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汉代儒学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

ID:8535312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31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_第1页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_第2页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汉代儒学[看一看学习目标解读]1、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的背景、经过、影响,简述董仲舒的主要观点(bb)2、简述汉武帝创建太学的影响(aa)3、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注:“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知识点和“‘焚书坑儒’批判”、“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二目为课外阅读内容。[试一试梳理基础知识]一、背景(阅读“罢黜百家”一目,第一段)1、中国“”局面得到巩固2、体制大体定型3、以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二、经过(阅读“罢黜百家”一目,第二、三段)1、汉武帝初年,起用,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2、董仲舒的文化体制改革:(核心:确立独尊地位)(根据材

2、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某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3)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4)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5)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班固《春秋繁露·必仁且

3、知》6)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7)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四、影响(阅读“罢黜百家”一目,第四段)积极:消极:五、太学(阅读“太学的出现”一目)1、出现时间:2、意义:1)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学校。2)是的标志。3)对民间:4)对儒学:[想一想我的疑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