,语文学科的某些写作技巧等,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案例}:刘文蜀老师应用1:1数字化学习环境进行古诗教学,走出了一条较有成效的古诗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新路子,首先,访谈学生对古诗学习的要求,深入解学情,确定自己的教学计划,采用“以诗学诗、以诗悟诗”策略,设置学习问题:“打开《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课文导读,带着问题进入《古诗二首》的电子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上传平台古诗《古诗二首》相关学案,提出学习要求,课前学生打开Eclass平台,自学,进入古诗单元介绍,研读学习任务,根据教师的导学问题,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并进入《古诗二首》的交流中心,对交流问题的1、2个问题进行思考、理解、交流和回复。教师一一审视学生的交流贴,并针对性的进行回复和评价。下面是教师授课的点滴体会:课堂展示,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借力1:1数字化教学平台——eclass电子备课,首先设计了一幅幅离愁惜别的画面在悠悠的古琴声中徐徐展开,《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轻声吟诵,淡淡的离愁萦绕学生心间,这时学生谈自己从两首古诗中的景物描写中感悟出什么,自然引出此次本次古诗拓展学习的主题——“走进送别诗,感受送别诗”,感悟古诗文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借力1:1数字化学习,实现纵横多向联系,触类旁通理解   学习的迁移是现代学习理论的重要目标之一。借力1:1数字化学习的eclass平台,实现纵横多向联系,触类旁通理解,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了课外。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我课前就在eclass平台上上传了和学生一块收集并整理出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离别时16首。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课堂学习时,打开eclass平台的学习空间,在师生齐吟共赏佳句的欣喜氛围中,学生很快领会了这些“长诗”。借助这种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弥补了传统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媒介缺乏的不足,可以给学生留下大量的“补白”空间。(4)一对一课堂必须与传统的纸笔与实物教学相结合,以防禁锢学生的思维和丢掉传统有用和普适价值。(二)技术操作成果

451.建构了适合高效课堂教学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两大支撑系统和八大应用模块:(1)硬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教师使用系统和学生学习操作系统。我校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硬件为学生用的学习终端是清华同方超锐S9学生学习本专用小笔记本电脑,生均一个;教师用的是ipad平板和联想平板;电子白板是鸿合的HV-3282WP,还有交互式液晶电视;数字化教室包括移动与固定专用教室及硬件:双投影机融合,教师台式电脑,苹果无线推送器,灯光控制器,智能窗帘控制器,交互式液晶电视,专用无线AP;软件:ideal school资源平台,Doceri Desktop支持电子白板、遥控电脑、屏幕录制,物联网控制系统班级QQ、微信等。(2)教与学应用系统:分为资源管理、技术流程、学习小组、预学、呈现(课中自学、交流、互动)、反思、评价、家校合作。①1:1资源管理我校的资源管理主要有:A.人力资源:①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软硬件管理与维护,开发与创新,②学科专家团队的指导与研发,③授课专业技术教师:课例设计与开发,教学管理与组织实施。B.物化资源:学科电子教材、学科课例、预学案、微课视频、PPT、纸质作业,纸质与电子文档,纸质与电子学科检测试题,电子评价反馈记录等。建立了资源库,并由有专人负责收集与整理,由信息部主任负责。②技术流程模式 传统的学习流程是讲、听、记、练、考,这种流程,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只能处在被动地位。所以,要想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改变课堂流程,用流程模式保证其主体地位的落实,“一对一”流程以多模块模式为载体。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教学内容的不同,因而在教学设计上,所采用的教与学的流程就会各异,每一层级所用的教学时间分配也就有差异,模式的设计上都遵循了这样的基本思路:自学或共学电子学习资料(文字或视频,微课等),问题情景创设,自主练习,操作与检测,问题提出与分析解决问题,互动与展示、现场电子抓拍纠错、分析与反馈,思维训练与能力拓展,做到课外,课中环环相扣,做到充分自学,充分互动和交流,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模式开发由教师发展中心和青年骨干教师团队负责开发研究。

46③学习小组:搭建小组,以尊重原则构建自然学习小组,不苛求“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等做法,一切以自然,尊重为前提,小组规模以2-4人为宜,因都有学习工具,可网上互动,他和非数字化环境的小组构建略有差异。小组设置与构建,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设计与实施,小组建设中学科教师应和班主任及班级学生行成统一认识与行动,轮换与重建应步调一致,建构过程中渗透文化与文明,明晰意义与价值,制度与习惯,课内与课外延伸,小组设置与建构一切与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为目的,以利于交流讨论,以学习效率高,学习兴趣浓,学习收益多,思维训练效益佳,能力培养快,促进人格的良好形成。关键技术策略:学习小组的构建,以青年骨干教师研究团队和实验班级班主任负责组建,由专家团队指导。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合作标准,及激励机制。④电子预学案(电子文档、微课视频等)    

47预学就是学习,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非“一对一”实验班环境下的预学,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学习兴趣不高,没音频,视频,动画的冲击,小学生又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自学,他们还不知如何预学,老师布置了,也是流于形式。非一对一实验班的小学课堂的大多载体还是教案、作业、试卷,这种载体教师只能承载以讲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而“一对一”实验班的高效课堂要求转换角色,学生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通过下载、收索、整理材料,学习时在不同的音频,视屏对大脑及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冲击下产生极强的兴奋与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去思考,观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一对一”实验班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效果,传统的仅纸质学习载体,是无法担当此重任的。“一对一”实验班课堂要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课堂学习载体之一,就“一对一学习”工具,其二,就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料,符合课标要求:学习资料尊重教材又高于教材,自主学习与练习菜单,通俗易懂,声音,图像,动静结合,电子预学案根据内容和学生认知录成视频或微课特别更显其优势,学生先学,可以一次性学,也可以重复学。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先学的方法不同,不同课型的问题不同,如:数学课有概念课,练习课,复习课等,因此,学生先学可以先读,或者先练,也可以先议,甚至可以先测。学生先学的方式也可多样,可以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书中学”,“看视频学”也可以知识问题化,研究性、实践性学习---“做中学”。其三,电子预学案,学习目标清楚具体,符合课标精神,学情了如指掌,衔接教材关键的“知识点”,“思维训练点”,“能力培养点”,“人格塑造点”,“课内延伸拓展”等技术。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思维化,能力拓展化。初练、检测让学生在元认知水平中自我冲突与解决,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开始试验时:“一对一”电子或纸质预学材料包括微课视屏等由授课教师设计,指导团队把关,信息技术教师配合平台建设。⑤呈现呈现方式:学生自学问题呈现,学生自学检测呈现,学生自学反思总结呈现,课堂收获与问题呈现,交流呈现,师生、生生互动质疑与答疑呈现、拓展呈现等。互动中生生互动交流,口头语言,文字与图形,视屏画面通过“一对一”工具互动交流,阐释思路、观点、方法呈现等,师生互动,及时引领与解疑,优化了课堂生态,在互动中,促进师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和谐发展。呈现可在网络平台呈现,可在上课中呈现,在上课中呈现,可在开课时呈现,也可在自学,讨论之后呈现,目的是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习之后的收获或存在的疑点要让学生表达出来,锻炼口表能力,也可是纸笔呈现,利用投射、展示给全班看,也可是电子文档,投射到屏幕或同伴的学习工具上(电脑,微信,QQ等)呈现时教师一定要认真调控课堂,点面结合,时时引导,把握好时间。⑥反思“一对一”高效课堂中,处处都有总结、反思的影子,每节课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本节课的预学案和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每个问题探究之后,都要进行反思,因为问题的设计不是无目的,总结、反思让我们明确目标是否达成。每份预学案(文字或视频、自选菜单检测)的最后部分,都留有反思的空间,总结、反思让学生回扣目标,检验学习的成效。关键技术:由授课教师在课堂独立驾驭,研究团队配合协作完成。{链接案例14}:实验班学生廖礼静学习反思摘要今天,我学习了《找次品》,老师提前叫我们在网上收集,整理关于找次品的知识,在课上汇报交流收获。上网收索查询是我最喜欢用的。上课时,全班同学踊跃发言,谈收获与问题,在交流与展示中,对如何找次品的方法与规律渐渐清晰,最有趣的事,我们的电脑上老师发放了资料包,里面有天平,一些物品,让我们找出次品,这是一次亲身经历的体验探索活动,在探索中很快找到了找次品的方法与规律:“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48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找次品的方法其实和田忌赛马问题一样,就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观看了视屏,知道了为什么要找次品,不和格产品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灾难。在轻松中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学习不厌倦。⑦评价A、“一对一”课堂的评价坚持全面性、激励性和即时性三大原则。从评价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讲方式方法等方面建构,评价要指向内驱力的形有利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导向性评价要持续坚持。B、对授课老师的观察评价量表、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建构。评价由授课教师在课堂独立驾驭,研究团队配合协作完成。⑧家校协作教育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观摩“一对一”课堂,参加网络平台讨论,建议与评价。{案例}:家长走进“一对一”数字化课堂3月15日是石笋街小学2007级6班春笋乐园的家长开放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全体家长和前来听课的老师看到了一节全新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别具一格的英语课。走进教室,只见每个学生的桌面上摆放着一台漂亮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当课堂进入练习部分时,学生熟练地打开小电脑,找到相关的练习材料,一边神情专注地点击着有趣的画面,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原来,学生在复习巩固单词、句子的认读。再看上课的张丽娟老师,此时正通过教师监控软件,轻松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况。通过监控,老师发现哪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比较缓慢时,马上个别辅导。这就是“石笋街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与高效课堂的整合”课题小组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引入到日常教学中的又一次有效尝试。前来观课的家长赞叹不已,深受好评。分析:学生借助人手一台小电脑的资源优势,将普通的教室变成一间功能齐全的动画与语音学习教室,营造了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了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如何有效开展高效课堂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和思路,同时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拥护,为家校共育奠定了基础。2、构建了“一对一”高效课堂模式

49建模思想:(1)立足于三个转变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2)对模式的理解借成尚荣语:模式是中介,是架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既不等同于实践,也不等同于理论,可由“下”而“上”,在实践基础上概括、归纳、综合,并经由实践普遍证实,有可能上升为理论,也可由“上”而“下”,在理论指导下,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多样模式,运用于实践,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从这个角度说,模式是方法,既是思维方法,也是实践方法。②各年级学生“一对一”课堂基本技能训练计划怎样帮助学生建构“一对一”课堂学习技能,特别是生电脑的使用,怎么上网查阅,如何识字,打字等,如何搜索,整理,讨论交流、倾听、发言、归纳,识图与画图等。不仅包括独立学习,还包括合作学习,为此,特制定各年级学生“一对一”课堂基本技能训练计划【教学模式框架结构图1】C、六环节教学模式:①与例题有关的情境创设引入新课。(1分钟)②出示情境例题:学生自主分析例题,提出问题(教师提供填表题单)自研问题。(约6分钟)③小组共学(汇报研究成果,共解疑难)(约6分钟)④集体交流,呈现收获,同学质疑,师生共解疑难。(约10分钟)⑤菜单练习检测与总结反思。(约10分钟)⑥拓展提升(约7分钟)。{案例}主研王乐峥老师课例教学内容摘要----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第六课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提出探究问题(平台播放思维导图作业截图flash。)二、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501、自主学习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在E-class平台学习资源,请自行下载,自主学习,验证这些想法。(课前将资源发到学生电脑桌面上)(分屏展示学生电脑)学生独立自学自己选择的课件。2、四人小组交流分享3、个性化展示汇报(请汇报的同学电子举手)材料1:通过学习资料1,我们发现了三种转化的方法:(白板跟随学生的汇报出示推导过程的图例分析)呈现了三种转化梯形面积的方法,不论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是三角形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白板出示最后的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补充资料:推导2:强调是底角为45度的等腰梯形才能这样转化。推导3、6、7、8:这三种方法都是把梯形分解成一些学过的图形,运用学过的公式和常用数学定律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不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分解成几个会算面积的图形再求和得到面积,是四单元要学习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学生白板出示推导过程的图例分析)师:通过学习资源包,孩子们发现了这么多种转化梯形面积的方法,看来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习惯在探究图形问题时运用转化思想,在以后的学习中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还会帮助孩子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三、巩固应用(略)3、当堂检测在eclass平台中的考试卷通过平台分发试卷,5分钟内完成测试。借助平台的统计功能反馈检测效果,评讲订正出错率较高的题目。

514、拓展提升(视频最后呈现书P28,第4题)四、课堂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分析:此课例较好的体现了“一对一”工具的功能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在eclass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作业,并上传,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就通过手机或电脑等工具了解学生学习和完成掌握情况并及时处理,动态生成下步教学策略,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克服了“非“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滞后与延时。又如开课的平台播放思维导图作业截图flash。传统课堂是无法比拟的。◆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生在eclass平台的共享档案的公开文件夹里自行下载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个性性化学习(学生独立自学自己选择的课件)。(分屏展示学生电脑)这一环节学生可学资料规范,可动态显示与操作,学习直观,生动形象,人人动手体验与感悟三种转化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分屏反馈学习过程与进程,分屏汇报的图例分析,也充分体现了一对一功能的强大,提高了学兴趣,人人都不游离学习之外,提高了课堂效能,学习效率高,效果好。此学习过程非“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是难以实现的。◆当堂检测学生在eclass平台中完成自选式菜单式考试卷,体现个性化学习,与纸质检测方式相比题量大,教师劳动过程简化与简单易完成,随堂电子阅卷,检测学习效果更体现一对一功能。非“一对一”数字化课堂是无法实现的。特别是大班额课堂是望尘莫及的。◆拓展提升拓展提升观看视频处理作业结束本课学习,提升学习兴趣,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更进一步提高学与教的效率,也充分体现“一对一”的价值与作用,体现“一对一”环境中的学习高效。D、四环节全开放式教学模式:(引入翻转理念),第一步:视频或文字自学,第二步:完成菜单检测,第三步,师生共解疑难。第四步:总结、反思拓展训练。

52E、五环节全开放式教学模式:第一步:视频或文字自学,第二步:完成菜单检测,第三步质疑与反思,第四步:再学请教自解疑难。第五步:拓展再训练。⑤“一对一”课堂的管理制度建设及运行机制建构要使“一对一”高效课堂有效,有序运行必须制定相应制度和建构有效运行机制,特别是运行机制,一个优化的教育机制主要应建立在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制约机制和活动机制、保障机制基础之上。我们这里的机制构建主要是对学生建构共享和交流机制平台,形成学习机制,沟通交流的机制,合作的机制,评价机制;对教师形成调控机制,责任机制,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构建等。如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月月纳入绩效考核,分上研究课,参加观课议课,参加学习与研究会议,撰写教学反思,论文等,行成长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学校还制定了“一对一”课堂评价量表调控和落实责任的相关制度,确保“一对一”课堂运行机制的行成。⑥“一对一”课堂模式的应用初步构建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教学流程模型,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学习流程,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项目,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运用一对一数字化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例设计中努力实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媒体资源实施“问题导学”“尝试自学”“先学后教”,“先练后教”的策略。如:积极引导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努力从教师教的课堂向学生学的课堂转变。A、常用的“一对一”五步骤课堂教学模型:课前:自学教材等相关资料,完成E-class平台中的前置作业,在作业中陈述自己的学习收获、动笔演算、提出质疑,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第一步:呈现情境问题。学生发现信息、深度思考、结合自学收获尝试解决问题或提出疑问。第二步:带着问题在E-class平台中寻找学习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探索式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第三步:小组分享、交流。可在E-class平台中进行交流,也可口头交流,在分享过程中人人发言,汇报自己的收获,集体讨论后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结论等,共解疑难,准备全班汇报。

53第四步: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展示。根据不同学习资源的内容,四人小组分工合作运用小电脑操作展示、汇报学习收获,教师板书要点,适时点拨评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五步:当堂在线检测、拓展延伸。现场统计练习正确率,布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菜单练习作为课后家庭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后:学生用思维导图或个人反思的方式总结课堂收获、重点知识方法等,通过Eclass平台的家庭作业上传给教师。B、一对一字化学习语文“高效”课堂教与学方式(1)教师的教学方式: (2)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非数字化学习教学模式的挑战,师生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情境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高效”的学习。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通过网络提供的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案例}:马兰老师“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模式策略探究”片段:1、运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技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以《鸟儿的侦察报告》为例,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计算机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继续练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写提纲,培养从几件事提炼主题的能力。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通过与新知有关的动画、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创设出符合教材内容、性质特点、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上传E-class平台,更好的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用时8分钟}2、运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技术,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鸟儿的侦察报告》一课中我把习作指导分配在了三个环节当中。1、品味语言。2、明确写法。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的方式总结出侦察报告的写作层次。3、学会选材。教师提供的资源包里,有视频、文字、图片。看到那一张张不忍回眸的画面,学生一定受到了心灵的震动,于是便解决了选材的问题,它们可以自由选择打动自己的画面进行仿写。

54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同时,还恰当运用“一对一”信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的丰富、形象和生动,在课堂中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材料、语言、写法学生都明确了,习作也就不是难事了。【用时10分钟】3、运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交流的平台《鸟儿的侦察报告》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现场打写并评议、修改习作。学生利用笔记本电脑,E-class教学平台,现场快速打写,而1:1的交互性,恰好实现了能现场赏析习作的愿望。学生之间互相评议习作,赏析优点与不足,再进行自我修改,最后将习作复制粘贴到“课后作业”中,由老师集中评改。这样的习作指导,我认为最有效、也最优化习作教学。【用时20分钟】分析:运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学习不仅在课堂,每名学生人手一个电脑。电脑和网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互补的机会,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马上理解的内容,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疑问,都可以通过E-class教学平台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教师利用E-class教学平台进行个别辅导和交互辅导,充分体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C、“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是活动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对一工具及现代教学媒体、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深入领会教学内容。(1)教师的教学方式:编制学习资源,制定学习目标,设置学习问题,指导合作学习,调控学习情境,讲解辅导,检测学习效果,培养习惯,激发兴趣,指导建构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方式图) (2)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步:自学(阅读电脑资源(文字与视频或微课)-----发现信息----深度思考----提出问题(网络操作)-----探索操作-----自悟疑难。)

55第二步:小组合作(按照分工-----交流自学-----共解疑难)第三步:网上与口头交流---抓主重点汇报成果-----倾听汇报------互评质疑—共排疑难。第四步:教师网上与板书解惑---静心倾听---重点整理----深入理解------拓展学习。第五步:反刍练习----网络检测效果。(此环节也可在开课进行)第六步:总结反思{案例}:教学模式反思总结空间与图形版块一对一数字化常态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将近一月的一对一数字化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尽管是同一个单元的教学,同一个版块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中也应灵活多变、化繁为简,将各个小环节的合理调整才能使课堂教学趋紧完美。在进行《圆锥的体积》课堂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建议,在初步尝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合理的改革,也使得《圆锥的体积》课堂教学完美谢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完成整个空间与图形版块单元教学后,也最终完善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版块一对一数字化常态课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共需六个步骤,如下图。分析:王老师《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总结,课前学生自学数学书,完成eclass平台的预习作业。经过和学生关于圆锥特征的简单对话后,反馈预习收获,再利用教材例题检测所有学生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掌握情况。在学生汇报公式推导过程时给学生设难,顺势进入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准备了3个自主探索的学习资源,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新知。最后的练习层层递进,首先是flash闯关游戏练习,简单且生动有趣,能很好的调动情绪有些疲惫的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教材练习,抓住课本的重点,巩固学生对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在基础过关之后,运用eclass平台设置检测试卷,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升华对新知的认识。在课堂总结之余,给学生留下平台中的菜单练习作为家庭作业,将这样的学习方式延续至课后。D、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6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语言的特点,采用听说领先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使用1:1数字化教学贯穿于孩子的玩耍、游戏、猜谜、唱唱跳跳等活动中。充分利用媒体动画,图片、形象化的语言和动作,加强儿童头脑中客观实体与英语之间的直接联系,充分利用其无意识记忆。并针对孩子的年龄差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适当培养读的能力,提升阅读素养。E、家校协作教育得益于课堂,运用于课外。学校的学习只是学习的伊始,更重要的是运用学到的方法在课外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培养学生查找、交流信息的能力与意义建构能力。一对一数字化打破了时空的局限,随时、随地、按需的学习成为可能,将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学习共同体,拓展了学习的维度,也便于教师的有效干预。我们构建的家校联动课外学习模式分为六个主要环节:(家校协作教学图)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辨别能力不强,我们采用了“集中学习”方式,创建课外学习专区,以便教师、家长及时干预和指导,这就是“定点”。具体做法是开设班级网站,在班级网站中开辟“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学习专区。内容包括学法指导,在线交流、学科优秀网站的链接等,学生、家长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自主学习,还能适时与他人合作学习,全方位交流、评价。在“语文学习园地”学习专区进行的家校读书活动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读什么:引进资源,好书连连【推荐网站:从有限到无限】网络上有许许多多现成的资源,我们加以选择地推荐孩子们进行阅读。比如,“小书房”“红泥巴村”“全国儿童阅读网”等网站,就有许多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作品,孩子们往往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学生在课堂集中推荐的基础上,还自主地阅读了大量的作品。【充实资源:梯度阅读】利用一对一学习环境特有的优势,我们也在不断地将网上收集到的优秀的、经典的电子书发布到局域网中,“鼠小弟”是一个系列绘本,也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每每我们通过网络发布给孩子们,他们都会充满期待,满怀喜悦:哈哈,鼠小弟又来啦!【网上聆听:优美的在线故事会】实验班家长得知I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发起的促进儿童阅读的活动中,嘉宾会在线讲《

57尼克莱的三个问题》、《妈妈心·妈妈树》、《云朵面包》等。于是发布消息,那天,全班孩子和爸爸妈妈都准时收听,享受了一场视听的阅读盛宴。 2、怎么读:形式多样,适时指导经过初步的实践,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我们认为可以高效有序地组织四类阅读活动:自主阅读、小组同读、班级共读、亲子共读四种形式。(1)“自主阅读”:阅读活动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把孩子从有限的共读引向无限的自由阅读,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使书香溢满心田。(2)“小组同读”:网络小组读书会·根据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阅读小组。·组长或组员推荐好书,约定网络读书时间。·在线交流读后感或对本次网络读书活动。小组间学生自行安排、学习、协作、分享,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3)“班级共读”的基本做法是:·通过公告发布时间。·学生打开电子书,先用20分钟自主独立阅读。由于人手一台电脑,打破了时空局限,连周末都可实现所有学生同步学习,学生可以毫无约束地独立思考,独自处理和利用信息,避免了相互干扰,更利于深度思考,创新性思维更易显现。·教师利用软件,锁定精彩片段,师生再次共读,由学生或老师现场生成问题,在线讨论交流,写出感想。在线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又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式的多向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保证了所有孩子参与其中,智慧的碰撞又促成了个性化思维的形成。(4)“亲子共读”:让阅读成为美丽的休闲亲子阅读是把学校阅读活动,推广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影响带动所有家长参与,一对一数字化解决了家长家庭教育、继续教育与时间精力的矛盾,是家校协作的捷径,扩大、延升了学校阅读指导的作用与影响。利用一对一反馈的及时性,适时有效地实施阅读干预,做法是:·合理进行“断点”设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操作可以经常地用于绘本的阅读中。

58·开展阅读推进,提出明晰的阅读要求,及时反馈阅读情况。3、读的反馈:分享交流,网上开博“一对一”数字化的及时反馈性,实现了全体学生最大化的参与与讨论,提高了交流的效率。通过指导学生开设个人博客,搭建了方便、快捷的“书写”、“交流”的阅读环境,通过写博文,评博星,及时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不但提升了阅读兴趣,还提高了写作水平,形成了良性的阅读学习氛围。由于“一对一”数字化的便捷、低成本、及时反馈性,学生养成了每天上网站阅读信息,周周写博客的好习惯,几乎成为了学生每天必修的功。通过上述模式构建的实施,学生阅读兴趣浓厚,读写能力大大增强,下面是我们调查统计的结果,足以证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学习方面的效果。【案例】·读写量上的调查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指标,只有量的增加,才会有质的飞跃。为此,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仅就一个月绘本读写量进行了统计。如下图:实验班与平行班的读写量统计七、课题研究效果 1、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 (1)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做到学习力、思维力、与学生人格的塑造并重。知识观的改变: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重生活,重探索,重活动,重感悟、体念。目标观的改变:不但重视结果性目标,而且注重过程性目标,让学生在一对一环境中经历学习体验、感悟的过程。教材观的改变:基于教材、活用教材与开发教材并行,做到一对一与教材融合。学生观的改变:学情是起点,“一对一”课堂教师更加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教学流程更注重学生的收集、整理与探索,尊重自学,100%的主研教师做到重视学生的认知,对学情的分析与情况的调查。设计的课件,视屏,微课,动态图形均做到趣味性,音像资料课均能充分调动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参与想象感悟、反思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研究。

59(2)主研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明显增强主研王乐峥老师、刘燕老师,张诺玲老师,余微微,张丽娟等多位老师课件设计能力明显提高,E-class根平台应用较为熟练,从过去的不敢上不愿上一对一课到积极主动争取上“一对一”课,王乐峥老师成为了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她们上出了兴趣,同时带动了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授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提升,促进了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3)主研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升过去说起课题研究家都十分畏难,不知道怎么做科研,应用什么方法去做科研。现在知道怎么选题,立项,撰写科研计划,如何开题等,特别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高了,在课的流程模式设计上主动探索,主动向同事学习和请教,主研教师不再纸上谈兵,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课例践行应用,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课例反思等,研究的能力大大增强。三年来,我们研究的课例成果被英特公司网站收录,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市区评分94.5分,省电教馆评分88分,获优秀阶段报告,主研究教师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发表和获奖的43篇,15篇教师研究论文发表,获得全国、省、市的等级奖项。课题部分成果《和风细雨享潜心》-教育智慧文集一书已由电子科大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主研教师共搭建了两个教学平台;形成研究高质量的课例106节、教学课件117个、教学实录视频12个。微课23个,(其中有王乐峥的课获全国二等奖,四川省一等奖,赵婷婷的课获全国二等奖,刘燕的课获全国三等奖)、主研教师发表论文22篇。2012年主研张诺玲在金牛区赛课获片区初赛一等,决赛一等。刘燕参加全国利用信息技术白板赛课、说课均获一等奖。主研教师马兰2013年参加金牛区级赛课获片区初赛一等,决赛一等。2013年,主研马兰,主研王乐峥在英特尔年会上示范课,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2013年课题组以“进化的课堂为题“参加金牛区课标大赛获一等奖。2014年主研刘燕老师再次参加金牛区赛课获片区初赛一等,决赛一等。2014年主研王乐峥老师在2014春季礼新书发布活动中献课《三角形的面积》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2014年5月王乐峥老师还受邀在成都市教科院组织的“翻转课堂”培训会上做“进化的课堂”的专题发言,介绍我校一对一课堂研究成果,王乐峥老师《圆锥的体积》录像课获“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及社会的认可。实验班学生在参加全国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优秀学习能手实验技能资源库网络“经典名篇”专项比赛,学生狱得一等奖,蔡珂,柳无非二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602、一对一数字化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是学生在收集整理、探索与交流、展示与反思、物化与虚拟的活动体验基础上的学习,课堂效益高。学生在1:1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高效学习方式已基本行成,全体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佳,学习成绩好,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1)学生活动时间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在数字环境中活动,探索,合作,交流体验与感悟基础上的自主学习。在运用一对一课堂技术流程模式型设计的课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年龄特点与认识差异,教材与课标要求,学科本质等方面设计具体模式,尽快可能从多维度安排时间让学在一对一的数字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每节课中学生都要参与情境化的问题解决活动时机增加了,100%的学生反应一对一课堂,老师都能通过问题或任务调动他们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研究。运用一对一课堂技术流程模式型的每节课中,100%的学生都能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都能针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活动,学生的体验,感悟得到深化、思维强化的时机增加了,教学目标能在学生活动体验的基础上达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等到了培养,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案例}主研教师王乐峥论文摘要:空间与图形版块一对一数字化常态教学模式应用效果。一个单元的空间与图形版块的教学内容,实验班均采用“一对一数字化常态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而我所执教的另一个班——石笋街小学2007级五班,则一直采用较为传统的多媒体课堂问答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整个单元教学结束后,笔者利用成都市金牛区教培中心统一配发的“2012—2013学年度(下)六年级数学学业测评卷——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试卷,在完全没有单元复习的情况下对两个班学生的单元学习效果进行了真实检测、对比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